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暗示没有反应,因为他们对德国空军1941年的毁灭贝尔格莱德心有余悸,唯恐重演于伊斯坦布尔、安纳托利亚西部的铁路或是他们的主要能源基地宗古尔达克煤田。土耳其人也害怕从保加利亚陆路袭击海峡,尽管很难断言这是不是一次严重的冒险。
  早在9月,苏联当局就曾通过“非官方的”《战争与工人阶级》对土耳其突然进行了万炮齐轰的谴责,后来且由《消息报》予以转载:
  土耳其的中立变得对德国越来越有利,越来越有必要,因为土耳其保障了德军在巴尔干侧翼的安全,使德国人在那里仍旧只需保持极有限的兵力而将绝大部分部队集中在苏德战线。……
  苏联边境的小国联盟将会对苏联干坏事,但不论怎样,经验证明在一场危机中它们是幸存不了的。小协约国对于捷克在它同希特勒的斗争中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巴尔干协约国则在欧洲战争中站到敌对的一方去了;中立的土耳其对南斯拉夫和希腊没有履行其义务,且在德国进攻苏联前数天签订了1941年6月的土德条约。
  土耳其报纸有勇气予以反击。亚尔钦直截了当地指出,确定土耳其在1940…1941年为非交战国的一个重要因素乃是苏联通过1939年8月的条约同德国搞联合。他评论说,关于苏联政府反对同盟国远征巴尔干半岛的建议的报道表示他们已视半岛为自己的利益范围。这种政策如被容忍下去,不但会危及土耳其和巴尔干半岛国家,而且终于会使英国从地中海撤走,从中东撤走,最后并从印度撤走。同时,半官方刊物《民族报》对盎格鲁撒克逊族列强表示高度热诚,说应由它们按《大西洋宪章》原则建立和平新秩序,这是那些力图扩张领土的国家或那些将其社会制度强加于邻国的国家所不可能做到的。
  1943年10月19日美、俄、英外长莫斯科会议召开时,莫洛托夫提议,应该立即要求土耳其参战,作为缩短战争的一种措施;后来他还说明这个要求是不容置辩的,“也就是说,是个命令”。对此,艾登答称英国已在装备土耳其,使它能在战争中起作用;但是如果它遭到严重挫败,英美军队应从其他战线撤回予以援助。赫尔认为这个问题基本上属于军事问题,转送罗斯福总统请示,并于28日答复莫洛托夫:盟国为了准备从英吉利海峡跨海进军,支持意大利战线的攻势,资源已感紧张;作为替换的办法,他提议应要求土耳其提供空军基地和运输方便。英国人希望立刻使用土耳其空军基地,以供战斗机掩护处境危殆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勒罗斯之用(德国的空军优势在10月初就已将他们逐出科斯岛),丘吉尔也希望土耳其允许英国潜艇和商船通过海峡。莫洛托夫起先认为这些建议太温和而加以反对,坚持他们应强迫土耳其宣战,但终于在11月1日获得妥协,达成协议,当由艾登提出要求,立即使用土耳其空军基地,然后再由英国和苏联会同“建议”土耳其在年底前参战。一个月后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仍主张把土耳其拖进战争,“如有必要,可以扭着它的脖子”;但是他对土耳其的自愿参战没有信心,又反对英美从任何方面分散准备在西欧发动进攻的资源。由于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讨厌“纠缠在巴尔干半岛脱不出身来”的前景,而哈里·霍普金斯则至少同他的总统一样,一心想博得苏联统治者们的信任,不希望引起他们怀疑在东欧有竞争行动,因此,罗斯福支持斯大林的论点,使丘吉尔非常恼火。而俄国人对土耳其的参战问题也就不再怎么感兴趣了。当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第二次开罗会议上和伊诺努总统会谈时(1943年12月4…6日),本应代表苏联出席的维辛斯基,正在意大利前线进行访问,直到会谈结束之后,才来开罗,而苏联驻土耳其大使虽在开罗,也未参加会谈。
  1944年初,英土军事谈判陷入僵局,接着,先是同盟国停止对土耳其的武器交货,再是英美施加外交压力迫使它停止向德国出口铬矿石及其他战略物资。在这新的孤立形势下,土耳其报纸对苏联采取了较为和解的态度,《晚报》厚着脸皮说,苏联正如此专心致志于击败德国,对自己的力量具有如此的信心,因此毋需为了把别国拖入战争而“徒费唇舌”;如果盎格鲁撒克逊族列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它们自己应该开辟第二战线。5月中旬,据宣布,土耳其警察查获一个威胁土耳其国家安全的泛土耳其主义者的秘密组织。通告宣称,它是在1940年成立的,亲纳粹倾向极为强烈,反对民主,不能宽容少数民族,尤其是它的“目的在于把所有在外国领土内讲土耳其语的人民统一在土耳其的领导下”。5月18日,伊斯坦布尔宣布戒严,第二天,总统在五万人的大会上发表演说,回顾了苏联在土耳其共和国早期斗争时期对它的友好态度。他说,土耳其并没有民族统一主义的野心,但是,泛土耳其主义者设想出一套理论,它会使土耳其同邻国发生纠纷。政府将严厉处理这些“没有头脑而肆无忌惮”的人,对于这些人,不禁要问,他们是受了国外的指使呢,还是在蓄意为外国人的利益效劳。数以百计的嫌疑犯遭到逮捕,声名狼藉的亲德的退伍将军埃尔基莱特也在其内,并交由军事法庭审判。
  可以设想,在同一个月内,土耳其政府向苏联建议订立加强两国政治合作的协定,其中应包括保证巴尔干半岛的安全,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但苏联政府答称,对土耳其来说,签订这种协定的唯一方法是参战,《消息报》的一篇文章讽刺挖苦土耳其对泛土耳其主义运动采取的措施:
  一个威胁土耳其安全的运动竟能继续活动如此之久,令人诧异。好些月来,书籍和报刊也竟可传播种族主义的毒素。这个组织虽然不过是德国谍报机构的一个部门,却在许多城镇有其分支机构。它在教育单位收罗代理人。当《黎明报》指出这个运动的危害性时,还曾有几家报纸出面为它袒护。《消息报》希望土耳其公众舆论会从这些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这个组织的头子们已经被捕,土耳其舆论会对这个组织的种种活动没有及早采取断然措施表示后悔,《祖国报》对这些活动曾经指出,其“卑鄙无耻,是难以想象有甚于此者,它将矛头指向土耳其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
  6月28日,莫洛托夫抱怨说,英国向土耳其提出的要求是只要土耳其与德国断绝外交和商务关系而未考虑土耳其参战,而且还通知他请苏联予以支持,这是不符合莫斯科会议决定的。苏联政府在7月10日的备忘录中进一步肯定了这个态度,并将最近两个月来苏土外交往来情况通知了美国政府(可能也通知了英国政府)。7月22日,当土耳其政府终于“鼓足勇气”的时候,美国政府知照苏联政府:他们料想土耳其采取紧急行动之后,就将参战,因此他们并不认为英美对土耳其的要求削弱了莫斯科和德黑兰会议协议的政策。然而苏联在7月27日答称,他们认为土耳其所拟采取的行动为时已晚,殊难令人满意,再说,讨论折衷办法也无意义,因此他们觉得有必要让土耳其政府自行其是。于是美国驻莫斯科大使奉政府指示提出,土耳其问题由英、苏、美三国开诚布公进行讨论是恰当的。但在30日,他汇报说,维辛斯基对这建议的反应并不令人鼓舞,所以他的意见是任何进一步的作法应从缓进行。果然不出他所料,谈判结果,有关和平解决问题,苏联对土耳其并不承担义务,今后英美同土耳其进行接触,它将置身事外,从而一笔勾销了莫斯科会议上它所承担的在土耳其问题上同这两个强国共同行动的义务。
  保加利亚于1944年9月9日投降红军时,土耳其由于对德断绝外交关系所造成的紧张局面消逝而已经放松了的灯火管制突然加强起来。这一行动引起了莫斯科冷嘲热讽的评论。对此,亚尔钦指出,苏联报纸和电台的攻势使人感到俄国是在策划对土耳其采取行动。在土耳其,没有常识的人认为俄国在巴尔干的事干完之后会对伊斯坦布尔和海峡提出要求,但他深信西方同盟国不会容忍俄国在那个地区获得统治地位,因为它不可能到了海峡就到此为止。占领了这些地方会使它向爱琴海、地中海、埃及乃至印度前进;但还没有迹象表明俄国有任何征服全球的打算。为了消除这些忧虑,亚尔钦和其他作者大谈特谈土耳其和西方同盟国的关系。在一篇题为“同英国结盟政策的胜利”的社论里,亚尔钦宣称,结盟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以长远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不论前景如何变幻莫测,它对未来是最强有力的保障。半官方报纸《民族报》庆祝缔结同盟六周年,更是热诚亲切,非同寻常。在第三次莫斯科会议时期(10月9日到10月20日),亚尔钦终于把他对建立一个巴尔干中立集团的希望隐藏起来,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欢迎《泰晤士报》以“展望巴尔干”为题的社论中提出的建议:
  英国对这个地区的利害关系主要是保障我们在东地中海和整个中东交通运输的安全,而其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友好的希腊和土耳其作为和平腹地。而苏联的利害关系主要是保障它本国边境的安全,为了力图保证这一点,它可以理直气壮地设法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许还有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纳入苏联的安全系统。这种政策,并无不当,而且对本国、美国或其他更有直接关系的国家,也确实没有什么引起惊慌的必要。
  英国在希腊大陆登陆以及10月14日雅典的解放,在土耳其受到热烈欢迎。亚尔钦一如既往,充满着进取精神,写道:一俟希腊政府能恢复行使职权,土希关系必须立即改善,以便跟上战后形势的发展。两国必须紧密团结,集中使用两国军事力量,因为希腊的安全就是土耳其的安全;它们在政治上应该休戚相关,成败与共。11月21日,土耳其报纸因雅典在广播中宣布,土耳其政府知照希腊政府,土耳其业已放弃对多德卡尼斯群岛的任何要求,他们对此表示欢迎;但在12月初,希腊政府和共产党之间的内战爆发,剧起了土耳其新的优虑。1945年1月18日,丘吉尔就希腊局势对下院发表声明,亚尔钦评论说,要是没有英国的干预,希腊的“托洛茨基分子”势必为在巴尔干组织一个斯拉夫集团铺平道路,势必要使土耳其脱离它和英国的同盟而陷于孤立。英国毅然决然的行动,不但拯救了中东,而且还拯救了全世界,使它们幸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来谈到沃尔特·西特林爵士曾在雅典看到的那些挖出来的尸体时,亚尔钦声称,犯有这些屠杀罪行的人,就是那些力图在巴尔干搞斯拉夫集团的人的同伙;将巴尔干半岛置于这种人的手掌之中,无异于把它变成一个屠宰场。
  在苏联政府奉行同纳粹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期间,莫洛托夫,如前所述,曾利用英国海军也许会在黑海进攻俄国的可能,提出了控制海峡的要求;但是一经德国蹂躏巴尔干半岛并进攻苏联之后,那是由于轴心国利用海峡而促使苏联政府对土耳其政府一再提出要求了。因此,1945年2月10日,在雅尔塔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了海峡问题,宣称这次战争已使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失效,应予修订,以便去除土耳其“卡住俄国脖子的那只手”,而无损于土耳其的合法权益;他还提出三位外长可在下次会议考虑这个问题。据丘吉尔回忆,斯大林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就曾向他提到这个问题。他说,英国同意外长们应该讨论蒙特勒公约的修订问题,以便作为一个黑海大国的俄国去除土耳其对其狭窄出口的控制而不仰人鼻息,但土耳其人应该得到对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对于这些意见,罗斯福表示赞同。
  2月23日,土耳其议会一致通过了政府关于遵守雅尔塔“三大国”会议的决议,因为只有在3月1日以前向轴心国宣战的国家,才能参加旧金山会议,可是这一决定为时太晚,已丝毫不能改变苏联对土耳其的态度。3月5日,苏联电台土耳其语对外广播指出,虽然土耳其在对轴心国慷慨援助到底之后,参加了同盟国,但土耳其的法官还在对一百三十五名“民主主义者”进行秘密审判,这些人曾从事于反击法西斯主义者及其仆从泛土耳其主义者的罪恶势力;其中有一名被告是个土耳其的女作家,她的唯一罪名是一贯反对土耳其反动派替纳粹利益效劳。广播接着指出,关于对泛土耳其主义者的审判,完全是个骗局;因为正是那些力图迫害“民主主义者”的反动派在保护他们。早在2月27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大会副主席摩西·皮亚德在贝尔格莱德共产党报纸《战斗报》的一篇社论里就曾写道,土耳其宣战这一行动“可以称为投机取巧和敲诈勒索。……战时援助德国,大发黄金财,然后想在同盟国会议桌上占一席而索取酬报——这就是土耳其宣战的全部用意所在。”亚尔钦在反驳中答称:并不是整个南斯拉夫都持这种敌对态度,因为铁托的运动根本不代表整个南斯拉夫人民。他随即受到《战争与工人阶级》的严厉谴责。
  原在1925年签订而于1935年延长十年的土苏中立互不侵犯条约,应于1945年11月7日满期,但在期满前六个月如未经宣布无效,即作为自动延长。3月19日,莫洛托夫向土耳其大使递交一份照会声称,“由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深刻变化,这项条约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需作重大修改。”土耳其大使被召回安卡拉商议。4月4日,土耳其政府复照答称,他们“准备郑重和善意地研究苏联政府提出签订一项更符合两国目前利益的条约的任何建议”。苏联报纸对土耳其的攻击和土耳其的反驳实际上已暂告停止;亚尔钦作为土耳其代表团成员之一,在去旧金山途中从开罗来信说,俄国人对土耳其领土并无野心,也无反对英土联盟的企图。如果俄国愿意,土耳其准备根据蒙特勒公约的精神同它讨论海峡制度问题,并订立新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只要俄国不要求土耳其牺牲其本国利益,土耳其愿向它伸出无限友情之手。
  于是,欧洲战争结束时给土耳其留下了极其严重而有待解决的外交问题。巴尔干半岛各国、近东各国、埃及、伊拉克和波斯都曾经历过战争和外国驻军之苦,而土耳其除了外交压力和经济困难外,并不体会到有更甚于此者。它的不介入政策之所以被促成,是由于它不愿危害凯末尔主义革命所创始的经济改组的成果,也不愿看到东南欧受德国或俄国的统治。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一政策对同盟国,尤其是对英国所帮的忙大大超过对轴心国的帮助;但是它使土耳其受到苏联的刻骨仇恨,不但因为苏联遭难惨重,而且由于作为其行动指导的唯一依据是集团利己主义,使它的政治家们对于任何其他“阶级”或国家的动机或行动不会有丝毫同情。1945年只过了几个星期,土耳其就领教了苏联认为它的中立所应付的代价。
  第二章 波斯
  “我们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侵占别国领土和征服别国人民这样的战争目的,无论对欧洲的人民和领土,或者是对亚洲(包括伊朗在内)的人民和领土,都是一样。”(约·斯大林,1941年11月6日的演说)
  纵使有这种冠冕堂皇的声明,苏联在1941年8月将波斯北部诸省置于其军事占领之下时,它的政策显然是要把这些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