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血剑-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没有一个真正亲信的人,他连魏忠贤都没有。他没有
精神上的信仰,一度听了徐光启的劝告而信奉天主教,但他
的爱子悼灵王生病,天主没有救活孩子的性命,他便对天主
失却了信心。他没有真正的爱好。他不好色,连陈圆圆这样
的美女送进宫去,他都不感兴趣而遣出宫来。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在
政变中被杀的更多,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由于他
的自杀,后人对他的评价便比他实际应得的好得多。只因他
不好酒色,勤于政事,后人就以为他本身是个好皇帝。甚至
李自成的檄文中也说他并不真的十分胡涂,只不过受到欺蒙,


一切坏事都是群臣干的。只因他遗诏中要求李自成不要杀
死一个百姓,后人便以为他真的爱百姓(难道他十七年中所
杀的百姓还少了?),只因他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
国之臣”,后人便以为明朝所以亡,责任是在群臣身上。其实
他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他是合理的亡国之君。他拥有绝对的
权力,却将中兴之臣、治国平天下之臣杀的杀、罢的罢,将
一批亡国之臣走马灯般换来换去,那便构成了亡国之君的条
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
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明朝当
然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然而袁崇焕抗拒满清入侵,却不能说是错了。当时满清
对明朝而言是异族,是外国,清兵将汉人数十万、数十万的
俘虏去,都是作为奴隶或农奴。清兵占领了中国的土地城市,
总是烧杀劫掠、极残酷的虐待汉人。不能由于后代满清统治
胜过了明朝,现在满族又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不可分离的部
分,就抹煞了袁崇焕当时抗御外族入侵的重大意义。正如将
来世界大同之后,也不能否定目前各国保持独立和领土主权
完整的主张。清朝比明朝好,只不过中国人运气好,碰到了
几个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然而袁崇焕当时是不会知道的。
只要专制独裁的制度存在一天,大家就只好碰运气。袁
崇焕和亿万中国人民运气不好,遇上了崇祯。崇祯运气不好,
做上了皇帝。他仓皇出宫那一晚,提起剑来向女儿长平公主
斩落时,凄然说道:“你为甚么生在我家?”正是说出了自己
的心意。他的性格、才能、年龄,都不配做掌握全国军政大

权的皇帝。归根结底,是专制制度害了他,也害了千千万万
中国人民。
在合理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下,万历可以成为一个精
明的商人,最后被送入戒毒所。天启是一个精巧的木匠。崇
祯做甚么好呢?他残忍嗜杀,暴躁多疑,性格中有强烈的犯
罪倾向,在现代社会中极可能成为一个犯罪的不良青年,但
如加以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在屠宰场中做屠夫(我当然
并不是说屠夫有犯罪倾向),那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他不能
做猎人,因为完全缺乏耐心。
后世的评论者大都认为,袁崇焕如果不死,满清不能征

服中国。我以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只要崇祯是皇帝,袁崇
焕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基本局面,除非他杀了崇祯而
自己来做皇帝,这当然不符合他的性格。在君主专制独裁的
制度之下,权力在皇帝手里。
袁崇焕死后二百三十六年,那时清朝也已腐烂得不可收
拾了,在离开袁崇焕家乡不远的地方,诞生了孙中山先生。他
向中国人指明:必须由见识高明、才能卓越、品格高尚的人
来管理国家大事。一旦有才干的人因身居高位而受了权力的
腐化,变成专横独断、欺压人民时,人民立刻就须撤换他。
袁崇焕和崇祯的悲剧,明末中国亿万人民的悲剧,不会
发生于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国家中。把决定千千万万人
民生死祸福的大权交在一个人手里,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一
切灾难的基本根源。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这种灾难,只
盼望上天生下一位圣主贤君,这愿望经常落空。那是历史条
件的限制,是中国人的不幸。孙中山先生不但说明了这个道

理,更毕生为了铲除这个灾祸根源而努力。
在袁崇焕的时代,高贵勇敢的人去抗敌入侵,保卫人民;
在孙中山先生的时代,高贵勇敢的人去反抗专制,为人民争
取民主自由。在每一个时代中,我们总见到一些高贵的勇敢
的人,为了人群而献出自己的一生,他们的功业有大有小,孙
中山先生的功业极大,袁崇焕当然小得多,然而他们都是奋
不顾身,尽力而为。时代不断在变迁,道德观念、历史观点、
功过的评价也不断改变,然而从高贵的人性中闪耀出来的瑰
丽光彩,那些大大小小的火花,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之中,也
照亮了人类历史的道路。
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人群立了大功业,令我们感谢;有许
多人建立了大帝国和长久的皇朝,令我们惊叹。然而袁崇焕
“亡命徒”式的努力和苦心,他极度悲惨的遭遇,这个生死以
之的“痴心人”,这个无法无天的“泼胆汉”,却更加强烈的
激荡了我们的心。
崇祯和袁崇焕两人的性格,使得这悲剧不可能有别的结
局。两人第一次平台相见,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的诺言,
杀机就已经伏下了。以后他请内帑、主和议、杀毛文龙,悲
剧一步步的展开,杀机一层层的加深,到清军兵临北京城下
而到达高潮。在这悲剧的高潮中,崇祯不许袁部入城是第一
个波浪;袁部苦战得胜,崇祯催逼他去追击十倍兵力的清军,
是第二个波浪;北京城里毁谤袁崇焕的谣诼纷传是第三个波
浪;终于,皇太极使反间计而崇祯中计。至于后来的凌迟,已

是戏剧结构上的荡漾余波了。
即使没有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终于还是会因别的事件、

用别的借口来杀了他的。
我们想象崇祯二年腊月中国北方的情形:
在永平、滦州、迁安、遵化一带的城内和郊外,清兵的
长刀正在砍向每一个汉人身上,满城都是鲜血,满地都是尸

首……
在通向长城关口的大道上,数十万汉人男女哭哭啼啼的
行走,骑在马上的清兵挥舞鞭子在驱赶。清兵不断的欢呼大
叫,这些汉人是他们俘虏来的奴隶,男的押去辽东为他们做

苦工,女的分给兵将淫乐……
在陕西,灾荒正在大流行。树皮草根都吃完了,饥饿的
父母养不活儿女,只好将他们抛在城角的空场上,这些孩子
有的在哭号,呼叫:“爸爸,妈妈!”有的拾起了粪便在吃。到
第二天,这些孩子都死了。但又有父母抱了孩子来抛弃。做
母亲的看着满地死儿,舍得把手里的孩子抛下来吗?但如带

回家去,难道眼看他活活的饿死……
流离在道路上的饥民不知道怪谁才好,只有怪天。他们
向来对老天爷又敬又怕,这时反正要死了,就算在地狱中上
刀山、下油锅也不管了,他们破口大骂老天爷,有气无力的
CB
咒骂,终于倒在地下,再也起不来……
在北京城的深宫里,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在拍着桌子发脾
气。他又是焦急,又是害怕,不断的问太监:“袁蛮子写了信
没有?怎么还不写好?这家伙跟我过不去,非将他千刀万剐
不可。你们再去催,叫他快写信给祖大寿!”他憔悴苍白的脸

上泛起了潮红,眼中布满了红丝,不断的说:“杀了他!杀了
他!”……
在阴森寒冷的御牢里,袁崇焕提笔在写信给祖大寿,砚
台里会结冰吧?他的手会冻得僵硬吗?会因愤怒而颤抖吗?他
的信里写的是些甚么句子?泪水一定滴上了信笺罢?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将这封信交在祖大寿的
手里。祖大寿读信之后,伏地大哭。讯息传了开去:“督师有
信来!”
辽河大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满
身累累枪伤箭疤的关东大汉,伏在地下向着北京号啕痛哭,因
为他们的督师快要被皇帝杀死了。战马悲嘶,朔风呼啸,绵
延数里的雪地里尽是伏着愤怒伤心的豪士,白雪不断的落在
他们的铁盔上、铁甲上……
①见余大成《剖肝录》。
②《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
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崇祯死后,因为没有确定的接班人,也就没有
确定的谥法,有毅宗、庄烈帝、怀帝、愍帝、思宗
等谥。思宗的“思”字,不是美谥,《逸周书》的谥
法解中说:“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即“眚”,灾害
的意思)兆民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汉朝的王逸作过一篇楚辞,叫作《九思》,是哀悼屈
原的,共有九章:逢尤、怨上、疾世、悯上、遭厄、

悼乱、伤时、哀岁、守志。所说的悼乱伤时,疾世
哀岁,逢尤遭厄,和袁崇焕的心境和遭遇倒也差不
多。但崇祯写这《九思》二字时,所想到的当然不
会是王逸的《九思》。
③崇祯遗诏:“朕自登极十七年,上邀天罪,致虏陷地
三次,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也。任尔分裂朕
尸,可将文武尽皆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
人。”这道遗诏,和相传留在他身上的遗书文字稍有
不同。
④“君非甚闇,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
忠绝少。”
⑤梁启超在《袁崇焕传》的题目上,加了“明季第一
重要人物”的形容词,传中说:广东崎岖岭表,数
千年来与中原的关系很浅薄,历史上影响到全中国
的人物极少,只有唐朝六祖慧能光大了禅宗,明朝
陈白沙在哲学上倡明唯心论,成为王阳明的先驱,而
“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
族之隆替者”,只有袁崇焕一人。(其实,他即使不
提到孙中山先生,也应当提洪秀全。)又说:“故袁
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康有为
在《袁督师遗集序》中说:“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
间也,天下震动,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
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将多矣,谗死亦至伙,
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
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则岂

惟杜邮、钟室、凉风、金牌之凄感也。……假若间
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他认为白起、韩信、
斛律光、岳飞四人被谗而死,虽令人感叹,但于国
家存亡无关,不及袁崇焕事件影响深远。
李济深《重修明督师袁崇焕词墓碑》:“论明清
间事者,佥以为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叶
恭绰谒袁崇焕墓诗:“史笔只今重论定,好申正气息
群纷。”注云:“近日史学家钩稽事实,证明袁如不
死,满洲不能坐大,即未必克入主中原,故袁死所
关之重,有同岳飞于宋。文天祥辈尚非其比也。”
⑥戏剧结构上高潮过后的余波(anticlimax),通常译
作“反高潮”,似不甚贴切。
⑦《清史列传》卷三:“岳托(满清大将,代善之子,皇
太极的侄儿)曰:辽东以久不降,故诛之。杀永平
人,乃贝勒阿敏所为……六年正月,(岳托)奏言:
前克辽东、广宁,汉人拒命者诛之,复屠永平、滦
州汉人。”
⑧满清每次出兵,都俘虏大量汉人去做生产工具。这
次进攻北京之役俘虏的实数无记录,但知阿巴泰攻
掠山东之役(《碧血剑》中提到的那一次)“俘获人
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相信崇祯二年一役中俘虏汉
人也必达数十万,《太宗实录》卷六:“上因问达海
(奉命监守明宫太监而使反间计的五将之一)等:
‘是役俘获视前二次如何?’对曰:‘此行俘获人口,
较前甚多!’上曰:‘金银币帛,虽多得不足喜,惟

多得人口为可喜耳!’”
⑨《陕西通志》,崇祯二年马懋才《备陈灾变疏》:“殆
年终而树皮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安塞城
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
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者。”
CB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崇祯间有民谣曰:‘老
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为非作歹的享
尽荣华,持斋行善的活活饿煞。老天爷,你年纪大。
你不会作天,你塌了罢!’此种时日曷丧之心理,非
人民痛苦至极者,宁忍出此?”

后记
《碧血剑》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作于一九五六年。
《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
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袁承志的性格并不鲜明。不
过袁崇焕也没有写好,所以在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间又写了一
篇《袁崇焕评传》作为补充。
《碧血剑》曾作了两次颇大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
篇幅。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
《袁崇焕评传》是我一个新的尝试,目标是在正文中不直
接引述别人的话而写历史文字,同时自己并不完全站在冷眼
旁观的地位。这篇“评传”的主要创见,是认为崇祯所以杀
袁崇焕,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中了反间计,而是在于这两个
人性格的冲突。这一点,前人从未指出过。
这篇文字并无多大学术上的价值,所参考的书籍都是我
手头所有的,数量十分有限。出自《太宗实录》、《崇祯长
编》等书的若干资料都是间接引述,未能核对原来的出处,或
许会有谬误。这篇文字如果有甚么意义,恐怕是在于它的
“可读性”。我以相当重大的努力,避免了一般历史文字中的
艰深晦涩。现在的面目,比之在《明报》上所发表的初稿
《广东英雄袁蛮子》,文字上要顺畅了些。
一九七五.六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