《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国的沦陷、整个西线的崩溃以及对英伦三岛和对联合王国在中东的基地的直接军事威胁,导致整个英联邦立即加紧作战努力。在1940年中期和随后的几个月里,英联邦的所有国家都通过紧急法令,授与政府非常广泛的权力去动员人力和资源。新西兰为了国内外作战的需要而实行了征兵制,加拿大为了国内防务的需要也实行了征兵制。印度下令大力扩充军队。当意大利在1940年6月参战时,正在海上准备开往中东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援军,即被调往英伦三岛,在1940年夏秋两季的危急时期,一直留在那里。这些增援部队同已经调到英国的加拿大部队一起,组成了保卫联合王国的守军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印度也继续向中东、新加坡和仰光派遣军队。澳大利亚的三个空军中队也被调到新加坡。在东非,来自南非联邦和非洲其他地方的军队集合起来,在阿比西尼亚同意大利人作战。加拿大守备队奉派到冰岛和西印度群岛,加拿大驻英军队的人数也在大大增加。到1940年底,加拿大在海外的军队已有五万人,在国内的人数则大大超过十万。加拿大海军有一百五十五艘舰艇在作战,加拿大空军有四个中队在英伦三岛服役。
  1940年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都不得不对付那些迫近它们沿海一带的敌对行动,这是有更大的危险将要来临的预兆。整个1940年间,敌人用来劫掠商船的武装快船在南太平洋活动频繁,至少有九艘英国及其自治领的船只被击沉。1940年底,瑙鲁岛遭到一艘挂着日本旗的敌船炮击,装卸澳、新两国农业必需品肥料的设备被毁。1941年,由于同日本即将发生冲突的迹象越来越多,应付的措施业已着手准备。同年2月,澳大利亚第八师开赴马来亚。10月,在堤礁的入口和新几内亚的某些地方的沿海布设了水雷区。但是,1941年12月,澳大利亚的“悉尼”号军舰在澳大利亚西部沿海被一艘伪装的德国武装快船击沉,使澳大利亚海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在工业方面,动员工作也在比较迅速地展开着。联合王国已经不能象在1939年那样,被看作是英联邦独一无二的大兵工厂。工业生产必须在英联邦海外的国家中迅速发展起来。英国派了有关键作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管理海外的工厂,许多地区开始拟订扩大生产的计划。加拿大建立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造船工业。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发展得很快,所以到1941年底,就能供应本地区武装部队所需要的各类物资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三。尽管在战前印度所用的烈性炸药必须全部进口,同时也不能全面生产机动车辆、无线电收音机、动力机床或一般机器,而现在却有这样的成就。在南非,有一个名叫H·J·范·德·比尔博士的头面实业家,受权负责发展工业。到那年年底,南非联邦不仅已经建立起一个规模虽小但很有用的军火工业,而且还使自己成为一个给所有在中东作战的部队服务的大型维修基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发展了工业,前者开始制造飞机和坦克,后者利用本身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改为生产某些军火。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新西兰在农业生产方面也作了大改革,把它的大部分生产从制造黄油改为制造干酪,并为英国种植了一种新的作物亚麻。
  英联邦内部有许多负责制订地区性计划的机构,其中的第一个是1940年在印度成立的东方军需物资集体供应委员会。这个机构的任务是对远东各地区所需要的军火进行估计并且组织生产,以满足其需要。
  由于英国要支付这些来自海外的物资的贷款,从1940年起,海外国家在伦敦结存的英镑顺差额日增月长,联合王国的战争债务加多了。1939年8月,英国在帐面上欠这些海外国家达四亿七千六百万英镑;到1939年12月底,这个数字增加到了五亿五千六百万英镑左右。一年后,又增加到七亿三千三百万英镑,到1941年12月底,更高达十一亿九千二百万英镑。这个数字大致等于战争结束时负债总额三十亿零五千二百万英镑的三分之一。印度是根据同英国达成的一项协议,作出贡献,该协议规定,印度政府既要支付它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特别防御措施的费用,也要按照它在战前建设军队时的常规继续支付费用,不管建设的这些军队是用在印度国内还是国外。除了这些承诺支付的费用之外,其他措施的费用将由联合王国来支付。到后来,这些费用上涨得非常多,到战争结束时,联合王国已经成了印度的一个大债户。
  加拿大是个加元国家,它为了帮助英国而作了一些特殊安排。1941年3月20日,加拿大财政部长J·L·伊尔斯利在加拿大众议院声明,加拿大务必使联合王国在向这个自治领购买物资时不会因为缺乏加元而受到影响。为了这一目的,加拿大当局着手从英国大量赎回加拿大政府公债券及加拿大铁路证券,这一过程使英国获得了大约七百万加元。这样,加拿大就在债务到期之前提前还债,以便联合王国政府能够动用加元外汇。英国的投资者也在加拿大出售其他证券,这又为联合王国争取了一百万加元外汇。另外,在1942年初,加拿大又向英国提供了七百万加元的无息贷款。
  在印度,1940年的军事危机除对英国的整个权力结构带来威胁外,还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反响。在战争爆发的前夕,英国议会曾通过一项法令,授与印度总督和他的行政部门最广泛的权力,以应付在印度可能发生的任何困难问题。英国政府希望,事实将证明,不需要使用这些权力,希望英国将能够在政治主张方面得到印度的支持,一起同轴心国作斗争。圣雄甘地对盟国的事业表示了道义上的同情,从而加强了英国的这些希望。但是,这种乐观的日子并不长。1939年9月中旬,国大党执行委员会不仅要求英国就民主政治和帝国主义的问题阐明它从事战争的目的,而且要求英国清楚地说明上述各点将如何应用于印度。总督的答复是,重申英国的政策是要分阶段地引导印度完全取得自治领的地位。他提出的唯一新的内容是,他建议同印度领导人立即进行磋商,讨论那个根据1935年法令而提出的联邦方案是否需要在战后加以修改。用甘地的话来说,国大党认为这个答复“令人大失所望”,在那八个有国大党党员担任部长的邦里,部长全部辞职,从而使那些地方的代议制政府垮了台。在整个1940年,印度继续提出自治的要求。当穆斯林联盟通过了要求把印度划分为互不相关的穆斯林国和印度国这一方针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1940年6月,由于欧洲局势危急,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反对采用新的不合作运动的计划,同时,国大党执行委员会宣称,它不会完全按照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行事。
  1940年8月,不列颠之战正在展开时,印度总督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提议成立一个立宪议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国大党的拒绝,其他一些团体对这个建议也很冷淡。与此同时,总督还邀请印度政治领油们参加他的行政委员会和参加他建议成立的军事咨询委员会。
  国大党反对这种做法,穆斯林联盟也只是给予部分的支持。10月中旬,国大党批准了甘地的方针,主张不采取群众性的不合作行动,但各个领袖应当反对备战。尼赫鲁因此而在10月间被捕。他被指控煽动联合省的农民而判处徒刑四年。到11月中旬,又有国大党掌权的几个邦的六个前首席部长以及十五个前部长被捕入狱。
  南非的政治危机也变得更加严重。1939年底,前总理赫佐格将军和财政部长N·C·黑文格由于失去了他们自己的国民党的支持,而辞去了议会里的职位。虽然史末资将军的政策在1月初已经获得议会两院的完全赞同,但是战局的不断恶化却使极端的国民党人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到1940年10月的时候,赫佐格感到信心十足,准备东山再起,又一次公开反对政府及其战争政策。这使他同黑文格争论起来,但是却受到极端派“奥西瓦·布兰德瓦格”的领袖们的欢迎。这个通称O。B。的组织在开始活动时,宗旨是恢复当年乘着牛车长途跋涉的传统,但是不久它的观点就变得更加狂热了。1941年初,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一次O。B。大会上发生了暴动。史末资援用国家安全法进行回击,制止了危害国内治安的一切严重威胁;但是,国民党仍然强烈地反对战争。
  1940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举行了大选。在加拿大,麦肯齐·金于3月解散了议会,重新选举众议院。他领导的自由党获得了戏剧般的成功。在新选出的众议院中,自由党赢得压倒的多数,在整个战争时期,自始至终保持着这个优势。
  1940年9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了大选。由于执政党和工党在议会中各占三十六席,另有一名无党派人士占着举足轻重的一席,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一个僵局。R·G·孟席斯总理改组了他的政府,成立了一个有各政党代表参加的军事咨询委员会。一年后,孟席斯辞职,由英联邦的司库阿瑟·W·法登(后为爵士)组阁。可是,不久法登又因在预算案问题上被人指责利用秘密经费去反对共产主义而下台。这样,约翰·柯廷领导的工党政府就上了台,一直执政到战争结束。
  1940年初,新西兰总理M·J·萨维奇逝世,由彼得·弗雷泽继任。如同澳大利亚一样,新西兰也成立了一个军事咨询委员会。1940年,又增设了一个联合战时内阁,其中有三名工党领袖和两名国民党领袖,专门负责军事,其他一切问题仍由那个继续在行使职责的通常的内阁去处理。1941年5月1日,新西兰议会被授与非同寻常的应付事变的权力,这一届议会的任期也延长到1942年12月1日。
  到1940年底的时候,对英伦三岛的进攻已经被挡住了,这就使英国军队有可能转而至少采取一部分攻势。可以进行反攻的地区首先是北非和东非,1940年和1941年的几次大规模战役就是在那里展开的。这个战略因素将给英联邦带来一些间接的然而是重大的后果,因为立刻可以用来增援这一中东地区的部队,大部分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在西部沙漠、希腊、克里特、叙利亚、伊拉克、阿比西尼亚和波斯等地作战的部队中,联合王国的军队虽占不小的比例,但基本上却是英联邦的军队。这些军队都在联合王国将领——先后有韦维尔和奥金莱克——的指挥下作战,但是,在整个这段时期内,英联邦各国的军队保有其国家独有的特点,每个英联邦国家完全各自负责训练和装备自己的军队。从来没有组成过一支象1951年在朝鲜组成的英联邦师那样的部队。可是,英联邦的高级军官所指挥的范围,却超过了他们自己那个自治领的军队。帝国澳大利亚军的指挥官布莱迈少将担任了中东地区的副司令官,新西兰的弗赖伯格将军(后为勋爵)受权指挥驻克里特岛的英国、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来自自治领部队的其他军官,则在该地区担任了参谋或专家的职务。
  英联邦各国向中东战区派遣的军队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避免地将使英联邦各国政府完全牵连进在那里发生的外交和战略方面的问题。英联邦各国之间通常用来进行磋商的方法得到了加强,一是通过联合王国政府同来访的英联邦各国部长在伦敦进行的直接讨论,二是丘吉尔同其他英联邦成员国总理之间频繁的电报往返。在法国沦陷后发生的第一个直接与自治领有关的大问题,是作出封闭滇缅公路的决定。1940年6月,日本要求英国政府不再让战争物资经由滇缅公路输入中国。英国政府与各自治领商议后,于7月18日同意了日本的要求,尽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这一决议表示担忧。这个绥靖行动只实施了三个月。英国政府原来希望,这样一来,远东问题将可和平解决,但是后来证明,这种希望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在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轴心国签订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条约,条约承认了日本要求在东亚称霸的权利。
  与整个英联邦有关的第二个重大的战略决议是,1941年春派英国和自治领的军队去保卫希腊。能够远征到希腊去作战的军队,大部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远征军。由于这次远征显然非常冒险,因此这两个自治领政府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英国同两国进行了充分的磋商。史末资也前往开罗同这时担任外交大臣的艾登和帝国参谋总长迪尔陆军元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尽管南非军队没有直接牵涉进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后一致决定向希腊派遣远征军,但是两国政府对派兵的结果都非常担心,并强烈要求,必须预先为撤退这些军队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到时候有必要撤军的话。
  在这些战争岁月里,史末资陆军元帅(1941年中,他被授与这一更高的军衔)在英联邦各国的这些磋商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与丘吉尔的长期友谊,以及他在1917年时担任过帝国战时内阁阁员的经历,使他的看法具有相当的威信。1950年9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讲话时称赞这位陆军元帅说:
  在我们作出一切最重大的决议和最完善的设想的时候,我们总是感到,由于自己的看法能同南非总理不谋而合而坚定起来。固然,他在比勒陀利亚近郊的庄园或在南非总理的官邸“大谷仓”庄园中,肯定也接到了所有有关的电报,但是却一点也没有经过象我们这样在彼此之间并同三军参谋长共同磋商的全部工作过程,而是在数千英里之外,几乎独自处理这些事务,却一再向我们提出他对这些问题的结论和意见,而我们在这里却要通过远为复杂而且全然不同的思考过程,才能在同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和意见。
  需要英联邦各国磋商的问题中,大多数都没有产生任何严重的意见冲突就得到了解决的,尽管有的问题后来证明确实是棘手的。1941年,在将来如何驻防托卜鲁克的问题上,曾发生过一次这样意见分歧。该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急于想把那支曾在保卫这个要塞的战斗中起过极大作用的澳军调回本国,因为这支军队的健康情况这时正使国内的人相当担忧。奥金莱克和丘吉尔都反对这个建议,可是澳大利亚人仍然坚持要求,最后,这支军队还是调防回国。这是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在军事方面许多争执中的第一件事。
  在这件事发生前几个月,澳大利亚政府曾经提过建议,认为英联邦各国进行磋商的方法应予改变,以便适应新的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建议,各自治领应当在伦敦常驻一个高级部长,这些部长将作为英联邦的战时内阁同联合王国战时内阁的大臣们取得协调。可是,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伦敦或其他英联邦国家首都的赞同。丘吉尔指出,英联邦各国的常驻部长并不能赋有随时作出决定的权力,因此这种做法毫无用处。所以,在整个战争时期内,主要是通过电报或者通过各自治领部长之间的相互访问来进行磋商。这个办法证明是有效的。英联邦国家的高级部长在战争期间每年访问伦敦,并在访问期间参加联合王国战时内阁的会议。1941年6月,英国政府也任命了一位常驻内阁大臣为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大臣,总部设在开罗。第一任是奥利弗·利特尔顿,他在战争初期曾当过贸易大臣。他以英国内阁阁员的身份而享有威望,他对1941年在中东发生的军事危机有过重大的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