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系列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毅系列传记-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她身边。我非常钦佩大姐懂得那么多革命道理,所以,蔡畅大姐的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蔡畅大姐对我说,“月明,你不要对他的阶级成份耿耿于怀,出身不由已的。他是个真正的革命者,党组织绝对信任他,他既然拜托了我们,依我看,你就听大姐的,跟他结一对革命的夫妻吧。”
  1932年旧历9月重阳佳节,我与陈毅正式结婚。
  结婚前一天,他和几位红军干部乐呵呵地来看我,大家要他请客,陈毅嚷叫起来:“请客是应该,要我出钱拿不出来。问赖月明有钱没有。”结果,是我去向亲戚借了20块银元。在宁都南门街一个广东人开的小饭馆摆了八、九桌饭莱。
  当晚,我和陈毅宿在省委院内。夜很深了,我们才上床。陈毅边脱鞋袜边道:“人常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乃人生大幸事也。月明呀,想不到我陈毅颠荡大半辈子,今晚真正做起了新郎官。”
  他的话音刚落,我哇地哭了。
  “月明,你这是怎么啦?”他贴近我问。
  “我还小哩,才十八岁多一点,还是个黄花妹子哟……”我伏在被窝里抖着身子哭泣。
  很久,我听陈毅叹了口气说:“那好,你休息吧,我回军区去睡。”说完,他果然下床往外走。
  我扑上去抱住他:“不能走,陈毅哥哥!”“月明,我的妻!”陈毅说着跟角挂着激动的泪花。
  第二日,陈毅便上前线去了。他给我留下一床毯子,一件棕色羊毛衫,临走,还摘下一块方盘金表硬是戴在我手上,说那是他留学时的一个朋友送的。
  相逢竟是别离时
  我们做了三个年头的夫妻,扳指头算日子,真正在一起不足几个月。
  我们结婚之后的第二年。党组织选送我和张绩之去瑞金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我回到江西,省委组织部长蔡畅将我分配到石城担任妇女部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队伍损失惨重,根据地被敌人挤牙膏般一点点挤掉了。后来,接到上级指示,石城县委解散,我又回到了中央所在地瑞金。
  中央办事处设在东街口的一个大祠堂内。毛泽覃和梁北台一前一后地走出来。我不认得梁北台,但跟毛泽覃相熟,因为他过去常找陈毅商量事情。这时,毛泽覃看见我忙站住了,说他们刚去看望了陈毅,陈毅的样子不好看,心情也不好,要我见着他不必吃惊。
  “陈毅出了什么事?”我听出对方话中能毛泽覃为难地摆手,扯扯梁北台的袖子赶紧走开。
  我的心猛地跳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进去。
  一名卫兵把我领到一个房间,我掀开竹编门帘,看见不大的房内摆着一张床,夏布蚊帐撩开,陈毅歪坐在床上。从床上床垂下一根绑带,把他一条裹满纱布的腿吊了起来,他的一条腿垫着书,正在认真批阅文件。
  “陈毅,你……”我叫道。
  陈毅“唔”了一声,登时抬起头,两道粗眉上下抖动,手儿一颤,铅笔尖咔嚓断了。他惊喜地叫起来:“月明,是你!回来啦,好啊!唷,这可不好,你一定赶夜路了,你看雾把衣服都打湿了。快脱下来,换套干的,不要着凉了。”
  我走近了几步,一头伏在他身上,泪水滚了出来。
  他的喉咙咕哝一声,说不出话来,伸出手掌在我背上抚弄着,过了许久才说“不要哭嘛,伤就伤着了,留点疤算什么?马克思不讲情面,次次不收我呐。嘿嘿,信不信呢?好好,听着,腿是上个月在兴国老营盘河边让白狗子打着的,如果告诉你,一定会哭鼻子的,怎么能够好好工作?!月明呵你在石城地方工作,我在前线打仗,夫妻彼此都思念嘛,陈毅也是人呐……”
  我止住哭,低头要瞧他的伤口,他不同意。我只好坐着望着他。他也看着我。过了会,我吁了口气,把身子挨着他,扯下他一颗快掉的扣子,掏出针线钉上。
  这样我,便守在陈毅身边整整呆了十天。
  这段日子,陈毅虽然负了伤,却对我格外好。他不止一次问我想吃什么,然后叫伙夫搞好送进来,逼着我当面吃掉。我觉察他有异样,问他又不回答。有几个中央首长来看他,和他商量问题,他都借机把我支开。
  纸里包不住火。第七日我便清楚了。我做梦也想不到,从石城赶回瑞金,好不容易跟丈夫见了面,竟也是与他分离的时侯。
  他告诉我,敌人越来越近,红军主力马上就要撤退到很远的地方。所以,组织上决定动员一批红军家属和一些伤病员留居地方坚持革命斗争。作为留下的红军家属,我便是其中一员。
  他的话未完,我便搂着他失声痛哭。因为那时,战斗失利的消息频频传来,不堪设想的结局像磨盘一般压在革命者的心上。这时,我深知战争的残酷性,这分离意味着什么。
  我想起来就哭。几天中几次哭昏过去,又由迷糊中再次哭醒。
  陈毅也哭了,陪着我流泪。我苦苦哀求他请求组织把我留在部队,我生是红军人,死也做个红军鬼。说着说着,我不由自主地跪下去。
  “起来,月明同志,快起来!”陈毅气得喊了起来:“不行,说什么也不行的。你不能跟着我,更不能拖累组织。月明同志,你的老家在兴国,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回老家去,坚持革命斗争。这是组织的决定。你是共产党员,是要无条件听从组织决定的。红军离开后,反动派一定会血洗苏区。你要坚持下去,在白色恐怖中以共产党人的信念去工作,去撒播革命火种,唤醒广大群众进入斗争行列。”
  “不,不啊!陈毅,我的老天!”我绝望地喊了起来,疯一般抓起他床头的手枪。陈毅眼疾手快地按住我的手。
  “陈毅,就算我革命到底,被反动派捉住也是个死字,让那帮畜生们强暴侮辱,不如今日一死,求个清自身躯。陈毅,你蛮狠心嗬,让我死吧,让我早点闭眼,‘一了百了’。”我哭着,转过身扑通跪下:“陈毅,你开枪呀!陈毅,你一枪崩了我啵……”
  “赖月明,听着,你是党员,你是我陈毅的老婆。要不要党的纪律?无论如何,你要绝对服从组织的安排。”陈毅死死地握住枪柄,额上的青筋暴跳:“警卫员,进来!把她拉起来。”
  第十日,我被迫离开了陈毅。我,赖月明,今生今世,直至躺在棺材里也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34年10月20日——我离开陈毅的最后一刻,他是这么说的:“记住,坚强地活下去!要相信,不管怎样,组织会找你的,一定会找你的。月明,我也会找你的。”
  人生苦酒
  悲剧性的主人公赖月明怎么也无法预料,陈毅活着,并且在红军主力长征之后留在赣南,指挥留下的红军队伍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那是在1937年,国共两党宣告合作之后,历经艰辛的陈毅奉命带领游击队离开根据地油山,在南方组建新四军,抗击南下的日本侵略者。
  离开油山的时侯,陈毅先后数次派人往兴国寻访心爱的妻子赖月明,当地群众都声称赖月明在兴国县城跳井自杀了。
  陈毅不无伤感地对游击队负责人杨尚奎、危秀英说:“你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再次寻找赖月明,无论如何,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派去寻找赖月明的人,都失望而归。
  原来赖月明并没有死,说她跳井自杀了,是她那做伪保长的父亲有意布下的迷魂阵。
  离开陈毅后,江西处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中,赖月明失掉了组织关系。为了躲避反革命分子的屠杀,她四处流浪,行乞度日。后被父亲领人捉住,卖给了一个鞋匠,第二年鞋匠客死他乡。几年后,她又再次出嫁,嫁给了一个回乡务农的伤残红军战士,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赖月明从报纸上看到陈毅接见外宾的照片,才得知陈毅还活着。她想上北京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和子女拦住。咫尺天涯不能相见。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再次品尝了人生的苦酒。
  1972年报纸公布了陈毅逝世的消息,赖月明悲痛欲绝,燃香遥悼。她真正生不能与陈毅聚首,死亦难以灵堂相祭。
  陈毅系列传记——为陈毅殉情的肖菊英
  为陈毅殉情的肖菊英
  王昊 朱耿
  陈毅元帅有首诗写道:“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谁说而今人何在,依稀门角见玉姿。”这首诗是陈毅哀悼亡妻肖菊英的。
  肖菊英是江西信丰人,1930年初夏陈毅任红二十二军军长,并兼任在信丰县城办的红军干部学校校长。肖菊英就是由县高小毕业后进红军干校学习,然后被分配在红二十二军司令部担任秘书。
  一天,月亮刚刚爬上树梢,微亮的月光照着街头来来往往的人们。陈毅穿着一套便服,和钱益民、肖菊英在街头散步。他们穿过大街,走到一家美味餐馆门前,钱益民一手拉住陈毅,另一手拉住肖菊英,跨进餐馆门槛。老板见军长光临,忙笑脸相迎,立即叫伙计炒了几道好菜送上。陈毅与肖菊英面对面相坐在八仙桌旁,他目不转睛地望着肖菊英;而肖菊英敏感地注视到军长陈毅的含情神态,羞涩地低下了头。钱益民看着这微妙的传情,心里一阵喜悦,立刻借故离开了餐桌。
  原来,这是军政治委员邱益三精心安排的。它终于引发了陈毅和肖菊英隐藏在内心的爱情火花的碰撞。
  此刻,平时热忱豪爽、勇敢自信的军长在一个纤弱的姑娘面前,却显得十分腼腆。他竭力掩饰内心深处的渴望,一言不发,只是不断地用筷子把菜送到肖菊英的碗里。
  10月下旬,陈毅率红二十二军到达泰和县城,他和肖菊英就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肖菊英这个年轻的山城姑娘,不仅“玉姿”,还是陈毅的“中年”之“友”。当年的“毕业生”,数理化差点劲,语文造诣还是高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有点水平的。经过战争离乱,肖菊英的墨迹已经荡然无存。但是,陈毅诗曰:“检点遗篇几首诗”,肖菊英是有“遗篇”,有“几首诗”的。纯情的诗,纯情的爱,陈毅能不“几回读罢几回痴”呢?
  1931年,由于肃反扩大化,波及到当时的陈毅。虽然陈毅是坚强的,可是那时候的肖菊英毕竟太年轻了。当时的赣西南特委驻在兴国县城刘氏宗祠大院,一天陈毅接到了通知,要他到吉安开会,他预计此行凶多吉少。肖菊英日夜担忧,好像准备永诀般地把陈毅送给她的一支派克钢笔托人带给她的哥哥。
  早晨,天空阴沉沉的,一片浓云压了下来,空中飘着霏霏细雨。陈毅披着一件破旧棉袄,漫步在大院里。大院里有口水井,他走到井边,一只脚跨在井台上,眯着眼睛朝向北面凝视着远方。细心的肖菊英前几天已经发现陈毅面容焦虑,好像要发生什么不祥的大事。所以,这天肖菊英一大早便起床,跟在陈毅后面。她轻轻地走到陈毅身边,低声说:“棉袄湿啦,进屋去吧。”陈毅深情地对肖菊英说:“此行吉安,凶多吉少,若有意外,你还年轻,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不能离开革命队伍喽!”肖菊英痛苦地依偎在陈毅的怀里,低声说:“我等你平安回来。”
  离别时,陈毅又叮嘱肖菊英:“三天人不回,必有信;信不见,就难免出了事喽!”说完,他就跃上马背,带着两个警卫员向北奔去。
  三昼夜过去了。肖菊英望眼欲穿等着陈毅归来。晚上,她久久站在窗前遥望北方。深夜,她隐隐听到急促奔跑的马蹄声,便飞快冲出大门,但没有看到陈毅从马背上纵身跳下,肖菊英作了自己的抉择……
  陈毅原本能如期归来,未料途中遭到白匪袭击,马被打死,只好与警卫员绕道步行返回兴国城。等到陈毅回来时,肖菊英已经丧生在那口深井之中了!陈毅总算赶上了她的葬礼。葬礼之后,深夜冥思,“检点遗篇几首诗”,思绪万千,陈毅写下悼亡的纯情诗篇。
  陈毅系列传记——郭沫若与陈毅的诗交
  郭沫若与陈毅的诗交
  冯锡刚
  郭沫若以《女神》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而声名大振时,陈毅则是出洋勤工俭学的无名学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陈毅开始写白话诗,给他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是鲁迅和郭沫若。1925年2月,陈毅在《我们的生活》一文中论及鲁郭:“白话文体在文学方面的运用亦六七年了,中间只有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可以称是艺术上的东西。……郭沫若的诗,我以为他的气宇要比其他的诗翁大一点。”话说得绝对了些,但能从文坛百家中独推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洵为卓识。他对郭诗从“气宇”上着眼,正是把握了时代精神。后来,陈毅成为职业革命家并走上军事斗争的道路,诗歌创作从未中辍。三十年代中期,郭沫若流亡日本作学术研究时,陈毅在赣南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写出了最负盛名的《梅岭三章》。后来郭沫若读到这篇足以传世的绝唱,推崇备至:“陈老总的一辈子,只有在他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时候,才写出了这样的诗。这是真正用鲜血、用生命写出来的诗!诗如其人。这几首诗,就够陈老总永垂不朽的了!”
  彼此心仪已久,待得面识则是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1954年陈毅由上海奉调中央出任主管文教科技的常务副总理,与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同在京都,论政衡文,鉴赏书画,切磋诗艺,过从甚密。1955年5月,陈毅陪同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获得巨大成功退抵北京,接读郭沫若赋赠七律一首: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凯歌淮海中原定,敷扬文教外患民。/赢得光荣归党国,座镇吴淞为人民。/修篁最爱莫干好,数曲新词猿鸟亲。
  诗人不愧为大家,在所有关于陈毅的诗作中,这是流传最广泛的佳作,一句“数曲新词猿鸟亲”写尽了郭沫若读陈毅诗词的感受。
  陈毅很想回赠一诗以表达多年来的情意,“每每因不能成篇而罢”。相隔两年的五月间,陈毅在京城玉泉山养病期间读到郭沫若《五一节天安门之夜》,“觉得是首好诗。喜从中来,欣然命笔奉和”。这是一首长达170余行的白话诗《赠郭沫若同志》,兹录首尾两节。
  我早年读过你的诗集《星空》、《天上的街市》那首诗曾引起我的同情。现在读你的新作《五一节天安门之夜》,引起我的回忆,我的对比,我的共鸣!
  沫若同志,你,人民的诗人。你三十年前写的《凤凰涅磐》,预先歌颂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后三十年还需要你歌唱不停,歌唱我们开辟更大的旅程,歌唱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歌唱我们自己就是命运之神!
  这是革命家对诗人的诚挚祝愿和由衷期冀。
  1964年3月,陈毅陪同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四国回到北京,郭沫若为这次“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外交史上少见的”盛举获得成功而欢欣鼓舞。应陈毅之请,郭沫若书写了长3。5米,宽70厘米的大幅联语: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这既是诗人的崇高赞誉,也是革命家的自我奋勉。
  陈毅系列传记——沈尹默赠陈毅的书法长卷
  沈尹默赠陈毅的书法长卷
  申宕
  在上海市档案馆浩若烟海的馆藏之中,蕴藏着许多弥足珍贵的名家字画,其中一幅宽0。27米,长达5米的沈尹默赠陈毅诗词长卷,尤其引人瞩目。
  沈尹默,号秋明,浙江吴兴人,1883年6月生于陕西汉阳。他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13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