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大师如是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学大师如是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保持在新的水平上,除非价格发生进一步的改变,要求利率朝这方或者那方做出进一步的变动。   

  书外人语   

  威克塞尔所处的年代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困扰西方世界。威克塞尔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性波动总是与价格和利息率的波动相伴,于是他提出积累过程原理;试图通过对利息率和价格运动的研究;给经济危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威克塞尔的积累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以两种利率差异变动作为桥梁,把货币数量变动和经济周期变动相联系,这为以后的现代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经济理论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其次,他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宏观经济均衡体系。威克塞尔根据积累过程理论,将两种利息率的差异作为影响价格与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认为惟有在两种利率相一致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才会一致,否则就会诱发经济波动。由此,威克塞尔建立的积累过程学说是一个宏观经济均衡体系。最后,威克塞尔第一次把利息率区分为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息率,这不但为自己的积累过程原理提供了一个颇具开创性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对后来货币学派的自然利率概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由此可见,威克塞尔不但是瑞典学派第一代经济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其理论的深远意义更在于它对整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做出了先导性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威克塞尔的经济学理论是“凯恩斯革命”的序曲。   

  威克塞尔一直备受经济学界的推崇,创新理论经济先驱熊彼特评价威克塞尔时说:“作为一个货币理论家,他在死后赢得的国际威望甚至比马歇尔和瓦尔拉斯还要大。”熊彼特把威克塞尔和瓦尔拉斯、马歇尔一起并列为1870—1914年间在纯理论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经济学家。这一评价把威克塞尔放到了与马歇尔相匹敌的地位上,是恰如其分的。   

  19世纪末西方经济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第二次综合,在英语世界是由马歇尔完成的;而在非英语世界中,则由威克塞尔完成。威克塞尔体系的综合性质,由于语言壁垒,历来被人们所忽视。威克塞尔也像马歇尔一样,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建立了综合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效用论的理论体系。威克塞尔与马歇尔的区别在于:马歇尔综合体系的主要成就在于微观方面,而威克塞尔综合体系的主要成就在于宏观方面;马歇尔以局部均衡为框架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思潮,威克塞尔以一般均衡为框架综合古典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思潮;对于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综合体系中的肯定语调较浓,威克塞尔综合体系中的肯定语调较淡;马歇尔综合体系与后来的凯恩斯革命的逻辑联系较弱,威克塞尔综合体系与凯恩斯革命的逻辑联系较强。         

←虹←桥书←吧←。  

第35节:落后了就要改良,制度也要优胜劣汰(1)         

  10 落后了就要改良,制度也要优胜劣汰   

  托尔斯坦·凡勃伦美国制度学派创始人   

  精彩语录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经济生活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而制度由思想与习惯形成,思想与习惯又是人类本能所产生的。   

  在这样依据收益力的资本估值中,资本估价的核心不是工厂的成本,而是所谓公司的商誉。   

  人类在社会中的生活,正同别的生物的生活一样,是生存的竞争,因此是一种淘汰适应的过程;而社会结构的演进,却是制度上的一个自然淘汰过程。关于人类制度和人类性格的一些已有的与正在取得的进步,可以概括地认为是出于最能适应的一些思想习惯的自然淘汰,是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这种环境是随社会的发展、随人类赖以生存的制度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变化的。   

  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大多数历史悠久的文明或社会都是时时响应强制性的召唤,根据它们的天生本能修改其制度方案而得以成长的,不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崩溃就是衰退;本能倾向不同,文明或人民对生或死的选择也就不同,而且选择多半是盲目的。   

  一个社群的结构如果是由经济秩序组成的,便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工业或者经济机构。这些秩序就是这个社群在和它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接触中继续其生活进程的习惯方法。   

  人们的行为举止是非理性的,人们遵循习俗与习惯,而不是力求效用最大化。   

  对实际知识的现代信念可能有充足的根据,也可能没有。人们给了它这么高的地位,或许是对偶像的崇拜,或许是对人的最高、最基本利益的损害。含糊地怀疑这种科学崇拜不完全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类实际知识的绝对追求,必然在总体上造成人的退化和不安,这既反映在它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方面,也体现在实际知识取得巨大进步之后的物质后果上。   

  企业的动机是金钱上的利益,它的方法实质上是买和卖,它的目的和通常的结果是财富的积累。谁要是目的并不在于增加财产,他就不会参加企业,更不会在独立的基础上经营企业。   

  商业的艺术是讨价还价、厚颜无耻、善于推销、制造信仰的艺术,其目标在于以整个共同体为代价使商人获利。有形绩效或普通产品都不是商业的目的。商人的交易所能提供的任何实质性的用途都跟他的目的完全无关,除非它能间接地影响他的客户而对自己有利。   

  经济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状态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         

。←虫工←木桥 书←吧←  

第36节:落后了就要改良,制度也要优胜劣汰(2)         

  经典理论   

  托尔斯坦·凡勃伦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开创者。1857年,凡勃伦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农村里的一个挪威移民家庭,儿童时期他一直讲挪威语,直到十几岁才开始讲英语。后来,他先后到霍普金斯大学与耶鲁大学读书。1884年,凡勃伦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期间曾经师从于美国边际效用论的代表人物克拉克。   

  从1884年到1891年,在这长达7年的时间当中,凡勃伦一直失业,先是靠家里养活,而后又靠岳父家接济。直到1891年,34岁的他才在康奈尔大学的经济系谋到一个职位。后来,新成立的芝加哥大学聘请他当教师,而后因为反资本主义学说而被迫离职。1909年,凡勃伦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以资本主义制度批评者的面目出现,一直发表论著,广受青年经济学者的欢迎。他博览群书,研究涉猎非常广,对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考古学、自然史以及哲学等都有研究。   

  凡勃伦是早期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成名作为《有闲阶级论》。该书于1899年出版,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作品,阐述了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观点。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作品。   

  当时,一位社会学家对凡勃伦说,这部大作引起了东海岸的震惊。该书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影响,和作者的独特视角以及行文风格有关,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一本书以这样尖酸刻薄的用语对社会做出如此冷静的剖析。   

  对于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凡勃伦在这部制度学派的经典著作里做出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分析有闲阶级,他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并且提出了改良主张。凡勃伦将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两种主要制度,即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制度与私有财产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制度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凡勃伦指出,在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它们的表现形式为“机器操作”与“企业经营”,即运用技术进行机器生产与以获利为目的的企业主制度。在凡勃伦看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主制度依靠有利的价格来获得利润,限制了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所以,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和谐完善的,而是存在着矛盾和缺陷的。而社会结构的发展,其实是制度方面的一个自然淘汰过程,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规律完全相同。   

  凡勃伦的主要著作还有《德意志帝国和工业革命》、《工程师和价格体系》、《美国的高级学术研究》、《企业论》和《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等。他甚至还写过《妇女服饰的经济学理论》及《手艺的本能》之类的著作。   

  凡勃伦的著述并不缺乏经验事实,但他却缺少经验证据。在凡勃伦的文章中,人们可以发现很多描述性的东西,但他却很少以系统的方式把这些与从某个一般理论得出的具体假说联系起来。这成为他留给制度经济学的部分遗产。凡勃伦早期的一篇关于小麦价格的文章,是乏味地做统计学描述的一个典型,这种风格也成了他的学生威斯利·C·密契尔创建的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建所初期的标志。   

  制度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具有一些共同点,二者都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不过,后者强调个人心理分析,而前者则强调社会心理、风俗和习惯的影响。所以,一些经济学者也将制度学派称为“社会心理学派”。   

  凡勃伦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他指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经济生活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而制度由思想与习惯形成,思想与习惯又是人类本能所产生的。”凡勃伦表示,经济制度其实就是个人或者社群在某些关系或者某些作用方面的流行思想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在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或者某个阶段上,由各种有效的制度整体所构成的生活规划,可以广义地将它归结为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者生活理论。而就它的一般特征而言,这种精神态度或者生活理论最终又可以被归结为一种流行的类型。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落后了就要改良,制度也要优胜劣汰(3)         

  很明显,凡勃伦的这种思想受到了本能心理学派的影响。本能心理学强调的是本能在人类行为动机当中的作用,认为人类的意志活动,包括崇高的道德行为,都只是源于本能的冲动,而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受这个学派的影响,凡勃伦把“本能主义”心理学当做自己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他指出,传统经济学将边沁的“苦乐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把人视为被动的,他们只受追求快乐与避免痛苦的动机和感觉的支配。凡勃伦对此评价说,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以此为前提的有关自然规律的学说和自由放任的理论等对现实问题也是没有解释力的。凡勃伦把本能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中,以它来解释思想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乃至社会制度的形成。凡勃伦的制度分析便建立在这种心理概念的基础上。   

  凡勃伦表示,一个社群的结构如果是由经济秩序组成,便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工业或者经济机构。这些秩序就是这个社群在和它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接触中继续其生活进程的习惯方法。凡勃伦把货币、谋利行为、私有财产、竞争、价格、企业、法律和政治机构等都说成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也就是制度。凡勃伦指出,随着习惯的进一步改变,那些很难评估并且构成过时的法律与习俗系统的关系、惯例、要求权以及特惠权,会无可避免地受到检视,并根据同一套新的有效性原则而被修改与调整。一些商业新秩序的出现,就是很多这么微小变化的汇聚或者正在汇聚的结果,是环境的改变而非理性设计所带来的结果,甚至这里可能根本就没有主要行为者对结果的任何预见。   

  凡勃伦运用制度分析的办法来寻找资本主义弊病的根源。在他看来,人具有改进工艺制作与渴求获利的本能,所以社会中形成了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技术制度和满足以获利为目的的私有财产制度。相应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阶级:一是从事物质生产的阶级,由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等组成,构成技术管理员阶级;二是从事商务活动的阶级,由董事、经理与商业推销员等组成,构成企业家阶级,又叫做有闲阶级。技术管理员阶级具有勤勉、守纪律与求实的习惯,是工艺制作本能的反映;企业家阶级是人类私有权观念的获取本能的反映和爱慕虚荣本能的表现。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二者表现为现代工业体系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这两个矛盾正是凡勃伦整个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凡勃伦认为,产业革命以后,在生产过程中,机器操作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它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企业主而言,从事生产的目的绝非为了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因为企业家占有财产,企业经营统治着机器操作,生产要由他们来领导,因此机器操作尽管具有增进人类福利的可能性,然而却无法实现功能。凡勃伦指出,这种矛盾对立为全社会带来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危机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经营而非机器操作,更为具体地讲,是价格的剧烈波动,而价格问题又是企业家的病态心理所引起的。当预期售价高于成本时便投产,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繁荣,同时信贷的发展推动了这个过程。一旦发现其售价大大低于实际价格而无法获利时,企业就会破产并形成连锁反应,便会爆发经济危机。   

  虽然凡勃伦批判正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建立以研究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可是,他并不主张消灭“有闲阶级”,也不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在凡勃伦看来,旧制度会和新环境(人口、技能和知识的变化)发生矛盾,成为保守因素与惰性力量,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本能也会随之而改变,社会心理也会改变,变成推动新制度形成的因素。而这一过程是渐进的,所以旧制度是可以改良的,这里不会有突变与飞跃,革命是不必要的。凡勃伦指出,机器操作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而得以克服。企业经营的统治仅仅是本能和习惯等心里范畴的表现而已,和资本主义剥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欢◇迎访◇问◇  

第38节:落后了就要改良,制度也要优胜劣汰(4)         

  凡勃伦重视从制度或者结构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它存在的问题,反对当时处在正统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主张改革“制度”,形成了日后一切制度经济学家遵循的“凡勃伦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凡勃伦所倡导的制度经济学,与其之后的一些变种有很大的不同,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凡勃伦给制度下的定义所致。凡勃伦认为制度不是组织结构,而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思维习惯”。它们是在给定的时间、地点占统治地位的一些“固定做法、习惯、行为准则、权力与财产原则”。有时候这些原则要与组织实体结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