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盟理事会最后于6月11日休会。据称叙利亚总理曾建议,倘法国拒绝从近东各国撤军,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断绝(或在某些情况下“中止”)外交关系。
  2。 暂停用法语广播和教学。
  3。 没收法国财产,以赔偿法国的军事行动在近东各国造成的损失。
  可是,在这第一次考验中,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利益分歧似乎就显露出来了。据报道,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曾表示愿意出兵援助叙利亚宪兵队,但是埃及拒绝与法国断交,说它不能“驱除法帝国主义而让英帝国主义从中渔利”。几项关于由北非那些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国家要求独立来同法国作难的建议,也没有得到响应。法国终于同意从近东各国撤军,从而使阿拉伯国家的决议没有遭受进一步的考验,这对阿拉伯联盟来说,或许是幸运的。
  英国的政策对阿拉伯联盟的孕育和诞生所起的作用。须待有关的秘密文件披露出来之后方能真相大白。但已有人提到,英国外交大臣曾对阿拉伯国家的愿望表示友好同情。对英国的中东政策持批评态度的种种意见(不管是从巴黎或莫斯科发出的,还是从散布犹太复国主义宣传的那个百口齐吼的女巫洞发出的),则坚决一致地把矛头指向英国驻中东某些官员的出场和所谓活动,其中涉及I·N·克莱顿准将(后为爵士,英国常驻中东大臣的阿拉伯事务顾问,后任英国中东事务局顾问)和沃尔特·斯马特爵士(英国驻开罗大使馆负责东方事务的公使)。在阿拉伯联盟成立以前和成立以来,英国官员,特别是克莱顿,同联盟的大多数领导人有密切而经常的官方联系,这是无可争论的;然而,将克莱顿或英国的一般政策描绘成为联盟之父(如同那些批评者所声称的),那就未免言过其实了。英国的政策,也许只不过对阿拉伯政治家们主动的作为采取了默许态度而已。
  第五章 阿拉伯半岛与大战;阿拉伯石油
  第一节 战前美国在阿拉伯的活动
  阿拉伯半岛的风云人物,在战前十五年期间是国王阿卜德·阿齐兹·伊本·沙特,在战争爆发时也是他。从1936年到1937年间,他同邻国和宿仇伊拉克王国和也门王国签订了“阿拉伯兄弟盟邦条约”,并同科威特和埃及缔结条约解决了久悬未决的分歧,从而终于能为其王国的巩固而举行庆祝。在列强之中,他同英国的关系最为密切,最初的那项条约,就是英国在1915年同他签订的。那时,他还是内志的埃米尔,却已宣称从奥斯曼帝国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随后通过兼并奥斯曼帝国的哈萨省而同英国在波斯湾的势力范围有了直接接触。他在1925年征服国王侯赛因属下的汉志后,威望陡增,继而又于1927年修改了英国和他的“汉志和内志王国及其属地”的条约关系,后来这一领地名称从国家统一的意义来说,感到有缺陷,因此在1932年9月22日终于把它废弃,改称为沙特阿拉伯。
  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商业利益,是以一种奇怪而意外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当时,有个名叫H·圣约翰·菲尔比的著名英国穆斯林侨居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国王从他那里听说有个美国慈善家查尔斯·R·克兰正在向也门政府提供援助,于是在1930年和1931年之交的冬季就把这位慈善家邀请前来吉达访问,并向他表示希望在沙特阿拉伯寻找更充沛的水源。为此目的,1931年3月,又聘请了一个名叫K·S·特威切尔的美国工程师前来,其后又在开辟其他有实际可能的财源问题上向他请教。当时,沙特政府几乎完全仰赖于每年朝圣的收入,而在那几年,即使是这一收入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1931年12月,沙特政府请特威切尔在有关寻找水源和在位于波斯湾海岸的哈萨省找到石油的可能性问题上担任顾问,当时在哈萨省对面的巴林岛上,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正在试钻第一口井,并于1943年6月钻出了石油。同月,沙特政府请特威切尔募集美国资本参加这一计划。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终于承接下来,并于1933年5月29日同沙特政府签订了一项协议,取得了在沙特阿拉伯东部一片约三十一万八千平方英里地区为期六十六年的开采特许权。至1936年,达兰半岛上达曼的一口探井钻到了地质上与巴林的油层相当的油层,但是有几口井钻到这一深度的结果却不令人鼓舞。然而,有一口井钻得更深一些,终于在1938年3月涌出了有商业价值的油流。1939年,在达兰北部的腊斯塔努腊建设了一个港口,从油田到港口敷设了一条长三十九英里、口径十英寸的输油管。1939年中东(不包括埃及)石油总产量为一亿一千四百一十万桶(其中沙特阿拉伯为三百九十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五点五。大战爆发时,有三百多名美国技术人员在沙特阿拉伯油田工作,在吉达的欧美侨民也已达六十名左右,而在十多年前仅不过十至十二名而已。在科威特酋长国,英国伊朗石油公司和美国海湾石油公司以同等股份合伙经营的科威特石油公司也于1934年12月4日取得了开采特许权。1938年2月在那里发现了油层,但直到大战爆发时商业性生产还未开始。
  第二节 战前的也门与英国
  轴心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素少接触。直到1939年1月底,那个精力充沛的德国驻伊拉克公使弗里茨·格罗巴博士飞抵吉达,并于2月11日以第一任德国驻沙特阿拉伯外交代表的身分递交了国书。6月17日,希特勒接待了伊本·沙特的使者哈利德·阿布勒·瓦利德·卡尔卡尼的回访。此人原系的黎波里塔尼亚反抗意大利人的造反者,后在吉达同一个德国人合伙经商,成了一个德国货品的崇拜者。虽然轴心国的宣传机构试图大肆渲染这次访问的意义,访问并未取得明显的结果。所以,伊本·沙特与英国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尽管发生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事件,伊本·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君主在这方面还发挥了斡旋作用。至于也门的伊玛目叶海亚,就不能同日而语了。他努力使他的中世纪王国尽可能地与世隔绝,既不允许别国外交代表常驻也门,也不愿意派遣代表常驻国外。这位年迈的君主对英国在亚丁保护地的存在满腹狐疑,一腔怨恨;他声称,从十七世纪推翻奥斯曼帝国对也门的第一次占领直到十九世纪这段时间内,他的祖先对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高原和包括亚丁殖民地本身在内的某些沿海地区曾或多或少行使过实际的权力。他因此谋求意大利的支持来同英国势力抗衡,当时在也门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的权势。但是,英国政府在1938年4月16日同法西斯意大利缔结了条约,试图借此消除分歧。条约的第三号附件规定,两国都不采取可能损害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何行动,并放弃在这些国家谋求政治性特权地位的任何企图。但是,1934年的英也友好合作条约却将也门和西亚丁保护地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考虑;而哈罗德·英格拉姆斯(1937年被任命为第一任英国在东亚丁保护地的常驻顾问)在充满不和的瓦迪哈达拉毛各族集团之间从事调解并取得成效,则又是伊玛目所极为厌恶的。在他看来,既然英国政府派遣英格拉姆斯前来扩大其实际管辖地区,那末,他也有权扩大他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也门东南部哈里卜省省长就开始同该省东边的卡拉布部族以及他们在遥远的沙卜瓦绿洲的酋长们积极私通密谋。尽管英国在亚丁的代理驻扎官曾在1936年宣称:亚丁保护地虽没有对沙卜瓦行使过管辖权,但“肯定在其范围之内”,可是亚丁政府从未派代表视察过该地。
  ……1938年夏,也门的伊玛目命令一支沙漠纵队在哈里卜的卫戍镇集结。哈里卜省的前省长贾尔达伊……奉命统率这支约有五百人和七百头骆驼的部队……。贾尔达伊的士兵主要是要从哈里卜省的阿比迪部族中招募的。……正是通过这些阿比迪族人,贝汉'在亚丁保护地之内'的地方长官们得到了关于贾尔达伊计划的精确情报,因为大多数阿比迪族人不喜欢伊玛目的统治。在贾尔达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那些地方长官把这些计划透露给他们的朋友。……拥有那个现代化的沙卜瓦小村一半以上而经常在沙漠东部、北部游牧的卡拉布族人,内部发生分歧,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英国为保护政府,赞成参加英格拉姆斯的和平联盟,而余下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从汉志…内志的伟大国王伊本·沙特那里寻求保护。究竟有没有请求伊本·沙特给予支持,我无从知道。但不久以后,整个卡拉布部族通过贝汉的地方长官请求英国支持并得到了英国的保证。
  6月间,我们的四架旧子爵型飞机从灼热的浅蓝色的天空降落到沙卜瓦。……
  贾尔达伊等待着初冬的来临。……他得行军六天才能到达沙卜瓦,他提议在那里造个院子作为基地。……从那里他将同比勒·乌拜德和瓦迪·贾尔丹等部族的许多联盟进行谈判,并向哈迪亚进袭,把从哈达拉毛至也门的全部交通控制在手中,把他的直接统治扩展到奥拉基边界。然后,他将从那里挥师西进,直捣马尔卡的希拉里镇,并从南面切断贝汉。他后来告诉我,贝汉将成为一个处于也门税务员包围之下的孤岛。……他拟攻打的这些部族,没有一个能向英国祈求条约保护,因为所有这些部族都曾经一度受过也门伊玛目的统治。当时的形势充满着各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将近深秋时节……他未遇抵抗就占领了沙卜瓦……向比勒·乌拜德、卡拉布和贝尼·希拉勒等部族发表了第一个文告,宣布沙卜瓦和整个地区归伊玛目所有。这时正值伊斯兰教斋月的禁食节……袭击和战争暂时停止。……在萨那,年迈的伊玛目准备进行长时间的争论,而贾尔达伊则利用他的地位。由于当时世界上危机接踵而来,贾尔达伊认为伯纳德·赖利爵士(亚丁总督)不会诉诸武力,即使赖利爵士建议动用武力,白厅也不会甘冒使英也协定破裂的风险。
  然而在11月底,亚丁政府派出一支由尊敬的A·汉密尔顿上尉率领的部族军队,迫使也门指挥官接受了体面的撤军条件。1939年6月14日,也门外交大臣发表公报,对两天前英国广播公司阿拉伯语广播中一篇沙卜瓦事件的报道提出抗议,接着又在7月1日公布了伊玛目给国王乔治六世的一封抗议信,信中声称沙卜瓦及其周围地区从“创世”以来就属于也门。
  第三节 英国与阿拉伯诸小国 1936…1939年
  英国同马斯喀特所订的1891年友好、通商和航运条约在生效十二年之后,每年都续订一次。但在1937年秋,苏丹表示希望修改条约,并于1938年春在伦敦正式访问期间同印度事务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会谈。1939年2月5日,他同英国在波斯湾的政治驻扎官签订了一项新的条约。该条约取消了他只可征收百分之五进口关税的权限(英国仍保留享有最惠国待遇的权利),并修改了英国领事当局的司法权。新条约为期十二年,在期满前一年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可以终止。
  在1937…1938年期间,泛阿拉伯集团一直在酝酿波斯湾各酋长国的联合。在伊拉克,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学生也在进行扩大独立和民主的宣传。科威特青年运动公开宣布的目标是为科威特获得“作为伟大的阿拉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全部主权和不可侵犯的独立”。1938年7月,这一组织从酋长那里获准以间接选举方式设立了一个立法会议。12月,该会议解散,进行了新的选举以产生一个二十人的委员会;当选者有十七名是民族主义者,他们于是向酋长呈交了一份宪法草案,其中有一项条款规定“保证”英国利益。酋长向委员会提出了他自己的草案,宣称科威特享有“在英国保护下的独立”,这是1914年11月科威特酋长拒绝效忠于奥斯曼帝国时为英国政府所承认的。立法委员会拒绝了酋长的草案,要求科威特同伊位克实行联合,而煽动联合的这股风正是从伊拉克吹来的,特别是通过年轻的国王加齐本人的私人电台吹来的。据说在科威特发生了一起未遂的叛乱。酋长的政府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逮捕了立法委员会中的民族主义者成员和另外一些人。包括伊拉克特务头子在内的一些人丧了命。泛阿拉伯报刊和电台,在巴格达的授意下,对民族主义者表示同情。大马士革《入门》报在1939年2月26日写道:
  至于外国强加于这个小国的保护,并不能视为真正的保护。不需要很长时间,这一事实将会显露出来,也不需要很长时间,那个承担保护责任的强国将会放弃它对这一保护权的主张。因为一个比它更为强大的国家将会表示不满。如果政治前景变得更加具有威胁性,捷克人的教训对阿拉伯人将是一个明显的警告。那时,阿拉伯人将不得不紧密团结起来,作为对付将要出现的危险的预防措施。
  3月8日,英国外交次官宣称,英国政府已向伊拉克政府提出紧急抗议,要求它停止进行反对科威特酋长的广播和报刊宣传运动。由于科威特酋长的有力行动和英国政府的干预,终于制止了混乱。但是,伊拉克当局为了泄愤出气,下令依法没收了科威特酋长在伊拉克的棕榈树林,因为他对该庄园向伊拉克负有纳税义务持有异议。而在巴林这个英国当时在波斯湾地位的战略中心,据报道由于三位知名人士的被捕,从1938年11月5日至7日也爆发了反对英国政治代办的罢工和示威。据说,那些不满分子要求建立一个立法委员会,罢免英国政治代办兼督学,并任命一名伊拉克人担任督学;他们还要求禁止巴林石油公司雇用外国人。同样,在麦什哈特海岸的迪拜小酋长国,据报道于1938年成立的立法委员会也在要求控制国家的预算和酋长的私财,其第一项决议就是解雇政府文职人员中的外国人而代之以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但在1939年4月,大马士革的阿拉伯事务局声称迪拜酋长已卑鄙地杀害了立法委员会中的三名成员及其四十名追随者;该委员会的其余成员正在英国政治代办处避难。5月间,三艘英国军舰抛锚停泊在迪拜沿海海面。报道说,迪拜酋长和他的主要对手被水上飞机带到巴林。那里的英国当局试图解决他们的分歧。所有这些地方性的民族主义运动,从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的泛阿拉伯集团那里都至少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这种“遥控”的动机之一,可以设想,就是要扰乱英国,以期转移英国军队对当时怒涛汹涌的巴勒斯坦阿拉伯暴动的镇压。此外,在这个对英国和印度之间空中交通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轴心国特务的煽风点火,挑动骚乱,也是不无可能的。
  第四节 沙特阿拉伯的国际关系 1939…1945年
  沙特阿拉伯在1945年3月1日之前一直保持中立,但伊本·沙特本人则在1940年夏,曾不顾几乎所有顾问的劝告,宣布与英国为友,并说他坚信英国是不会战败的。1941年4月伊拉克政变时,他曾与不符合宪法的拉希德·阿里政府所任命的摄政互有电报往来;但是当阿里政府和英国之间的敌对行动爆发后,他就拒绝援助阿里政府,并规劝它同英国议和。其后,沙特政府又同意了英国政府的请求,要求意大利政府从吉达撤出其公使馆,于是意大利公使和公使馆全体人员以及五名意大利平民于1942年2月8日离境。沙特政府还曾拘留了意军在东非溃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