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洋霸主- 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们齐声答应,女子们就说了:“姐姐先说一遍,土穿衣,清风息,山棘豆,木中栖,来,跟着姐姐说……”

    “土穿衣,清风息,山棘豆,木中栖。”孩子们一遍遍地说着,等到背熟了,女子们这才把糖给他们,并告诉他们,如果天天念这首儿歌,姐姐还给更多的糖,单纯的孩子们于是便传唱这首童谣,在外面玩也唱,回到家里也唱,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听不懂。

    有的父母识文断字,把这童谣细细听来,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全身冷汗,狠狠打了孩子几巴掌,喝骂道:“再敢说这个,舌头给你拔了!”

    西安城中小儿甚多,一传十十传百,几日便传遍全城,这一日慈禧太后召集群臣议事,陕甘总督杨昌浚跪倒磕头,“启禀老佛爷,近日城中小儿竞相传唱一首童谣,不知您可知晓?”

    满清皇室到了西安之后,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行宫,别看清国半壁江山已经落入林飞之手,可是满清皇室依旧不忘享乐。

    慈禧太后在深宫之中,对外界事情却不是一无所知,她已经知道了这首童谣,不过听杨昌浚提起,没有说自己知道,而是拿腔作势说道:“哀家并不知晓,杨爱卿说来听听。”

    “嗻。”杨昌浚叩首再拜,“这首童谣是这样传唱的,土穿衣,清风息,山棘豆,木中栖。”

    慈禧太后微微点头,看向边上的翁同龢,沉声说道:“翁爱卿,你是大学士,说说这童谣是什么意思吧?”

    翁同龢说了声“嗻”,想了片刻,突然面色剧变,跪倒在地,朗声说道:“臣不敢说。”

    “有何不敢?但说无妨。”

    “启禀老佛爷,‘土穿衣’乃是一个‘袁’字,‘清风息’乃是说我大清国祚不久,‘山棘豆’乃是一个‘凯’字,‘木’即为‘林’也,‘木中栖’乃是‘栖身于林’也,这童谣的意思,乃是说袁世凯要投靠林飞,灭我大清国祚!”(“凯”字的繁体是“凱”,所以是“山几豆”)(沧海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微信号——qietingcanghai,就是且听沧海的拼音,期待大家的加入)

744 挑拨清廷

    慈禧太后的脸色陡然之间变得铁青,这种事情看似荒诞不羁,可是满清统治者向来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微言大义”。

    雍正年间,一个书生见微风吹动书页,口吟“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雍正“旋即下诏杀之”。

    乾隆年间,诗人徐述夔半夜听闻老鼠啮咬衣物,口吟“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见到一幅画上的牡丹不是红色,而是紫色,口吟“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徐把这些诗句编在诗集之中,等到徐死后,有人向乾隆告发,乾隆以叛逆之罪,下令将徐开棺剖尸。

    今天慈禧太后听到这话,猛然间出了一身冷汗,颤声说道:“难道是袁世凯要灭我大清吗,投靠飞贼吗?”

    翁同龢叩首再拜,朗声说道:“老佛爷莫忧,臣以为,这是飞贼用的离间之计,意欲使我大清君臣失和,飞贼好趁虚而入。”

    慈禧太后用蜀锦手帕擦了擦额上冷汗,厉声说道:“给哀家把何人传说此事打探清楚。”

    杨昌浚立刻派人出去查访,那些小孩子懂得什么,只说“穿土黄色衣服的姐姐教的”,消息报告到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沉声疑道:“穿土黄色衣服的姐姐,是何道理?”

    翁同龢面色骤变,面色惊慌,汗出如浆,慈禧太后急忙发问:“翁爱卿这是何为?”

    翁同龢急忙说道:“明朝尚火,我大清尚水,取水克火之意,那些人身穿土黄色衣物,分明是‘土’也,土克水,莫非是上天要……要亡我大清……”

    慈禧太后听罢此言,惨呼一声,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人事不省,左右急忙相救,慈禧太后这才醒转。

    慈禧太后冷声说道:“这不是上天要亡我大清,而是上天在示警,那袁世凯,有投靠飞贼,效法吴三桂之心。”

    翁同龢没有说话,左右臣子也没有一个人说话,慈禧太后重重一拍椅子扶手,问道:“袁世凯镇守潼关,为何不出兵与飞贼交战?”

    还是没有人说话,慈禧太后提高了声音,“都哑巴了吗,怎么都不说话?”

    翁同龢小心地说道:“启禀老佛爷,袁世凯在潼关镇守,所作所为,我等皆不知情。”

    好一个翁同龢,说话真是凶狠,说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在说,袁世凯很有可能在密谋投降林飞,如果翁同龢能说一些袁世凯的好话,那还能打消慈禧太后的疑虑,可是翁同龢,是不可能说袁世凯好话的。

    原因很简单,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亲信,而翁同龢素来和李鸿章不睦,岂能说李鸿章亲信的好话?

    慈禧太后还没有昏聩到因为几句小儿歌谣而杀掉袁世凯的地步,她想了想,吩咐翁同龢:“派出督战钦差到袁世凯的身边,袁世凯若有背叛我大清之意,立刻回禀。”

    翁同龢答应下来,去安排这件事情,慈禧太后命令自己的心腹太监——小德张,担任督战钦差,前往潼关。

    小德张是林飞时代赫赫有名的太监,此时他正在蒸蒸日上时期,还没有日后那样权倾一时,按理说让一个太监去当督战钦差,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可是慈禧太后现在除了身边的太监,很少相信别人,就连光绪皇帝都因为珍妃的事情被她软禁了。

    小德张来到潼关,此时的袁世凯也听说了童谣的事情,见到小德张便跪倒在地,哀声说道:“请张公公回禀老佛爷,我袁世凯的忠心天地可鉴,林飞不过是在施离间之计,想要诱骗我出关,我军不如华夏军,一旦出战,难以取胜。”

    小德张把袁世凯的说辞禀告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当然不会轻信,于是让小德张看紧袁世凯。

    西安城中的守陵人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守陵人听到慈禧太后派人监视袁世凯,立刻让人给千代静香送去消息,千代静香接到这个消息,立刻给林飞发出电报,要林飞做一些讨好袁世凯的事情,迷惑清廷。

    林飞的阴谋诡计数不胜数,很快想到了办法,林飞首先命令河南省省长,在河南项城,修葺袁世凯的祖坟,并把这件事情大肆宣扬。

    林飞又命令驻扎在潼关之外的河南第一师后撤五公里,以此显示自己毫无进攻潼关之意,林飞甚至还在战俘中找到了袁世凯的一个远房亲戚,让他在华夏军中当了个小官。

    这些事情,都被林飞有意透露给了清廷,清廷知道这些事情,对袁世凯更加怀疑,而袁世凯,则是百口莫辩。

    袁世凯陷入危机之时,清廷又有人给他捅了刀子,这个人正是翁同龢。

    潼关守将是个要职,翁同龢早就想把自己的亲信安排上去了,这件事情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华夏军都兵临城下了,清廷内部竟然还有心思勾心斗角!没错,清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翁同龢于是向慈禧太后谏言:“老佛爷,如今世人皆传袁世凯有不臣之心,长此以往,必生大患,何不让袁世凯统领精锐,出关与飞贼一战,若是战胜飞贼,必然能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

    慈禧太后觉得翁同龢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一道诏书发到潼关,要求袁世凯即日出战,征剿华夏军。

    袁世凯看到这份诏书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对小德张说道:“张公公,求您启禀太后,这潼关,只能固守,不能出战,一旦出战,后果难料,潼关一旦失守,则西安危如累卵。”

    小德张听罢冷笑一声,“太后老佛爷的旨意,岂是我等能忤逆的。”一句话把袁世凯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领兵出战。

    袁世凯虽然领兵出战,不过却留了个心眼,此时在潼关驻守的军队,是袁世凯按照西法训练的军队,和当初他的新军差不多,只不过当初那支新军已经被华夏军围歼一空。

    此时袁世凯手下的新军有五万多人,袁世凯只带了三千人,大约是一个营的兵力(清军编制中的营和华夏军的不一样,华夏军的营只有五百余人的兵力)。

    袁世凯只带三千人,就算被林飞全歼,也不必心疼,而且还让慈禧太后看见,潼关只能固守,不能出兵迎战。

    袁世凯出兵的消息很快到了华夏军指挥部,华夏军指挥部刚要部署兵力围歼袁世凯所部,林飞突然发来消息——不要歼灭袁世凯所部,让他们赢。

    原来林飞见到袁世凯只出动三千人马,意识到袁世凯是想要保存实力,故意不出动重兵,林飞索性就送袁世凯一场胜利,让清廷的慈禧太后对袁世凯更加怀疑。

    华夏军于是把帐篷武器什么的一扔,远远逃了,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攻破了华夏军的军营一座,缴获帐篷一百余顶,子弹五十多箱,粮食无数。

    袁世凯心中大喜,有了这场大胜,慈禧太后可算不会怀疑我了,于是兴冲冲地向慈禧太后报功,没想到报告奏折一上去,翁同龢就再次谏言:“老佛爷,袁世凯此次获胜,大有蹊跷,那袁世凯只率领了三千兵马,就把华夏军一座军营击溃,缴获帐篷一百多顶。”

    “华夏军的帐篷一座可以住十个人,一百多顶帐篷,说明军营中的华夏军至少有一千人,人都说‘华夏不过千,过千不可敌”,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华夏军,竟然连袁世凯的三千兵马都打不过?这里面分明有诈。”

    慈禧太后不懂军事,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事情,现在听翁同龢这样一说,顿时满脸凝重,翁同龢继续说道:“据当地乡民讲,袁世凯根本没有和华夏军交战,那些华夏军,见到袁世凯所部新军便纷纷溃散,似乎是和袁世凯商议好了。”

    慈禧太后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杀气,翁同龢叩首再拜,“老佛爷,莫要觉得老臣信口开河,您请看袁世凯呈上来的收缴清单,弹药竟然只有五十多箱,没有迫击炮,没有榴弹炮,这难道不是在说,华夏军把迫击炮、榴弹炮之类的东西带走了,只给袁世凯留下了不值钱的子弹吗?”

    “老佛爷,请您再想想之前的事情,林飞为袁世凯修了祖坟,撤退军队,提拔袁世凯的亲属,如果袁世凯和林飞之间没有密约,林飞为何要做这些事情?”

    慈禧太后思来想去,相信了翁同龢的话,她彻底被激怒了,她狠狠一拍桌子,怒道:“好一个袁世凯,竟然敢做出这等忤逆不孝,违背人伦的事情,来人,传旨,将袁世凯押解进西安,听候发落。”

    翁同龢一听此言急忙说道:“老佛爷请三思,整个潼关守军都是袁世凯的部下,若是您派兵抓捕袁世凯,将袁世凯押解到西安,势必会激起众怒,万一军队哗变,倒戈相向,则重演殷商之牧野矣。” (沧海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微信号——qietingcanghai,就是且听沧海的拼音,期待大家的关注)

745 高层内斗

    翁同龢口中的“牧野”,指的是牧野之战,这是周武王讨伐纣王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殷商的军队战前倒戈,反攻纣王。

    翁同龢的意思就是,如果慈禧太后下令捉拿袁世凯,那袁世凯的部下肯定会倒戈相向。

    慈禧太后虽然读书不多,可是也听出了翁同龢的意思,于是问道:“那我等该如何擒杀此獠?”

    “启禀太后,想要擒拿袁世凯,务必神不知鬼不觉,袁世凯不是打了一场胜仗吗,我们就以此为借口,诏令袁世凯回西安受赏,等到袁世凯一到西安,我们就将他拿下,然后诛杀,袁军没有袁世凯,必然溃不成军。”

    慈禧太后想了想,称赞道:“甚好,翁爱卿,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慈禧太后随后降下诏书,说袁世凯剿灭飞贼有功,诏令其入西安受赏,袁世凯看到这份诏书,不知有诈,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七月二十五日,袁世凯披红带彩,骑着高头大马,返回西安,临行之时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小心翼翼地劝道:“袁大人,此去西京,路途崎岖,大人务必多加小心。”“西京”是西安的美称。

    冯国璋没敢直接说“慈禧太后可能已经不信任你,这次让你回去,是要杀你”,所以用“路途”做了比喻。

    袁世凯却没有听出来,笑道:“圣上老佛爷天恩浩荡,此去西京,必定路途坦荡。”

    冯国璋不敢说的太直白,虽然他和袁世凯的关系很近,可是这样的话是万万不敢说的,万一被人安上一个“妄揣圣意,欺君罔上”的罪名,可是要掉脑袋的。

    冯国璋于是苦笑几声,送别了袁世凯。

    从潼关到西安,有宽敞平坦的驿道,袁世凯只用了一天就赶到西安,文武百官、乡民百姓在西安城外排了十里长队,迎接袁世凯,袁世凯是春风得意,全然不知道慈禧太后和翁同龢正在设计诛杀他。

    很快进了西安,来到行宫,行宫里也是张灯结彩,一派喜庆,袁世凯更不觉有诈。

    小太监请袁世凯到乾清宫,说光绪皇帝要亲自召见,光绪皇帝虽然已经变成了傀儡,可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慈禧太后还是可以拿他摆摆样子的。

    袁世凯来到乾清宫门口,多年的行伍生涯让他感觉到一些不对劲,因为乾清宫外面的兵卒一个个面色严肃,如临大敌,全然没有喜庆的样子。

    这种感觉在袁世凯的脑海里一闪而逝,随即整理衣冠,走上台阶,在小太监“大将军袁世凯到”的声音里,走进了大殿。

    袁世凯刚刚走进大殿就愣住了,只见大殿里竟然空无一人,如果是光绪皇帝召见,那大臣、太监和宫女能站满一屋子,可是现在,里面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没等袁世凯反应过来,突然听到宫殿外面一声哨响,不知道有多少侍卫从宫殿外面猛冲进来,飞身扑向袁世凯。

    袁世凯的身材矮小,又没练过格斗搏击,打这些侍卫,一打一都不一定能打得过,更不用说一个人打这么多人,很快被众多侍卫按倒在地。

    袁世凯惊声呼叫:“你们要做什么,我是大将军袁世凯,有功之臣……”

    “袁逆住口!”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在殿外响起,袁世凯扭头看去,只见翁同龢在众人簇拥之下走了进来。

    袁世凯怒火万丈,瞪着翁同龢吼道:“为什么抓我?”

    “袁逆,你勾结飞贼,铁证如山,还有什么好说的,来人,将袁逆关入天牢,听候发落。”

    侍卫们往上一拥,推着袁世凯就走,袁世凯被推得踉踉跄跄,扭过头看着翁同龢吼道:“翁同龢,我什么时候勾结飞贼了,你给我说清楚。”

    “说清楚?”翁同龢冷笑一声,“没什么可说的,给我带走。”

    侍卫们一起把袁世凯押进了天牢,翁同龢把袁世凯抓住,下一步就是瓦解袁世凯的新军。

    此时袁世凯新军的首领有两个人,一个是段祺瑞,一个是冯国璋,同为北洋三杰,另一个王士珍已经在紫禁城战役中毙命了。

    这两个人虽然有一定才干,可是没有一个人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实力,所以控制住了袁世凯,余下的人就是一盘散沙。

    袁世凯向慈禧太后谏言,让慈禧太后发出诏令,命令冯国璋率领率领新军第一镇(镇是新军编制,一个镇一万人),出兵攻击华夏军,命令段祺瑞率领新军第五镇,调防西安,其余兵卒留守潼关,慈禧太后很快发出诏令。

    慈禧太后的诏令发出,冯国璋看到诏令就是一声哀叹,“袁大人身遭不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