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夜明-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军调转方向往来时的道路退去。黑虎山离此地不远,这山的名字听到响亮,其实只是一座顶部平坦的山坡。

    一个时辰后,尼兰在正红旗骑兵到达簇拥下登上黑虎山顶,

    西北方向的山岭上烟尘弥漫,好像来了一场沙尘暴,骑兵万马奔腾,席卷而至。

    尼兰毫无惧色,骂道:“蒙古人也敢来自寻死路!”

    “迎敌,迎敌!”传令兵在山坡见奔走呼叫。

    汉人士卒拿起长枪在山脚下列阵,铳手紧随其后,猫着腰举鸟铳指向长枪兵队列的空隙间。女真甲士在阵型中间布阵,弓箭手取下背上的长弓,稍作拉伸,然后从箭壶中拿出一根长箭搭在弓弦上。

    蒙古人在七八里外停下脚步,两队兵马遥相对峙,浓厚的烟尘升空渐渐变得稀薄。尼兰看清楚迎面密集的骑兵倒吸了一口冷气,真是有万骑。

    土默特和察哈尔一共也只有三万骑兵,听说陇西有三千蒙古骑兵,难道这两部敢把半数骑兵都派到关内来了吗?他们不怕漠东蒙古联军突破河套防御,荡平他们的老巢吗?

    蒙古人给了尼兰充足的思考时间。

    格日勒图指挥两队轻骑去女真阵前骚扰挑衅,但大队骑兵列阵不动。

    七八里的山路对蒙古骑兵几乎就是一个冲刺的距离,女真弓箭手挽弓搭箭指向天空,做好迎敌的准备。

    格日勒图令旗招摆,几百蒙古轻骑呼啸从女真阵前掠过,三三两两的长箭飞上空中,落在汉人长枪手几十步之外。

    这个距离抛射根本不可能射中对手,蒙古骑兵发出放肆的笑声,渐渐远去。

    尼兰右手握住刀柄,强自压住怒火。蒙古人在挑衅,他们在引诱女真人出击!

    两列大军中的士卒拔刀搭箭,严阵以待,但都不越雷池一步。几百蒙古轻骑像讨厌的苍蝇在两军之间狭窄的空间中穿梭。有时用弓箭,有时用骂声,手段千奇百怪,诱发女真人的怒火。

    尼兰不怕蒙古人,即使那有万骑。

    蒙古人没有盔甲,没有锋利的长刀,有些人甚至没有能穿透盔甲的箭头。

    等待了小半个时辰,士卒们紧绷的情绪渐渐放松,尼兰仍然没能等到蒙古人冲锋。

    他强忍住命女真骑兵出击的**,骑术也许是女真人对蒙古人唯一的劣势。此地离青石峪不远,他觉得今日之事透着诡异,蒙古人战又不战,走又不走。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在延安城北,一定与明军早有勾结。

    他叫来斥候营千户下令:“你速派人去查探青石峪方向的动静。”

    明军没有骑兵,即使有阴谋,也不会来的这么快。

    半个时辰后,蒙古人似乎也忍受不了这么紧张的情绪,格日勒图率军稍作后撤,但仍然十几里外盘桓。

    尼兰下马找侍卫要了一壶水。他才喝上几口,斥候营统领前来禀告:“报,贝子料敌如神,明军万人出青石峪,正在朝本阵方向而来。”

    尼兰扔下水壶,骂道:“果然不假,明贼与蒙古人勾结想伏击我,幸亏你们发现的早。”

    一万五千大军应对一万明军和一万蒙古人的夹击,尼兰权衡片刻,觉得自己不能冒这个险。他们在这荒山野岭已经行走两天,明军和蒙古人明显是养精蓄锐而来。

    他轻轻吐出两个字:“撤兵!”

    传令兵挥舞旗帜。

    “撤兵!”“撤兵!”

    清兵阵脚移动,外围的汉人步卒先撤,阵中的女真骑兵弓箭手和四千正红旗骑兵岿然不动,

    蒙古骑兵呼啸而上,女真弓箭手开始射箭。

    女真人的厚甲被西北的灰尘遮挡住了光芒,但格日勒图很清楚迎面那些八旗甲士的厉害,不敢指挥蒙古骑兵扑上去短兵交接。这一仗即使有胜利的希望,他也不会冒险,土默特的精锐都在这里,打一场惨胜的战争只会为别人做嫁衣。

    两队骑兵且战且退,沿途不断留下三三两两的尸首——马尸或者人尸。

    一直等清兵推入宜川县境内,蒙古人掉头远去。

    尼兰没有因为这次出击的半途而废感到失望,他觉得自己急需把这里的军情送到塞外。他亲眼目睹了一万蒙古骑兵出现在延安城。那么,他现在继续弄清楚榆林卫还有多少蒙古骑兵?难道蒙古人准备全部入塞吗?他甚至有些担心自己这支东路军的处境。

    阿济格在丢了西安城,又奉命放弃了汉中城,数万大军围攻西安城半年不下,没有受到责罚。但尼兰不是阿济格,他没有一个当摄政王的亲兄弟。

    随后几日,蒙古骑兵得寸进尺,在宜川县边境附近骚扰清兵,尼兰竟然被逼得做出守势,同时加紧打听河套的消息。

    ……

    ……

    左若返回西安,这是他近一个月来第三次返回西安……

    阿济格的兵马不足以包围西安这座大城,延安府有数万明军,阿济格也不敢分散兵马看守西安四面城门。

    冬天过后,清兵加紧攻打西安的南城门和东城门。铁炮轰击、挖掘地道、冲车撞城门以及云梯登城墙,等各式方法都用尽了,西安城内的义军日益应付自如,但也死伤惨重。

    左若留了一万正兵在西安城中当预备队。

    每当清虏攻入城内,形势危急上,正兵如狼似虎杀向最危险的地方,无论是火器覆盖,还是短兵相接,强悍如女真人也被杀的胆寒。次数多了,义军也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慢慢改掉了局势不利立刻脚底抹油的坏习气。

    在四面城门公然巡视一圈,安抚诸将后,左若返回提督府召见梁成宝。梁成宝是义军最大的头目,经他向朝廷请功,现在已经是梁参将。

    义军诸将对左若畏惧心大于崇敬心,左若也不期望那些人把他当做大救星。陕西义军派系足有数百,他无意面面俱到,只通过梁成宝等几位将领来控制义军诸头领。

    提督衙门周边都是正兵的营地,义军头目到了这里心中自然生出一丝敬畏。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悍的军队。

    梁成宝心中忐忑走入提督衙门,见到左若后恭敬跪拜行礼,他现在很怕见到左若。

    左若夸奖道:“梁参将,你做的不错!”

    梁成宝受宠若惊,能得到左若的称赞,很不容易。

    “我此次回西安有大事要办!”左若语气有些犹豫,道:“也许,近日我要把提督府的兵马带走。”

    梁成宝大惊,城内义军善战,是因为有提督府大军押阵。他了解那些义军的心性,提督府兵马一走,那些人信心立刻荡然无存,军心一乱,还如何能够守住西安城。

    他偷看左若脸色,硬着头皮道:“大人,万万不可,义军离开了提督府兵马,就是一盘散沙。

    左若瞥了他一眼,问:“你半年只带出一帮乌合之众吗?”

    梁成宝惶恐道:“属下无能!”

    左若道:“提督府的兵马我另有他用,西安城我就交给你了,你能守就守,守不住就逃!”

    梁成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西安是陕西府城所在,丢了西安就意味着丢了陕西,左若是陕西提督,怎么能说出这番话来。

第686章 舍与得

    五千明军督抚营士卒离开延安城。

    战旗和棉衣遮挡了厚重的铁甲,但那整齐划一的脚步无法掩饰,表面的伪装无法掩盖一支军队的气质。

    头裹白布的义军手持长枪站立在城头,目送这支兵马消失在东面的山道中。听说督抚营将长期据守在青石峪,他们把延安城交给了陕西本地义军。

    青石峪前后建立了简单的工事,黄土高壁上零零散散插了“明”字旗和“左”字旗。五千士卒在这里驻扎了两天,留下五百士卒虚张声势,其余兵马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沿着陕西特有的黄土沟壑向北方进发,他们行进的目标是榆林卫。

    蒙古骑兵的行动为明军秘密调动施了一道障眼法。在长达半年的拉锯战中,延安府东的百姓早就被清空了,只需防住女真斥候,没有人能发现明军的行踪。

    当然,他们瞒不过蒙古人,现在黄土高原上到处散布着蒙古斥候。

    左若认为土默特和察哈尔的蒙古人并不可靠,所以才命督抚营的正兵乔装打扮成义军的模样。

    从古禄格开始,土默特蒙古中就有些部落与满清勾勾搭搭。俄木布汗被扣押在盛京后,土默特其实已经臣服在满清的铁蹄下。格日勒图斩杀了杭高,但他和托克博不可能完全控制土默特部众。

    格日勒图和托克博严格控制部落骑兵,尼兰多多少少还是能得到一些消息。只是真假难辨。

    但是,蒙古人很难清楚的辨别明军的正兵和义军。即使密探把消息透露给尼兰,女真人也无法确定明军主力的动向。

    其实,左若是多虑了。

    见识了入关的蒙古骑兵的实力后,尼兰完全不敢轻举妄动。蒙古斥候全面铺展开,女真人被限制住,他无法确切的探明延安府明军的动向。

    打了十几年的仗,尼兰岂会不知道聚而歼之的道理。如果蒙古骑兵全部入塞与明军协同作战,他那两万兵马再敢冒进就是别人口中之食。

    因为草原的战乱,多尔衮已经回到北京主持大局。陕西北方的形势变化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北京,由北京再往各处战场传达命令。

    十几天后,北京城的压力就传到归化城的赛桑和遏必隆身上。无论从那个方向的情报分析,他们直面的对手最弱。

    ……

    西安城正在发生同样的事情。

    一万提督营士卒排成四人纵列,从北门出城。

    他们携带了所有的装备,辎重营的马车上整整齐齐摆列的虎蹲炮。油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拖车里面是火药和各式火器。

    左若站在城头目送大军出城,这些人将先驻扎在北城,再择机北上。

    在城头布防的义军都看见了提督营出了西安城,他们心中虽然忐忑,但只要看看左若冷峻的背影,随即觉得没什么值得担心。

    这个陕西提督让他们既爱又恨。

    整个西安城,只有梁成宝才知道那个秘密。提督营驻扎在城北只是为了遮人耳目,他们要离开这里。

    是的!左若放弃这个耗费数万人的性命坚守了半年的西安城。梁成宝想不通,他甚至对左若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随后几日,左若频繁往四门的巡视,偶尔也会与义军统领闲聊几句。

    每次看见因与左若搭上话而感到兴奋异常的义军同伴后,梁成宝都有些难受。他与左若合伙欺骗了自己人。流贼的江湖中看重义气,当了官之后,义气立刻变得狗屁不值。

    左若只告诉他提督营要离开西安城,他也不知道提督营去向。

    “也许是去延安城吧!”梁成宝如是想。他听过蒙古骑兵最近在黄河岸边很活跃。只是,冒着丢掉了西安城的危险,谋求一个击溃东路清虏的机会,值得吗?

    如果由左若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这几日,清虏攻城的节奏渐渐缓下来。梁成宝不像半个月前那么繁忙,把余下的精力放在打探各种消息上。

    不过,西安城就像一座孤岛,他得到的信息很有限。

    明军这一系列动作可能也让阿济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提督营出城后,清虏活动范围缩小了许多。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城外的提督营头几日很热闹,不知从何时起慢慢变得沉寂。只有飘荡的旗帜和准时直上云霄的炊烟表示那里还有人驻扎。

    一个晴朗的早晨,梁成宝天没亮就起了床,从西门兵营总巡视一圈回来恰好见到太阳子在东边的武技上露出半边脸。

    一个侍卫在兵营门口等着他,那是左若身边的亲兵。

    那人老远看见梁成宝,大踏步迎上来拱手道:“梁参将!提督大人有请。”

    梁成宝不敢怠慢,还礼道:“就来”

    侍卫没有离去的意思,看架势是要与他一起回提督府。梁成宝当即吩咐亲兵回营,自己随侍卫赶往提督府。

    提督府前岗哨林立,提督营出城后,这里显得很空旷。梁成宝随侍卫一路畅通无阻入内。在大院子中,他看见一队兵士正在牵着战马喂食。

    左若不在提督府衙门,他随那侍卫来到一个小院子这里是左若的住处。

    走进圆拱门,他看见左若全身披挂整齐,正站在院子当中。

    梁成宝身有甲胄,不便下跪,拱手行礼道:“参见提督大人!”

    “你来了!”左若侧身,道:“我必须要如实告诉你,我今日就要离开西安,城外的兵营只有一千人留守,几乎是一座空营。”

    梁成宝早有心理准备,还是紧张的舔了舔嘴唇。

    左若道:“西安城就交给你了,你有两个选择,坚守这里,或者是放弃这里!”

    梁成宝不解。

    左若郑重道:“我此行离开,短则半个月,长要一个月,才能回来,你若相信自己能守住西安就留在这里,不然,就做好放弃西安城的准备。”

    梁成宝挠挠头,如实相告:“大人和督抚营都不在西安城,我没有把握。”

    “那你就早作准备,这几日就离开。”左若伸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道:“你带义军离开西安可向庆阳府方向撤退,不要与清虏接战,等候我的命令。”

    梁成宝苦着脸,义军出了西安城后,未必还会听他的命令。

    左若像是能猜到他的心思,严肃道:“你现在是朝廷的参将,无论你使用什么手段,义军决不能散。”

第687章 悬念

    天下人各自在做着各自的事情,至于结局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西安城外的提督营兵马到达延安城时,尚能保守秘密。若继续北行,行踪便隐藏不了多久。

    明军提督营出城驻扎已有是多日,结合尼兰送来的情报,阿济格敏锐的觉察到明军在寻找聚击东路清虏的机会。

    暴风雨到来之前其实已经有了无数预兆,如令人窒息的空气,胡乱飞行的蚊虫。

    现在,蒙古骑兵和明军主力都有向东北方向行进的迹象。

    阿济格打了十几年仗,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预感。但是,他没有趁机猛攻西安城,牵制明军主力东行。

    西安城才是陕西最重要的地方,他与左若对战场的认知不同,导致了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决策。

    明军冒险谋划的战局对他是个机会。即使东路军被围攻战败,如果他接机攻下西安城,遏必隆在草原击败额哲的察哈尔,这也是值得的。

    获胜的明军被压制在陕北贫瘠的高原上,面临两面夹击,无法长久支撑。岂不是比现在这种苦局强得多。

    阿济格从没有奢望把左若军彻底消灭在陕西,他只要收复失地。

    夜幕降临时,西安城头的照明灯火亮起。

    他昨日特地亲手磨亮了弯刀,等候明军先发动攻势。也许,东路的战场根本打不起来,漠东蒙古大军这几日就要过河了。额哲要是抵挡不住,一定会召集蒙古人回去,到时候就变成尼兰追击蒙古人了。

    远眺西安城头朦胧的灯火,阿济格想到西北将定,心满意得的回到营帐中。大清重兵云集陕西,他实在想不出左若不败的理由。

    “汉人,死都改不了内斗的怂样,若吴三桂肯率军出汉中,我怎能在陕西城下坚持了这么久。”

    他命侍卫给自己倒上一碗茶,自言自语道:“果然还是洪承畴了解汉人,只需一封信,便让吴三桂按兵不动。”

    连吴三桂在内,洪承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