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录之绝不低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世录之绝不低头-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槐吡髁墓耍槐吒撬底旁诘睦蠢

    “那后来怎么样了?”一个学生问道。

    秋先生接着道:“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个被贬下凡的神仙——岁星东方朔。”

    “于是,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上古那个皇帝叫汉武帝,他接过红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哦,原来元宵节是这么来的。”众学生纷纷窃窃私语,纳兰纾予也是微微颔首,惊讶于老师知识的驳杂。

    这时,众人已经来到了溪城的中心大道上,只见到处都是人影攒动,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伞灯、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漫天的烟火更是让黑夜如同白昼,好一个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好了,既然是元宵佳节,又怎么少得了灯谜、灯联和灯诗。说到灯谜,你们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吗?”秋先生问道。

    “学生知道。”一个书生打扮的消瘦青年排众而出,道: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怎么是骂你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众学生感慨道。

    秋先生点了点头,接着道:“灯谜虽属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今天趁此机会,不如我们一起去猜猜灯谜如何?”

    见得众人称好,秋先生便领着大家向猜灯谜的一处摊位行去。那里已聚集了不少人,大大小小的花灯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灯谜,有猜字的,有猜成语的,有猜人名地名的,有猜文学典故的,还有猜中草药的……

    见到众人到来,一个胖胖的青年突然兴奋地叫道:“你们是东坡书院的吧,这里有些灯谜大家都猜不出,你们学识渊博,我想你们一定能猜出来的。”

    听闻此语,秋先生等人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只听那个胖青年指着一个花灯道:“这个灯谜是‘熙熙攘攘’,打一字,你们有谁知道谜底吗?像‘壹加壹’我知道是‘王’字,‘上下一体’我知道是‘卡’字,但这个‘熙熙攘攘’我就凑不出了。”

    秋先生望向众人,立马有一个学子道:“‘熙熙攘攘’,是谓人多,故应该是‘奢侈’的‘侈’字。”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原来还可以从谜面的意义入手,而不仅仅是简单拼凑。”胖青年拍手道。

    这时,原先就在那里猜灯谜的一群人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其中一人突然高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弹丸之地’的谜底了,‘弹丸之地’,是说地方小,地也就是土,那不就是小土吗?小土小土,岂不就是‘尘’字?”

    东坡书院一行人果然了得,才一炷香的时间,那些遗留的灯谜就被他们一一解决,像“池塘亮底”打一字是“汗”字,“送走观音使不得”打一字是“还”字,“八十八”打一成语是“入木三分”,“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是“寅吃卯粮”,“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是“香附”,“测鼠”打一词牌名是“卜算子”……

    看到学生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些灯谜一一解决,秋先生神色一动,突然说道:“我来给大家猜个灯谜如何?”

    众人见秋先生如此说,顿时来了精神,他们都知道秋先生是一个有些神秘的人物,但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师,他出的灯谜肯定不简单。也许是为了在老师心中留下好印象,也许是为了在众同窗中拔得头筹,他们的神情都专注了起来。

    只见秋先生从一旁的案上提起一支笔,蘸墨挥毫,如笔走龙蛇,数息之后,一副对联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花灯上:“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好字!好联!”众学生赞道。

    “‘和狐狼猫狗仿佛’,难道谜底是一种动物,但‘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似乎又矛盾啊?”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难道谜底是一篇文章,‘虽为短品,也是妙文’,看来还是一篇短文,但上联又是什么意思?”

    ……

    众学生纷纷凝神苦思,其它看热闹的人包括先前的胖青年也是一个个抓耳挠腮,却谁也答不出来。

    半晌之后,眼见众人都已放弃,秋先生突然看向至始至终都静静伫立一旁的纳兰纾予,问道:“纾予,这谜底你可猜到?”

    纳兰纾予迎着秋先生的目光,坦然一笑,道:“老师早已把谜底告诉大家了,又何须再猜?”

    “呃?”人群中发出一阵窃窃私语声,片刻之后,有一人突然高呼道:“呀!这谜底不就是‘灯谜’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都有些惭愧地低了低了头,看向纳兰纾予的目光也多了一丝异样。

    瞅见众人的神色,秋先生微微摇头,岔开话题道:“你们知道吗,一副绝妙的灯联有时候还可以充当媒人呢?”

    “哦?”众人又来了兴致。

    “据说前朝有一个叫王安石的秀才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上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

    说道这儿,只见众人都开始猜测那下联,却都抿嘴摇头,包括纳兰纾予,于是秋先生继续道: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即想到了招亲联,便以此应对,遂被取为进士。等到他归乡再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于是被招为快婿。看,一副对联就这么成了媒人。”众人纷纷莞尔。



………【第二十一章 元宵佳节(下)】………

    一路前行,忽见路边有一处人群密集处,众人走近一打听才得知是一名贾姓员外新建成了一座庭院,趁此元宵佳节之际向众人征集匾额对联。

    众人走进庭院正门,只见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两边,都是雪白色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往前望去,只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在小径入口处的一棵海棠树下,有一侧面而立的紫衣少女,一只纤纤玉手轻拈花叶,微踮起脚尖,闭着眼睛,正自嗅着花香,嘴角边就那么绽放出一缕浅笑,宛如玉盘承珠,花凝晓露。她的衣袖,仿佛笼上了一片轻轻流动的寒烟,她的脸宠,有若雪光映照下的白莲,神思恍惚之间,让人忍不住沉醉下去。

    “岚姐姐,我哥说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许多年轻男女都会借着赏花灯的名义来和自己的情人约会。你呢,有情人了吗?”边上,一红衣女子忽搂住紫衣女子那不足一握的小蛮腰,半开玩笑道。

    “傻丫头,情人岂是那么好找的?”紫衣女子微微摇头,继而低吟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什么?那人在哪?”红衣女子只听清了后半句,猛得回头,突然尖叫道:“啊,纳兰纾予,怎么会是你?”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紫衣女子缓缓转过头,有些疑惑地看向纳兰纾予等人。不用多说,她身边那个嘴巴张得大大的红衣女子自是唐爽爽无疑了。

    “岚姐姐,你的情人不会就是他吧?”唐爽爽扑闪着一双惊讶的大眼睛。

    “你胡说什么呢!我根本就不认识他。”紫衣女子一时为之气结。

    “哦……”唐爽爽的小脑袋已经开始浮想联翩。这时,秋先生一行人也已经走了过来。

    “纾予,你们认识?”秋先生问道。

    “老师,这红衣女子是唐家的人,至于紫衣女子我没见过。”纳兰纾予恭敬道。

    略一思索,秋先生对那两个女子道:“不知两位是否也是来给这庭院题对额的?”

    “不敢,我们只是瞧见这里人多,所以过来凑下热闹。”紫衣女子答道。

    “我是东坡书院的先生,这些都是我的学生,两位若是不介意,就随我们一起吧。”秋先生淡淡道。

    “这样也好,那就谢过先生了。”紫衣女子的语气明显恭顺了些,而一边的唐爽爽则小声嘀咕道:“他什么时候成东坡书院的学生了?”

    众人沿着小径往里走,不多时就看见一座假山,抬头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此时已聚集了不少人,忽听一个华服老者笑问道:“诸位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众人窃窃私语起来,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但那华服老者似乎都不满意。

    忽从某个角落传来一道儒雅的声音:“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那华服老者听了,不由赞道:“是极!是极!”

    纳兰纾予顺着那道声音望去,“原来是他!”后者似有所觉,转过头来,正好迎上纳兰纾予的目光,微微一笑,随即便把目光落在了纳兰纾予身边的秋先生身上,睿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复又摇了摇头,才转过头去。此人正是昼锦堂溪城堂主——周颐。

    接着,华服老者便引着众人绕过假山,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一路向北,渐渐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一座凉亭,华服老者领着诸人上了亭子,问道:“诸位以何题此?”有人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又有人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不如取欧阳公‘泻出于两峰之间’的‘泻’字。”此语一处,人群中立即有人叫好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

    此时,那紫衣女子突然开口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更雅?”闻得此语,众人纷纷迎合,赞那女子才情不凡。

    那华服老者喃喃道:“‘沁芳’……‘沁芳’……妙极!妙极!”又转向紫衣女子道:“匾上二字已有了,不知阁下可否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

    闻得此语,紫衣女子立于亭上,四顾一望,略一思索,便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不已。

    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众人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步入其中,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华服老者抚须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接着又道:“不知此处的匾该题何字?”

    有人道“淇水遗风”。

    “俗。”

    又有人道“睢园雅迹”。

    “也俗。”

    “莫若‘有凤来仪’四字。”纳兰纾予忽道。众人都哄然叫妙,华服老者点头道:“可否再提一联来?”

    纳兰纾予抿了抿嘴,道“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话落,在众人拍手称赞的同时,那紫衣女子也投来一道好奇的目光。

    接着,众人一路行去,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众人集思广益,留下了不少精妙的题额对联。最后,一行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出了庭院。



………【第二十二章 家族试炼(上)】………

    元宵佳节一过,纳兰纾予等十名新晋弟子就被叫到了内宗议事堂。

    议事堂内,大长老、大护法、大执事再次齐聚一堂。在纳兰纾予等人的注视下,大长老缓缓道:“唐家所有新晋内宗的弟子,在年后都要参加一次家族试炼,用以检验你们的实战能力。大多数时候试炼的内容都是由家族自己安排,但你们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