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现在提起这事,只是太突然了点,她有点措手不及,当然过多的是有些紧张。
吴寒秋先回的房,他今晚破例的没有去书房读书,甚至在吃饭的时候,眼神都没勇气跟钱阿瞒对视一眼,只埋着头呼噜噜的飞快吃下两碗饭,放下碗就走开。
看着他匆忙的脚步离开,钱阿瞒先是错愕的看了一眼,随后又似想起什么,低下头闷声笑了起来,等笑够了,才收拾碗筷。
钱阿瞒心想,果然上天还是公平的,这事紧张的也不是她一人,想着心情就更加愉悦起来,飞快的收拾好厨房。
外面已经漆黑一片,独卧室内亮着微弱的灯光,微微的光亮下,映着一个修长的人影,钱阿瞒抬脚进门时,吴寒秋正对着油灯发着呆,听到她的脚步声,才恍然转头。
看着那个清丽的女子,轻摆纤细的 ,迈着轻盈的步伐,浅笑盈盈的向他走来,灯火朦胧之下,只觉得她的容色动人心弦, 轻摆如风中杨柳般柔软, 轻启,他只觉得吐气如兰。
吴寒秋只觉得眼前的钱阿瞒,眼波流转,妙目生辉,美得让他惊心动魄,一颗心不受他控制,嘭嘭的跳个不停。
钱阿瞒见吴寒秋看她看得发呆,想笑话他傻气,却又觉得,自尊心得到空前的满足,她知道自己是漂亮的,犹其是这几月个来,少出门,肌肤越发白晰 ,而吴寒秋对着她这个美人儿,却从来不动心,她还想过是不是自己太没有魅力,现下看来,是他的自制力比较强吧。
这个时候,他特意放纵自己,才会流露出这般痴迷的神色吧!
钱阿瞒走到他跟前,微微偏了一下头,望着他轻轻一笑,问道:“我漂亮吗?”
女子身上独特的幽香充刺鼻间,眼前略带媚惑的笑脸,吴寒秋只觉得心猿意马,有些气息不稳的答道:“漂亮…很漂亮……”
真是个老实孩子,钱阿瞒听到满意答案,又见他就这样呆呆的看着自己,哪有平日的半分聪明模样,实在忍不住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吴寒秋微微发红,朦胧的灯光下,却看不分明,钱阿瞒越笑越大声时,他的脸也跟着越来越烫,见她一点也不收敛时,心底就有些恼羞成怒。
年轻小伙子,虽不经人事,却也血气方刚,一把捞过钱阿瞒就扯进了怀里,粗鲁的动作,成功的止住了钱阿瞒的笑声,揉了揉微微发疼的鼻子,嘀咕了声:“干嘛呀!”
声音娇 软,带着鼻音,似在撒娇一般,吴寒秋顿时没了火气,搂着她 的手,只觉得越来越烫,手下的触感,温暖又柔软,新奇之下,不轻不重的捏了一把。
“哎呀……”钱阿瞒被他禁固在怀中,不满的扭动,声音娇柔婉转。
娇嘀嘀的嗓音,在他耳边响起,直挠得他心痒难耐,扭动的身肢碰触着他的肌肤,如点着的火般,在他身上四处 ,热血方刚的少年,哪里还忍得住,一把将她揽腰抱起……
第84章
日子又恢复到以前一样,却又略有不同,吴寒秋似乎比以前更粘钱阿瞒,只要两人在一处,他的眼神就跟胶在她身上一样,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钱阿瞒在他 裸的目光下,总是落慌而逃,私下也觉得很甜蜜。
至从有了肌肤之亲后,两人的日子越发过得蜜里调油,吴寒秋每天精神奕奕,神轻气爽的模样,看上去更添了几分俊逸之姿,身量拔高后,更显挺拔,清朗的眉眼中, 一丝自信飞扬的神采,一眼望去颇有些气势昂仰之态,走出门去,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多打量他几眼。
而钱阿瞒身上也有些小小的变化,身肢依然纤细,但面色红润肌肤光泽细腻,神态娇俏眉目 ,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的流露一丝风情,成熟妩媚之态展露无遗,女人的美丽,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时的钱阿瞒正是人生之中,最美丽的时候,也难怪吴寒秋总是看她看得出神。
钱阿瞒闲了下来,又开始为以后的生活打算,现在手中有三百多两银子,这样的家底,在整个村子来说,是十分丰厚的了,像村中最显赫的赵家,村长家里,几代经营,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家底。
想着钱拽在手里,总是死钱,这个时代的银子,虽然不像现代社会的货币那样贬值得厉害,但现银放在家里,也不保险,不如置办些产业来得划算,经营得当的话,还能多些收入。
之前的时候,她就考虑过再买些田地,这个时代的土地产值并不大,粮食的产量很少,只能达到现代的五分之一的样子,难怪地大特博,到了灾年,依然会没有粮食吃。
现代的农业,主要是化肥和种子好,化肥就不说了,种子却是经过研究培育而成,这个时代还无法达到那个水平,她也不是搞技术研究的,自然也不能弄来那样的种子来。
她想做的,不过是多买几亩地,做个小地主罢了,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想过好日子而已。
村里的地,全都是有主的,而且人家靠地为生,轻易也没有人会卖掉,钱阿瞒不是想买地就能买得到的,她在村里仔细的看了一下,村里面除了现在耕种的田地外,靠河边有大块的长满杂草的荒地,还有就是靠山边,也有许多的坡地,这些都是无主的荒地,说是无主,其实也是归村里管的,若是要买,找村长就可以办。
钱阿瞒一时犹豫不决,手中有钱,买这些地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就是不知道买那一块的好,两边都是荒地,买下来也不能马上就种,要找人来开荒,除杂草,清理地里的石子什么的,费时费力,而且开出来的地也不肥,不养个几年,种不出好庄稼来。
河边的地,若是开垦出来,可以种花生,临近水源,花生可以长得很好,而后山的坡地,可以种红薯,红薯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始种植,他是从吴掌柜那里瞧见,央着他买来的做种的,她之前将来红薯埋在土里,现在都已经发芽了。
当然河边的地,也是可以种红薯的,现在考虑的不是种什么的问题,而是倒底选哪一块地好。
钱阿瞒没有主意,想问问吴寒秋他有什么想法,家里的事,都是钱阿瞒在做主,吴寒秋从来不管这些事,甚至连银钱都没沾过手,全是钱阿瞒管着。
吴寒秋耐心的听完钱阿瞒的话,也没能给出个好主意,只说一切都由她做主。
得,问了当没问,钱阿瞒只得自己再实地考察一番。
后山这块,杂草丛生的荒地,面积还是挺大的,挨着山边坳一溜儿,估计得有十亩,只是三面都是树,还都是枝繁叶茂的,把地里的阳光挡了大半,难怪没人来这边开荒,费钱费力,整治出来的,还不是块好地。
但种红薯,这样的地,还是可以种的,而且地够宽,这么连成一片的十亩荒地,村里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河边那块地,她也去看了下,地要小一些,只有四五亩的样子,这边倒是无遮无挡的,只是地里全都是些石子儿,开荒的话,就得全部把石子清理出来,这也是个细活,费时费力,不过好处就是离水源近,灌溉十分方便。
要说这个时代跟现代,那是大不相同的,若是地买下来,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拥有完全的使用权和开发权,而且这荒地花钱也不太多,钱阿瞒经过再三思索后,决定两块地都买下来。
这事,她找村长一说,村长当天就叫了人来丈量,坡地十亩,河边的地五亩,总共就十五亩,按荒地的价格来算,二两银子一亩,十五亩地,三十两银子。
立好字据,村长开据文书,又去衙门办了官文,办这事,足足忙活了七八天,拿到地契约后,钱阿瞒还特意去镇上买了一大条猪肉,拿去谢村长,在买地这事上,对她的帮助,村长跟她客气了两句,直接就收了。
地买了下来,但都是荒地,后续的工作接锺而来,开荒是个力气活,靠钱阿瞒一个人来做,根本就行不通,不过现在她家人缘不错,请人来帮忙也不难,而且也不是白做,她可以给人出工钱。
一般在乡下,请人来家里帮忙干活,也只是提供饭食,不出工钱,钱阿瞒想到家里十五亩地开荒,光给饭吃,不开工钱,估计不现实,再好的关系,人家也不能这么白干活不是。
地已经买了,尽快收拾出来才是正事,这些工钱是应该出的,盘算好了,就将这消息放了出去。
村民们听了这消息,一时哗然。
村里的人家,都是靠地里的庄稼过活,平时哪里还能再赚钱,去镇上做小工也能赚点小钱,但那都是要熟人介绍去的,没有熟人介绍,人家都不收的,在说去镇上做工,也没有在村里方便呀,在自家家门口做事,一天还能赚上二十文,据说还管一天两顿饭,这真是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哟。
可想而知,去吴家做工的人,着实不少。
钱阿瞒来者不拒,清点了下人数,足有六十个青壮男子,人多好呀,人多力量大,大手一挥,全让他们下地干活。
这人多了,吃饭也是个问题,她一个人也煮不出这么多人的饭来,请了村里的好几个妇人过来帮忙,煮饭的煮饭,洗菜的洗菜,一通忙活。
好在早就有准备,菜呀,肉呀的,准备得都很足,不致于手忙脚乱。
到了饭点,干活的人,都回来吃饭,从村里借来的十来张大桌子上,大盘的菜,大盘的肉,白面的馒头,还有装得满满的米饭,看得一帮壮汉子眼都直了,也顾不上其他,随便洗了把手,就上桌,端着饭就狼吞虎咽起来。
别说是吃肉了,平常时节,吃米饭的时间都少,那像现在这样,这么大盘大盘的肉菜,摆在桌子上任吃,这个时候,哪一个又不是甩开了膀子在吃,谁还管丢人不丢人?
看他们吃得香,钱阿瞒倒挺高兴的,人家为自己卖力干活,怎么也得做些好饭菜来招待才是,若是太小气,以后谁还来给你干活?多的钱都花出去了,何必在这些小事上面苛扣。
一餐饭吃得宾主尽欢,下响干活,就更回卖力起来,上午时还听到几人在说,清理那些小石子太过琐碎,下响时,却一句报怨的话,也没再听人提起。
这荒地,杂草石子什么的,确实是很难清理的,钱阿瞒也十分体贴他们的辛苦。
村民们也不是浑人,主人家好饭好菜的招待,还给开二十文一天的工钱,他们又哪里不会尽心尽力的,一天的时间,十亩荒地就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些杂草给烧成了灰,荒地里的碎石块,小石子都给清理到一边,将地翻了一遍,地的四周,也给修理得平平整整,钱阿瞒看得十分欢喜。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就将工钱结给他们,一群人欢欢喜喜的接过了钱。
钱阿瞒又约他们,第二天将河边那块地给挖成鱼塘,原本是打算开成地的,但又想到那边临水近,引水方便,不如挖了做鱼塘。
她还没有发现有人养鱼的,市面上卖的鱼,都是野生的,从河里打捞出来的,所以卖鱼的人很少,而且鱼都没有什么大的,比较小只,特别是到了冬季的时候,市面上的鱼就更紧俏了,没钱的人家,根本就吃不起,最重要的还是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她觉得养鱼还是很有市场的,不用担心销量,最主要的是,她跟鸿运楼关系不错,若是鱼卖不出去,他们那里肯定会接收一部份的。
不过这也只是做最坏的打算,她还相信自己的眼光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她当然是了解过,才会有这般的信心。
第二天,花了一天的时间,五亩地的鱼塘就挖好了,钱阿瞒特意让人从河到鱼塘挖了条水渠引水,直接将河水灌满了鱼塘,鱼塘有了水,慢慢再放些鱼苗进去就是了。
钱阿瞒照例爽快的结清了工钱,拿到钱的村民们,十分乐呵,笑言,以后有这么好的事,还找他们来干,钱阿瞒也笑着应了。
第85章
钱阿瞒这次开荒,只工钱就给出了二两多银子,加上买肉买菜的钱,估计得有四两银子,大家伙在私下里合计了一下,这吴家果然是发了财。
虽然大家都很眼热,但人家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再眼红也没用,心里对钱阿瞒倒是佩服得紧,一个女人家,把家里搞得红红火火的,在村里还是头一份。
不少人在心里唉吧,时运不济,以前怎么就看人家是个小寡妇,瞧不上人家,若是当时娶回家来,不就是娶了个聚宝盆来家么。
大家虽是羡慕,但村民们都是实诚人,也没有起什么歪心思。
荒地开好后,又连着下了几场雨,红薯苗已经长出好几片叶子来,但还不到栽种的时候,那十亩地就先空着,鱼塘关了水,钱阿瞒放了话,说是要收鱼苗,五文钱一斤,有多少都收。
这鱼苗没有人专门养的,只能去河里捞,河里的水是活水,捞鱼可不好捞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没当回事,后来村里的两个半大小子,拿了一蒌小鱼苗儿给钱阿瞒送去,一蒌子小鱼,活蹦乱跳,钱阿瞒一上称,足足的五斤,当场地就数了二十五文钱给那两小孩,两人捧着钱,直喜得眉开眼笑。
这事儿一会儿就传出去,大家才发觉,原来这是一个来钱的事,两孩子,才半天功夫就赚了二十五文,若是大人去捞,只怕会捞得更多。
下过雨后的天气,最好捞鱼,一时村里许多的大人小孩都拿着网兜在河里摸鱼,大人小孩的笑闹声,传得老远,场面十分欢快。
钱阿瞒乐呵的看着这场景,心想,这下不用担心鱼塘里没鱼养了吧。
到了五月时,地里的麦子又成熟了,有种麦子的人家,都开始准备收割,钱阿瞒也种了两亩地的麦子,今年的地,可能是养得比较肥,地里的麦穗儿,都比别人家的大条,看着十分喜人。
吴寒秋从回家后,就一直闭门读书,家里买地开荒的大事,他都没有出面,全是钱阿瞒出面料理,但这次收麦子,钱阿瞒不打算放过他,拉了他出来一起劳动。
整天在家里,皮肤都养得白白 的了,钱阿瞒最近往外跑的日子多,皮肤比他还黑,心里略有不忿,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她觉得吴寒秋应该多做点农事,一则了解民生疾苦,二则锻炼一 体,虽然一直坚持每天走步,但出来干活与走步又有不同。
两亩地的麦子并不多,二人都是不常做事的人,收割起来比别人家的要慢,但两三天的时间,也就收完了,天气又好,脱粒晒干,几天就收了仓,今年的麦子,比去年多收了两百多斤,收成算是好的了,两亩地的麦子也就几百斤,她没有打算拿去换钱,面粉也能当主食,她就全部留了下来,准备自家吃,自家辛勤劳动流汗种出来的麦子,吃起来才会更香。
吴寒秋也很赞同她这种说法,忙碌了几天,人也在烈日下晒黑了一圈,扯下汗巾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裂着嘴笑着说:“能吃到自己动手种出来的食物,那真是人生美事。”从小到大,在他爹的爱护下,他虽长在乡下,却从没下过地,至从娶了钱阿瞒后,才领略种地的辛劳,对粮食也有了新的体会。
看着吴寒秋晒黑的俊脸,钱阿瞒因为戴了草帽,皮肤就显得比他白晰水嫩,瞅着他的黑脸哧哧的笑。
第86章
忙完了家里的活计,其它的事情,也用不着吴寒秋帮忙,他就又开始回到书房里闭门读书,没事几乎都不出门。
钱阿瞒至从有了鸿运楼的固定收入,也会帮吴寒秋买一些笔墨纸砚,买的也是十分平常的,太贵的笔墨也不是买不起,只是有些舍不得,钱阿瞒只是觉得赚钱不易,花钱也应该花在刀刃上,好在吴寒秋对这方便并没有特别要求。
又到了与鸿运楼一月一结的日子,钱阿瞒带了些钱,一早就出发去镇上,结完账后,顺便再买些东西回来,鸿运楼一般都是给银票,带些钱才好花用。
坐着熟悉的牛车,赶车的大叔跟她都很熟了,一路将她带到了鸿运楼门前,才停下车,钱阿瞒下车后,跟大叔客套了几句,随后就进了鸿运楼。
看到她走进门,吴掌柜就乐呵的招呼她,现在还不到饭点,所以店里并不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