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夜明-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弯刀碰上戚刀;两队骑兵碰撞在一起;明军骑兵的队形更加紧密;如一柄钝器刺入鲜肉;艰难的把清虏骑兵切割成两半。

    鲍广身披三重重甲;势不可挡;明军队列中心的骑兵鸟铳手瞄准外围的清虏扣动扳机。

    击散清虏骑兵队列后;亲兵卫骑兵脱出战场;趁博洛尚在召集残兵之际;亲兵骑兵再给女真人拦腰一击。

    乱军中;翟哲灵活的驾驭战马。

    从开始到结束;他一直没有拔刀。

    女真人玩命杀向晋王的大旗;方进左肩中了一刀;一条三寸长的口子正在往外渗血。

    但是;博洛今日三番两次率军回头;女真骑兵早已是强弩之末;碰见蓄势待的大将军亲兵卫;结果可想而知。

    短暂的混战后;博洛情知事不可为;想指挥骑兵脱离战场。

    来时容易走时候难;明军亲兵卫紧咬住不放;一直到追击十几里路才停下脚步。此刻;博洛身边只剩下了五百多骑。

    穷寇莫追;翟哲心系扬州城;把失去主将四散而逃的清虏溃兵留给方元科;率亲兵卫骑兵返回城内。

    李志安正在调集壮丁灭火;明军将士手持锋利的刀刃;凡是见到留有辫子的;立刻上前一刀割掉;于于净净。

    今日是原定举行祭祀大典的日子。

    朝廷礼部侍郎领十几个僧人进入扬州城。

    清虏俘虏在囚车中奄奄一息。多铎和张存仁身份特殊;格外优待;单独一个囚车。

    翟哲征袍未解;策马来到多铎的囚车前。

    多铎两眼看天;他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死在这里对你是个解脱”

    多铎没有多话;此时任何话都显得多余。

    张存仁眼巴巴看着翟哲;见晋王看都没看他;策马离去;知道自己的命运再无转机。

    午后;斥候来报;多尔衮率两万骑兵南下;接应从扬州城逃出来的溃兵。翟哲传令;命追击的明军撤回扬州城北的大营。

    未时。

    李志安部押解三千五百女真人出扬州城西门;一直走到运河边。数万扬州百姓紧紧相随;还有专门从江南敢来观礼的士子。

    两个明军士卒押解一个女真人;让他们背朝运河;面朝扬州城方向跪下。

    翟哲留在扬州府;没有亲临现场。

    李志安为行刑总管;吏部侍郎黄本骥为监斩官。

    博洛和张存仁本是凌迟之刑;晋王仁慈;念张存仁非大恶之人;把他的凌迟改为斩。

    监斩官验明十几位女真武将真身;李志安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三千五百颗级落地。

    礼毕;李志安派人到城内去送信。一盏茶的功夫;晋王传令;命李志安把这些尸投入西营外的陷马坑中埋藏。

    十几位大德高僧面朝汹涌的运河水念诵经文度;直到午夜才结束。

    礼部专门从江南运来了一船纸钱;燃烧后黑色的纸灰在扬州城内外四处飘荡。

    有人期盼;有人唾骂;斩俘献祭的礼节简陋的让许多人失望。

    晋王没有出面;在场职位最高的官员是礼部侍郎。

    杀俘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翟哲其实不想与此事牵上太深的瓜葛。攻下扬州城;明军完成了北伐的第一阶段目标。

    多尔衮一击不中;全身而退;用两场失败挽救了战略失误;这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对手。

    不过他没想到明军会这么快攻下扬州城。

第603章 借势压人

    扬州城的战事暂时结束;多尔衮率残兵退回淮安城;坐守淮河之侧;局势豁然开朗。

    有时候放下一身轻松;只是可惜了扬州这片膏腴之地。

    从高邮往南再没有清兵的踪迹;女真人摆脱了雨季驻扎在野外的痛苦。

    翟哲不急于继续进军;先以大将军的名义张贴布告;免除扬州府三年田赋;安顿逃难的流民。

    明军在高邮城设立行营。

    高邮城城墙千疮百孔;四门往内布置了无数防御设施。城内房屋被扒的七零八落;垒砌了几个可以遮挡城外炮击的营地。

    守城最危急时;阎应元把城内男丁编为十队;老弱妇孺编为四营。男女老少;无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必须都参与守城;这才力保高邮城不失。

    乡绅与贱民一体;真是斯文扫地。不过面对阎应元的大刀;无人敢说一个“不”字。

    晋王率亲兵卫赶到高邮城;阎应元前来拜见;身后跟着陈明遇、王公略和李大庆三将。

    阎应元神情恭敬;禀告军情;最后说到城内的伤亡。

    “我军正兵战死重伤四千两百二十人;府兵战死重伤三千五百人;城内百姓伤亡超过两万之众。”

    他嘴里说出那些冰冷的数字;听不出有什么情绪。

    陈明遇和李大庆看阎应元的背影;心情沉重。

    与战死并称的重伤;是指失去再战能力的重伤;无法通过治疗重返军阵了。

    “原来伤亡近半了”翟哲对阎应元另眼相看。能维持兵马伤亡近半而不溃乱者;必有过人之才。

    “阎总兵;辛苦了;高邮城守军浴血守城;为我大明击败清虏立下大功;本王现将城内所有府兵改为正兵;归你统辖所有战死的府兵也当做正兵同等待之”

    “谢王爷”阎应元声音有些激荡。

    正兵的军饷和待遇远超过府兵;翟哲把那些府兵改为正兵;这种赏赐远比几两银子更得人心。而且;高邮城的正兵和府兵合一超过一万人;阎应元拿到统辖大权;离封将军一步之遥。

    阎应元身后;李大庆抬起头偷看高台上的晋王。

    前日高邮城形势危急时他奉命去扬州大营求援;后又孤身返回高邮城;誓与高邮城共存亡。今日见阎应元升官加爵;心中很不是滋味;果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他因受反剃发令激;投笔从戎;入讲武堂后表现优异。高邮一战;让他见识了战争的冷酷无情;也明白战场不是军歌中唱的那般令人向往。

    随后数日;诸将上报功劳;军中将士立功者各得奖赏。大将军主事;明军封赏便捷;赏银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到位;升官加爵立刻体现;李大庆升为军中协同守备。

    扬州府的明军一分为二;逢勤协助大将军统管高邮行营;李志则率另一半兵马驻守扬州城。

    军中杂事尚未处理完毕;南京提督金小鼎送来密信。

    应天府兵丁在江面搜寻了三天;水师在江道中捞出无数乌龟王八;小太监张瑾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密信很厚;金小鼎老老实实的请罪;把整个事件他所知道的信息详细记录其中。

    翟哲看完后;心情异常烦躁。

    隆武帝不老实;那个太监若是活着逃出去;不是去福建;就是去四川。

    郑芝龙不足为惧;但是他现在有求于吴三桂。如果圣上的真有密诏传到吴三桂手中;镇西王未必敢起兵清君侧;但可以堂而皇之拒绝他出兵陕西的提议。

    当然;他没有排除最差的局面——郑芝龙和吴三桂同谋起兵攻江南。真是如此;北伐之战暂时要停下来了。

    他静思片刻;提笔手写一份文书。

    “阉人张瑾身犯欺君之罪;畏罪潜逃;命南直隶、浙江和湖广诸府画像拘捕;有发现张瑾踪迹者;赏白银五十两

    大将军府的传令兵快马加鞭把公文送到刑部;再由刑部往各地下巡捕文书;江南的风向标一日大变。翟哲深思熟虑;给内阁留了一份情面。

    如果郑芝龙和吴三桂真被浆糊涂了脑子;他还需倚仗那些文官的力量。

    六月初;缉捕张瑾的公告贴满各府县。

    一条船队从南京出发;逆水而上。

    中间是一座客船;礼部郎中张焕坐在船头;另有两艘水师战船护卫。

    张焕是吴三桂的老相识了;他从柳随风的幕僚升任礼部郎中;升职都落在吴三桂身上。

    六月初在长江中行船;只要不下雨;沿途景色能让人忘记旅途的疲乏

    张焕怀中揣着一份封赏的圣旨;一份大将军的信件。临行前;他特意去请示柳随风;以免错会了大将军的意图。

    吴三桂得知朝廷使者将来;命吴三荣出川相迎。

    吴三荣引张焕入川;每到紧要处;他绘声绘色讲述张献忠在蜀中残忍无人性的行径;清兵在四川减丁造的杀戮。

    吴三桂反正掌管四川不到一年;四川已经恢复了一些人气。

    清虏入川推行剃发令;成都、江洲在屠刀下顺从;但各处起事的义军一直未绝。去年;吴三桂反正;朝廷派来钦差宣旨;义军随即解散;各归各地。

    张焕一路听得明白;吴三荣此举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希望他能把四川的这些事传达给晋王。镇西王反正;不仅为国事;也解救川人于水火之中。

    一行人入成都;张焕先拜祭武侯祠;再见镇西王吴三桂。

    先宣告圣旨昭示朝廷赏赐;礼毕后;张焕把圣旨交到吴三桂手中;换了一副神色;拱手笑道:“王爷;别来无恙

    “张使一路辛苦”吴三桂请张焕落座。

    两人分宾主坐定;张焕好似换了身份;道:“去年清虏阿济格从陇西攻汉中;因时近寒冬;大将军仓促间无力发兵相救。今年大将军起兵攻江淮;取扬州;牵制清虏十几万大军;王爷为何不乘机攻汉中以收复失地?”

    他怀中掏出一封信;道:“大将军听闻我要来四川;特在扬州城手书一封;快马送到南京;托我带给王爷。”

    吴三桂双手接过信件;笑道:“四川距南京千里;我也是才听说晋王正在攻打江淮。”这是很拙劣的托词。

    “岳州将军左若去年冬天为牵制清虏在南阳与勒克德浑激战半年;王爷应该有耳闻才对”

    吴三桂笑容不退;问:“听说扬州已下;不知晋王想把战事推行到哪一步?”

    张焕想也不想;道:“京师”

    吴三桂只是笑。

    张焕话锋一转;问:“王爷知道晋王投入大明前的经历吗?”

    “本王略有耳闻;晋王曾经在草原叱咤风云过”

    “不错;那王爷是否知道漠南草原近期的变化?”

    “你是说察哈尔脱清吗?”吴三桂脸色未变;心中泛起波澜。他听说了察哈尔大汗额哲在漠南草原起事;但他不知道晋王在这件事中起的作用。

    张焕道:“晋王在草原时与蒙古大汗额哲近乎是结拜之交;若不是晋王鼓动;额哲怎会起兵反清”晋王不主动向他透露这些消息;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幕。

    吴三桂不信。翟哲在草原时是什么身份;怎么可能与额哲成为结拜之交。

    “按照额哲大汗与晋王的约定;额哲近日将攻入陕西;也许还会攻山西;或许进河南;天下局势已经如此明朗;王爷手握重兵;难道只困守蜀地;任由清虏猖獗吗?”

    吴三桂这次被惊吓到了。

    额哲是蒙古的大汗;不是大明的臣子;更不是晋王的下属。什么结拜之交;更是用来哄小孩听的玩意。翟哲已占据大明最富庶的土地;要是还有蒙古这个盟友;天下的归属还有疑问吗?

    他占据四川;封镇西王;进一步可独立割据;退一步也可以老老实实当大明的臣子。

    “当真如此?”

    张焕拱手;道:“小使怎敢欺骗王爷”

    吴三桂不解;道:“蒙古入陕西必经坚固的榆林卫;且陕西穷困;蒙古人无力攻取西安这样的大城;额哲怎会弃张家口取陕西?”

    “因为晋王需要”张焕直言;“大明少骑兵;在中原与清虏对战极为吃力;晋王要打通西北通道;从草原贩运战马。”

    晋王需要战马;额哲便会送马过来吗?吴三桂的脑子没这么简单。

    蒙古与江南明廷相距千里;双方能达成这样的盟约;说明额哲大汗与晋王翟哲之间信任度颇高。非结拜之交;但两人一定曾在草原建立了信任的基础。

    “晋王有何吩咐;张使请直说吧”

    “汉中本是王爷的属地;晋王希望王爷能取回丢失的城池”

    吴三桂苦笑;道:“非我不想;是我实在没这个能力;阿济格还在汉中”

    “察哈尔蒙古攻陕西;左若会调集大军攻打南阳;阿济格在汉中坐不了多久;王爷到时候不要袖手旁观就好了

    没有吴三桂的支持和配合;左若兵出襄阳很难造成威胁。吴三桂有数万骑兵;这是大明欠缺的机动力量。

    “只要阿济格离开汉中;我一定会出兵”吴三桂当即表态。

    “王爷收复汉中后;可不能就此止步”

第604章 蒙古入关

    嘴上说来都是空。天空一声巨响,眼‘快看书闪亮登场

    出于多种原因;翟哲迫不及待要把吴三桂拉上战场。这位大明新晋的镇西王;也不是那么容易上钩的鱼。

    陕西榆林卫曾经大明抵挡蒙古人骚扰最坚固的防线。

    榆林卫东边是沙漠;处于河套草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处;深不见底的坑道是天然的防御圈。大明榆林卫边军出过许多名将;姜镶家族就是起源于榆林卫;大明现在的军中大佬左若和萧之言也曾在榆林军短暂效力。

    曾经;因为榆林卫边军的存在;河套蒙古人不敢入大明一步。

    现在的榆林卫雄关依旧;那些强悍的西北士卒已经不知去向。

    清兵入关时;阿济格曾经绕道蒙古从榆林卫攻入陕西;一路南下。蒙古人如今要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两队骑兵在河套草原缓缓而行;相距十几里远。

    土默特是第一个追随察哈尔反清的部落;但这改变不了察哈尔与土默特的世仇。

    王义留着一撇山羊胡子;在马上摇摇晃晃。

    一个扎着头巾的汉子问:“王使;公主她好吗?”

    “很好;公主是晋王最**的女人”

    “可惜公主不是晋王的大妃”格日勒图心中遗憾。他当年追随乌兰救助土默特部众;受俄木布汗赏赐分到几百部众。十几天前;他刺杀杭高后;已成为土默特势力最强大的部落头目。

    在草原;只有黄金家族的后裔才能统领蒙古部落。土默特汗室是黄金家族的旁支;格日勒图需要王室来稳定地位。俄木布汗全家被囚禁在盛京;已经好久没有消息。

    “晋王提过你”

    格日勒图回答;“晋王曾经救过我的性命”

    土默特虽然追随额哲;但很多人只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低头。此次兵进榆林卫;察哈尔骑兵由阿穆尔统领;格日勒图让托克博留在归化;自己亲自出马。

    脚下的绿草慢慢过渡成寸草不生的荒地;远处;榆林卫门楼夹在两座土山之间。

    格日勒图最后一遍确认;问:“王使;里面的确实有你的内应啊?”以蒙古现在的势力;没有部落愿意攻打险峻而贫瘠的榆林。

    “放心吧”王义拍着胸口。他也是陕西人。

    大明精锐的榆林卫军已经不存在了;要么因立功调往别处;要么在无休止的陕西民乱丢掉性命。少数有血性的汉子也在去年起事时死在吴三桂的刀下。

    蒙古原属于大清藩属;清廷没有在榆林卫布置重兵防备。即使听说了察哈尔反叛;清廷也没想到蒙古人会来攻打陕西。

    蒙古铁骑在布满尘沙砾石的土地上奔跑;榆林卫守兵零零散散出现在城楼;有人点燃了狼烟。

    阿穆尔指挥察哈尔人立营;砍伐树木打制盾车。这些年;他与女真人和汉人走的很近;学会了许多东西。

    格日勒图率本部兵马杀到榆林卫城墙前。两轮骑射之后;便听见榆林卫中一阵喧哗;城头的兵丁飞一般冲下去。

    格日勒图正在张望;榆林卫吊桥哐当落地;下面是十几丈高的深沟。

    与黄土颜色相近的大铁门吱吱呀呀的打开;一群身穿布衣的汉子手持长刀站在城门边。

    “杀进去”土默特骑兵一边射箭;蜂拥而入。许多年;蒙古人终于攻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