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三十多人,实在出乎了我的想象。在下姓周名瑜,字公瑾,一向喜好结交朋友,不知道阁下尊姓大名,可敢与我交个朋友?”
“有何不敢?我叫孙策,字伯符!”
“你是孙伯符?”周瑜听到孙策自报家门,惊讶无比,急忙问道,“可是昔日破虏将军孙坚之子孙策?”
孙策点了点头,但却有些迷茫的望着周瑜,问道:“你……听说过我?”
周瑜忽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忙道:“原来你就是孙策孙伯符,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我一直很仰慕你的名声,只是一直不曾相见,没想到今日却在这里遇到了。”
孙策还没有反应过来,周瑜就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一把拉住了孙策的手,对那些躺在地上哀嚎的人说道:“这位就是我经常向你们提起的孙策孙伯符,你们能和伯符兄过招,也是三生有幸,如果不是伯符兄手下留情,你们哪里还能在这里嚎叫?你们还不快点谢谢伯符兄?”
那些汉子听到打他们的人就是孙策,顿时是一阵懊恼,现在挨了打,还要道谢,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于是,众人都咿咿呀呀的向孙策道谢。
孙策听后,倒觉得有些好笑,忍俊不住,“噗哧”一声便笑了出来。
之后,孙策与周瑜一番交谈,这才知道,这群人都是舒城人,平日里聚在一起就喜欢好勇斗狠,打抱不平,但他们都对周瑜敬让有加,而且更愿意跟随周瑜身侧周旋。
周瑜早已经对孙策慕名已久,时常跟这帮人提起孙策的名字,但奈何孙策在袁术帐下,而周瑜又不喜欢袁术,所以一直没有前去拜会过。
今日是周瑜生辰,周瑜便将众人聚集在此,准备好好的热闹一番。哪知道竟然会遇上孙策。
随后,周瑜请来医生,为受伤的人进行医治,这些人打不过孙策,也只能自认倒霉,但却对孙策更加佩服了。
再后来,周瑜的生辰聚会照常举行,并特邀孙策出席,一行人喝酒吃肉,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周瑜见孙策一直眉头紧皱,目光闪烁,似有心事,便来到孙策身边,询问道:“伯符兄一番心事重重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给兄弟听听,兄弟也好从中帮助一二……”
孙策见周瑜等人都非常豪爽,也不再隐瞒,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我确有心事。我来这里,其实并非巧合,而是奉命前来攻打庐江……”
此语一出,原本欢笑嘈杂的大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一双双惊诧的眼睛都望着孙策,一对对耳朵也纷纷竖起,仔细聆听了起来。
120周瑜妙计
周瑜听说孙策是奉命前来攻打庐江的,便好奇的问道:“伯符兄既然是奉命前来攻打庐江,那想必定有兵马随行了?”
“我带来了五百骑兵,正在隐秘在城外的密林当中,我先进城打探虚实,待我回去,便要带领他们攻打舒城。”孙策道。
周瑜又道:“伯符兄将如此重要的信息说了出来,就不怕我们将这个消息告知太守大人吗?”
“我已经在城中巡视了一圈,城中守兵虽然不少,但在我带来的兵马面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孙策胸有成竹的道。
周瑜呵呵笑道:“伯符兄未免太过狂妄了,庐江在陆太守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而且陆太守赏罚分明,大公无私,深得全郡百姓的爱戴。一旦我将伯符兄率军攻城的消息传了出去,郡中百姓势必会自发登城防守,与陆太守共存亡。伯符兄不过才区区五百人,就算他们无不以一当百,庐江百姓有数十万之众,若一起帮助陆太守守城,伯符兄又怎能攻下此城?”
孙策皱起了眉头,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狰狞,朗声道:“如果你真的敢破坏我的好事,就别怪我刀下无情了!”
话音一落,孙策便将腰中佩戴的古锭刀放在了桌案上,犀利的目光扫视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颇有几分威风。
周瑜笑道:“伯符兄武艺超群,我等确实不是对手。不过伯符兄一旦动起了手,杀了人,势必会引起官差的注意,到那时,伯符兄再想攻城,只怕就会难上加难了吧?”
“你待怎地?”孙策忽地站了起来,紧握着古锭刀,随时准备出鞘。
周瑜见孙策一脸的紧张,当即笑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恰才也只是和伯符兄说笑而已。据我所知,陆太守名声远播,一直很受人的尊重,而且与袁术也无冤无仇,不知道为什么袁术要派遣伯符兄来攻取庐江?”
孙策当即将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这才派兵来攻取庐江的事情说给了周瑜听。并且,连同袁术对他的承诺,一起说给了周瑜听。
周瑜听后,想了片刻,这才缓缓的说道:“伯符兄,袁术反复无常,虽然承诺在你攻下庐江之后,封你做庐江太守,但未必是真心。就算袁术真的让伯符兄当庐江太守,但伯符兄仍然从属袁术,袁术随时都可以让人替代你当太守。袁术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并非明主,伯符兄在他手下做事,既非袁术心腹,又受人所制,肯定没有什么前途,不如早早离去,以伯符兄之雄才大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孙策听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袁术的为人,我何尝不知。我也想离开袁术,但我无兵无势,就算离开了,又能有什么做为?所以,也唯有寄托在袁术身上了。而且他也答应了我,攻下庐江之后,便让我当太守。一旦我当了太守,便可暗中招兵买马,等有足够实力脱离袁术时,自然不再会听他的调遣了。”
周瑜道:“袁术兵多将广,庐江又与九江同属淮南,就算你当了庐江太守,在这里暗中招兵买马,庐江距离九江近在咫尺,你又非袁术心腹,他怎么能够不予提防?要想在这里潜心发展,只怕会难上加难。更何况,说不定袁术朝令夕改,今天任命你为太守,明天便派遣别人来取代你,到时候你一样难以脱离袁术,终究还是受人所制。”
孙策听后,一脸的无奈,同时心中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听完周瑜的这番话,似乎他永远就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了。
周瑜见孙策神情低迷,话锋一转,当即说道:“不过,伯符兄若真想脱离袁术,也不是没有可能……”
孙策猛然抬起了头,问道:“你有办法?”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有着莫大的过节,数月前,更是率领大军北渡攻击淮南,虽然被袁术击退,但他却能依靠长江天险,抵御袁术的大军,并且雄踞江东。不过,刘繇虽有俊才,但却不能用人,以至于吴越一带,才俊都思归明主。若伯符兄能够从袁术那里借来兵马,前去攻击刘繇,以伯符兄之骁勇,必然能够击败刘繇,尽得江东。到时候,伯符兄招贤纳士,暗聚兵勇,便能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脱离袁术,独霸江东,从而成就一番大业!”
孙策听完周瑜的这一番谋划,一直笼罩在心中的那层乌云顿时烟消云散,阳光似乎也洒满了他的心窝,他的眼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忽然,孙策径直走到周瑜的面前,毕恭毕敬的抱拳说道:“多谢周兄指点迷津,一扫我眼前的阴霾,伯符当真是感激不尽。”
周瑜忙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也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而且,我之所以为伯符兄如此谋划,就是想让伯符兄打消攻打庐江的想法……”
“就算我不攻打庐江,袁术还是会派遣他人来攻打庐江的,陆太守的声名我也早有耳闻,我这次率众前来,也只是为了粮食而已。若陆太守能够借给袁术三万石粮食,庐江自然会免去刀兵之苦。”孙策道。
周瑜皱起了眉头,想了片刻,便对孙策道:“伯符兄,陆太守刚正不阿,而且一直对袁术的行为非常嫉恨,要想让他乖乖的拿出粮食,只怕比登天还难。不过,事在人为,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让伯符兄带走粮食,又能免去庐江的刀兵之苦。”
“哦?若果真有如此良策,那我又何乐不为呢!”孙策道。
于是,周瑜对孙策说出了一个计策,孙策听后,很是欢喜,同时对周瑜的智谋也非常佩服。
“周兄足智多谋,实在让伯符佩服,若周兄能够一直在我身边出谋划策的话,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孙策道。
周瑜听后,呵呵笑道:“我早已经对伯符兄慕名已久,若伯符兄不嫌弃的话,公瑾愿意从此以后跟随伯符兄左右,早晚为伯符兄出谋划策……”
“太好了,我若得公瑾,必然能够成就一番霸业。”孙策开心不已的道。
周瑜、孙策惺惺相惜,孙策为了笼络人心,便主动提出要和周瑜结拜,周瑜几番推辞,都没有推辞掉,见孙策盛情难却,于是便和孙策义结金兰。
两人互相报了一下出生年月,结果竟然是同年出生,只是孙策却长周瑜数月,周瑜便以兄长称呼孙策,而孙策则称呼周瑜贤弟。
其余众人见了,也都是开心异常,他们对周瑜心服口服,对孙策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随后,孙策便与周瑜等人一起出了舒城,去见了那五百骑兵,然后在孙策的指挥下,这五百骑兵统统化作客商,分批次进入了舒城。
再之后,孙策、周瑜便带着这五百骑兵,将太守府包围的水泄不通,孙策更是依靠两个拳头,一路打进了太守府里,亲手将太守陆康给绑了起来。
孙策对陆康进行威逼,周瑜则苦劝陆康,软硬兼施,终于得到了陆康的同意,答应给孙策粮草。不过,庐江的粮仓里面,只有两万石粮食,孙策要走了一万石粮食,将剩余的一万石留给了陆康。
周瑜则依靠自己在舒城里的人脉关系,替孙策组织了一个运粮队伍,将一万石粮食全部运出庐江后,孙策这才放了陆康。
陆康虽然心生恨意,但他是个正人君子,既然答应了孙策、周瑜不再追究此事,也说到做到,并没有对周瑜进行制裁,也没有派兵追击孙策。
于是,孙策、周瑜押运着粮草,朝寿春而去。
比及到了庐江、九江的交界处,周瑜不愿意去见袁术,便在此地和孙策分离,并且给了孙策一个锦囊,让孙策抵达寿春后,再打开锦囊,然后依计行事。
孙策依依不舍的挽着周瑜的手,不愿意和周瑜分开,周瑜告诉孙策他会在舒城等着孙策攻打江东的消息,一旦接到孙策的消息,便会募集一些兵勇,前去投靠孙策,与孙策一起去取江东。
两人分开之后,孙策继续押运粮草往寿春赶。等回到寿春,孙策直接去见袁术,禀告自己的成果。
袁术得知孙策归来,而且未损一兵一卒,还带回来了一万石粮食,虽然没有攻下庐江,但看在这些粮食的份上,也没有说什么。
孙策回到家里,拆开周瑜给的锦囊,匆匆看了一遍锦囊里的妙计,不禁说道:“真乃妙计也!”
正巧袁术派遣纪灵、张勋、刘勋等人前去攻打豫州的汝南,大军都在外面,只有寿春城里少数兵马。
于是,孙策认为时机来了,便写了一封信,叫来了心腹,让心腹带着这封信,星夜前往历阳,并且将这封信亲手交给他的舅父吴景。
之后,孙策便在寿春城里坐等消息。
数日后,心腹归来,并且带来了吴景的回信,表示他和孙策的堂兄孙贲都愿意听从孙策的安排,并且已经写信给了袁术,谎称刘繇大军渡江攻击历阳,请求支援。
到了第二天,袁术果然派人来请孙策,孙策直接去了州牧府,刚一见到袁术,便抱拳道:“末将参见大人!”
袁术一脸笑意的道:“伯符,你来到正是时候。刚才你舅父吴景派人传来消息,说刘繇又再次率军攻打历阳,并且祈求支援,如今纪灵、张勋等人都率兵在外,正在对豫州用兵,我已经无兵可调。但历阳关键非常,又不能不救,我思来想去,还是准备派遣你去支援历阳,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孙策抱拳道:“为公为私,我都要前去相救,只是大人已经无兵可调,我一个人去了,也无济于事啊。”
袁术皱起了眉头,也泛起了难,道:“实在不行,我下令募集三千兵丁,由你带领着,前去支援历阳。”
孙策道:“大人,新募兵勇未经训练,恐去了也是无济于事。”
袁术泛起了难,道:“那该如何是好?”
孙策抱拳道:“大人,不如这样吧。先父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都骁勇善战,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久经战阵之人,若能与我同去,我等同心协力,奋勇杀敌,定然可以将刘繇的军队击退。”
袁术听后,顿时大喜,急忙同意了孙策的意见,下令让人去通知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全部去历阳支援。
孙策于是辞别了袁术,翻身上马,带着兵器,径直朝历阳而去,心中更是憧憬了无限的美好!
121攻取江东
孙策离开了寿春,带着极大的欣喜来到了历阳,舅父吴景,堂兄孙贲早早的等候在城门口,列队欢迎孙策的到来。
历阳城门口,孙策见到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后,内心激动不已。
吴景、孙贲也是一阵激动,接着孙策之后,便直接带进了城里,然后互诉衷肠,言及这两年多来的思念之苦。
自从孙坚死后,孙策率领旧部投靠袁术之后,袁术便采用分化之计,将孙坚旧部全部打散,派人秘密监视他们,不让他们有任何来往的机会。
如今三人再次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孙坚的旧部纷纷来到了历阳,另外孙策还专门写信请来了他的堂兄孙河,以及他在寿春结识的好友汝南细阳人吕范,还有他的结拜兄弟周瑜,一干人等都齐聚历阳,共商大计。
时隔两年多,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却依旧忠心耿耿,对孙策也惟命是从,这一点让孙策感动不已。
除此之外,他的舅父吴景、堂兄孙贲、孙河,以及好友吕范,结义兄弟周瑜,也都以孙策马首是瞻。
孙策与这些人齐聚一堂,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想要带领他们,前往江东,去打拼一番事业。
众人对孙策的想法都很赞同,于是一起谋划了一番后,便立刻开始付诸行动。
先是,孙策派人告诉袁术,说刘繇已经被击退,随后又写了一封信,陈说利害,说要为袁术夺取江东。
袁术虽然同意,但也留了一个心眼,声怕孙策背离自己,于是提出让孙策将家人送往寿春暂住,只有这样,他才肯让孙策去攻打江东。
孙策接到袁术的回信后,匆匆一览,顿时火冒三丈,愤怒之下,将信直接揉成了一团,扔到了地上。
正巧周瑜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孙策如此怒气冲天的样子,便捡起了那封信,看了一遍后,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瑜走到了孙策的身边,问道:“伯符兄,你是在为这信里的内容而动怒吗?”
孙策厉声道:“我正欲脱离袁术,可袁术那只老狐狸却提出让我的家人到寿春居住,这不是很明显的是想让我的家人当人质吗?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那岂不是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袁术吗?”
周瑜呵呵笑道:“些许小事,不值得伯符兄如此动怒。如果想让袁术放伯符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