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用于对日作战的人力和物力愈多,则可以用来为英国经济的独立和战后的稳定作准备的力量就愈少。可是另一方面,如果它对战胜日本的贡献愈小,则在未来困难的经济过渡时期它可以从美国得到的帮助和同情也就愈少。苏联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尽管相形之下不是那么严重,因为俄国的经济始终没有象英国的经济那样完全依赖美国。然而,俄国人能够参加对日战争的规模和速度如何,除其他因素外,还要看输送租借物资的情况如何而定。苏联在对日作战中出力愈多,则可以用来恢复受损害的经济的力量就愈少。
考验盟国的诚意和智慧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怎样制订一种长期的解决国际问题的方案,能够为战胜德日两国后的世界保证和平与繁荣。大家都认识到,要保持和平,主要的盟国必须在主要政策上意见一致。英、美和俄国都准备进行这种合作,但又都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条件。这就蕴藏着以后引起麻烦的根源。但在1944年8月,德国尚未溃败,主要盟国之间公众相互的同情依然高涨的时候,大同盟中潜在的裂痕多少是不明显的。
欧洲胜利在望的局势带来了一些问题,盟国着手处理这些问题所用的方法,同它们在大战初期应付问题的方法一样。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平时经常联系。此外,三国代表在1944年秋季开了三次重要会议。从8月21日到9月28日,英国、苏联和美国的代表在敦巴顿橡树园讨论了未来的国际组织;从9月29日到10月9日,英美两国代表和中国人研究了同一问题。罗斯福和丘吉尔偕同各自的属员,从9月11日至16日在魁北克会晤(即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或“八边形会议”),设法解决他们之间发生的某些问题。在正式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同总统在海德公园又待了一星期,然后于9月25日回到伦敦,紧接着又动身前往莫斯科跟斯大林会晤(从10月9日至20日),试图为英苏关系做些工作,正如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为英美关系解决了一些问题那样。丘吉尔不虚此行。他的努力和事态的发展消除了主要盟国之间引起摩擦的某些问题,缓和或搁置了另一些有争执的问题,结果到10月底,大同盟看来比1944年早些时候更为巩固与融洽。然而好景不常,到年底时大同盟又需要修补了。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至11日)就是为了这项任务而举行的。
1944年8月,欧洲战场在政治…军事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军队从意大利调到法国南部以后,英美在巴尔干和中欧显然不能从事任何大规模的作战了。同时,德国在罗马尼亚的防御引人注目地崩溃,为红军开辟了进入匈牙利和巴尔干北部的途径。俄国人赶紧利用这个机会。俄军于8月31日开进布加勒斯特。9月5日,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9月9日在保加利亚新政府成立并对德宣战后,战事中止了。红军长驱直入索非亚(9月16日),立即朝西转向南斯拉夫边境。10月1日,俄军前锋进入南斯拉夫,和铁托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两星期后,10月15日,贝尔格莱德解放了。在此期间,俄国和罗马尼亚的军队已经越过喀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11月11日,红军直抵布达佩斯郊外。到月底,一支强大的俄国部队从南斯拉夫挥戈北上,渡过多瑙河,从后方袭击匈牙利首都的德国驻军。但是,德国人机敏而坚决地继续战斗,希特勒又派来了援军,再加上俄军给养上的困难,所以大约在年底前后俄国的攻势暂时停止了。
俄军在布达佩斯附近暂时受阻,但南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三个月左右期间已经完全改变了欧洲的地图,这一局面并无变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的大部分以及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领土,都已经进入苏联的作战范围,对这些国家国内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后果。随着俄国势力的扩张和威望的增高,西方,特别是英国在欧洲这些地区的影响相应地降低了,一种特殊的近于革命的形势在东南欧四处蔓延。
在更北面,俄国人也没有闲着。1944年9月15日,他们在爱沙尼亚发动了一次强大的攻势,又于10月3日在立陶宛展开进攻。到10月10日,红军已经到达波罗的海沿岸美美尔附近,切断了拉脱维亚一大批德军的退路。可是10月16日对东普鲁士发动的进攻遭到德军猛烈的抵抗,仅仅十天后就被迫暂时停顿。这一挫折,连同两个月后在布达佩斯附近一次类似的挫折,证明德国人在本国和中心战略防线受到威胁时,仍然没有泄气而能作出顽强有力的抵抗。
在11月和12月间东线稳定下来以前,德国在西线的处境有了同样的好转。到1944年8月底,艾森豪威尔的补给线拉得太长,已经不能满足他麾下所有的陆军司令们的要求。有两种可以采取的办法。或者放慢全线追击的步伐,直到给养重新齐备,能够发动新的攻势为止,或者在一段战线上全速推进,而所有其他的部队则留在原地不动。
要在这两种可以采取的办法之间作出决定,既困难又不易处理。蒙哥马利将军在进攻法国北部的第一阶段曾指挥全线的战事,而到1944年9月1日变得和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居于同等的地位,他们各自指挥一个集团军群,直属艾森豪威尔领导。指挥系统的这一变更事先早已筹划停当,但有些新闻记者和其他的人认为艾森豪威尔把蒙哥马利降了职,后者率领的英国和加拿大军队没有象美国人在最初突破诺曼底时那样,取得辉煌的胜利。蒙哥马利的地位即将改变的消息在8月19日泄漏出来。起初官方加以否认,但在8月31日,艾森豪威尔正式宣布这件事,同时充分说明了变更的原因。这件事,加上报纸上关于美英两国军队作战能力对比的有些排外主义的评论,以及战场上两国军队和将领之间一定程度的恶感,使得艾森豪威尔几乎不可能把所有的给养和运输工具分配给蒙哥马利或者布雷德利,因为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互相指责。
蒙哥马利和布雷德利都在最高统帅面前争论和要求较多的给养,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一方的要求,就不得不相应地削减对另一方的供应。所以艾森豪威尔对双方全都拒绝,并决定下令各条战线全面展开进攻,目的是达到莱因河沿岸一带。在作出这一决定时,艾森豪威尔不仅要求在他手下两员竞争的将领之间谋求和解,不致伤害各自的民族感情,而且,他也显然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几乎所有的人一样,相信德国人不可能从8月间所受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因此盟军有可能在各条战线上长驱直入。
英美司令官认为德国崩溃指日可待的希望非常大,以致9月10日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商谈时,决定作出一项大胆的尝试,在莱因河下游对岸建立一个桥头堡。这是很冒险的行动。英美军队的给养很不稳定,因为法国港口刚开始使用,而且需要经由诺曼底海滩和空运输送给养。当蒙哥马利的军队于9月4日攻克丝毫未遭破坏的安特卫普时,这个问题似乎即可解决。9月10日尚在争论的问题是,先派英国和加拿大军队去攻打那些仍然据守斯凯尔特河口北岸封锁着安特卫普通道的德军呢,还是径向莱因河挺进以期纳粹德国的整个机构彻底垮台。蒙哥马利强烈地主张继续向前,追击到底,这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同意,并答应把自己的主要战略后备部队——由三个师组成的一支空降部队——交给蒙哥马利使用于这一计划。
当时打算把这三个师赶在挺进中的英、加部队之前空投下去,布成梯阵,以便夺取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重要渡口。这三个师于9月17日空投下去,但不适宜飞行的恶劣天气妨碍了增援和补给。经过一星期苦战后,蒙哥马利的地面部队同空降部队中的两个师取得了联系,到达了莱因河下游的南岸。可是最前面的那个师——英军第一空降师——被迫从阿纳姆的阵地上撤退,只有残余的部队平安地渡过莱因河下游退到了南岸(9月25…26日)。
阿纳姆战役使战争进入新的局面。由于德军增强了抵抗而天气又越来越坏,盟军在穷追猛赶以后,不得不艰苦纡缓地推进。8月中和9月初,德军士气普遍消沉,后来略见好转,没有完全崩溃。盟国早日胜利的希望落空了。德国人垂死挣扎,拼命战斗,甚至能在阿登山一带对美国人发动反攻(12月16日至1月26日),并在匈牙利对俄国人发动反攻(2月15日至3月15日)。
当德国人在欧洲的处境这样好转的时候,对日战争在三条主要战线上——中国、缅甸和太平洋——有了不平衡的发展。在中国,日军于1944年4月发动的攻势不断取得进展,为了轰炸日本而费力建成的美国空军基地一个个被敌侵占,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桂林的基地,它于1944年9月14日放弃给了日本人。此后不久,日本深入中国内地的进攻暂时停止。
美国人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无力保卫这些空军基地,主要是由于蒋介石把他的军队的很大一部分驻扎在华北,以防备共产党。补救的方法看来很明显。把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联合起来,再加上这两个敌对的党在政治上达成协议,这似乎是可以使中国对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或者在战后有和平与民主发展希望的唯一办法。结果,从1944年夏天起,美国在中国的政策开始越来越有意识地把政治目的置于狭义的军事方面的考虑之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中国在军事上有助于抗日的信心逐渐减少,由于这样,美国人原先设想要进行缅甸战役的根本理由也不存在了。
但是,对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的指示并未变更。他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重新打通经过缅甸到中国的陆上交通,同时防卫印度境内作为飞越“驼峰”航线基地的一些机场。因此在深山丛林中的战役继续进行。我们已经知道,缅甸北部的密支那最后于1944年8月3日被夺回。不久,在8月20日,曾在那年春季侵入印度的英帕尔的日军被赶过边境退入缅甸。经过长期战斗,形势终于好转了,英印军队证明能够解决在荒无人迹的丛林中作战的问题,而在战争初期,这一问题简直使他们束手无策。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空中运输和大量的医疗措施,后者把热带病的发病率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从5月到10月的雨季在前几年总是使军事活动无法进行,但在1944年,蒙巴顿坚持要追击退却的日军。虽然如此,前进的速度却极慢。雨季过去后,作战的进度加快了。英国和中国的军队向南推进,去攻打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在遥远的南方,1944年12月12日在沿海一带,朝着若开方向发动了一场新的进攻。可是,虽然缅甸的日军到处居于守势,盟军到年底时只收复了这个国家的一小部分。在缅甸的决定性胜利还要等到1945年。
同在中国的挫折和在缅甸的缓慢进展相对比,太平洋地区的战事出乎意料地顺利。到1944年夏天,西南太平洋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和太平洋中部尼米兹海军上将的部队,已经进入能够相互支援的范围。尼米兹的舰队和航空母舰上的空军已经取得对日本海军很大的优势,因此几乎能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任意行动。7月间攻克的马里亚纳群岛的前哨基地,使日本和菲律宾都落入美国海军攻击的范围以内。同时,麦克阿瑟的部队已于7月30日到达新几内亚的东端,离菲律宾群岛最南部的岛屿只有四百英里左右。
1944年9月15日,这种战略地位可能产生的成果显示出来了,两个司令官指挥的部队共同进攻位于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之间的摩罗泰岛和佩利柳岛。美国舰队袭击了菲律宾日军阵地以掩护海陆并进的战斗,日军的抵抗微不足道,因而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同意修改原定的计划。他们不再分阶段地逼近菲律宾,而决定立即进攻群岛中部的莱特岛。于是,美军于1944年10月20日在该岛登陆。这次进攻促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即10月22…25日的莱特湾战役。日本人集结了几乎全部海军的力量,可是未能击退美军,而且在作战中损失惨重。
这次海战以后,日军不能再指望同美国海军势均力敌地较量了。由于没有舰队的支援,留在太平洋各岛上的、甚至在缅甸和马来亚这类地区的日本守军实际上陷入绝境,除了偶然的联系外,和日本本土完全隔绝,不得不依靠积存的物资以及在当地能弄到的无论什么东西维持必要的给养。由于日本人的顽强勇敢,要肃清这些守军也许是困难的。可是显而易见,保卫日本的海军力量已被打垮,而只有这种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的分散的前哨阵地联接起来。
诚然,日本已经在感受美国空袭的威力了。从1944年11月起,以塞班岛为基地的B…29型轰炸机开始对东京和日本其他城市投下炸弹。这样,中国空军基地的损失由美国海军的胜利抵消了。从纯军事观点来看,美国人可以忽视中国,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抛弃自己保护的这个国家,而是把他们对中国问题的主要兴趣转向政治方面。同时,跟上述情势非常相似的是,缅甸战役,以及把这一战役扩大到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计划,也逐渐变成在日本人于1942年从欧洲国家手里夺去的地区恢复英帝国和荷兰帝国统治而作的努力。这两种转变在使盟国在中国和缅甸取得协调方面,却没有丝毫裨益。
随着盟军在1944年秋天对德国和日本逐步逼近,关于怎样处理被解放的欧洲国家的形形色色问题,也亟需盟国解决。口头上宣扬民主原则,并且声称在适当的时候应让获得解放的人民自由选择自己热爱的政府,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这样说是容易的。苏联和英美都赞成这些准则。可是眼前还得打仗。军事交通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这些新解放的地区,周围是贫困、混乱和政治动荡的环境。必须采取临时性措施以维持秩序、恢复交通和满足基本的民用需要,而临时措施向来容易在社会和政治领域里固定下来。
因此,军事事态的进展在欧洲造成了两个不同的势力范围。东面,红军在作战中一路经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南斯拉夫、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和芬兰的部分地区。这一事实使俄国人在这些国家的政治和民政安排方面取得了主要的发言权。西面,英美军队同样地在作战中一路经过法国和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和荷兰的部分地区。此外,一小队英军于1944年10月5日在希腊登陆,并在月底以前,由人数极少的几支分遣队向北推进,追击溃退的德军,直到希腊全境都被解放为止。英美两国的军事行动十分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因而从军事发展中没有形成明确的各自的势力范围,可是两国政府之间的非正式协议使英国人在希腊、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居于主导地位,而法国,至少从经济和军事补给的观点来说,主要是在美国的影响之下。
假如英美两国政府在对待解放了的欧洲的政策上没有分歧,它们各自的军事行动范围不很明确就无关宏旨了。但事实上,两国政府之间经常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种局面一再引起了摩擦。各个被解放的国家内部的各种政治集团,可能并且确实利用了英美在政策上的矛盾,这样就更难以采取坚定的和有效的行动。
俄国和英美军事活动的范围有两个普遍的差别,这里应该提一下。第一,东欧以农业为主,因此战争的损害总的说来,不象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欧所造成的损害那么严重。战争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交通和供应失常,不过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