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荆州的名士圈里,早有人对宜城马氏五兄弟做出过点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认为的,“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蒋琬是零陵湘乡人,家本来就在荆南,虽然名气不大,但在伊籍看来,其才华,不比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差。所以,在诸位朋友当中,伊籍最器重的就是蒋琬。

    只是,蒋琬出身贫寒,一向为人所看不起,来襄阳求官,也屡次受阻。加上蒋琬平时不苟言笑,大智若愚,看起来跟闷头瓜一样,若不深交,根本不会知道他有什么才华。

    伊籍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和蒋琬成为朋友的,二人一番交谈之后,便一见如故,而且蒋琬对事情的看法,也让伊籍另眼相看,迅速与其成为了至交。

    “饭都已经做好了,今天就请诸位好友在此好好的享用一餐,其他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再聊!”伊籍一进入大厅,便朗声叫道。(未完待续。。)

239刘表寿辰

    伊籍的寒舍内,刘备成为了座上宾,与伊籍、刘巴、蒋琬、潘濬、刘敏、以及马家四兄弟,攀谈了许久。

    经过一番深谈,刘备这才知道,潘濬是蒋琬的姨表亲,而刘敏是蒋琬姑表亲,两人都比蒋琬要小一岁,同时也是荆南一带的才俊。

    三人自幼便相识,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常常形影不离。

    刘备此番应伊籍邀请,总算没有白来,一连有蒋琬、潘濬、刘敏、马良四位才俊愿意跟随自己去荆南。

    不仅如此,就连伊籍也在席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准备明日刘表的寿辰过后,便向刘表请行,前去荆南帮助刘备。

    刘备开心不已,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夜喝的酩酊大醉,醉话也说了一大通,接着便是向在座的哭诉自己的命运多舛,大体是说上天不公,他身为汉室宗亲,一心只想匡复汉室,可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刘备说着说着,滚烫的泪水便顺着脸颊向下滴淌,弄得在座的其他人也都跟着一起伤感。

    当夜,刘备并没有回到驿站,伊籍怕刘备有事,便直接将刘备安排在了自家的客房内休息。

    第二天一早,刘备睡醒之后,头还有点蒙蒙的,想起昨夜酒后失态,便连忙向伊籍道歉。

    伊籍并没有责怪刘备,反而认为刘备是性情中人,其余人也都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就连伊籍自己,也似乎因为昨夜刘备落泪之后。距离与刘备拉近了不少。

    二人吃过早饭后。便一起去了刘表的府邸。此时荆州的文武百官都汇聚一堂,刘表在府中的大院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请前来祝寿的群僚。

    刘表今年五十三岁了,目前有子三人,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幼子刘修。

    长子刘琦是刘表前妻所生,如今已经二十岁了,今年春天的时候。刘表刚刚为其举行过冠礼。刘琦相貌与刘表很是接近,同时博学多才、学识广博,且机智思敏,深得刘表的喜爱。

    次子刘琮、幼子刘修,都是刘表后妻蔡氏所生,刘琮今年才五岁,而刘修一岁不到,都还很年幼。

    当年刘表来荆州上任,荆州民心不服,宗贼聚众闹事。各占郡县。为了笼络人心,以及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刘表便与蒯良、蒯越商议,最后决定娶蔡氏为妻,依靠蔡氏在荆州的影响力,强势打击地方宗贼。

    蔡氏在荆州是个名门望族,也是世家大姓。由此,蔡氏一族,才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刘表因为蔡氏的功劳,便让蔡瑁与刘表的外甥张允,共同掌管军队。

    蔡瑁任人唯亲,大肆提拔蔡氏族人,其弟蔡中、蔡和更是在军中担任要职。由此,蔡氏一族,逐渐嚣张跋扈起来。

    蔡氏又极力拉拢刘表的外甥张允,赠与重金,张允由此跟蔡瑁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自从刘琮出生之后,蔡氏一直在伺机而动,外有蔡瑁、张允、蔡中、蔡和,内有刘表妻子蔡氏,大家都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更是在荆州大肆拉拢文武官员,其目的就是想让刘琮以后接替刘表的位置,出任荆州之主,而不希望刘琦当了荆州之主。

    蔡氏的这一系列行动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他们并不打算过早的触及到这个敏感的话题,毕竟刘表的身体还很强壮,尚未提及子嗣继承的事情,蔡氏也不好明目张胆的说话。

    当然,蔡氏也是有所顾忌的,他们所能控制的地区,也就襄阳、江陵一带而已,江夏的黄祖是刘表的至交,手握重兵,光江夏一郡的兵力,就差不多有五万之众,快赶上整个荆州之兵的一半了。

    而黄祖此人,能征惯战,深得刘表信任,关键是,黄祖恰恰最看不起蔡瑁,认为蔡瑁是靠着裙带关系才爬上来的,虽然职位比黄祖高,但黄祖却从未把蔡瑁放在眼里。除此之外,黄祖手下尚有好几员猛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荆州最强的,而且黄祖的儿子黄射又是刘琦的生死之交,所以蔡瑁不敢轻举妄动,一旦他公开支持刘琮当荆州之主,黄祖必然会与之对着干!

    荆州的局面看似是一碗平静的水,可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除了蔡瑁、黄祖这两大势力外,今年荆州又来了一支兵马,那就是张绣。

    张绣自关中率众来到了荆州,刘表出于自身的考虑,便收留了张绣的兵马,并且表奏张绣为南阳太守,驻扎在宛城,替他窥探中原局势。

    张绣担任南阳太守以来,兢兢业业,一方面整顿吏治,一方面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他的部队本来就是来自凉州、关中一带的骁勇之士,所以战斗力也极强。

    今年春天,袁术派遣大军欲图谋南阳,派遣两万大军前来攻取,结果被张绣打的连连败退,更斩首了敌将十几员。

    以往刘表与袁术的交战中,都是败多胜少,如今张绣一战成名,在荆州名声顿时大躁了起来。

    蔡氏曾经试图派人去拉拢过张绣,谁知张绣一直在那里和稀泥,既不答应依附蔡氏,也不拒绝。

    今日是刘表的寿辰,荆州各级文武大多都来了,刘表在长子刘琦的陪同下,一一会见各级官员,单单这个微妙的举动,许多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刘表释放出来的一种信号。

    宴会正式开始后,刘备因为平定了张羡之乱,被任命为荆南都督一职,也成为了刘表的座上宾,与蒯良、蒯越、蔡瑁、张允、黄祖、张绣等人全部在大厅里坐着,其余人则都是在外面露天而坐。

    此次寿辰,刘备没有白来,在进入刘表的府邸时,伊籍就在身边一直在不停地介绍着在座的人。偏偏刘备记性非常好,只见一面,便能将人记住。

    刘表今天很开心,与去年想比,今年增加了两张生面孔,分别是张绣和刘备,起初二人的到来,刘表只是出于仁义上的收留,没想到,这两个人在今年帮助他解决了两个难题。

    张绣击败了袁术的大军,守住了南阳,而且还是主动进攻,胜利的也非常漂亮,来了两万人,几乎被张绣全歼,这是刘表镇守荆州以来,首次主动攻击还能取得胜利的一战。

    刘备帮助他平定了张羡的叛乱,不至于让刘表丢掉荆南四郡。虽然说荆南四郡多有蛮人出没,不好治理,但毕竟也是隶属于荆州的地盘,若是丢了,面子上过不去,更何况侄子刘磐也死在了张羡手里,刘备算是为刘磐报仇了。

    为此,刘表的开场白,首先是夸赞了张绣、刘备二人,并且介绍二人为诸位文武认识。

    张绣、刘备也是一番面面相觑,互相听闻了事迹后,颇有一番英雄惜英雄的感受。

    根据刘表制定的策略,刘备在南,张绣在北,黄祖在东,三面保护好襄阳、江陵一带的江汉平原,这里是荆州最为富庶的地区,也是粮食的主产区,荆州一半以上的赋税都来自这一带。

    西面的益州刘璋与刘表因为是宗亲的关系,所以互不侵犯,也不必担心。

    若是按照这样的策略一直维持下去,荆州用不了几年,便会更加的繁荣和昌盛。至于荆州之外,刘表暂时还没有想过。

    人的年岁大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也就没了,刘表现在的想法就是安享晚年,到了自己年迈之时,再让长子刘琦来继承自己的衣钵,至于以后的事情,他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管理了,荆州是继续采取他的主守策略,还是向外开疆扩土,那就是后代的事情了。

    一个时辰后,寿宴结束了,刘表心情大好,多喝了几杯,结果喝的酩酊大醉。

    寿宴散后,各级文武官员便准备踏上返程的道路了,刘备再次去了一趟伊籍家里,向伊籍告别,然后雇佣了两辆马车,载着蒋琬、潘濬、刘敏、马良四个年轻的才俊,便返回荆南。

    蒋琬、潘濬、刘敏、马良都是没有家室的人,铺盖一卷,了无牵挂,直接与刘备一起,踏上了前往荆南的道路。

    第二天,伊籍主动去见刘表,向刘表报告了这次调查的报告,说刘备是个将才,而且也懂得怎么治理地方,可以很好的治理荆南,对刘表也是忠心耿耿,一直感念刘表的收留之恩,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

    刘表听后,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伊籍又说,刘备手下缺少实干的人才,他愿意前往荆南,辅助刘备治理好荆南。

    刘表觉得伊籍留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什么事情,便同意了伊籍的意见,让伊籍为长沙太守,协助刘备治理荆南。

    之后,伊籍又表奏蒋琬为零陵太守,关羽为武陵太守,黄忠为桂阳太守,刘表也一一同意。

    伊籍带着刘表的任命书,便离开了大厅,尚未走出刘表的府邸,便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叫喊。

    “先生请留步!”

    伊籍回头看了过去,见叫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表的长子刘琦。

    “不知道大公子唤我何事?”(未完待续。。)

240开始改革

    刘琦毕恭毕敬的向着伊籍拜道:“先生,我近日读书,其中有一段话不是很理解,不知道先生可否赐教一二?”

    伊籍环视了一圈,但见周围的家丁都在盯着他看,应该是蔡瑁安排的人,于是他点点头,说道:“既然大公子需要帮助,机伯焉能不来帮忙?”

    “先生,请到我的书房吧,我的那段话记不住,都在书上写着,还希望先生能够不吝赐教。”

    “一定。”

    刘琦、伊籍二人一前一后,很快便离开府门口,前往刘琦的书房。

    回到书房后,刘琦四下里探了探头,并没有看见有人跟来,这才将书房的房门给关上了。

    “大公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伊籍急忙问道。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昨日父亲带我出席了他的寿辰,蔡瑁、张允等人便极为不悦,今日我买通的蔡瑁府中家丁传来话音,说近日蔡瑁将对我下手。先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还请先生教我!”

    其实,伊籍和刘琦早就相识了,伊籍三十多岁,又是刘表同乡,当年来投刘表时,一时间很受重用,却因为看不惯蔡氏的所作所为,常常在刘表面前说蔡氏的恶行,深得蔡氏所嫉恨。

    于是,蔡氏便一起排挤伊籍,更恶语中伤伊籍,更祈求刘表杀了伊籍。但刘表念及旧情,并未杀他,而是给了伊籍一个虚职,从此以后不再召见。

    伊籍失去了靠山,也不与蔡氏公然做对。索性闭门不出。蔡氏也拿他没辙。

    不过。刘琦却很欣赏伊籍,常常夜访伊籍,与之成为了忘年交,有什么事情,更是请教伊籍。

    蔡氏暗中拉拢文武官员的事情,伊籍早已经知晓,也知道这件事是冲着刘琦来的,刘琦与伊籍成为至交后。为抱住刘琦的地位,伊籍便屡屡为刘琦献策。

    伊籍告诉刘琦,说黄祖和蔡瑁不和,便让刘琦主动前去结交黄祖之子黄射,这样一来,蔡瑁就会有所顾虑,所以一直迟迟不肯下手。

    如今,蔡瑁又要对刘琦下手,具体如何下手,伊籍不得而知。但伊籍知道,蔡瑁一旦动手。必然会施以雷霆的手段,刘琦年纪轻轻的,又是养尊处优的主,对于蔡瑁这种老奸巨猾的人,始终是力不从心。而且,襄阳、江陵一带,都是蔡氏的势力范围,尤其是襄阳,都是蔡瑁的眼线,刘琦人单势薄,根本不足以与之对抗。

    “大公子,襄阳城里,都是蔡瑁的耳目和眼线,如果再待在襄阳城里,早晚会被蔡瑁加害。昨日主公寿辰,大公子也在场,应该见过张绣、刘备这两个人吧?”伊籍想了片刻,这才说道。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见了。”

    伊籍问道:“那大公子觉得,张绣、刘备这两个人怎么样?”

    刘琦道:“张绣威武不凡,颇有大将之风,刘备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样啊……”

    伊籍呵呵笑道:“大公子还是太年轻,看不出来刘备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也没什么。不过张绣确实如同大公子所说的那样,威武不凡,颇有大将之风。不过,张绣也只限于此,与黄祖差不多,大公子可以亲自去一趟南阳,结交张绣,若能成为至交,则以后便可成为大公子在外的依靠,这样一来,蔡瑁就更加不敢动大公子了。”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我记住先生的话了,我今天便去一趟南阳,去见张绣。先生,你刚才说我没有看准刘备,这刘备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木头一样,难道我看错了不成?”

    伊籍笑道:“大公子,刘备可是平定了张羡叛乱的人,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吗?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此人也颇有雄才大略,在我看来,远比黄祖、张绣之流要厉害的多。大公子,如果你真的要对抗蔡氏的话,就必须找到可以依靠的人,刘备也是汉室宗亲,又非常感恩于主公的收留,如果你前去荆南拜会,向其述说你的处境,他肯定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而且,主公也已经派遣我去了荆南,辅助刘备,如果大公子来到荆南,我也会从旁协助。”

    “先生要去荆南?那以后我在襄阳城里岂不是就没有人说话了吗?先生,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啊?”刘琦说着说着,眼眶便湿润了起来。

    伊籍道:“大公子不必伤心,我去荆南,也是有目的的,刘备很有雄才,我去帮他,其实就是在帮大公子,黄祖、张绣之辈,都是有勇无谋之人,只有刘备文武全才,可以托付大事。大公子,你熟读史记,应该知道重耳在外而活的道理吧?”

    刘琦想了片刻,立刻恍然大悟,向着伊籍毕恭毕敬的拜道:“多谢先生赐教,多谢先生赐教,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向父亲请命,去谋求一个太守当当……”

    “不,不要当太守,要当县令!”伊籍立刻打断了刘琦的话。

    “当县令?”

    “对,当的官职越小,蔡瑁越对你疏于防范,你明白了吗?”

    刘琦立刻点头道:“我明白了。”

    二人又商议了许久,伊籍建议刘琦申请当新野令,先于张绣搞好关系,至于刘备那边,就由伊籍代劳,以后刘琦亲自到荆南一趟便可。

    刘琦听取了伊籍的建议,便与伊籍分开,自己去找刘表,向刘表求取了新野令一职。

    起初,刘表不同意刘琦去当县令,一心想把刘琦留在身边,让刘琦以后接替自己的位置,跟着他好好的学。

    刘琦按照伊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大致意思是说,自己要从基层做起,先了解一县百姓的疾苦,才能知道百姓需要什么,然后再当太守,州牧。

    刘表听后,倒是有了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