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有毛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头到脚有毛病-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养生智慧》第47页里也谈过这个事情,说:
  “脾字从肉从卑,在五脏这个家族中它就像个小丫鬟,这个小丫鬟要是不干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大问题。比如糖尿病就是脾病,让我们很没有办法。”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在于,从“脾”的字形分析出来所谓“小丫鬟”的意思,是不能成立的。
  《说文解字》上说:“脾,土藏也。从肉,卑声。”“脾”是形声字,“卑”是声符。这是辞书对脾字的通常解释。假如不同意这种解释,想把“卑”解释成义符或者声符兼义符的话,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看到“卑”字就说它是“婢女”之义,显然是毫无道理的。书上说“右边是个婢女的卑字”,这话根本是不通的,“婢女”二字里哪有什么“卑”字呢?是不是想说“婢女的婢字右边那个卑”呀?卑字为什么非得说成是婢女之婢的一半呢?难道就不可以按它的本义来用,解释为“低下”之类意思吗?再者,婢女就是小丫鬟吗?古时候地位很低的侍妾不也有时候称婢吗?把脾解释成“小老婆”可以不可以呢?从训诂的角度看,书上对“脾”字的解读是全然站不住脚的。
  从医理上看,古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而土居中央,古语里说起“皇天后土”来是何等恭敬啊!——这种种特征都跟“小丫鬟”这种拟人式的比方格格不入。虽说打个比方、增加点趣味性,本来是一件无可无不可的事情,但是为了说得有趣而把脏腑概念搞乱,恐怕就得不偿失了吧。
  总之,经过一种在训诂学上无法成立的对“脾”字的解读,把“后天之本”变身为“小丫鬟”,是对脾的概念的混淆。
  第二个问题在于,说脾病“又被称为‘富贵病’”,是错误的概念。
  为什么呢?首先,“富贵病”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俗称,而不是医学上的术语。老百姓们说“富贵病”,一般指的是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舒适、优裕,食物过于精细或油腻,营养过剩或营养结构失衡,缺乏户外活动、缺乏体力劳动以致抗病能力下降等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疾病。“富贵病”没有明确的内涵,外延也非常宽泛,涉及很多病种。从中医的角度看,“富贵病”可能跟每一个脏腑都有关系。说“脾病”又叫“富贵病”,意味着它们只是同一种病的两个不同的名字,这个概念完全是错误的。是不是因为把脾说成是“大宅门”里的“小丫鬟”,把这个比喻当成真事儿了,又从大宅门联想到“富贵”,所以才产生这样的说法呢?不得而知。
  看见“脾”字右边有个“卑”字,就想起了“婢”;想起了“婢”,就想起了“小丫鬟”;想起了“小丫鬟”,就想起了“大宅门”;想起了“大宅门”,就想起了“富贵”;想起了“富贵”,就想起了“富贵病”。就这么左一想,右一想,“脾病”就等于“富贵病”了?难道医学都是这么盯着一个字儿使劲想,一点一点想出来的吗?
  

糖尿病初期应该“随便吃”吗?(1)
关于糖尿病人的饮食问题,《从头到脚》第153页是这样说的:
  “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越发地没劲。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规律,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
  为了证明这种观点,同书第153~154页接着给出了一个作者“治愈”的糖尿病病例:
  “我曾遇见一个糖尿病病人,因为医生规定他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已经快把自己饿死了,看着别人吃水果、吃蛋糕,馋得不行。这个糖尿病患者只是初期,我就特纳闷,你干吗不吃呀,于是告诉他随便吃,但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晚上爬趟香山。登过一段山后,他的指标全正常了,但他觉得不对头,自己琢磨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治好糖尿病,那怎么都把糖尿病描绘得那么恐怖。于是他又去找气功大师,让气功大师给他治。我开玩笑说,这就是中医里的‘信巫不信医’。说句实在话,这种人是不可救药的,你明明都好了,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就挺好吗,偏去折腾。”
  紧接着,《从头到脚》第154页又给出了一个据称能短期治愈糖尿病的方子:
  “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这里有几个错误:
  第一,把“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与“糖尿病初期”混淆起来了。很多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好多人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所以,“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不等于刚刚患病,不等于是糖尿病初期。
  第二,把“控制饮食”和“限制饮食”、“节食”混淆起来了。书上在讲的那个“病例”中说:“医生规定他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已经快把自己饿死了”。如果此事属实,那么只能说明患者本人没有理解医生的要求,或者没有完全按照医生的指导去安排饮食。因为,糖尿病人的饮食,是根据病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热量和各种基本的营养成分计算出来的。按照这种计算出来的结果安排自己的饮食,这叫做“控制饮食”。控制饮食的目的是在不妨碍患者正常生活、保证基本的营养摄入的前提下,让摄入的热量和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导致血糖增高。这跟“限制饮食”、“节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病人觉得“快把自己饿死了”,这绝对不是医生要求或希望出现的情况,而是他的饮食安排出了问题,摄入的热量过少造成的。饥饿造成的低血糖状态对糖尿病人的伤害是很大的,这绝不是“控制饮食”的目的。
  第三,也是最为严重、最为可怕的错误,就是主张糖尿病人“随便吃”。
  《从头到脚》说“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或者“糖尿病初期”的病人,“一定要正常吃饭”,还说病人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对蛋糕、水果之类东西“随便吃”。从医学的角度看,这是大错特错!
  糖尿病人必须控制饮食!为什么呢?正常人吃饭以后,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经代谢转变成葡萄糖,在血液中使血糖升高。这个时候,身体内的胰岛素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分泌增多,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饭后2小时即恢复到正常。但是糖尿病病人就不一样了。由于他们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如果像正常人一样进食,而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血糖就会异常增高,糖尿病就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糖尿病初期应该“随便吃”吗?(2)
您可能要问,不控制饮食,血糖高一些,后果会有多严重呢?可以负责地告诉您,后果很严重。怎么个严重法呢?就是出现致残、致死的并发症。例如:
  (1)感染:可出现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如体癣、指甲癣、足癣、疖子、痈疽等等,严重者可以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早在唐朝的时候,王焘在《外台秘要》里就已经指出,很多消渴病人最终死于严重的痈疽。还可感染结核菌,糖尿病人一旦得了肺结核,多属于渗出性甚至干酪样病变,很容易形成空洞。此外,还可出现肾盂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鼻窦炎、牙周炎等等。
  (2)心脑血管病:由于大、中动脉病变,糖尿病人常常并发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等。近年来发现,血管病变还可以导致心肌损害,病人可能骤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死亡。
  (3)肾脏病:由于糖尿病造成的微血管病变,常常危及肾脏,引发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肾炎类似,最后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尿毒症)。病程超过10年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肾功能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4)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见微血管瘤、渗出、出血、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等。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严重的代谢紊乱造成的。早期,多饮、多尿、疲倦症状可能加重。酸中毒出现后,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到了后期,患者会出现尿少、失水、血压下降,终致昏迷。处理不及时的话,会直接危及生命。
  此外,还有神经病变等其他一些并发症。
  上面提到的这些并发症,只要糖尿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就有可能发生。其中最后说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及糖尿病人生命的杀手。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对这个病都会保持高度警惕。一些糖尿病人因为缺乏有关知识或者难以承受控制饮食造成的心理压力,“随便吃”,或者擅自停药、减药,导致血糖长期处在高水平,代谢紊乱逐步加重,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前期症状后也浑然不觉,直到昏迷了才送到医院,稍有差池就可能性命不保。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因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合理控制饮食——不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还是已经发现了很久;不管是书上讲的“只是初期”,还是已经进入了以后的什么期;不管病情轻还是重,不管是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还是没有用药的病人,都必须控制饮食。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情稳定并趋向好转,否则,病情恶化直至出现并发症,将是无法避免的后果。在说到糖尿病的治疗措施时,教科书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话:
  “饮食治疗是另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陈灏珠。内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25。)
  糖尿病人要控制饮食,绝不仅仅是西医的看法。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比西方人更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糖尿病初期应该“随便吃”吗?(3)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一卷“消渴”篇中就说过:消渴病“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这话的大意是:消渴病治疗效果怎么样,跟患者自己的行为有莫大关系。患者自己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去节制自己的生活。最需要节制的有三件事:一是饮酒,二是房事,而第三个要节制的,就是咸食和面食。否则,纵然有金丹在手,也救不了那种不肯节制的病人。药王他老人家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事情的严重性,甚至说出“不自爱惜,死不旋踵”这样的话,良苦用心溢于言表。
  金元四大家之一、金代医学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里也说,消渴病人“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意思是,得了消渴的人如果不能节制饮食、戒除不良嗜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即使治好了也会复发。
  总之,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看来,糖尿病人必须控制饮食——这是糖尿病治疗的一条铁律。像书上说的那样,“随便吃”,甚至说“一定要正常吃饭”等等,其危险性是巨大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病人自己决定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后果自负”。如果有医生纵容甚至要求病人这样做,又该说什么呢?
  最后,要附带地说一说书上给出的那个以黄豆为主的、能够在“两三个月内”让糖尿病“痊愈”的方子。在拿到经过严格检验的研究结论之前,我们无法对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作出任何评判。但有两件事需要提醒读者注意:
  第一,糖尿病人一日三餐吃什么、吃多少,需要根据本人的情况、医生的建议,“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情况的食谱。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病人已经出现了肾脏的合并症,出现了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千万不能照这张食谱吃饭。因为,对于肾功能不全(不管是氮质血症还是尿毒症)病人,必须给予低蛋白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且蛋白质要以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的动物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和鱼),植物蛋白要减到最低量。可是书上那张食谱里,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是万万吃不得的!
  第二,“连药都不用服”这个话,无论是谁,说出来的时候都要慎之又慎。大家都知道,有的病人属于胰岛素依赖型,不用胰岛素,血糖就降不下来,谁敢让这种病人停药?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病人,有时候也是必须靠药物来控制病情的,绝不可擅自停药、减量。这个由黄豆“领衔”的方子吃下去之后,是不是真的“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我们可以不闻不问;但是,只要有黄豆在手,加上坚持锻炼身体,就敢说“连药都不用服”,实在让人感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般的恐惧。千万要小心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胰腺炎“仅仅是很疼”吗?
关于胰腺炎,《从头到脚》第155页首先列举了四种主要原因,包括“暴饮暴食”、“吃得很好但缺乏运动”、“心情郁闷”和“房事过度”,然后说:“以上四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导致癌症。”
  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吗?
  不是。绝没有那么简单!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类。下面分别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从病理组织学上,又可以把急性胰腺炎分成两类,即: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前者最多见,预后比较好。后者虽然少见,但是病情十分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相当高。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腺泡、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和萎缩。临床上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持续性胰腺炎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腹泻或脂肪泻,后期可以出现腹部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慢性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因为弥漫性胰腺纤维化和假性囊肿,可以累及邻近器官或者压迫血管,导致幽门梗阻、横结肠梗阻或门静脉受压。如果脾静脉受压,可以造成脾脏肿大和脾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胰腺分泌的碳酸氢盐减少,有10%~15%的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常常会出现胰源性腹水。此外,还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骨髓脂肪坏死或皮下脂肪坏死。
  上面这段话里,可能有很多名词术语,不学医的人弄不大懂,但是只要看看“压迫血管”、“幽门梗阻”、“肠梗阻”、“黄疸”、“血栓”、“腹水”、“坏死”这些字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