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即将呈现的新脸
商铺是市长的脸,孩子是父母的脸。
电影是导演的脸,金牌是教练的脸。
报纸是主编的脸。
在中国社会的传统中,脸的意义与面子、名片、品牌所代表的意义是相当的,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脸。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国这个十分人情味的社会里,“脸”所辐射出来的力量比制度、权威所具有的力量还要强。有时甚至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成了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尺度,成为驱使一些人行动的准则。
对于脸,其实大家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小学的一年级,都会学到这个很有意思的字。每一张脸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每一张脸也有会有不同的喜怒哀乐;这些脸中,有丑陋的,有美好的,有阴险的,有阳光的,有蛮横的,有谦虚的,有内外如一的,也有表里不一的,甚至说变就变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脸,这些独一无二的脸,有时候一看便穿,有时候终了一生,都看不清某些人的脸。由这些脸组合在一起,更是变得极为博大精深。这可以形成一张张张力无限的人脉网,也可以生出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感情无数的恩怨是非!它甚至是一座城市的基本元素之一,或者说是它的重要内核。延展开去,它也是社会、历史、文化,政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显性的脸不难捉摸,隐些的脸深不可测。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看到一个人的脸,却可以感受到这张脸的模样。是否真诚?是否充满爱和阳光?是否名实不至?是否色厉内荏……这样的脸,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衣食住行的谈吐举止中,体现在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即以同样的菜,让不同的主妇来做,最终的口味都各不相同。即以同样的头发,让不同的发型师予以加工,最终做出来的发型也不相同。任何一个有正常的思维、判断能力的人,在处理任何一件事情时,都会渗入各自的修养、立场、观点、情感等,都会从中各种五彩缤纷的脸。
任伟蓝即将增加一张脸。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在他的心里,他只想做一个平凡的记者,从来没有思考过超越记者范围的事情。当记者多好啊,既与高层无争,也与直接领导无怨,只要每天勤勤恳恳地深入现场进行采访、直面现实进行写稿,就足够了。对于报社的发展、版面的设置、专题及活动的策划等等高层次的东西,他不想考虑太多,他只想过一些简单的日子,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始终觉得,新闻署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自己的脸,就代表着自己要对这篇新闻负责,从文章结构、行文方式,语言运用等,就可以体现自己的水平。如果让他负责整个报纸,那么,署上名字的或者不是他,但是,他同样也要对这些新闻负责。这多累啊,他不想超越自我,他宁可过一种有些平凡又有些激动人心的日子。
记者要擅于保护自己
任伟蓝在传媒业摸混三年了,他把青春、热血、激情、爱恨……都注入其中。每一次看到采写的新闻变成滚烫的文字,他都会激动得有点心酸。他不知道,署上他名字的这些文章到底会给读者产生什么样的体会,在读者的心目中,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脸。他自知做了多少得意的事,写了多少违心的文章。但是,那颗热腾腾的心,那颗颤兢兢的心,不论何时,他都没有改变过。
多年来的职业习惯,使得任伟蓝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比如宾馆、商铺、书店、友人的家室、咖啡厅、体育馆的会议厅、公交车上、工厂里等,他都会像猎狗嗅野味一样,环视四周,看看有没有报纸,只要看到报纸,或者是在报夹上、或者是在前台、或者是办公桌上,甚至是别人看完了报纸扔掉的,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前,取出来看一看,对于一些排版风格奇特,内容新颖震撼的报纸,便会收藏起来,对于特别突出的,还会上网搜一下,这是谁办的报纸,哪个集团的?主编是谁?主打版块是什么?观点最犀利的记者叫什么名字?最近几年有何突出的业绩等等。甚至于向四处打听,恨不得结交更多的报业同仁。他希望看到更多写着光明的脸,更多深藏道义的脸,他期待更多有力量的文字,有骨气的文章。
任伟蓝一直保存着发表自己新闻作品的每一份报纸,随着从业时间的增长,报纸在房屋中占据的地方也增大,到现在堆积在一起的报纸已比他的个子高了很多,特意为叠放报纸做的书架,也将快没有空间了。对着这些散着浓浓的铅味,甚至夹杂着霉味的报纸,他时常感慨万端: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青春,这就是被隐藏着的一部城市发展史。也许很多的人与事,都最终会静止如同这一张张的报纸,只是以某些特殊的符号记录着这座中等城市里的大大小小的事,但是,稍一读懂,那些真情的脸、诚挚的脸、和善的脸,还有狡猾的脸、软弱的脸、贫困的脸……都会如在眼前,都会恍如昨天般扑面而来。
任伟蓝很爱惜报纸。他从不把自己的报纸当成坐垫,也不会把它放在餐桌上面当碗垫,更不会撕掉它,或者把它贴在窗户或者墙上,或者把它扔掉。他对报纸的景仰就像所有商人对财神爷的景仰、所有追求爱情的人对丘比特的景仰一样,他把报纸当成了自己心中的神。直到后来,任伟蓝向上级递交了辞呈,并与几位一道奋战的朋友豪饮一番,在将醒将醉时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报纸就是我的事业,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爱人。它在我面前,无比的神圣,就如释迦牟尼、就如太阳一样闪耀光芒。办报纸,就应该担负正义、鞭苔罪恶、扶助危困,让弱者的声音更强、让强者的声音更弱……
沉淀了三年的任伟蓝,这时开始了他的新一轮旅程。此前,他所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文字,以及文字所延伸的相关的人和事。现在,他很突然地,被推到了一个他以前没有想到的位置:新闻中心主任。这名号听起来不大,实际上,放眼望春之内,只要有什么新闻信息,在理论上,他都可以直接或者派人进行采访,即使心中没有装着望春,事实上思维不得不围着望春转。由是也开始了一个从小我到中我的转变,而他的脸自然而然的要进行改变。那么,新的脸该是什么样的呢?这张脸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道义、爱、真实、坦诚……任伟蓝一直期待着自己有着这样一张并不一定很帅气,但于世有补的脸。他希望,在他主持下的报纸,也能洋溢着道义、责任、真实和爱。但是,他的脸并不俊秀,他任职的报纸《南国信息报&;#8226;新望春》远不如他想的那样好,甚至,他也曾在这份他认为非常神圣的报纸上,涂抹下己所不欲的违心文字。有时候,他觉得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他的同事,对不起这张报纸的广大读者。但是,报纸并非一个人的报纸,品味和定位,还有上级宣传的导向、传媒的规矩、报社内部的规划等,决定了个人力量的单薄。
原来的新闻中心主任,现在的《望春日报》首席记者赵柄春曾告诫过他:你是一个优秀的记者,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中心主任。你总想着以自己的激情、以自己的热忱去燃烧别人,去改变别人,去感动别人,最终你什么也办不到,你燃烧的只是自己,感动的只是自己,要改变的依然是你自己。别人的生活依然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风景依然是别人的风景,百姓是百姓的百姓,天下是天下的天下。记者无法改变太多的事情,即使疏导,即使记录,有时也不可以。怀有济世之心而善于保护自己,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对于这些,任伟蓝认同而不接受。意气风发的他,思考得最多的就是要变脸——也就是改版。他只想着要如何站在城市的最前锋,做最有震撼力的新闻,扩大报社的影响,建立自己和报社的品牌。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官话、套话、虚话、废话连篇的文章统统枪毙。换上另一张鲜活的、奔放的脸、换上一种不断向前的、勇于否定的、积极担当的风格。
大凡改革;都要付出代价
一场变革已在悄无声息地酝酿,一场精彩的戏剧即将上演。但是,除了他,上至报纸老总,下至全体同事,谁都不知道。在这些人中,有的对他充满期待,有的很是困惑,有的还在观望。在此以后,有的将会成为他坚强的挚友,有的会成为他前进中的绊脚石,有的则坐收了渔翁之利。不管怎么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这份报纸将不可避免地和他连在了一起,打上了任伟蓝的烙印。至于这段路能走多长,多远,他并没有想过,也没有时间去想。他要启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而是一个更为全面的、专注的改革。也就是说,此前的报纸,将在这里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突破,按任伟蓝在采编会议上讲的,是“实现零的突破,开创本市一个新的新闻时代”!
大家默默无言,觉得这牛皮吹得是有点大了,就算你任伟蓝有点儿从业经验,就凭几个毕业不久的后生新人,就凭报社那点单薄的实力,行吗?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任伟蓝思考的范畴,他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再次统一大家的思想,选择一个发力点,策划几个有份量的新闻,一举提高报纸的知名度。他知道,虽然大家没有经验,但正因此,做起事情来才更没有顾虑!虽然大家从业的时间不长,像邹晓亮、林真战,郭秋良,都还是刚大学毕业的,但是记者们都是后生仔,脸上溢满着奋斗的激情。虽然报社人员不多,但意见更容易统一。有了这么多的优势,任伟蓝相信这张报纸完全可以做起来。只是,因为事情来得太快了些,任伟蓝还没有更充分的准备。他只是在召开记者讨论会议上提了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具有的情操,那就是:“一定把自己的笔锋磨尖,要把责任和道义揣怀于心,扬善惩恶,有所作为!”另外,他还特别指出:“一名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世事洞明,懂得新闻策划、谋事周全的战略家;其次必须是一个人情练达,擅于交往的外交家;最后,才是文笔秀直、实事求是的记录者。”
任伟蓝说得如此庄重,报社老总张东却只当没有什么事一样。此前《望春日报》扩版,向全国各地广招记者,《南国信息报&;#8226;新望春》一下子就走了五个人,整个采编队伍都不到十个人的办事处,人员缩水一半以上,张东也不怕,大概算盘里打着走一个人就可以少发一个人工资的歪主意,在他的眼里,记者远不如客户来得重要,新闻远不如广告重要。当时他眯着眼睛把剩下的几个记者掐算了一下,很快就宣布任伟蓝提升为新闻中心主任,同时向社会招聘记者。对任伟蓝,张东也没有对他进行严肃地谈话,只对他交代一番就让他轻装上阵了,好像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一样。但对于任伟蓝来说,一点儿也敢不轻松:做什么新闻好呢?从哪儿开刀呢?该如何在短时间里打出声势呢?他知道,大凡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次变脸成功,他当然也会跟着风光一下,然而不成功呢?报社要遭受什么样的损失?他和与他一道奋战的同事们要受到怎么样的冲击?以他对报社的了解,成功的机率并不多,就如同乌龟和白兔赛跑一样,赢的可能并不多。虽然这样,任伟蓝也将继续下去,箭在弦上,即使无法命中目标,也要勇敢一试!任伟蓝思考良久,有了一点点的思绪。 。。
自荐的实习生并不寻常
此时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钟艺怡”,他的脑中随之浮现出一张俏丽动人的脸,未及多想,便接起电话来……
“你好,我是望春学院四年级的学生,想到贵单位来实习,请问哪位负责这件事?”一个矮瘦的女生走进了《南国信息报&;#8226;新望春》的编辑部。
对于实习生来说,报社是深为喜欢的。既不用发工资,还可以剥削实习生的脑力和劳力,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多报社对实习生并不十分排斥。当然,在总体上也是有限制的,因为实习生没经验,写的稿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还要手把手教。不过,对于如《南国信息报&;#8226;新望城》这些并不太规范的小报来说,还是多多益善的,在人员紧张的时候,实习生还会被当主力记者使用。
报社的领导都不在,伟蓝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整理一个采访提纲。他看着眼前这个怯怯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从业以来,还没有看到过女大学生主动跑到报社自荐来当实习生的,这份勇气就值得表扬。
伟蓝接待了这个大学生,给她倒了一杯水,还问了她的一些情况。女大学生怯怯地喝了一口水,就介绍说她叫钟艺怡,在学校的新闻社当过编辑。并把一些作品拿给伟蓝看。伟蓝看了一下,知道钟艺怡功底不错,就留下了她的简历,说领导不在,但他会向领导推荐一下,如有需要,会通知她的。女大学生于是感激而去……
这就是任伟蓝和钟艺怡认识的经过。任伟蓝没想到,钟艺怡后来不但成了实习生,还由他带,还发生了那么多的故事……
任伟蓝接了电话,原来钟艺怡想邀请他今晚去唱歌,房已经定好了,就是龙雅酒店的三八八房。任伟蓝想都没想就爽朗地答应了。因为他知道,钟艺怡不常去唱歌,更不会主动邀请别人唱歌,现在特意定房唱歌,他肯定要捧场的。
“你一定要来哦!”钟艺怡在得到任伟蓝肯定的回答后,轻笑着挂了电话。
任伟蓝脑海里还在回响着钟艺怡美妙的声音,这时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任伟蓝一看,是赵柄春。赵柄春第一句话就是:“任伟蓝,祝你生日快乐哦!”任伟蓝一听纳闷了,仔细一想,哦,原来今天真是自己生日了!赵柄春不愧是领导的料,连他的生日都记得这么清楚,忙说了声谢谢。赵柄春就说,今晚怎么安排?任伟蓝还没想好,赵柄春就说,唱歌去吧?我和钟艺怡已经商量好了,在龙雅酒店三八八房,钟艺怡还买了生日蛋糕,今晚不醉不归!
任伟蓝一向低调,过生日当然也不希望过于热闹,没想到赵柄春和钟艺怡竟然这么热情,早就为他的生日设计好了,钟艺怡甚至于还没有告诉他今晚唱歌的目的!怎么办?是该答应还是该拒绝?电话那头赵柄春没有听到回音,火了:“还犹豫什么啊,就这么定了!朋友的情你还不领啊?”任伟蓝这才答应下来,连声说了谢谢。
挂了线,任伟蓝给钟艺怡发了信息,责她搞这么大的动作也不告诉他一声,钟艺怡只回了七个字:生日快乐!今晚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房地产商都是报社的财神爷
任伟蓝真拿钟艺怡没有办法。这时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任伟蓝心想肯定刘冠军也是打祝贺电话来了,忙按了按听键,电话那头刘冠军就笑哈哈地说:“任伟蓝,好久不见了,混得很不错吧?听说你荣升新闻中心主任了,恭喜恭喜啊,还请你要照顾好小弟哦!”
任伟蓝也就笑着答:“刘总有事便说,我们都是一条战壕里出来的,就不必客气了。”
刘冠军就说今晚想请任伟蓝吃饭,而且是“很诚挚地邀请”,任伟蓝知道刘冠军有事,就说朋友间何必客套,饭就不吃了,有什么电话里说一下就行了。刘冠军想了一下,就说既然这样,我就把一些资料发给你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