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芳华-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双方开仗以来最让人解气的一场战斗,不仅极大鼓舞了战地的士气,还让全国人民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各大报纸立刻兴奋地报道了这胜利的喜讯,还配发了第一军军长沈绍隽的照片,年轻英俊、意气风发的军官即便已经结婚了,还是惹来了无数少女们的痴恋。

    戴国瑛更是无比欣慰,沈绍隽就像他手中的一柄利刃,指哪儿打哪儿,干脆利落又好用。

    而新闻的中心沈绍隽却像往常一样保持着冷静,丝毫没有被胜利的喜悦所影响,对于一场注定了是失败的战争来说,小小的一次胜利又算得了什么,他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阵地守好,而以他的资历还不足以为正常战役做大战略的部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能感觉到乔霏的无奈,也许权力和地位并不是他们追求的,但是没有权力和地位,他们就没有办法改变可能发生的悲剧。

    在与倭军实打实的交战中,他自然也体会到了倭军的厉害,虽然他们的武器并不算差,但是倭军的武器显然要更胜一筹,最厉害的是倭军的海军实力极强,江南一带水系发达,倭军陆军和海军配合得十分默契,这一点是华夏所不能及的,华夏虽有海军,但一向疏于训练,一和倭军交手,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

    而华夏的空军也是刚刚成型没有多久,之前只经历了和胡杰那一场大战的考验,根本不够成熟,纵然乔霏投入了许多心血,但在倭军强势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下,也是脆弱得不堪一击。

    最可怕是倭军的士气,那种不要命不怕死的士气,就算是保家卫国的华夏兵士都无法具备,虽然战场上有几十万华夏军队,但实际上有战斗力的有几成?沈绍隽的眉头始终深锁着,除了他一手带出来的第一师以外,就连他的第一军里另外两个师都有不少抽烟土的兵士,更不用说其他的军队了,这样没有了大烟就浑身无力的兵士,能指望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搏斗吗?

第二百二十一章迁都

    众人欢欣振奋的时候,沈绍隽非但没有一丝兴奋忘我的情绪,反倒充满了焦虑,在给哥哥的家书里甚至带上了几分义无反顾的抗倭报国慷慨赴死之心,“此次对倭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

    这样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对乔霏说的,他答应过她要好好活着,这样像遗言一般的话若是让她读到,定是要担心的,但是对倭国的这场仗,是他从军以来打的最绝望的一场战役,已经完全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第一师在罗店的作战已经结束,移师到了施相公庙、曹王庙一带,在沈绍隽的调教和指挥下,第一军的三个师不仅成功地抵御住倭军对阵地的轮番冲击,还不时向倭军发起夜袭反击,战况危急时,他甚至亲自压阵督战,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华夏投入了七十五万的兵力参加战斗,而倭国才投入了近二十万的兵力,但还是靠着强大的火力一步步突破了华夏的防线,虽然华夏军队死伤无数,但总的来说还是败而不乱,比乔霏之前预想的一面倒似的屠杀状况要好上不少。

    而三个月的时间也即将到了,倭人三个月灭亡华夏的狂言终于破灭了,此时在倭国内部也并不是没有压力的,如果能够闪电战灭亡华夏,无疑对倭国十分有利,这也是他们原来的设想,但在华夏战场上一旦变成持久战,那么倭国就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许多人力物力,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国力,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一部分倭国的政客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开始对全面侵华的策略产生质疑,但是倭国右翼政客已经杀红了双眼,激进地听不下任何观点,甚至将这些质疑的人视为叛国,进行了秘密的暗杀和恐吓,倭国内部的政治空气也是相当紧张,风声鹤唳,被暗杀恐吓住的那部分政客面对右翼人士的张狂气焰也只得三缄其口。

    战事愈加吃紧,乔家的产业大部分都已经迁走了,姚碧云和乔新伟、乔新耀都已经带着家当和家仆先行离开上海去了后方。乔绍曾是财政部长自然要和政府一起走,而乔新杰则要负责大华银行的善后,都留在了上海。

    乔霏常住在总统府加班。干脆就收拾好沈宅里的行李,只留了梁叔他们四人在身边,其他人也都先行迁走。

    本来戴国瑛要安排乔月诃后撤,但卢林的陵寝在这里,乔月诃自然不肯走。在她看来上海的情况还没有到非走不可的地步,不到最后关头,她是不会离开的。

    “大凯,你走不走?”乔霏在总统府偶遇一脸疲色的方大凯,忍不住关心道,现在朋友们见面最关心的就是走不走。何时走的问题。

    方大凯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这几日来来往往十分忙碌。

    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还想办法从外国弄到一批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和防毒面具赠送给军队,这一义举引起了戴国瑛的注意。如果说之前方大凯在他眼里还只是个流氓头子,如今就大大不同了。已经上升到了爱国义士的地位,虽然兵荒马乱,但是他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让方大凯自我感觉愈加良好。

    “我不走,我在租界里,就算倭人打进来也不敢拿那些洋人怎么样的。”方大凯乐观地说。

    “你还指望洋人?”乔霏摇头叹笑,“别看洋人对我们凶巴巴的,可对实力强劲的倭人却是抱持着退缩妥协的态度,你看我们和倭人这几个月来打得这么凶,那些洋人可出来说过一句话?他们还认为我们保卫自己的领土是错误的,就应该乖乖地让倭军进驻上海,只要没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根本不会理会我们。”

    “我在租界里,他们总不能拿我怎么样吧?”方大凯笑道,“就算上海保不住了,我留在上海还能为国家做点儿事。”

    方大凯对上海沦陷与否并不似普通人那么担心,相反还十分乐观,联合政府要迁走是必然的事了,他们一走,上海无疑就是他的天下了,倭人再厉害也不敢和洋人作对。

    “你如果执意要留,可要自己多加小心,倭人向来卑鄙阴险,明面上奈何你不了,难保他们不会下黑手。”乔霏也知道方大凯留在上海对他们十分有利,他可以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从事情报、策划暗杀等活动,也算是联合政府埋在上海的一招棋,只是担心倭人不会放过他这么个声望颇高的流氓头子。

    “老师准备什么时候走?”方大凯点点头,论起下黑手,他可是个中好手,自然不会怕倭人。

    “自然是和政府一起迁走。”

    “联合政府是一定会迁走的吗?”方大凯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乔霏颔首,眉头微皱,刚刚收到的消息,倭军已在金山卫登陆,华夏军队已经被抄了后路,慢慢进入了倭军的包围圈,一旦包围圈合拢,那么华夏军队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华夏军队的将领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部分部队甚至为了避免被围而自行决定往后撤,统帅部和战场上的各个高级指挥部都军心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

    作为战场总指挥的胡杰这个时候倒是站了出来,坚持认为应该回撤,事已至此上海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而戴国瑛仍然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乔星诃和乔霏已经向国联寻求帮助和支持,所以他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认为只要能在上海继续顶下去,国联会出面制裁倭国,虽然乔霏已经明确向他表示国联态度消极,几乎不可能对华夏作出任何支持,但是戴国瑛依然犹豫不决。

    而胡杰则向戴国瑛坦言,前方将士听到倭军登陆消息后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大有控制不住之趋势,再不撤退七十万人只有白白等死了,如果戴国瑛怕担不起这个骂名,那就由他来担撤退这个骂名。

    再加上各位高级军事将领的联名请求,戴国瑛终于不再坚持,不得不同意撤退,早已经为撤退做好准备的胡杰,之前已经和沈绍隽排好了各部队撤退顺序,接下来就进入有序撤退保存实力的阶段。

    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第一军基本处于掩护大军后撤的位置,惯打前锋的沈绍隽,这次完全掉了个头,成了后卫。

    迁都的决定早于撤退,联合政府各机关除最高长官留在上海主持工作之外,其余均已离开了上海转赴重庆,戴国瑛和乔星诃他们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

    但是他们还是早于军队的撤退,大概是看到形势不对,又收到了沈绍隽那封像遗书一样的信,沈宏礼一家人最后还是答应了后撤,心痛地抛下家产来到了重庆。

    涵碧山庄那一大家子人也都来到了重庆,这个地方和江南的富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又因为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口,而变得拥挤混乱,让这些过惯了好日子人日日怨声载道。

    联合政府在重庆重新开始办公,乔霏安顿好了沈家一大家子人后,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听沈老爷子絮絮叨叨的说教,找了个由头都离开了沈家,又惹得老爷子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看到乱哄哄的沈家,乔霏对涵碧山庄更多了一份担心,涵碧山庄人口太多了,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到时候又要惹得老太爷烦心了。

    涵碧山庄百来号人根本在重庆找不大那么大的宅子,只好分散到城中各处居住,乔霏找了几家人都是一团乱,也不知道乔老爷子和陈松住在哪一幢宅子,直到找到了带着几个年轻徒弟逃出来的路大夫住的小宅院,才见到一幅井井有条的景象。

    虽然宅子有些简陋,可是几人已经安顿好了,院子里还晒着药材,弥漫着平和的味道。

    “路大夫一切都还习惯吗?”乔霏笑眯眯地迎了上去。

    “托福托福,”路大夫笑着朝她做了个揖,“这次要不是乔五小姐,我这把老骨头哪里能到得了这里,这几个小徒儿虽然年轻,却利落孝顺得很。”

    “这里毕竟是西南,条件比不得江南,路大夫只能将就了。”

    “不委屈不委屈,我大半个华夏都走遍了,这里也是故地重游,亲切得很,我和几个徒儿琢磨着,过几日就在这儿开个诊所。”路大夫拢着手显然适应良好。

    “路大夫可知道我太爷爷和老师住在哪儿?说起来惭愧,一路上忙乱,我和他们失去联系,至今没找到他们俩。”乔霏恳切地望着他

    路大夫却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乔霏,“乔五小姐难道不知道么?老太爷和季达先生根本就没有随我们来重庆。”

第二百二十二章殉国

    乔霏如遭电击,脑子一下子就懵了,第一次有些期期艾艾,“路大夫,您,您说,老太爷和季达先生没来重庆是什么意思?”

    路大夫见她这副模样,也有些不知所措,“老太爷和季达先生说故土难离,他们也一把年纪了,还是想守着涵碧山庄,我们一直劝他们,可是他们苦劝不听,执意如此,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

    “您的意思是他们如今还在涵碧山庄?”乔霏脸色发白。

    “不错,”路大夫点点头,见她的脸色实在不好看便忍不住劝道,“乔五小姐也不必过于担心,江南一带未必就守不住,乔老太爷素有人望,就算倭人攻了进来,应该也不至于为难他。”

    北平虽然沦陷了,可是倭军也没有烧杀抢掠,似乎颇为平静,尤其是一些有名望地位的人士,倭人更不会轻易地动他们,是以众人也都秉持乐观的态度。

    “他们不走,为什么没有人通知我?”如果没有了乔老太爷和陈松,涵碧山庄对她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她又何必费心安排那百来号人撤离?

    “想来是老太爷不让说?”路大夫一脸不明所以,他不是乔家人,这样的事情自然轮不到他多嘴,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乔霏竟然不知道此事。

    乔霏苦笑,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重,恐怕路大夫说的不错,乔老太爷是故意瞒着她的,他们一定是打定了主意不走。

    事已至此,她只能迅速和正在指挥撤退的胡杰联系,拜托他一定要从涵碧山庄中将乔老太爷和陈松带出来,就算他们不肯离开,就算绑也要把他们绑走。

    与此同时,沈绍隽的第一军全军退往苏州。奉命担任苏州到吴江防线的防守,并展开一翼沿太湖警戒,防止倭军由太湖登陆,以掩护从战场上撤退的数十万大军的侧翼。

    从无锡到澄江,有一道国防工事线,修建于大战之前,胡杰的意思是将大军部署在这道防线继续抗击倭军,而第一军在苏州和吴江之间展开的用意,就是为了争取这道防线的部署时间,沈绍隽在防线四处踏勘。认为位于水陆要冲的望亭镇将是倭军必取之地。

    望亭镇位于苏州市西北,地处太湖之滨,在苏州与无锡交界处。此地有大运河和铁路线通过,是苏州与无锡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太湖水网的一个重要入口。

    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战争中往往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在华夏军队几乎失去抵抗一路溃退的战争后期。望江亭却因此成了尚与倭军作殊死一战的少数几个战场亮点之一。

    就算是沈绍隽的第一军经过三个月的鏖战,也是伤亡惨重,在大部队要完整撤退的情况下,只能抽调出一个营的兵力至望江亭布防,还要守备铁路在望江亭的铁路桥和运河铁桥,除阻止倭军陆路进攻外。也要防止倭军汽艇入侵太湖。毫无疑问,倭军要越过运河,必将试图夺取铁桥。守桥的任务将十分严峻。

    此时又是秋耀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承担了这个几乎让人绝望的任务。

    疯狂的倭军如潮水一般向铁桥方向涌来,他们招来飞机向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并在重炮掩护下发动连续的冲锋。

    而秋耀的部队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更不可能有空军助阵。他的手里,有的只是并不先进的轻武器。还有手下官兵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

    在倭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陆空火力立体攻击下,秋耀拼死力拒,损失惨重,可是他始终顶着枪林弹雨和士兵们并肩作战,再次一鼓作气将倭军打了回去。

    足足三天,倭寇眼巴巴对着近在咫尺的太湖,望桥兴叹,无法进扑,秋耀带着手下的士兵们像一根坚固的铁闩,把倭军牢牢卡在望亭,一步也前进不得。

    西撤的数十万华夏军队,此时正争先恐后地向西奔突,虽说撤退算是有序,但也充满了兵败如山倒的悲凉,在这种绝望的战况下,留下阻击的小部队往往处于绝境,只能以血肉之躯与追击的倭军拼消耗,拼伤亡,成为丢卒保车策略下为大局而牺牲的小卒子,这一点,无论是沈绍隽还是秋耀都十分明白。

    但是死守是上级的命令,作为职业军人,他们执行战斗命令向来是不含糊的,秋耀抱着必死的勇气,承受着敌人的狂轰滥炸,舍命抵挡倭军的猛攻,为大部队争取到了三天宝贵的喘息时间。

    接到撤退命令时,秋耀回首远眺他的部下曾经用生命守卫过的这座大桥,心中没有丝毫留恋。对他来说,掩护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这就足够了,他干脆地一挥手,只吐出一个冷冷的字:“炸!”

    轰隆隆的爆炸声中,铁桥随着冲天的火光蹦向半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