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是4∶30,我感觉从昨天上午到今天凌晨,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好像走了一个圆圈,从起点回到起点。当然,这个圆圈上的每个点,都有丰富的内涵。
5年前的这一天,儿子来到人间,让父母着实忙碌了一阵子。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天,他又让我们在担心、忙乱、惊喜、幸福中度过,这便是这个生日的特殊意义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下馆子
(2006年6月2日星期五)
在美国下馆子,一般是这样的:
推开餐馆的门,站到一个小台子前。如果没有人上来招呼你,你就在那里耐心等待,不要大喊“有人吗”,更不要和同伴旁若无人地闯进餐厅,大呼小叫地找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
服务生会笑容可掬地走上来问:您有订位吗?如果你没有事先打电话订位,在一些时髦的餐厅,可能就没有座位了。这儿可不是随便走进一家餐厅就能吃饭的。
服务生把你们领到餐桌前,一人发一本菜单,让你们慢慢看,他又去忙别的了。对了,餐厅以男服务生居多。如果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给你端盘子,这一定是一家非常高档的餐厅。在这里别指望看到年轻漂亮花枝招展的女服务员。
这里的餐厅好像不兴包间,大家都坐在大厅里,并且座位还很挤。
如果你选好了菜,但服务生还没有过来,你不要招手喊服务生。他不过来,一定是在为别人服务,你不可以打扰他。你就尽情和同伴聊天吧。
服务生终于过来了。他会向你推荐本店特色菜肴,也会告诉你那些难认的菜名是什么。可以各自点一个沙拉或汤,再加上一个鱼或肉之类的主菜,在这里没有点一大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的。服务生把菜单拿走了,你们就接着聊。对了,千万不要在点菜时抱怨菜太贵,这种话除了让你丢脸,没有一点作用。
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菜还没有上,你不要催服务生,更不要抱怨邻桌的客人晚来却已经吃上了。如果你有急事,应当买一份快餐,而不应当到餐馆里来,餐馆本来就是聊天的地方。还要注意的是,如果餐馆不吵,你们说话就不要太大声音,公共场合声音太大会招人嫌。
菜上来了,即使你很饿了,也不要吃得太快,而是要边吃边聊,不能埋头狼吞虎咽不理睬人。当然,吃饭时坐姿要端正,不要把嘴往碟子上凑,不要把汤端起来喝,不要吧唧嘴,不要让刀叉乒乒乓乓作响。
如果服务生走过来问你菜味道怎样,即使你难以下咽,也要笑容满面唱一个肥肥的“GOOD”。千万不要说咸了淡了不好吃之类的话,更不能讽刺挖苦呵斥服务生。你不大可能在菜里发现头发什么的,即使发现了,就拣出来扔掉算了,用不着和服务生理论,更不能得理不让人,吵吵嚷嚷说不付钱。
进餐馆之前,一定要和朋友说好谁请客,千万不要吵架一样地抢着买单,更不要在前台拉拉扯扯打起来。把信用卡交给服务生,在单上签字,要心满意足地说谢谢服务生。
最为重要的是要记住,餐费上一般要加10%的税,所以对多出来的钱不要大惊小怪。不仅如此,签单还要加上20%左右的小费。你如果和服务生纠缠打8折、9折什么的,那你可就真的出大洋相了。
开车上路
(2006年6月2日星期五)
我到了美国才学会开车。新手上路,驾驶技术不熟练,路线也不熟悉,难免走走停停,犹犹豫豫,后面的车,有时会按喇叭。我还遇到过一个黑人小伙子快速超车,扔下一句脏话。但多数时间,其他车都安静地跟在后面,看到我亮灯并线,就主动降低车速。
一天早上出去散步,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位大车男司机竟然和一个小车女司机吵了起来。两人简短激烈交火后,各自开车走了。在大街上吵架,是十分罕见的一幕。多数情况,大家相遇,都是相视一笑,甚至说声你好,像是熟人一样。开车到了路口,是绝对的车让人,看行人走过去车才前行。在没有红绿灯但有STOP标志的地方,最能显示秩序和礼让:交叉行驶的车辆,谁先到谁先行;同时到了,就挥挥手让别人先行。
也看到过有人在红灯亮时继续过马路,有人抄近路横穿机动车道。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规规矩矩等绿灯的。
看到过一个人朝路边吐痰,大家都侧目而视,满脸厌恶,像是看一个怪物。
在车管所等公共服务部门,也遇到过态度生硬、爱搭不理的人,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笑脸相迎、热情周到的。
发现在商业街附近,有几个小摊贩,是流动的推车,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包,很多是名牌,但只要几十美元,显然是冒牌货。也有卖手表的,一块劳力士20美元,明确告诉你是仿冒的。但在整个华盛顿,这样的摊贩屈指可数。
美国政坛,有时会爆出一些“贪污*”方面的消息,什么参议员拿了别人的免费机票,众议员助手卷入了经济案件。在媒体穷追猛打之下,案情很快大白天下,民间没有多少猜测和谣传。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是好林子还是坏林子,就要看好鸟多还是坏鸟多了。无礼、粗鲁、假货、*,任何一个社会都避免不了,但程度却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区别社会风气好坏的,不是有无这些现象,而是这些现象的程度轻重。
去朋友家做客
(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一天,一位美国朋友说:我请你们一家人去我家吃烧烤。我受宠若惊。据说美国人请你吃午饭,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很一般的关系,都可以到餐馆吃个午饭。但邀请你去家里,说明已经对你很有好感,很信任你,希望让你成为家庭的朋友。
上别人家去,当然不能空手。同事告诉我,一般的礼节是一束鲜花、一瓶葡萄酒或者一份自己制作的凉拌菜。我选择了鲜花,觉得这样高雅一些。就这样,让儿子捧着一束金黄色的花,我们兴高采烈地去赴宴了。
朋友家的房子不错,是一栋小别墅,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门前的小马路也不太嘈杂。她两岁的儿子推着塑料车满地跑,10个月的儿子流着口水满地爬,律师丈夫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着两个宝贝。后院的阳台上,支着一个烧烤架。朋友拿出两块三文鱼烤到冒烟,然后放到桌上说:饭菜准备好了。桌上只有三个菜:一盘烤糊了的青芦笋,一盘白乎乎的豆子,再就是那两块鱼。难道就这样请客?
随后我们开始海阔天空地聊。这是傍晚时分,苍蝇满天飞,挥之不去;蚊子到处叮,驱之不尽。朋友夫妇说,他们最喜欢在室外吃烧烤。律师大口吃着鱼肉,津津有味地夸赞老婆的厨艺。但我们一家人只是像蜻蜓点水一样尝了尝,再也不愿多吃。
7点多钟,我们起身告辞,因为当时朋友邀请的时候,就是说5∶30到7∶30。我们千恩万谢后,满脸堆笑地走出门外,心里想着回家后吃点什么。好在中午刚在一个中国朋友家里美餐一顿,他煎炒烹炸做了6菜1汤,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我们个个吃得肚大腰圆。我们告别时,朋友还依依不舍,让我们多待一会儿,最后把我们一直送到停车的地方,看着我们离去。可不像美国朋友,送到一道门就回去了,根本就不会送出大门。
回来后看电子邮件,另一位美国朋友已经发出邀请,请我们两周后傍晚5∶30去他家烧烤。
看病
(2006年8月16日星期三)
我腿疼行动不便,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给Georgetown大学医院打电话。听了半天录音,转了几个电话,最后一位女士告诉我,这病属于神经外科,可以预约医生,然后问了我姓名、地址、电话之类。她让我不要挂电话,她现在就联系那位医生。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医生不在,她已经电话留言,他们会在下午两点之前回复我。
过了下午两点,还没有接到电话。我着急打电话过去找上午那位女士。她非常抱歉,说现在就去联系。一会儿回话说,那位医生现在休假了,问我8月31日下午行不行。三周以后才能看病?听到我有些犹豫,她说提前一两个月预约是常有的事情。我问她,为什么有些小诊所可以很快约到医生?她解释说,美国人一般去固定诊所看病,这样医生会很熟悉他的情况。但诊所一般是全科医生,遇到疑难问题,会把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或者推荐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样,病人仍然要向专科医生或大医院预约见面。我将信将疑,同意先预约,心里想着找一家小诊所快点看病。不一会儿,她又打来电话,说另一位医生恰好有空,让我第二天下午1点钟过去。我真幸运。
这个医院很有名,就位于大学边上。到了神经外科的前台,说预约了某位医生。护士小姐交给我几张表格让我填写,除了姓名、地址、生日、电话之类,还有病情描述、药物反应等。她向我要保险卡,我说是自费的(self pay)。她有些惊讶,让我在一张宣称自费的表格上签了字,然后在一边坐等。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位护士叫我名字,把我领到一间小诊室。诊室里有一张诊床,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些检查设备。窗外就是大学校园,红色砖房在阳光下分外艳丽。我一个人静静地等着,欣赏着窗外的风光。
有人敲门,是一位医生和一位实习生。医生问了我腿疼的情况,看了我从中国带来的CT片,说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但需要再拍MRI确诊,并且给我开了止痛药处方。我问去哪里拍片,他说去我附近的地方都行。然后呢?然后再和他预约见面。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他拿起诊所里的电话说了一大堆,描述了我的病情,还说我来自中国,是一位重要病人。他好像不是在对谁说话,而是在电话录音。他让我去前台找护士,自己带着实习生走了。
护士告诉我,本医院就有拍片的地方,去别的医院也行。但在本院拍片,就不需要自己去拿片子和检查报告了,他们会内部转送。我纳闷,这么方便的安排,医生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我在前台用信用卡付了款:166美元。
随后去预约拍片。前台的服务员问我姓名,很快从电脑中找到了我的记录,我已经不是这家医院的新病人了。预约很顺利,三天后的下午就可以。我这时才知道,所谓MRI,就是核磁共振。服务员又向我要保险卡,在得知我是自费后,问我是否需要知道检查费是多少,因为来检查时要先付款。2038美元!我脑子里快速闪过一个乘以8的公式,情不自禁伸了一下舌头。
回来以后,去附近一家药店买药,医院不卖药,这我早就知道。把处方交给药剂师,他说15分钟到20分钟取药。这里的药店都是在日常用品商店里专门辟出的一块店面,病人等药的时候,可以顺便买点东西,不会觉得枯燥。领到的药瓶上面,有我的姓名住址和处方医生的名字。除了用法用量外,还有一行告示:联邦法律禁止将此药转让给处方所针对病人之外的任何其他人。管得可真细啊。
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拍片室,换上指定的衣服,平躺到台上。医师黑人大妈见我上台困难,知道我腿疼,说腿下垫上枕头会舒服一些。我一试,果然效果很好。大妈又说,检查大约需要25~30分钟,机器有噪音,可以给我戴上耳机,问我喜欢什么音乐,我点了古典音乐。他把我推进圆筒中,叮嘱我不要活动。检查分很多次,她过一会儿就说:这次2分钟……这次4分钟。噪音其实不大,音乐又多是进行曲交响曲之类,所以那半个小时,我是颇为享受的。
当初拍片约好后,我就预约了神经外科的那位医生,果然一周后就可以再次见面了。这次在前台填表的内容少多了。关于我的联系方式之类,护士打出一张表,上面已经有我上次填的内容,我只要签字就行了。之后又被领到一间诊室,等了一会儿,医生敲门进来,问了我一些情况,又出去看了一下电脑中我拍的片子,回来告诉我:轻微腰椎间盘突出,先吃点药,同时做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这对很多病人都有效。8个星期以后再回来见面,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说完起身要走,我赶紧问:去哪里做物理治疗啊?他笑眯眯地说去我就近的地方都行,可以查看电话黄页找一家。我又是一头雾水,但我没有忘了问他:上次你对着电话录音,是说你的诊断吗?有人整理录音以节省医生时间吗?对我这个问题,他有点意外,但确认了我的猜测。出门时,我又看到他在用走廊里的一部电话录诊断。
接下来,我当然又去前台问护士。护士告诉我,本医院就有物理治疗中心。我刷卡交钱,这是第二次看医生,就费用减半了,只要80美元。随后去预约物理治疗,去药店买药,这一切我已经驾轻就熟了。
。。
账单
(2006年8月22日星期二)
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他周末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看账单,我笑。
儿子5月底曾经看过一次急诊(见2006年5月30日纪事),做了X光检查,医生说只是感冒。当时出示了他的医疗保险单,医院复印了,就不用当场交钱了。
6月4日,收到医院的一张费用通知:拍片美元,急诊室美元,共720美元,并写明已向保险公司索赔。看来我先不用管。
6月7日,又收到医院的一张费用通知单,写着初诊医生的名字,费用是160美元。通知右上方有一段文字,说已经向保险公司索赔。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又多了这么些钱,但既然不要我付款,我也就不管了。
7月7日,又收到医院的一张费用通知单,写着初诊医生和拍片医生的名字,分别是160美元和40美元。通知右上方有同样一段文字。我仍然没问。
7月21日,收到保险公司的通知单,说明他们收到了来自医院的一张720美元的通知单。
7月25日,又收到保险公司的通知单,说明根据保险安排,在720美元费用中,保险公司承担美元。我不知道剩下的钱向谁支付,索性等账单。
8月7日,收到是医院的账单,要我在8月22日前付款160美元加40美元。这下我急了,不是说向保险公司索赔吗?怎么不由分说要我付款呢?按照账单上留的电话问了之后,才知道他们把我留的地址误为保险公司了。他们说,会把账单转给保险公司,我现在不用付款。我顺便了解到,这200美元与那720美元并不冲突。例如,拍片费用和拍片医生服务费用是分开收的。
8月12日,收到了医院账单,说720美元费用中,已经收到美元,剩余的美元,保险公司预计付36美元,病人承担美元。我打电话问,确认我只要付美元。我说出了我的信用卡号,就算付款了,并被告知,在若干天内,我会接到款项收讫的通知。保险公司已经付过了,为什么还要付36美元,我没有问。
估计那200美元也要走这个程序。
我们在这里生活,免不了买东西看病之类,很多时候不用当场付款,而是用医疗保险单、汽车加油卡、银行信用卡代替,因此经常收到各式各样的费用通知和账单。虽然付款可以采取寄支票、打电话、上网等多种方式,但如果看个急诊就收到这么多东西,看来真是要在周末专门安排时间处理了。
学校捐款
(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放了两个半月的暑假,儿子又要开学了。这学期转到了住宅附近的小学,一是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