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李世民攥紧拳头,“这次北上勤王,我们几个一起去。”
  自结婚以来,李世民夫妻二人还从未分开过。明日丈夫就要远行,长孙氏心中有些不安,毕竟是去沙场血战,稍有闪失,就有性命之忧。长孙氏一边给丈夫盖上被子,一边暗自落泪。
  李世民此刻的心中却是豪情万丈,涌动着一股激情,他终于可以投身军旅,将自己苦练的一身本领去报孝国家了。他双目凝视着星空,憧憬着即将来临的新生活。良久,他才发现妻子正在床边拭泪,知道是舍不得自己。
  “快躺下,别担心我。”李世民边说边把妻子揽在了怀中。
  “二郎,沙场无情,刀箭无眼,你可千万要小心。”长孙氏偎在丈夫宽厚的胸怀中,叮嘱着。
  “我知道,我的功夫不是花拳绣腿,弯弓搭箭还没人胜过我。”
  “此言谬矣。两兵相遇,胜负无常,但蛮力不是角逐的本钱,智者才能笑到最后。我是担心你的冲动。”
  “我知道,”李世民抚了抚妻子额头上的一缕秀发,“我二郎的枕畔有一位每天讲习兵书阵法的老师,我早已不是只知角力的蛮勇之人了。”
  长孙氏羞怯地笑了。她沉了沉,又道:“家中的一切你莫挂念,上敬婆婆、下疼兄弟是我的本分,我只要你平安回来。”
  李世民感激地看着妻子,回道:“我知道你一向识大体,明事理,家中有你,我走的放心。只是……”
  “只是什么?”长孙氏以为李世民还有什么吩咐的,便追问着。
  “只是我会想你的。”李世民说着,搂着妻子亲吻着。
  “二郎,”长孙氏的俏脸又飞上了两朵红云,她娇羞地闭上了眼,喃喃道:“我会等你回来的,明日还要早起,还是安歇吧,今晚别再孟浪了。”
  “不是孟浪,是缠绵……”李世民说着,双手开始不老实起来。
  长孙氏笑了,一边回吻着丈夫,一边自行解开了衣衫……
  九月的大漠空旷、干燥,渐渐失去了蓬勃的生机。在岐州通往雁北白漫漫的官道上,大小辎重车吱吱呀呀地前进着,临时征调的勤王兵,高矮胖瘦,参差不齐,都拖着沉重的步子,缓慢地走着。前面快接近雁门战区了,面对强大的突厥骑兵,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这支杂牌军的主帅、屯卫将军云定兴正立马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远处的狼烟,愁眉不展。勤王救驾是好事,但两军交战,失败了就有性命之忧,不是被皇帝砍头,就是死于敌军刀箭之下。云将军叹了一口气,问身边探兵校尉:“距离突厥大营还有多远?”
  “回将军,最多还有一天的路程,我前哨已遭遇突厥的小股骑兵。”
  云定兴沉思了一下,命令道:
  “大军暂缓前进,召各军统领过来议事。”
  小山坡上,前军后军等诸军校围坐在一起,就下一步行动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安营扎寨,等其他援军来了再说,有的主张派小股部队骚扰敌军,戳戳马蜂窝再说,大伙儿莫衷一是,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正在这时,一阵马挂銮铃响,一位银盔银甲的少年将领,骑着一匹银青追风马,直冲上山坡,把众统领吓了一跳,警卫们横枪拦住了他。少年将军跳下战马,大叫道:“云将军,小将李世民有妙计禀告。”
  云定兴知道世民是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的儿子,忙叫人放他过来,问:
  “世侄有何妙计,快说!”
  李世民向各位统领施了个礼,对云定兴说:
  “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云定兴一听,一拍巴掌叫道:
  “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建旗鼓为疑兵,此计甚妙,马上照办!”
  云定兴的杂牌军素质不高,打仗不行,虚张声势却很在行。全军分为三十营,每营五百人,杀气腾腾地布满数十里的扇形战线上。白日则八卦旗、蜈蚣幡儿,旗幡招展,杀声震天,夜间则流星探马,钲鼓相应,火光连片,遮满了半边天。
  且说突厥兵马,本是善于突袭的主儿,行军打仗,没有多少章法,今见南面数十里内,旌旗不绝,鸣钲振鼓,前后呼应,以为隋军救兵大至,心下惶恐。又加上义成公主遣使诈告始毕可汗:“北边有急。”当时铁勒诸部,时常于碛北骚扰突厥城池。始毕见后方告急,隋军赴援大军声势浩大,心中暗叫不好,于是一声令下,突厥兵全线回撤,解了雁门之围。
  这当儿,李渊也率勤王大军赶到了雁门,护送隋炀帝和群臣回到太原。经过这场雁门之围,隋炀帝几乎惊破了胆,又加上洛阳和长安附近出现了数股农民起义军,隋炀帝再也不敢在北方呆了。他对老臣苏威说:
  “这北方流年不利,兵灾连绵,朕还是移驾江都去吧,那儿是吴侬水乡,人物温顺,朕呆着安心。太原为北方军事重镇,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二京,你推荐一个能人,镇守太原。”
  苏威沉思了一下,说:
  “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沉稳有谋,先前曾在龙门大败贼人毋端儿,杀死数千人,后又领兵打败绛州柴保昌,俘敌数万人。由李渊任太原留守,最为合适不过。”
  苏威话音刚落,民部侍郎樊子盖凑近隋炀帝神秘地说:
  “民间流传童谣说‘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天下都传闻姓李的以后要代隋当皇帝,陛下怎可任李渊为太原留守?”
  隋炀帝一听,踌躇起来。苏威说:
  “民间方士谣传怎可轻信,先前陛下听信方士安迦陀之言,杀死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及其宗族三十二人。这事应该有个结尾了。如今盗贼蜂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太原非李渊不能镇守。”隋炀帝经雁门之围,脾气收敛多了,他抓了抓头皮,说道:“李渊的姨母是独孤皇后,算起来他与朕也是姨表亲,我大隋对他李家向来不薄,想来他也不会没有良心反叛。这样吧,朕安排亲信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牵制李渊,没有他俩人同意,李渊也调动不了多少军队。”
  大业十二年(617年),农民起义进入了高潮,各地起义军在尖锐的斗争中,逐渐由分散走向了联合。其中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最为强大。这年秋天,瓦岗军在河南荥阳与荥阳通守张须陀率领的隋军决战。瓦岗军诱敌深入,大败隋军,主将张须陀被杀。瓦岗军由此发展到几十万,占据中原,直接威胁东都洛阳。
  同年,窦建德领精兵七千人,反戈一击,杀死隋涿郡通守郭绚,又收集溃败的起义军张金标、高士达的余部,力量更加壮大,人数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为河北地区起义军的主力。
  在江淮地区,杜伏威领导的几万江淮义军,活跃在江河湖泊间,直接威胁着隋炀帝所在的江都。
  三大农民起义集团军,已经把隋军的主力分割。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已成为两座孤岛,隋炀帝又龟缩江都。隋朝江山变的摇摇欲坠。而此时的太原,兵源充足,粮堆如山,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已成为北方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早有起兵反隋,取而代之之心的李渊,决心把太原经营为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根据地。二儿子李世民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他精通武艺,兼通兵法,见识和胆识过人。在解雁门之围的战役中,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提出疑兵之计,显露出勇敢机智的军事才能。李渊大为高兴,特地把他带到太原,留在身边协助自己。而把大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留在河东城,托付河东县曹任gui照顾。
  然而,太原也并不是那么好经营的,雁门解围之后,始毕可汗并不善罢干休,经常派精锐骑兵骚扰边关。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更是对突厥恨之入骨,诏命李渊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突厥。
  当时突厥兵势强大,有骑兵数十万,而李渊和王仁恭两军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人。王仁恭不敢单独行动,率东部兵马二千多人,前往太原,意与李渊合兵一处。
  十月的塞北,风呼啸着在草原上奔跑,朔县至太原的官道上,不时扬起阵阵黄沙。在突厥骑兵时常出没的地方,王仁恭格外小心,派侦察兵先行搜索前进。当走到一个叫千层岭的山坡下时,黑压压、无数的突厥兵突然从山顶上冒出来。侦察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告,突厥骑兵就旋风一般,嗷嗷叫着冲了下来。王仁恭大吃一惊,跑是跑不掉了,拼力死战吧!王仁恭命令部队排开阵势,弓箭手前面压住阵脚,骑兵在后伺机出击。
  但突厥兵比想象的还要厉害,根本不在乎飞蝗般的箭矢,只是一个劲地往下冲,几下就把隋军的阵脚冲乱了。两军混战起来,如砍菜切瓜。战马的咴咴叫声,人的怒吼声,刀枪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分不清彼此。突厥兵势大,渐渐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对隋军的合围之势。王仁恭心下害怕,想夺路逃跑,怎奈冲了几次,都被敌军砍了回来。正在这危急关头,东边山脚斜刺里冲过来几十名精骑。这小队人马并不杀入大阵,而是在几十步开外勒住战马,张弓搭箭,瞄准突厥兵,嗖嗖射出。立时就有几十个突厥兵应弦栽下马来。其中一位白盔白甲的少年将军,连射三十多箭,箭箭命中。突厥兵哪见过这种玩法,发几声长啸,一窝蜂沿原路退去。
  脸上被砍了一刀的王仁恭,一看来人,眼泪就下来了,他跳下战马,单腿跪地,向为首的将军施礼道:
  “谢留守大人的救兵之恩,若非大人来得及时,王仁恭只怕要死在此地了。”
  说着王仁恭又转向那射箭的小将军:“小将军箭法神奇,请问尊姓大名?”
  留守李渊忙过去把王仁恭搀起来,指着那少年将军说;
  “此犬子世民,王大人不必多礼。突厥射猎驰骋,居无定所,很难对付。我这次带着几十名精骑前来侦察突厥兵动向。以想出一个对付突厥的万全之策。”
  回到太原城,李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打击突厥的行动办法。会议一开始,王仁恭就唉声叹气,嘴里不住地咕哝着:“羊入虎口,无异于送死,无异于送死。”
  这时,隋炀帝的亲信,副留守高君雅狐假虎威,指着王仁恭厉声道:“君命如山,战事未开,你就缩头缩脑,动摇军心,该当何罪?”王仁恭一听,吓得摸摸脸上的刀伤,再也不吱声了。
  李渊白了高君雅一眼,对大家说:“敌众我寡,这是事实,但突厥虽拥兵数十万,也并不可怕。突厥的长处是善骑射,风驰电掣惯于奔袭。但他们见利则前进,遇难便退走。其宿营无定所,队伍不成行,打仗也只是掠夺财物和人口,不知道构筑工事,警戒巡防,也没有专门的后勤粮草供应。基于突厥的这个特点,如,以羊马为军粮,远设侦察兵,遇到大队的突厥兵,就布置疑兵,打骚扰战。若遇小股突厥兵,则毫不犹疑发起进攻,就地歼灭之。”
  李渊提出的作战方案,符合敌我双方的态势,切实可行,大家一致表示赞成,决定成立一支二千人的精锐骑兵团,专门与突厥兵周旋。但在讨论谁当骑兵团主将的问题时,大家又没了言语,王仁恭低着头不吱声,先前慷慨激昂训斥人的高君雅也借口喝茶,直往人们背后躲。李渊看了看大家说:
  “这作战计划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却十分复杂,没有过硬的功夫是镇不住突厥人的,本留守决定亲自担当骑兵团主将。各位大人要忠于职守,确保太原的城防安全。”
  “是!”太原留守府议事厅里,一片响亮的应声。
  时序正近残秋,金黄色的草原连绵起伏,煞是好看。兀鹰鼓着长长的翅膀在天上飞翔,时而安逸的盘旋,时而疾速的俯冲。小腿深的荒草里,不经意间就飞窜出野狼、羚羊、火狐等野兽。自南向北,一队百余人的骑兵,在一位少年将军的率领下,寻寻觅觅,纵马而来。一行人登上一个小山坡,四下里了望。这正是太原留守李渊派出来的侦察兵,领头的是二公子李世民,他年轻气盛,远望辽阔的草原,胸中澎湃着战斗的豪情。
  “少将军,你看那边——”刘弘基指着远方叫道。
  正西方,数股轻烟袅袅升起。一条清亮的小河边,散布着上百顶帐篷,数千名突厥兵闹闹嚷嚷,正埋锅造饭。一只只肥羊架在火堆上烤着,几里之外,仿佛能听见烤羊嗞嗞冒油的声音。李世民咬了咬嘴唇,回头命令部下:
  “紧紧马肚带,拿出精神来,跟我往下冲——”
  侦察兵们面面相觑,不知少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刘弘基不相信地问:
  “咱区区百十个人,敢冲突厥数千人的大营?”李世民翻身上马,拿出赤虎销金铜胎弓,笑着说:“冲营大可不必,且教突厥兵看看我李二郎的手段。”
  李世民一马当先,率百余名侦骑,呈扇形,呐喊着从小山坡上直冲而下。草丛里的野兽们惊得四散奔逃。这时突厥营地也发现了这彪人马,主将千骑长和急忙率领几百骑迎了上来。而世民他们却旁若无人,跃飞驰骋,左右射猎。侦骑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射手,遇见飞禽走兽,百发百中,前方草丛里惊出了一匹狼,几十丈开外,但见世民拉弓射箭,一发命中,狼哀叫一声,打两个滚,一命呜呼。蓝天下,一只苍鹰正振翅飞翔,世民瞄了一眼,拉满铜胎弓,回身射去,苍鹰中箭,直愣愣地掉了下来,正掉在突厥兵中间,千骑长把死鹰捡起来,见大羽箭正中鹰的脖子,惊得直伸舌头。既叹服对方的箭法,又不知对方意欲何为,惊疑不定,不敢有所动作。
  刘弘基也不甘示弱,施出拿手绝活,但见他从腰间解下飞爪,飞马驰过突厥兵跟前时,撒出飞爪,一下把千骑长的羽毛令旌给卷了过来。千骑长见自家发号施令的旗帜没有了,气得头上冒火,立在马上高叫:
  “呔,来者何人,报名受死!”
  李世民并不搭话,一箭射去,把千骑长毡帽上的绿色顶球给射了下来。顶球是军衔标志。千骑长吓得一缩头,急忙拾起顶球,让兵后退,吓得不敢交战。
  李世民领百余侦骑在突厥营前,往来驰骋,耀武扬威。折腾的差不多了,才打一声口哨,飞遁而去。
  被李世民他们一闹腾,突厥人疑心大起,以为对方在耍什么诡计。又因为世民他们穿的是便装,厥人以为是草原别的部落在捣鬼,心生害怕,做好的饭也没敢吃,便拔营而去。
  李世民和百名侦骑出其不意的行为,大大地增强了将士们的斗志,戳穿了突厥难以战胜的传言。根据刘弘基飞爪套来的令旌,李渊断定这支突厥兵为始毕可汗进犯太原的先头部队。他觉得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主动出击,歼灭这支突厥军,解除突厥对太原的威胁。
  北风卷地百草折。位于马邑西北的草原上,风越来越加粗野、寒冷。根据侦察兵的踩点,李渊指挥两千多名精锐骑兵,兵分两路悄悄地向突厥营地包抄过去。
  乌云如锅盖一样把草原罩住,空气郁闷、紧张,好像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到来。这种天气,突厥一向认为不宜用兵打仗,放松了警惕。突厥兵有的在帐篷里睡觉,有的三三两两,在草地上玩杂耍,全然不知即将降临的灾难。
  李渊和李世民率领的两支人马,沿河谷低洼处向前挺进,等被突厥哨兵发现时,距突厥营地约有一里多路,突厥的战斗号角立即呜呜响起,苍凉悠远。兵士们衣衫不整,提着刀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