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1566-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嘉靖:“农田都改了桑田,浙江百姓吃粮呢?”
  严嵩:“从外省调拨。以往每年外省就要给浙江调拨二百多万石粮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调粮食就是。”
  嘉靖:“外省调来的粮一定比自己产的贵,浙江的桑农是否愿意?”
  严嵩:“每亩桑田产的丝比每亩农田产的粮收成要高。”
  嘉靖:“再加一条,改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赋税。”
  “圣明天纵无过皇上!”这回是严世蕃抢着颂圣了,“这样一来,浙江的百姓定然会踊跃种桑。有了丝源,浙江和江苏各增几千张织机不成问题。”
  “好!好!”嘉靖竟然从座位上下来了,一边轻轻鼓着掌,一边顾自踱了起来,“吵架好,一吵就吵出了好办法。这件事就让司礼监和工部去办,当然还有户部,多赚的钱都要在户部入账。如何入手,内阁这就回去详细议个方略出来,然后给胡宗宪下廷寄。这事还得靠胡宗宪去办。”
  严嵩和吕芳几乎同时大声答道:“是。”
  嘉靖似乎十分兴奋,踱到了殿门边竟自己伸手要去开殿门,司礼监两个太监慌忙奔了过去,将殿门打开。
  一阵风吹了进来,嘉靖的宽袍大袖立刻向后飘了起来。
  “哎哟!我的主子,当心着凉!”吕芳连忙奔过去,就要关门。
  “朕不像你们,没有那么娇嫩。”嘉靖手一扬,阻住了吕芳。
  殿门外大雪飘飘,而满挂的灯笼又在雪幕里点点红亮,一片祥瑞景象。
  突然,嘉靖发现就在玉熙宫台阶前面的雪地里跪着几个太监。
  大雪飘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身上,最前面那个太监手里高举着一个托盘,虽然飘了雪,还能看出托盘里金黄色的缎面上摆着一只大大的玉璋!
  嘉靖的眼睛一亮:“是裕王妃诞子了吗?”
  那个举着托盘的太监大声回道:“皇上大喜!老天爷给我大明朝喜降了皇孙!”
  吕芳大步走了过去,接过那个托盘,又大步回到嘉靖面前跪了下来,高举着托盘:“主子大喜!”
  另外四个司礼监大太监紧接着跪了下来:“主子大喜!”
  严嵩和所有的内阁阁员们也相继跪了下来:“臣等恭贺皇上!”
  其实,此时真正浮出喜色的是徐阶、高拱和张居正。
  无论是真心欢喜还是装出欢喜,毕竟这是嘉靖帝的第一个孙子,是大明朝第一大喜事,平时不敢正视嘉靖目光的所有眼睛这时都迎望向嘉靖,此名之为“迎喜”。
  嘉靖的脸上也报之以喜,不是那种惊喜,好像早已胜算在心的那种得意之喜:“吕芳,把托盘举高些。”
  “是呢。”吕芳将跪捧的托盘双手高举。
  嘉靖的右手伸进了左手的袍袖中,但见嘉靖从袍袖里抓出一把数个婴儿拳头般大的冬枣放在托盘上,所有的目光都露出惊异之色!
  嘉靖又把左手伸进了右手的袍袖中,从袍袖里抓出一把数个也有婴儿拳头般大的栗子又放在托盘上。所有的目光更露出惊异之色!
  嘉靖望着那一双双惊异的眼,笑着问道:“朕预备的这两样东西,民间是怎么个说法?”
  吕芳双手高举着托盘见不着托盘里的东西,这就该那个首席秉笔太监回话了:“回主子,百姓家称作‘早立子’。奴才们服了,主子万岁爷怎么就知道今天会有这么个天大的喜事。”
  所有跪着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时候须接着这个话茬颂圣了,却又知道这时候任何语言都不足以颂圣,包括耄耋之年的严嵩,全露出又惊又喜的目光只是望着嘉靖。
  嘉靖淡淡笑着:“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啊。”
  所有的人全趴了下去:“皇上天纵圣明!”
  嘉靖过了这把神出鬼没的瘾,收了笑容,望向跪在面前的吕芳:“吕芳。”
  吕芳:“奴才在。”
  嘉靖:“这冬枣栗子是上天赐给朕,朕赐给孙子的。照祖制,添了皇孙宫里该怎么赏赐?”
  吕芳:“回主子,这是主子第一个皇孙,宫里除了照例要赏赐喜庆宝物之外,还要调派二十名太监二十名宫女过去伺候。”
  嘉靖:“那就立刻去办。”
  “是!”吕芳这一声应得十分响亮。
  嘉靖转望向徐阶高拱张居正:“徐阶高拱张居正。”
  徐阶高拱张居正:“微臣在。”
  嘉靖:“你们都是裕王的师傅和侍读,有了这个喜事,朕就不留你们吃元宵了。你们都去裕王那儿贺个喜吧。”
  “是。”徐阶、高拱和张居正这一声回得也十分响亮。
  两拨人都叩了头,起身分别奔了出去。只剩下了严嵩和严世蕃还跪在那里。
  嘉靖望着大雪中逐渐消失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的背影,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严嵩和严世蕃:“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呀。严阁老,现在就剩你们父子在了,你们说,周云逸到底有没有后台……”
  第二章
  玉熙宫外间大殿
  严世蕃倏地抬起了头,严嵩制止的目光立刻望向了他。
  嘉靖慢慢转过头,望向跪在地上的严氏父子:“今天是元宵节,你们就在这里陪朕吃个元宵吧。”
  “是!”严世蕃这一声回答中充满了激动,似乎又透着些许委屈。
  司礼监值房院内
  雪小了些,但还在下着。吕芳在前,四大太监在后,随侍太监跟着,一大帮子人回来了。值房门外两个当值的太监立刻跪了下来。
  还没走到值房的台阶,吕芳站住了。后面的人都跟着停住了。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台阶下面雪地上一个跪着的“雪人”。
  “谁?”吕芳问那两个当值太监。
  跪在台阶左边的当值太监:“回老祖宗的话,是冯公公。”
  吕芳眼中掠过一道复杂的光,又望向了跪在地上成了雪人的冯保。
  四大太监的目光也互相碰了一下。
  吕芳转对四大太监:“今儿元宵,你们也各自回去过个节吧。”
  一个大太监:“那当值呢?”
  吕芳:“我来吧。”
  四大太监:“干爹……”
  吕芳手一扬:“去吧。”
  “是。”四大太监回转身,慢慢走出了月门。还有一帮随侍太监站在院中。
  吕芳对他们:“两个当值的留在这里,你们都吃元宵去。”
  “是!”一大帮人都退了出去。
  院子里只剩下了吕芳、冯保和那两个跪在门外的当值太监。
  吕芳对着冯保:“起来吧。”
  没有反应。
  吕芳又说了一句:“起来。”
  还是没有反应。
  吕芳知道有些不对了,对那两个当值太监:“看看。”
  两个当值太监连忙站起奔到冯保身边,弯下身来:“冯公公,冯公公,老祖宗叫你起来呢。”一边说,一边就去搀他——竟然搀不起来。
  “冯公公冻僵了!”一个太监失惊地叫了出来。
  吕芳:“抬进去。”
  “是。”两个当值太监使劲将冯保抬起——被抬起的冯保还是跪着的姿态。
  裕王府寝殿外室
  这几个人的关系显然已经到了随意的程度,几把椅子圈成一个圆圈,围着中间一个白云铜的火盆,裕王在上首的中间,徐阶、高拱在他的右边,张居正、谭纶在他的左边,几个人就这样围着火坐在一起。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无非像周云逸那样,把这条命献给大明而已。”高拱说话时仍然有一股盛气,“坐在我们这个位子上,总得有些良知吧。”
  “可大明朝也就你们这些元气了。”裕王拿着那把铜火钳拨弄了一下炭火,声音由于疲惫更加细弱,“你们不知道这几个时辰我是怎样过来的。”
  “皇上还是圣明的。”徐阶接言了,“不至于会出现那样的后果。”
  高拱:“可现在这个后果也好不到哪儿去。那些烂账全都报了。”
  “今年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徐阶又接着说道,“开支控制了,没有再给百姓加赋税。但愿浙江改农田为桑田的事能办好。”
  “办不好的。”张居正一开口便十分明确,“不但办不好,浙江的百姓恐怕还要遭殃。”
  听到这话,大家都是一怔。
  司礼监值房
  冯保已经被安置在一把圈椅上,身上的衣服也不知是怎样被脱下的,现在只穿了一件贴身的内单衣和一条贴身的内长裤,眼睛虽闭着,牙齿却已知道在上下打颤。
  大云铜旁的火旺旺地烧着,两个当值太监身旁却都搁着一盆雪。
  一个太监抓起一把雪在轻轻地擦着他的手臂,另一个太监抓起一把雪在擦着他的腿脚。
  吕芳坐在靠窗的那把椅子前微闭着眼睛。
  “哎哟。”冯保终于发出了一声呻吟。
  吕芳的眼睛睁开了,望向冯保:“抬到炕上去,给他喂姜汤。”
  “是。”两个太监一个抱上身,一个抱下身,把他往炕上抬。
  裕王府寝宫外室
  “你是说他们会趁机兼并桑农的土地?”裕王紧盯着张居正。
  “完全可能。”接这话的是谭纶,“皇上下了旨意,农田改成桑田以后不许加税,可一亩桑田比一亩农田的收成要高出五成以上。再加上桑田如果在他们手里,从种桑养蚕到织成绸缎中间就省去了所有环节,利润可想而知。”
  张居正:“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不能让他们得逞!”高拱站了起来,“当时严嵩提出这个办法,我就犯疑。现在这么一说,他们事先就有图谋。”
  裕王:“怎么能阻止他们?从朝廷到浙江都是他们的人。”
  大家都沉默了。
  司礼监值房
  “干爹……”冯保虽然缓了过来却十分虚弱,但还是挣扎着在枕上叩了个头,“儿子错了……”说着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吕芳站在炕前:“你们都出去。”
  两个当值太监:“是。”退了出去。
  吕芳在炕边坐了下来:“跟了我这么多年,天天教着,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宫里这么多人不记恨?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个找法。”
  裕王府寝宫外室
  张居正:“谭纶提的这个人我看可以争取。”
  高拱不以为然:“难。他可是严嵩一手提拔的。不是说谁都会不变,可这个人的根在严嵩那儿,叫他变也变不过来。”
  “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谭纶接道,“胡宗宪这个人和我有深交,在大事上他还是有见解的。从他当浙直总督这几年来看,虽然表面上都顺着严嵩和严世蕃,但牵涉到大局他总能稳住。”
  高拱:“就算这样,谁去争取他?疏不间亲,他会听谁的?”
  谭纶:“不是直接去叫他听谁的,而是让他明白利害得失。”
  裕王:“你说下去。”
  谭纶:“王爷,想个办法让我去浙江。我待在胡宗宪身边,总有机会向他进言。”
  所有的人都一振,互相交换着目光。
  司礼监值房
  “干爹!干爹!”冯保哭喊着挣扎般从炕上滚了下来,跪在地上抱住吕芳的腿,“您老就在这儿把儿子杀了吧!儿子死也不到裕王府去。”
  “起来。”吕芳又露出了威严。
  “干爹……”冯保哆嗦着攀着炕沿爬了起来。
  吕芳:“我再教你两句话,你记住!”
  冯保怔怔地望着吕芳。
  吕芳:“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冯保:“干爹教导得对……可叫儿子到裕王府去当差,那还不是把儿子往绝路上送吗!”
  吕芳:“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你打死了周云逸,不只是裕王,还有很多人都恨你,这不错。可你要让他们知道周云逸不是你打死的,留在宫中你就没有这个机会。看我大明的气数,这皇位迟早会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听我的,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做事,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说到这里,吕芳的眼中竟然闪出了泪花。
  冯保一下跪趴了下去,号啕大哭起来。
  裕王府寝宫外室
  “那浙江的大局就拜托你了!”裕王激动地望着谭纶,“只要胡宗宪心存良知,大局还有可为。”
  张居正:“要是能从浙江烧起一把火,严党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一个宫女从里间出来了:“王爷,王妃说,是不是该给各位大人上元宵了?”
  裕王:“上元宵!”
  浙江淳安
  经过一个冬季的枯水季节,桃花汛也过了。到了农历四月,新安江水便到了水量最为充沛,慷慨地从它流经的各个堰口浇灌两岸无边稻田青苗的时节。江水是如此澄澈平静,不禁使人联想到《道德经》上那句“上善若水”,顿生无穷的感恩之思。
  可今年所有的堰口都被堵住了,上天恩赐的新安江水被两岸的大堤夹着白白地向下奔流。
  画外音起:“张居正那句话被不幸言中了。朝廷改稻田为桑田的国策一开始推行,就给浙江的百姓带来了灾难。”
  镜头摇到阻隔着大江和大片农田的大堤上,这时竟站满了挎刀执枪的士兵,还有衙役,正中是几个面色凝重的官员。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全跪在堤上,那是一张张绝望的脸!
  一列整齐的战马,马上都是身穿嵌钉铠甲的士兵!
  一只只强劲的马蹄下竟是因缺水而有些开裂的农田,无边的青苗有些已经枯黄了尖叶。
  “踏苗!”吼声是那个站在正中穿着四品官服,面色也最为凝肃的官员发出的。
  字幕:杭州知府马宁远。
  马队驱动了!无数只翻盏般的马蹄排山倒海般踏下农田。
  不是战场,也没有敌兵,马蹄下是干裂的农田,是已经长有数寸高的青苗。
  杂沓的马蹄声中,无数人的哭声接踵而起。
  马队踏过一丘苗田,又排山倒海般踏向另一丘苗田!
  “插牌!”这一句吼声是马宁远身边两个七品服色的官员发出的。
  字幕:淳安知县常伯熙。
  字幕:建德知县张知良。
  几个衙役扛着木牌奔向已被踏过的苗田。木牌被一个衙役向苗田的正中一戳,另一个衙役抡起铁锤把木牌钉了进去。木牌上赫然写着“桑田”两个大字。
  哭声更大了,马队仍在排山倒海般向前面的苗田踏去!
  “爹!”突然,一个女人惊恐的叫声在众多的哭声中响起。许多人惊恐的目光中,一个老人拼命地跑向苗田,跑向马队即将踏来的那丘苗田。
  马队仍在向前奔进。那个老人跑到苗田正中扑地趴了下来。老人的脸侧着,紧紧地贴在几株青苗之间的田地上,张开的两条手臂微微向内围成一个圆形,像是要护住自己的孩子,护着那些已经有些枯黄的禾苗。
  马队离那老人越来越近了!“反正是死!”一个青壮汉子一声怒吼,“拼了吧!”吼着,他腾身一跃,飞也似的奔向老人趴着的那丘苗田。
  紧接着,又有一些青壮的农民跃身跟着奔向了苗田。
  马队仍在向前奔进!趴在地上那老汉的身前列起了一道人墙!
  马上的士兵们都紧张了,许多目光都望向马队正中那个军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