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学的课程或许一个晚上就可以充分完成,但是到了中学,需要复习、演练的题目越来越多,哪是一个晚上就能够完成的呢?
  育杰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了,精神上也出现焦虑的症状。幸好心理医师的专业关怀,育杰的爸妈才明白自己的儿子出现“火烧屁股”的模式。
  “火烧屁股症候”的人,匆匆忙忙是他们的特征,最后一刻才完成是他们的本事。然而,他们并不开心。
  根据心理医师的分析,“火烧屁股症候群”的人,其实非常享受“最后一刻”的专注和刺激,也确实能迸发出惊人的潜能,然而在完成任务后,通常身心交瘁,且若有所失。
  
  当孩子的生活教练
  生命模式如果带来正面的愉悦和成功,当然可以继续保留;然而如果正在逐步瓦解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那么一定要想办法改正。
  育杰和心理医师多次晤谈之后,终于清楚自己长期失眠、情绪不稳的关键所在;他知道不能让自己继续滞留在“火烧屁股症候”的模式里,也不可以再把最重要的事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经过心理医师引导,育杰学到四个破解技巧:
  一、事前规划:考试前十天就进入规划阶段,把需要念的课业安排出两轮复习时间。
  二、分段完成:晚间八到十一点是固定的念书时间,养成分段式复习的习惯。
  三、放松滋养:睡前有半小时上网、听音乐的休憩活动,好让脑部充分放松一下。
  四、感谢提醒:心理医师邀请育杰的爸妈做“善意提醒人”,当育杰有点脱轨时,用关心方式提醒他,育杰也把爸妈当成生活教练,感谢他们的督促。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果孩子有“社交恐惧症”
唯安私下和好友在一起时,要他讲个笑话或做点搞笑动作,一点也难不倒他,可是,若要他站到讲台上演讲或到办公室找老师,简直是要他的命。
  班导觉得唯安是可栽培的人才,于是推荐他参加一项校外语文竞赛。当班导提名他的时候,唯安心里吶喊着:“不要!”可是同学们在一旁鼓噪,让他骑虎难下。唯安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解释—— 我其实是个胆小且容易紧张的人,根本上不了舞台,更何况要代表学校,这可是大事啊!
  唯安有个成长的秘密,只要进入新的班级,总有一段“适应困难期”。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和人打交道,所以看到有些同学一开始就能有说有笑的,他简直羡慕极了。
  唯安当然知道只要开口就能赢得友谊,可是每当想开口,脑海中总有许多负面声音跳出来说:“你不行啦!你表现得很差!”“一定没有人想和你做朋友。”……
  这些当然没有人注意到,总是等到同学们混熟了,或是有人主动找他讲话,才替他解围。
  
  找到原因
  如今,唯安要参加竞赛了,其中的作文和朗诵比较难不倒他,可是“说”却是个大难题。
  唯安也不敢向爸妈提及这件事,因为妈妈总是说:“很好啊!正好可以磨炼!”而爸爸一向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很严肃。
  唯安从来猜不透爸爸对他有什么想法,对于爸爸的肢体动作,唯安有一套自己的解读方式—— 爸爸“应该”是不喜欢我;我“必须”乖巧,不要惹爸爸生气。
  长期以来,唯安在家也是安静不语,见到爸爸总是显得紧张局促,只有爸爸出差不在家,他才感到轻松自在。
  这回面对要比赛的事实,唯安好几天睡不好,老师也催促他准备讲稿。有一天放学后,班导随口问唯安:“会不会紧张?”没想到唯安竟然放声大哭。
  班导虽然有点错愕,但是毕竟学过心理辅导,他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带着唯安到学校的咨商室,开始聆听唯安的心里话。
  听着听着,老师不但听出了唯安多年和爸爸相处的心结,也找到唯安“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
  接受紧张?挑战紧张
  为了帮助唯安改善现状,老师建议他:
  1。不要“应该”: “应该”“必须”这类字眼,造成唯安有自我批判的压力。长期下来,形成情绪焦虑和紧张。不妨将这类词语加以转化,例如:将“我应该做得更好”改成“我可以做得更好”;将“我必须用功”改成“我尽力就好”。
  2。勇敢发问:为了打破父子僵局,可以主动请教爸爸:“你对我有什么建议?”甚至主动关心地说:“老爸,工作辛苦了”等等。
  3。接受“紧张”:紧张也是成长的润滑剂。“紧张不是不好的吗?”这一点让唯安吃惊不已。
  老师说:“其实,接受自己有紧张的情绪,反而会更认真地面对挑战。上了台,练习在第一刻里深呼吸,然后慢慢适应,渐渐地就会感受到放松的喜悦了。”
  最后,老师甚至幽默地告诉唯安:“从现在开始,我陪你一起紧张,我们全力以赴吧!”
  听到这里,唯安顿时放下了心头的重担。
  
  

如果孩子有“感情拖累症”
叶玲一进门,就兴奋地告诉妈妈:“我考上护理学院了。”
  原以为妈妈会高兴地为她祝福,不料,妈妈却红着眼眶,低声说了句:“连你也不要我了。”然后转身向卧室走去。
  叶玲立刻跟上去,用哄小孩的语气说:“好嘛!不去念就是啦!我去考离家近的学校。”
  听到女儿如此说,坐在床头的妈妈却又反悔了:“去去去,没人叫你不要念,迟早我要一个人过日子。”
  原来,叶玲的妈妈很早就和她的爸爸离婚,和叶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也因为没有其
  他的家人,叶玲成了妈妈倾诉的对象,从小像个小大人,有时候还要扮演劝说者的角色,帮妈妈排忧解惑。
  这回,叶玲考上护理学院,势必要离家住校,这是叶玲向往多时的宿舍生活,未料,妈妈反应竟如此之大。
  叶玲见妈妈闷闷不乐的,颇为自责,可是一想到要放弃学护理的理想,又有点不甘心。她该如何是好呢?
  
  放手让妈妈成长
  当叶玲来信询问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时,我开始帮她分析引导。就在一来一往的探讨中,叶玲逐步看出自己和妈妈之间,原来存在着“拖累症”的现象。
  “拖累症”又叫“互相依赖症”,指的是两人有过度互相依赖的情形,造成生活上、情感上不易分割。
  叶玲的妈妈虽然也在上班,可是很少和同事深入交往,下班后多半待在家里,幸好叶玲生性活泼乐观,至少有许多好同学为伴。不过不知不觉中,叶玲从小养成讨好及照顾妈妈的角色,和妈妈建立了难分难舍的相处模式。
  “要照顾妈妈一辈子吗?”我问叶玲。
  “我也不知道,妈妈很可怜。”叶玲内心很挣扎。
  “妈妈当然需要关心,但是妈妈自己也要成长,将来才不会继续互相牵绊啊!”
  
  不如先有一人跨出去
  叶玲看清楚自己成长的模式后,决定与妈妈建立更平衡、更独立的相处关系。她采取了三个方式改进:
  1。认清事实:让妈妈明白,女儿不再是小娃娃,可以随时粘在身旁。叶玲也不是妈妈的妈妈,不应身负压力来解决妈妈的问题。
  2。拔除依赖:叶玲不要怕妈妈生气,不要时时刻刻想讨好妈妈。例如,当妈妈走回房里生闷气,不要立刻跟上去;有时让妈妈静心独处,她才有机会反思及成长。
  3。坚定所有:如果学习护理是一心渴望的目标,那么,不要因为妈妈的言语和眼泪而压抑自己,以致抱憾终身;不妨让妈妈了解—— 住校求学并非远走高飞,平日有电话可联络,每逢周末假日也可以返家呀!
  “拖累症”有时候是因积习已久造成,一下子改变确实困难;幸好叶玲领悟了“两人同时陷入,还不如先有一人跨出,再回头拉另一人脱身”的真谛。后来,每当妈妈发出依赖的讯息时,叶玲一发现有“拖累症”的模式出现,就会立刻正确的响应。
  
   。。

如果孩子经常失眠
眼看上学快迟到了,孩子却还赖在床上,身为父母的你,想必一定是又气又急吧!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动作慢是因为不懂得爸妈的苦心;有些父母认为是孩子故意作对,不肯配合父母的行程尽快跳下床。然而亲爱的父母,你知道孩子的睡眠够吗?
  清晨起床,各位若有机会站在校门口或幼儿园门口,常可见到睡眼惺忪的小朋友,有的哭闹着不肯入校门,有的手上提着早餐,站在原地赌气。其实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对儿女睡眠质量的重新认识和调整。
  
  睡多少才够?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学龄前的小朋友每天需要平均十二小时的睡眠。美国睡眠专家、布朗大学教授马利?卡斯卡登(Mary Carskardon)表示,青少年的理想睡眠是九小时又十五分钟。这样说来,一般小学生的睡眠需求就介于其中的十小时了。
  以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数来估计,五六年级学生在晚上十点上床,隔天六点半起床,约只有八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若扣除睡前在床上嬉闹、聊天约半小时的时间,实际睡眠时间是越来越少。
  然而,即便躺在床上睡眠的时间足够,还是不足以代表孩子的睡眠质量好。不少孩子可能因为身体病痛、白天犯错被责骂、隔天有考试或是比赛等压力因素,
  一个晚上睡下来是噩梦连连、呓语不断。更有报道指出,青少年因为暑假期间连夜上网成瘾,等到开学后,生活作息调不回来,变成上了床还辗转反侧,导致失眠现象日益严重。
  睡不好的行为辨识
  1。孩子睡眠时间已充足,却仍精神不济,哈欠连连。
  2。孩子上课时经常打瞌睡,似乎没睡好。
  3。孩子整天神情沮丧,缺乏活力。
  4。孩子的睡眠时间一直往后拖延,并不是课业未完成,而是了无睡意,成了夜猫子。
  5。睡梦中往往哭泣或尖叫,或出一身大汗,但又很难被叫醒。
  6。临睡前怕黑、怕孤单;一直把大人留在身边;话讲个不停。
  类似这些情况,父母需要提高警觉,注意孩子是赖床;还是失眠引起而爬不起来?这时不妨请教医师,或邀家庭成员一起调整生活作息,以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
  五个步骤来引导
  不只是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大人也一样需要呢!应尽量避免因为事业忙碌、应酬太多而影响睡眠时间。
  至于引导步骤,建议方式如下:
  1。培养睡前互道晚安、给予祝福的好习惯。
  2。培养睡醒时和孩子共同享受至少五分钟、十分钟赖床的乐趣。
  3。接受孩子偶有怕黑、怕独睡的情形,先适度的陪伴,之后再逐步训练独睡。
  4。清晨时分,可拉开窗帘让阳光柔和入室,也让孩子学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健康原则。
  5。不妨放轻柔美妙的音乐,或父母亲以亲切愉快的声调来呼唤,有助于孩子一天美好情绪的开始。
  以上情况,若身为父母的你已经努力参与及改善了,孩子却仍经常性地失眠,那么寻求专科医师的协助已是势在必行的了。('EXC')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