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题的。选举以前好几个星期,米科拉伊奇克准备了一个备忘录,分别送给斯大林和英美两国政府,描述了当时针对着波兰农民党的恐怖统治;他指责共产党破坏了协议,这一协议是在农民党领袖参加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后在莫斯科达成的。米科拉伊奇克详细地说明了自由选举的必要条件,他表示希望这些条件能得到遵守,并希望波苏同盟的基础不致进一步遭受损害。
  这个备忘录在华盛顿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因为1月5日,美国政府向英苏两国政府分别致送了在细节上有些必要更动而内容则是完全相同的照会,对波兰国内选举以前的一些活动表示关切。照会说,这些活动证明,要在1月间照雅尔塔方案所要求的那样举行自由选举,可能性是很小的。米科拉伊奇克备忘录所述的情况得到了其他一些报道的证实,而且波兰政府不履行它的义务,直接关系到国际协议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照会声称美国政府准备向波兰临时政府再作一次交涉,提醒它有按照雅尔塔会议的规定来举行选举的义务,并表示希望苏联和英国能一起采取这种态度。1月9日,美国向波兰政府发出了一个照会,对选举前的事态发展表示关切,并声明,除非这些行动立即停止,否则,波兰政府将被认为犯有在字面上和精神实质上破坏雅尔塔协议和波茨坦协议的罪行。
  临时政府在1月14日的复照中声称,选举将按1946年9月27日的选举法举行。美国人所表示的担忧,被说成是以不民主的情报来源为依据的。照会提到了其他政党,包括一些波兰天主教的党派参加选举,以证明选举将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照会接着说,波兰政府认为不需要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俄国人已在前一天(1月13日)答复了美国1月5日的照会,从而加强了波兰临时政府的立场。俄国人说美国指责的唯一根据是米科拉伊奇克和他那一派人所提供的情报,并且提到流亡集团正在挑起反对波兰临时政府的地下活动和匪徒袭击。他们为临时政府辩护,说它有权对匪徒的活动采取镇压措施,哪怕犯罪的一伙中有米科拉伊奇克的人在内。因此,他们看不出有什么根据要对波兰政府采取美国照会中所期望的那种态度,因为那将无异于干涉波兰的内政。
  从选举前一些照会来往中所表示的态度可以看出,除非波兰临时政府的政策在选举前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选举的结果绝少可能被英国人和美国人所接受。这样的政策转变始终没有发生。共产党人用大逮捕、伪造法令、各种政治花招和诡计来阻挠米科拉伊奇克及其追随者的活动。选举结果于1月20日公布后,美国大使莱恩以辞职表示抗议。选举后,英美政府指责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没有履行在雅尔塔和波茨坦承担的义务,并声明1947年1月的选举不能被认为是波兰人民意志的真实反映。
  (八)波兰和西方国家战后关系中的一些纠葛
  英美两国政府在1945年7月5日承认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以后,它们在同波兰恢复正常外交关系方面的种种尝试都不断遭到挫败。每当美国大使莱恩要求对方按一般惯例尊重外交特权和信守战前波兰政府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时,他总是碰壁。新政府拒绝给予他的使馆人员以特惠外交汇率的待遇,不让这位大使去探望因犯政治罪而被治安警察逮捕的波兰裔美国公民,也拒不承认1931年6月15日的通商、友好和领事权利条约。1946年1月,波兰方面通过一项法律,把波兰境内一切外国财产,包括美国财产在内,统统收归国有,财产所有人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偿。此外,共产党人还在美国试图与波兰达成航空协定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然而,尽管波兰政府的宣传机器宣布波兰决不再受外国资本的剥削,试图以此来为把美国财产收归国有辩护,但与此同时,波兰政府官员却在向美国请求财政援助(上文提到过波兰共产党人使用联总的援助)。1945年11月,波兰政府利用米科拉伊奇克向进出口银行申请相当大一笔贷款,用以购买波兰迫切需要的物资,包括机车和运煤卡车等;1946年4月,美国政府批准了一笔九千万美元的信用贷款,其中五千万美元供购买美国剩余军事装备之用,四千万美元作为米科拉伊奇克向进出口银行申请的贷款。但是,后来由于波兰政府拒绝承认1931年的条约,再加上莱恩所遇到的其他外交上的麻烦,他在5月间要求国务卿贝尔纳斯设法扣住这笔进出口银行贷款的发放。另一笔贷款于6月间也暂停发放,当时美国政府作出决定,对波兰提供的任何进一步援助,都必须以遵守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条件。
  英国政府同波兰之间的纠纷甚至更加复杂,因为英国虽然承认了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但它在战争期间对波兰流亡政府欠下了深刻的道义责任。例如,不列颠战役中击落的德国飞机有百分之十是波兰空军的战绩,这是不能抹煞的。英国政府当初为波兰而参战,并且取得了流亡在国外的波兰人的帮助,这些人为盟国的事业作出过宝贵的贡献。在意大利作战的安德尔斯部队现在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政治问题。贝文曾于1945年8月敦促国外的波兰人回到波兰去,从那以后,他作了巨大努力,以保证这些波兰人,特别是波兰军队能够回去;但现在看来,大多数人是肯定不愿意回去的了。因此就产生了他们的复员和安置问题。
  在波茨坦会议上,三大国曾同意保证使波兰国家的财产由波兰临时政府接收,并采取措施保证不让该项财产落入“第三者”之手。按照这个协议,英国政府冻结了英格兰银行中的波兰资产,并因此而不得不面对很多的批评。可是,流亡政府在战争期间欠下了很大一笔债务,又由于波茨坦会议上已经商定,波兰临时政府也好,三个盟国中任何一国也好,都没有必要承担这项债务,因此就得去找一个还债者。英国政府同波兰之间在财务方面的麻烦,虽然与美国在这方面所遇到的麻烦性质不同,却是同样地恼人;在1945年和1946年期间,关于英国境内波兰资产处理问题的争执一直在继续着。最后英国政府同波兰临时政府达成了一项协议,即存放于英格兰银行的七百万美元的波兰资产中,四百万美元由英国政府保留,用以清偿波兰流亡政府的债务,其余部分应交给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
  在意大利的十一万二千名波兰军人,是使波兰临时政府经常担心的一个根源。临时政府要求有权向留在英国和西欧的波兰武装部队说明自己的立场,他们获得了这一权利,但是,安德尔斯在这之前早已告诫过他的部下,要对政府派来的鼓动者的诡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946年3月,'英国'与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就波兰军人回波兰去的条件达成了一项非正式的协议,但是当贝文于3月20日向下院解释这项协议时,他说,他对于波兰临时政府突然提议要改变这些条件深感不安。不管怎样,贝文呼吁波兰人回国的一个文告,连同临时政府列举返回波兰的条件的声明,还是按照协议在波兰武装部队人员中散发了。贝文还说,“遣返这些战士的安排如能获得成功”,将对英国和波兰今后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5月22日,贝文在下院宣布了关于决定留在波兰国外的波兰人复员后的安置计划。他说,自从战争结束以来,大约已有三万波兰人宣布愿意回波兰,剩下的还有约十万人在海外(主要在意大利),六万人在英国。他就英国政府为了履行其对波兰人所负的道义责任而制订的“波兰人善后安置团”计划作了说明,这一计划就是使波兰人在重新定居下来或归化以前,有一个确定的身分。具体细节将在以后公布。作为第一步,他宣布他的政府打算把波兰第二兵团从意大利调到英国。
  1946年6月8日伦敦举行胜利游行时,英国对波兰武装部队所负的道义责任使英国人深感内疚。波兰飞行员应邀参加游行,但当他们发现未邀请其他波兰武装部队人员时,波兰空军人员就拒绝参加。6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表示对这一情况深感遗憾,并表示他对波兰国内的事态发展很不满意。他接着说,“波兰的命运看来象是一幕无休止的悲剧;当初我们正是为了波兰,才在一切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投入了战争,今天却伤心地眼看着我们的努力所带来的奇怪结果。”
  第二章 波罗的海国家
  第一节 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的承认问题
  1944年初,当红军逼近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边界时,三国的政治地位问题又一次突然引起了各大国的关注。直到战争的这一阶段为止,三大国总算有可能避免了在讨论苏联边界地区时所无法避免的原则冲突。战时反对共同敌人的有效合作曾经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但是这种实际需要,即使在它最令人鼓舞的时刻,也没有能掩盖苏联政府为一方和美国政府为另一方之间,在对待苏联西部边界以外的、在1939年前曾经是一些独立国家的地区的命运方面所持态度的根本分歧(英国政府的态度不大明确,并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1940年夏,紧接着法国沦陷之后,波罗的海沿岸这三个共和国就被并入苏联,成了加盟共和国。伴随着那次合并的一些事态发展,是美国和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所持态度分歧的根源,而随着苏军日益逼近两次大战之间的俄国西部边界,分歧的深刻程度也就愈来愈明显了。
  1940年7月23日,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表明了美国政府的官方态度。他当时坚定地宣称美国人民反对“掠夺活动”,不管这些活动是通过“使用武力还是以武力相威胁”来实现的。英国政府表明的立场没有这样明确,但也不承认这些新的苏维埃共和国。1940年9月5日,丘吉尔曾说过:
  自从这次战争爆发以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采取过这样的立场,即认为各国领土结构是不能改变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并不打算承认战争期间所发生的一切领土变更,除非这些变更是出于各有关方面的自愿和善意。
  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合法政府的外交代表在英国继续享有外交官身分,而且在当时看来,英国的态度同韦尔斯所表明的美国的态度相类似。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中重申他们坚持丘吉尔在1940年9月宣布的原则。1941年9月,苏联政府通过其驻英大使告知各盟国说,他们同意这个宪章的基本原则;但人们很快就看清楚,这并不意味着俄国人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态度有任何改变。
  从1940年8月3日、4日和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这三国正式并入苏联的那一天起,苏联政府就把它们当作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看待了;随着战事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无意失去这些新增加的领土,这一点愈来愈明显。早在1941年12月艾登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就详细陈述了苏联在领土方面的目标,其中包括战后把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重新归入苏联这一特别迫切的要求。但在战争的关键阶段不能让盟国间的合作受到损害,因此在1942年和1943年,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决心回避这类有争议的问题,希望能够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推迟到德国战败之后,到那时他们可以在和会上提出来。到了1944年11月,红军再度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当红军正在向前推进时,俄国的盟国没有时间去争论这些国家的地位问题。然而,在本书所写的那段时期内,美英两国政府的官方态度仍然认为这几个新“解放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地位尚未确定。
  美国方面,对萨姆纳·韦尔斯1940年所作的声明既没有收回过,也没有否认过,虽然美国对1940年夏天这些事态发展所持的态度,在盟国紧密合作时期已经显示出稍有改变了。罗斯福在给斯大林的声明中甚至暗示在战后缔结和约时将不能不考虑到俄国要保证其西部边界安全的愿望。可是在这三个国家重被占领之后,国务院发言人一再指出,美国政府对这几个新成立的苏维埃共和国既没有给予事实上的承认,也没有给予法律上的承认,这些波罗的海国家仍然被正式看作是独立的国家。1945年10月,当法官杰克逊先生代表美国政府在纽伦堡签字于那份提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德国主要战犯起诉书时,他向其他几位起诉人发了一封信,说明他的签字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承认波罗的海国家是苏维埃共和国。
  1945年8月2日波茨坦会议公报发表后,美国官方态度有一些含糊。在波茨坦达成的协议的第五部分中,美国和英国政府暂时承认苏联的边界如下:从波罗的海向东,在哥尼斯堡以南穿过东普鲁士,到东普鲁士、立陶宛和波兰边界线的汇合点。虽然协议只是在和约最终缔结之前有效,但杜鲁门和艾德礼公开表示过他们将“在和会上支持这次会议的建议”。承认苏联的“西部边界”经过哥尼斯堡以南,那就意味着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是包括在苏联的领土范围以内了。
  英国的政策则采取了不同的路线。正如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的,在1940年7、8月间波罗的海沿岸各国被并入苏联之后,英国政府未加评论,只是不予承认。然而,据后来证实,1940年10月22日,英国政府曾通过其驻苏大使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向苏联政府提出一项建议,除别的事情外,英政府表示愿意对苏联的合并波罗的海国家给予事实上的承认,以换取俄国人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虽然这个建议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后来被透露出来,却有助于澄清英国在此后一段时期中对这个地区的政策,它使苏联政府在1942年坚持要英国承认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作为缔结英苏条约的先决条件这一要求有了份量。它也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苏联政府“以那是俄国和英国之间的事为理由”拒绝同美国人讨论这个问题。可是,克里普斯出使苏联时,英国正孤军同德国作战,当时的情况与后来“大联盟”时期大不相同,在后来这一时期中,英国政府为了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设法避免正式承认波罗的海地区和俄国边界的其他地区所发生的领土变更。1942年5月26日,英苏条约签署后,独立的波罗的海国家派驻在英国的外交代表的身分有了变化。在1942年8月间公布的一份外交人员名单中,这三位外交官不再被列为官方任命的外交使节,而只是列为“本人被给予一定礼遇和认可”的个人。除此以外,在1944年初以前,英美两国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官方政策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1944年2月22日,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宣称英国政府接受寇松线为苏联的西部边界时,就是间接地表示英国不大会反对俄国控制波罗的海地区了。如果英国支持把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东部地区再度并入苏联,那末,似乎可以推论它至少暂时不会反对在波罗的海地区恢复1940年的边界。的确,在1945年和1946年间逐步显示出,英国政府已在事实上承认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过未给予法律上的承认。
  但是,在处理波罗的海国家难民问题时,英国政府同美国政府站在一起反对俄国人的要求。盟国间签订过一项相互遣返对方公民的协定,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声称那些逃入西德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难民是苏联的公民。当苏联施加压力要求把他们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