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ナチ嗽诮母

    如果不是张彦的出现,或许孙策早已经击败了刘繇,有了夺取江东的资本。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孙策败回,颜面尽失,不仅失却了脱离袁术的良机,反而连那传国玉玺也无法要回,当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好在其旧部都辗转回到了身边,否则的话,他真的会郁闷死。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今的孙策,也只好继续待在历城,等待良机。

    这日,孙策正在校场与诸将切磋武艺,忽然舅父吴景一脸高兴的走了过来,一看见孙策,便大声喊叫道:“伯符!”

    孙策见吴景一脸喜悦,步履轻盈,手中更是拿着一份檄文,便暂时停了下来,上前问道:“舅父,唤我何事?”

    “伯符,你的机会来了。你看看这是什么!”吴景将檄文递到了孙策的面前。

    孙策接过檄文,打开之后,细细一看,便皱起了眉头,问道:“袁术让我率军一万前去攻打庐江,并承诺事成之后,便让我做庐江太守?舅父,这是真的吗?”

    “这是袁术的心腹送到这里,更是由阎象亲笔拟写,错不了。不仅如此,更是让周瑜担任你的军师,与你同去。伯符啊,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我们在江东惨败,但攻取庐江之后,你就可以担任庐江太守了,虽然未能成功脱离袁术,但却可以阳奉阴违,暗中招揽兵马,假以时日,以你的勇略,再渡过江去,去争夺江东,必然能够成功!”吴景道。

    孙策哈哈笑道:“好,好的很!我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好机会,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庐江给攻下来!”

    于是,孙策点齐旧部,又派心腹前去舒城通知周瑜,让周瑜帮其想办法,他自己则带着旧部,前往居巢,带着袁术的檄文,前去接管屯驻在居巢的一万兵马,准备攻击庐江。

    ……

    与此同时,董承携带圣旨,渡过黄河,抵达了邺城。

    袁绍听闻董承带着圣旨到来,热情的接待了董承,董承也向袁绍宣读了册封他为骠骑将军的圣旨,并给了袁绍征召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逄纪、郭图、辛评入朝为侍中的手谕。

    袁绍接过圣旨,表现的十分恭顺,先让人将董承安排在了驿馆,然后便拿着数道手谕,召见曹操,与曹操商议对策。

    曹操来到大厅,袁绍将董承带来的圣旨和手谕分别让曹操看了,曹操看后,哈哈笑道:“本初兄,这是张彦耍的一个小手段,本初兄千万不可上当啊!”

    袁绍笑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这些都是天子手谕,我若公然违抗,只怕会落人口舌。如今天子已经被张彦接到了彭城,也可以说,张彦掌握着整个朝廷的大权,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让我进退两难。孟德,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曹操想了想,便道:“现在的天下,依旧还是大汉的天下,天子之令,不可不听。不过,本初兄可让人写上一封奏折,让董承带回,就说不会加以阻拦,所征召之人,也会尽快派人护送着前往彭城……”

    袁绍听到此处,顿时沉不住气了,急忙道:“孟德!你明知这是张彦耍的手段,你居然还……”

    “本初兄稍安勿躁,且听我把话说完。本初兄的奏折就这样写,等一个月后,再让田丰、沮授他们各自写一封奏折,派人送到彭城,以各种理由拒绝征召即可。这样一来,张彦的手段便不足为虑了。”曹操道。

    “孟德高见!”

    于是,袁绍便按照曹操的意思,让主簿陈琳,代他写了一封奏折,然后又宴请了董承一番,第二天的时候,才把奏折交给董承,让董承带着奏折回彭城复命。

    与此同时,从彭城离开的许多斥候,都先后抵达了目的地,都经过一番打听,亲自将天子的圣旨,交到了名士的手里。

    有的名士只想避世,不愿意出仕,便写了封信,拜谢天子之恩,加以委婉拒绝。有的名士一接到圣旨,则喜出望外,毅然决定前去彭城,并且与斥候一道返回。(未完待续。。)

196贾诩来投

    张彦以天子之令,征召天下名士入朝辅政,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愿意入朝的名士,已经陆续抵达了彭城。

    其中,郑玄年事已高,借口病重不能远行,委婉的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不过,郑玄为了朝廷的社稷,却举荐其徒郗虑入朝辅政。

    管宁、王烈、邴原、国渊尽皆避乱辽东,当斥候带着圣旨抵达辽东找到这四位海内名士时,管宁、王烈不受朝廷的高官厚禄所打动,委婉的拒绝了入朝辅政的圣旨,并各自写了一封信,向陛下请罪。

    邴原、国渊都有一腔报复,却没有地方施展,又对独霸辽东的公孙度不满,一听到朝廷征召他们入朝辅政,二话不说,立刻与使者一起,举家迁徙,前往彭城。

    张范避乱扬州,不图名利,也不追求官职,只想一心治学,不愿意出仕,便谢绝了朝廷的征召。

    华歆、王朗这个时候分别是豫章太守和会稽太守,各有官职在身,但一接到圣旨,便立刻欣然赴命。

    恰巧,郑浑避乱扬州,暂时寄居在华歆家中,也接到了圣旨,便与华歆一起前往彭城。

    华歆、王朗一走,豫章、会稽太守空缺,张彦也早就有了打算,分别任命凉茂、梁习为豫章太守、会稽太守。

    临行前,张彦分别交给了凉茂、梁习二人一人一封密信,让他们在抵达豫章、会稽时,再打开。

    当凉茂、梁习二人抵达豫章、会稽时,分别打开了张彦给他们的密信。二人便依照密信上的吩咐行事。名义上从属于扬州刺史刘繇。实际上却与陈登暗中来往,准备步步为营,一步一步的蚕食江东。

    除此之外,鲁肃、刘晔、钟繇、顾雍、蒋济、贾逵、温恢、张既、徐奕、何夔、司马芝、邢颙、杜畿、徐邈、卫觊、王粲、刘劭、和洽、徐干等一十九人,全部接受了朝政的征召,先后抵达了彭城。

    但是,唯独派去征召贾诩的斥候,却始终没有音讯。正在张彦担心之时,却忽然传来了徐盛从关中回来的消息。

    张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传令召见徐盛。

    片刻之后,将军府的大厅里,张彦看见徐盛从外面走了进来,而且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人,那个人大约四十岁左右,面容瘦干,眼窝深陷。浓中见清的双眉下嵌着一对像宝石般闪亮生辉的眼睛,宽广的额头显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静中隐带一股能打动任何人的忧郁表情,但那双深邃的双眸,却让他无法一眼看穿,深到难以让人捉摸。

    不等徐盛发话,张彦便立刻问道:“徐盛,这位先生是……”

    徐盛咧嘴笑了笑,当即抱拳道:“启禀主公,你不是让我去查给主公秘密送信的人吗?他便是那个人!”

    张彦听后,顿时吃了一惊,慌忙走向前去,拱手道:“原来先生就是我要寻找的人,若无先生密信,张彦安能如此轻松的接应到陛下。不知道先生高姓大名,张彦定当重谢!”

    那人拱手道:“回禀将军,在下姓贾名诩,字文和……”

    张彦惊讶万分,没想到他一心想要寻找的贾诩,竟然会在此处出现。而且,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来一直在暗中帮他的神秘人物,竟然就是贾诩。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对李傕、郭汜的事情如此了如指掌的,也只有贾诩了。董卓被王允诛杀之后,贾诩为求自保,唆使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之后,李傕、郭汜等人更是对贾诩非常器重。但同时,他们又对贾诩非常忌惮,因为贾诩和当今的天子走的很近。

    之后,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把持朝政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局为重,劝说三人,更从旁鞭策。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

    后来,李傕、郭汜、樊稠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没过多久,李傕便让外甥刺死樊稠,夺其军队。而这之后,李傕、郭汜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

    李傕为此,专门请贾诩为自己的军师,为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

    同时,天子刘协也找到了贾诩,祈求贾诩的帮助,贾诩见李傕、郭汜并非明主,索性推波助澜,帮助天子刘协出逃,而在跟随李傕追击天子的路上,又想法设法劝说李傕,以免李傕犯下暴行,保护了许多大臣不受到迫害。

    直到张彦接应到刘协后,并在函谷关堵住了李傕、郭汜、张济前进的道路,贾诩这才抽身离开,转投屯兵在华阴的同乡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的军队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知道段煨喜好猜忌,心中不安。正巧张济之侄张绣与贾诩有过来往,得知贾诩在段煨那里,便派人来接贾诩。

    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徐盛在调查了一些蛛丝马迹之后,得知暗中帮助张彦的人就是贾诩,便扮作段煨军士,夜会贾诩,向贾诩表明来意。

    巧的是,负责征召贾诩入朝辅政的斥候,也来到了这里,贾诩考虑再三,最后在张彦和张绣之间,选择了张彦,连夜跟随徐盛一起返回了彭城。

    张彦看到站在面前的贾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把握住了贾诩的手,缓缓地说道:“我盼望先生已经望眼欲穿,先生能够到这里,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徐盛,立刻吩咐下去,设宴款待先生!”

    “喏!”

    历史上,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更被后世戏称为毒士,其智谋,一点也不亚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辈,而且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在诸多有名的谋士当中,贾诩活得时间算是最长的了,不仅如此,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张彦喜得贾诩,其内心的喜悦根本无法言表,在宴会上,张彦与贾诩一番交谈,越聊越投机,时间竟然不知不觉过去了很久。

    张彦现有的谋士当中,多数都是在处理政务上有着较大的天分,真正在军事上见长的,也就只有张纮、陈登二人。

    不过,张纮、陈登的计谋,都不够狠,与贾诩比起来,还有些差距。

    如今贾诩到来,他便可以在军事上有了可以倚重的人了。

    张彦因为高兴,所以喝了很多的酒,但是却没有喝醉,让徐盛将贾诩安置在了他的将军府中,并且直接让贾诩担任将军府中的长史。

    贾诩初来乍到,便被张彦任命为大将军府的长史,对于张彦对自己的器重,感到很是惊讶。

    不过,贾诩却没有接受,而是一再拒绝,以为自己初来乍到,尚无寸功,只怕张彦旧部会不服气。

    但张彦却不管那么多,执意让贾诩接受此职。

    贾诩受宠若惊,也怕违拗了张彦的意思,只好顺从张彦的意思,接受了此职。

    此次贾诩只是一个人来的,为了安全期间,他的家人暂时寄托在好友的家里,所以,孤身一人的他,只在将军府里要了一间客房而已。

    由于贾诩远道而来,所以张彦没有让宴会进行太长时间,反正日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聊天,便让徐盛带贾诩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贾诩便起了个大早,穿戴好一切,刚打开房门,便见徐盛在门口等候着。他吃了一惊,急忙问道:“徐将军,你什么时候来的?”

    徐盛笑道:“刚到没有多久,我家主公让我在此等候先生醒来,然后一起去享用早膳!”

    “大将军真的是太客气了……”

    徐盛带着贾诩便到了大厅,此时的大厅里,只有张彦一个人,桌案上也已经摆满了食物,张彦见贾诩到来,便让贾诩就坐。

    贾诩刚刚坐下,许褚便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进入大厅,便立刻抱拳道:“启禀主公,袁术的使者到了,还带来了一千金……”

    张彦轻声道:“嗯,知道了。带去见陛下了吗?”

    “没有,使者一到,属下便立刻来禀告主公了。”

    “那你带着使者去见陛下吧,以后这等事情,就不用来禀告我了,朝中自会有人处理。”

    “喏!”

    许褚走后,张彦便对贾诩道:“先生昨夜休息的可好?”

    “拖大将军的福,文和休息的十分好。”

    “嗯,休息好了就行。先生,请用早膳吧!”

    “喏!”

    二人坐在大厅里,各自吃着各自的饭菜,片刻之后,张彦便问道:“先生,天子虽然被我接到了彭城,但天下诸侯却未必服我,不知道先生可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我的声望吗?”

    贾诩放下碗筷,把嘴里的食物咀嚼完毕之后,这才说道:“大将军刚刚把天子接到彭城,根基并不稳固,如今百官未全,天下诸侯不服大将军,也情有可原。大将军不若奏请天子,对四方诸侯加以封赏,以安其心,如此一来,大将军之名便可声名远扬,其威望,也会随之提高!”

    “嗯,先生的这个建议倒是不错,一会儿我便去崇华殿,奏请天子,册封天下诸侯。”(未完待续。。)

197过目不忘

    用过早膳之后,张彦便穿着一身武官的朝服,径直去了崇华殿。

    “微臣张彦,叩见陛下!”张彦一进入崇华殿,便拱手道。

    刘协感念于张彦的救命之恩,于是给予了张彦三样特权,分别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是古代臣子见皇帝时的三种特殊的权力。

    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需要脱鞋,贵族、大臣尽皆佩剑,秦朝建立后,定下制度,上殿时,不得携带佩剑,而臣子见到皇帝时,也需要趋。趋,就是快步走的意思。每次大臣上殿,站在殿外的侍卫,都会进行唱名,即先喊出此人的官职或者爵位,再直呼其名。

    比如,张彦上殿拜见天子,站在殿外的侍卫就会大声喊道:“大将军张彦到!”

    但是,身为天子的刘协,赐给了张彦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这三样特权。所以,张彦才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进大殿。

    除了这三样特权之外,张彦也同样享有不用跪拜的权力。有了这些特权,张彦俨然一派权臣模样。

    此时,大殿内站着一个人,此人张彦并不陌生,之前也曾经见过,是袁涣。

    而袁术派来的使者,正是袁涣。

    刘协刚刚接见了袁涣,见张彦直接进了大殿,便立刻道:“爱卿来的正是时候,这位是车骑将军袁术派来的使者袁涣,是前来谢恩的,不知道爱卿是否见过?”

    “我与大将军之前曾有过一面之缘。但臣此次抵达彭城。还是头一次相见。”袁涣抢先回答道。

    “袁大人别来无恙否?”张彦扭头问道。

    袁涣道:“拖大将军的福。下官一切安好。”

    “对了张爱卿,朕之前吩咐你办的事情,不知道张爱卿办的如何了?”刘协突然问道。

    张彦道:“回陛下,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征召天下名士入朝辅政,尔来已有月余。月余时间里,大部分名士都接受了陛下的征召,先后抵达彭城。如今已经被臣安排在驿馆休息。臣想等人都到齐之后,再带来与陛下见面。不过,郑玄、管宁、王烈、张范等人,都不愿意出仕,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倒是有些不尽人意。”

    “人各有志,朕也不能强求。等人都到齐之后,烦劳张爱卿拟写一份表奏百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