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子胤礽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太子胤礽全-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里的异类,他跟粉嫩美少年型的哥哥们不一样,而是长的虎头虎脑眼睛贼亮,记得还被奶妈抱在怀里的时候哭起来就像拉警笛,半个皇宫都能听见,那叫一个声震八方,是一个很有精神头的小朋友,能爬能跑起就开始把萝卜头们同住的阿哥所整天闹的鸡飞狗跳,让穿来这几年见多了斯文腼腆美少年的胤礽很是惊艳了一把,很是喜欢他。小十三是个很不客气的得寸进尺主儿,所以胤礽跟前很是恣意。
  
  胤礽向来对小孩子很没抵抗力,但走了这么久他也累啊,抱起小十三用力捏了捏他的脸蛋,道:“你都上学了,还缠着人抱,羞不羞?”
  
  胤祥扳着手指头毫不客气地反驳:“六哥、七哥、八哥、九哥、十哥、十一哥、十二哥都比我更大,你有时候为什么还抱?我还见过你抱四哥!”
  
  胤礽很想说,那是因为人家都比你帅!但考虑到太伤小孩自尊,改为狠狠捏了一下他的鼻子,道:“那是因为我主动想抱!你见过谁缠着非要让抱的?”
  
  胤祥磕巴都不打一个,清脆地道:“有,六哥!”
  
  胤礽被打败了,于是只好抱着他走。
  
  荣宪大笑,也学着他回身抱起走不动的十二格格。
  
  端静学着她去抱十格格,胤礽忙道:“端静,二姐姐学过弓马不要紧,你没有力气,还是让宫女抱吧!”荣宪也阻止她,她本来便没有什么主意,便听话地将妹妹交给宫女。另有宫女上前抱起了十格格。
  
  大家都累了,于是胤礽便建议到园子的主建筑秋爽斋休息片刻,用些茶点——不错,正是秋爽斋,胤礽设计的时候便是仿《红楼梦》探春的居所布局。既然已经有了个怡红院,就不妨再来所秋爽斋,当年看《红楼梦》的时候他便觉得探春的秋爽斋是最符合他审美观最适宜住人的地方了。
  
  胤礽这秋爽斋也完全照仿的探春的秋爽斋,外面藏修收敛,密闭严实,里面的格局却全部打通,陈设也照搬《红楼梦》:“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
  
  当然,由于时令问题,现在还没什么花开,花囊里代换成了水晶球儿白菊的干花,米襄阳的《烟雨图》如今不知流落在哪里,挂的是关仝的《烟雨图》,两边的对联内容没变,却是胤礽自己的手迹。佛手倒还是佛手,不过是蜡灌的佛手,很珍贵很好看,但也只能看看而已。
  
  胤礽自从上次被女人夜袭之后就极厌熏香,因此这屋子里边没有燃香,只有淡淡的书香、墨香,和干菊花微冷的苦香。
  
  荣宪对胤礽的品味很欣赏,不吝赞誉。
  
  不一会儿便有人报说胤礽叫去买的茶点买回来了,胤礽便领着众人移驾到另一间早摆好了桌椅的阁中,叫人上了茶点。茶虽因今年的新茶尚未下来,不是新茶,茶点却是胤礽叫人刚刚从外面民间买来的各色特色小吃,有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糖卷果、褡裢火烧、麻豆腐、炒疙瘩、炸糕、灌肠、焦圈 、姜汁排叉、糖耳朵……琳琳朗朗摆满了好几张桌子,散发着各种各样的诱人香气,诱的所有皇子皇女们眼睛闪着狼光扑了上去,馋涎欲滴。
  
  胤礽叫人拿来了一摞空盘子,每人一个盘子像吃自助餐那样自己挑着吃,自己也拿了盘子先去夹了快玲珑可爱的香芋糕示范,妹妹弟弟们顿时争先恐后地挤上去,下快如雨,生怕自己看上的哪样已经被人抢完了。荣宪也不顾姐姐的派头了,身先士卒抢在最前面,这个一筷那个一筷,下手即狠且准,,不一会儿便端出来了小山也似的一盘,找了个位子坐下,新奇万端地品尝起来。
  
  小八随后也端了一盘出来,走到她身边,仔细看了看她摞的小山,不解地问:“二姐姐,你为什么要把甜的和咸的都掺到一起?那边还有很多空盘子。”
  
  荣宪不怀好意地道:“这样更好吃啊,不信你尝尝。”说着夹了一筷不知什么东西送到小八嘴边,小八张嘴吃了,唇边留下一抹酱汁,边细细地咀嚼便皱眉头,咽下去后表情很是古怪。
  
  胤礽偷笑,荣宪的口味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欣赏的。
  
  又一个小盆友端了盘子也来到荣宪身边,是小九胤禟。小九的生母是宫里出了名的美人儿宜妃,他随母妃长,一双眼睛水汪汪的,瞟人的时候跟有小钩子似的,嗖一声就把人的魂魄给勾出去那么几丝几缕,是数字军团中最美艳的一只,甚至超过了胤礽,毕竟胤礽的主要气质还是尊贵,让人不敢随意评断容貌。
  
  胤禟小盆友端着战利品也很丰盛的盘子,仰着脸睁着水汪汪的眼睛天真地问荣宪:“真的更好吃吗?”
  
  荣宪自然大力点头,小盆友便也要求尝一口。看到小朋友自投罗网,胤礽不忍卒读地别过头,端静则一脸同情地看着小小的小美人儿九弟。
  
  小美人儿吞下那口食物,嘴边也像小八一样留下了一道不知道是什么汁,然后,他的表情凝固住了。
  
  这时别的萝卜头和小妹妹们大多也都取好了菜,看见这边动静,围了过来,见小美人儿吃到嘴里,好几个人连忙好奇地问:“好吃吗?”
  
  小美人儿面无表情地嚼嚼咽下去,道:“好吃。”于是其余小萝卜头争相向荣宪请求尝试,荣宪的盘子片刻空了。
  
  胤礽和端静吃惊地看向小美人儿,在众人的印象里,这孩子性格还是比较随他那个实在的火爆娘亲的啊,没想到竟然这么腹黑!这是本质啊还是偶然爆发?
  
  吃到荣宪姐姐独门食物的萝卜头们脸孔都扭曲了,然后沉默了。剩下的几个没吃到的也好奇地询问,这几个人沉默了一会,都默默地答:“好吃。”而后淡定地目光投向了他们的九弟(或者九哥),一时间阁子里的气氛含义深远。
  
  紫禁城里生长的孩子都是人精,不明所以的幸运地没有吃到的剩余人等敏锐地感觉到空气中的异样,都不说话了,只有荣宪神经粗壮地大喜,道:“大家都喜欢啊,这真是太好了!”她发现原来这么多弟弟都和她口味相合,走到桌案边蹭蹭蹭又拣了一大盘,喜滋滋地问:“还有谁吃?”
  
  刷地一声,在她周围的人都退避三尺。
  
  胤礽咳了一声道:“二姐姐,你还是自己吃吧。”
  
  众人都忙连连点头。
  
  荣宪失望地道:“什么嘛……”又回到原来的位子自己开吃了,众人这才各自小心找了位子,开始品尝美食。
  
  吃完了茶点,胤礽先前应荣宪要求让小太监们去买的风筝也买回来了,风筝送上来,公主们和数字军团都围到一起看风筝。那小太监很会办事,买回来的风筝有蝴蝶的、有蜈蚣的、有凤凰的、有吉祥万字花样的,有美人儿的……各个都精致鲜活,煞是漂亮。
  
  小姑娘们很是惊喜,问是不是要放风筝,得到胤礽的肯定回答后便各自兴高采烈地各自上前挑风筝。
  
  这样的游戏,一看就是让小姑娘们玩的,连小十三也知道站到一边不跟姐姐们争。
  
  众人挑好了风筝,胤礽一看,荣宪挑的是那只最长最大的大蜈蚣,胤礽黑线了下,真符合她的个性,专挑难度最大的。端静挑了那只吉祥万字,六格格恪靖挑了凤凰,九格格挑了美人,十格格挑了金鱼,十二格格挑了蝴蝶。剩下的各种诸如老鹰、蜘蛛、孙猴子、八卦等等则由数字军团分了去。
  
  众人几乎每年春天都要放风筝的,各个都是熟手,便是年纪小的放不起来的也由太监宫女帮着忙,找了个敞亮的地方,不一会儿十几只五彩缤纷的风筝便全放了起来,在和风丽日招摇,引得这西园里的宫女太监们都出来看,满园的欢声笑语。
  
  十几只风筝里飞的最高的是荣宪的蜈蚣和恪靖的大凤凰,火红的凤凰飞在乌黑的蜈蚣旁边,两个似乎在比高下,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最后眼看凤凰就要超过蜈蚣的的时候,温恪手里的线忽然被风崩断了,飘飘摇摇地越飞越远,最后只在天空中剩下了一个小黑点,片刻后终于看不见了。
  
  胤礽忽然想起一句判词:“游丝一断混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想起这些皇室女儿注定不可避免的命运,心中不由一沉。




多伦诺尔之会(历史背景介绍章节,请无视跳过)

  胤礽私下里叫人去查了荣宪的未婚夫婿乌尔衮,得到确实消息这人的确是个青年才俊,仪表不凡,人品也不错,堪配荣宪,才稍减担忧。
  
  按这时的礼制“嫁娶必以春”,加上因为稳定蒙古局势等政治方面原因,康熙三十年清明,荣宪出嫁了。虽然从订婚到出嫁的时间有些紧,但因为荣宪的年龄已经不小,一应结婚陪嫁物事内务府都早已准备好,并不显仓促。
  
  胤礽带着一干小萝卜头送姐姐出嫁送到北京城外百余里,才依依与姐姐惜别,而后由着数字军团中唯一成年的老大护送她继续前行。来接新娘的乌尔衮胤礽见了,确实仪表堂堂,只比荣宪大两岁,两个人站在一起男的英姿勃发女的娇艳如花,般配的紧,老康的确是做到了他所说的,两全其美。
  
  可是这次做到了,下次呢?
  
  他有这么的多的女儿,草原上有那么多的部落需要稳定。
  
  皇家的女儿一出生,唯一的使命就是和亲,这些女孩子们能个个都这般幸运?
  
  胤礽想起被无故侧封的端静,老康不会忽然想起来晋这个并不是多受宠爱的女儿的位,他心中多半是已经有了打算了。
  
  与荣宪分别前殷殷嘱咐她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遣人回京向自己求助,又再三警告乌尔衮善待妻子,直到荣宪笑话他婆妈才罢。目送送嫁荣宪的队伍浩浩荡荡消失在天际,胤礽一时怅然若失。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老康再疼这个女儿,以后如从前那样的亲密无间相处时光也再不会有了,他是真舍不得这个英豪阔大的姐姐。何况这时候的交通通讯这样落后,人与人一分别便有可能是天涯海角永无相见之期,从此两不相关,各安天命。在这个年代,分别真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遣嫁了荣宪,次月十二日,老康又带着胤礽启行,前往多伦诺尔。
  
  这次多伦盟会的来由要从清初蒙古的形式说起。
  
  蒙古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主要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后世所谓内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漠北蒙古即以后的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后世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
  
  喀尔喀蒙古又分为三大部: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早在皇太极时期,已经进“九白之贡”,表示对清朝臣服,但在康熙初年又出现了问题。
  
  事情的缘由是因为一场血案。
  
  土谢图汗与札萨克图汗,祖先本是兄弟,彼此相邻友善,康熙元年,札萨克图汗旺舒克因私怨被部属所杀,发生内乱,许多部民为避战祸,逃到土谢图汗部。事后,老康命旺舒克之弟成衮承袭其兄为图汗,后札萨克图汗要求土谢图汗归还其收留的本部逃亡部民,土谢图汗拖延不办。
  
  札萨克图汗于是向老康告状,老康进行调解,指出:“生事互杀,交相战争,兵戎一起,姑不论人民困苦,就算你们两家岂能并存?”
  
  土谢图汗仍然迟迟不还。
  
  康熙二十三年,即统一台湾后的翌年,老康腾出手来了,派大臣会同□喇嘛官员,到喀尔喀蒙古共同调解两部的纷争。就在两部图汗悬挂佛像,共同盟誓:“自今以往,当永远和协。”(河蟹啊河蟹)的当儿,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利用两部不和,横插一缸子,拉拢札萨克图汗,想吞并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受他诱惑背盟,与他会兵,土谢图汗大怒,派人将札萨克图汗沙喇诱骗到固尔班黑尔格干掉了,顺手也干掉了噶尔丹之弟多尔齐扎卜。葛尔丹的弟弟一死,事情就闹大了。
  
  说起来葛尔丹此人,却是个真正的枭雄。
  
  葛尔丹的老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巴图尔浑台吉死后,将首领的地位传给了噶尔丹的同父异母哥哥僧格。那个时候噶尔丹却在西藏为僧。
  
  葛尔丹也是那种干什么行什么的牛人,□喇嘛十分赏识他,甚至授予了他大活佛的名号。康熙十年僧格挂掉了,准格尔内部大乱,噶尔丹在□喇嘛等支持下,回到本部取得了大权,当年二十八岁。
  
  葛尔丹既有大活佛名号,又有准噶尔汗的权位,十分牛气,聪明狡黠,娴熟弓马,长于谋略,却不满足于这些。正好这个时候,中原内部发生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他利用这个时机大肆扩张,征战连绵。
  
  按说男人有些野心也是常事,然而这位枭雄做事实在太枭了点。老哥刚死就把年幼的侄儿的老婆——也是自己的老婆的妹妹给霸占了,逼的侄儿率了五千骑兵逃走,叔侄结下不解之仇。而后又跟用军事力量支持自己上位的叔叔翻脸开战,被叔叔打败,又借助岳父的力量打败叔叔,接着再跟岳父翻脸,打跑岳父,逼得岳父率部落逃向青海,然后又举兵指向喀尔喀蒙古,引发了一系列动乱。
  
  葛尔丹此人似乎血液里便有狂热的战争与掠夺基因,他不断地发动战争,四处攻掠,膨胀势力,基本统一了厄鲁特蒙古各部。又于康熙十九年派十二万骑兵进入喀什,控制南疆。其威令范围西接哈萨克,南临西藏,东到青海,东北到喀尔喀蒙古,西北接俄罗斯。
  
  他的扩张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被其战败的厄鲁特蒙古部落,庐帐千余由西往东,涌向青海进入甘肃,直接威胁中原;二是受其危害的喀尔喀蒙古,庐帐万余由北往南,逼近长城,威胁京师。 
  
  到了这份儿上,老康不能不管了,况且他本就是个控制欲强大的皇帝,之前没有用强硬手段干预只是一时空不出手来,而今他空出来了。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率领三万劲旅东进,突袭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不敌,很悲惨地与自己的大活佛弟弟哲布尊丹巴呼商量:是投奔俄国,还是投奔清朝?弟弟拿主意:“清朝皇帝遵奉喇嘛教,又同喀尔喀友善,投清朝!”(介素个好同志),于是土谢图汗便立即派人向老康求救了。
  
  老康大怒:“竟然有这种事!?”遣使责问葛尔丹,葛尔丹对清使很客气,但却将战争责任全推到土谢图汗身上,调停自然没有结果。于是,土谢图汗与弟弟只好奔向了内蒙古,到了长城边外。噶尔丹也借口追赶土谢图汗而到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的红山。
  
  噶尔丹发动这次东侵喀尔喀的战争是同俄罗斯勾结,受到沙俄暗中驱使的,以此干扰中俄尼布楚谈判,直接影响边界画定——清廷原本要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