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迅速(仅用6年时间),尤其是在有效利用天然河流及废弃河道方面,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在距今1400年前的隋朝时期,中国的水利专家已经能够十分科学地掌握水文测量技术。
据史书记载:大业元年八月,隋炀帝出游江都,乘坐小朱航,从漕渠出洛口,换乘龙舟。龙舟上有四重建筑,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龙舟最上层是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下层为宫内侍臣居住处。皇后萧氏乘坐翔螭舟,规制比龙舟略小一些,但内部装饰没什么不同。另有浮景船九艘,船上为三重建筑,均属水上宫殿。还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黄蔑等几千艘游船,供给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外国佳宾)乘坐,装载着朝廷内外各部门进献的贡品。这诸多皇家游船,共使用挽船的民夫八万余人,其中挽漾彩级以上的有九千余人,被称为殿脚,都身穿锦彩袍服。另有平乘、青龙、艨艟、艚、八棹、艇舸等几千艘护卫船,供给十二卫将士们乘坐,装载着兵器帐幕,由士兵自挽,不给民夫。那舟船首尾相接,二百余里,灯火照耀江河陆地,另有骑兵在两岸护卫行进,旌旗蔽野。(摘录译于:司马光《资治通鉴》)
透过上述字里行间,仅就隋王朝十分发达的造船工业而论,足以使1400年后的当代读者,瞠目结舌,拍案惊奇。
另据《资治通鉴》记载:大业二年二月,隋炀帝诏命吏部尚书牛弘等人议定皇帝的车驾服饰、仪仗制度。太府少卿何稠(朝廷内务府副总监。生卒年不详,郫县人。何稠幼时随叔父何妥至长安,性机巧聪慧,善音律,尤精制作。历任御府监、太府丞、太府少卿、太府卿,专为皇室制造仪仗、兵器、玩好器物。也曾参加宫殿营造,构思精妙。还能用绿瓷制造琉璃(玻璃)器物,制成品与真琉璃无异。)聪慧精巧,博览群书,参酌了古今制度,在天子礼服上绘画上日、月、星、辰,并用漆纱制成皮帽。并设计制做了三万六千人的黄麾仪仗,以及辂辇、车舆和皇后的仪仗。文武百官的礼服也都制做得十分华丽,以使皇帝满意。当时,向各州县征收羽毛,百姓们为了搜捕鸟兽,水上陆地都置满了捕鸟兽的罗网,一时间,可以用作羽毛装饰的鸟兽,几乎被捕尽杀绝。
隋文帝接受北周禅位称帝,曾令礼部尚书牛弘制定礼乐,凡不是正声清商和九部四舞的乐曲舞蹈,全部摒弃不用。但是,隋炀帝为了向###厥的启民可汗炫耀大隋帝国的风范,诏令太常寺(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少卿裴蕴,将原来周、齐、梁、陈等国的乐家子弟都编为乐户,凡六品以下的官员至庶民百姓,有擅长音乐的,都到太常寺当差。且看当时的娱乐表演:有舍利兽先作跳跃,忽然激水注满街道,遍地都是鼋鼍、龟鳖、水人、虫鱼;继而有鲸鱼喷雾掩蔽日光,转眼间化作黄龙,长七八丈;又有二人头顶条长竿,竿上有人舞蹈,忽然两竿上的人飞腾而过,跳到对方的竿上。还有神鳌背负大山,魔术艺人吐火等技艺,千变万化。艺人们都是穿着锦绣缯彩衣服,舞者身上环佩叮咚,还点缀着花色羽毛。因皇帝下令京兆、河南两地制做艺人所穿的彩服,以至于两京的锦缎彩绸一时空竭。隋炀帝还自制艳诗多篇,命令乐正(古时乐官之长)白明达谱写新曲,派人演奏,那乐曲极为哀婉惆怅。杨广听后非常高兴,对白明达说:“齐朝偏在一隅,乐工曹妙达还被齐后主封为王,如今我使天下大同,正要让你显贵!”
隋炀帝出塞巡视长城,“行宫设置为一座六合城(系何稠设计制作),城上载有枪车。每次停下驻宿,则把车辕朝外作为外围,内布铁蒺藜;再安设弩床,都插上钢锥,锥向外;上面装置旋机弩,用绳子系在弩的板机上,只要有人触动绳子,弩机就旋转,向触动的方向发射。在弩外周围又布置能弋射的短箭,并装设铃柱、木槌、石磐用来报警。”如果我们不是从《资治通鉴》中看到上述描述,还会误以为在欣赏好莱坞大片《特洛伊》、《魔戒》中的虚拟战争场景。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诏令牛弘等修成并颁布《大业律》,共18篇,500条;推出新的度、量、衡制度;设立科举取士制度,兴办学校,禁焚谶纬,推行儒、佛、道三教并重的思想体系。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敕诏:增秘书省(掌国之典籍图书,领国史、著作二局)官员一百二十人,专职修撰文史,从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至蒱博(赌博游戏)、鹰狗,皆成典籍。当时,西京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隋炀帝命秘书监(皇家图书馆馆长,掌管国史、著作出版)柳顾言等诠次(选择和编撰),除去其复重猥杂,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纳于东都修文殿。又抄写五十副本,简为三品,分置西京、东都宫、省、官府,那些正御本皆装剪华净,以宝轴锦褾。另据史载:当时洛阳观文殿的藏书楼,共计十四间,悬挂着珍丽的门帘,门上有两个飞仙,门外地下置有机关,走到门前用脚轻踩开关,飞仙就会降下,将帘子收起;然后,房门和书橱门都会自动开启。此外,隋宫内外的自动装置或机器人,还不止一处。当时,朝散大夫黄衮也曾根据前朝记载,在其营造的“妓航”、“酒船”上,安置了各类栩栩如生的木偶人物。那些乐偶们演奏钟磬筝瑟,无不扣人心弦。史家如实记载,原意并不想证明隋朝时代的科技创新,只想佐证隋炀帝迷恋“奇技淫巧”的一种事实。但结果,却让读书人了解到,在1400年前,中国隋朝的能工巧匠们已经能够制做出飞仙、乐偶等机器人。
在大业五年,隋王朝统治达到顶盛时期,疆域内共置州郡190个,县1255个;民户已达890多万户,人口为4600多万;国土东西长9300里,南北宽14815里。其中,鄯善、西海、且末、河源四郡,都是隋炀帝出征###吐谷浑后新建新设。此外,隋炀帝还曾派遣朝请大夫张镇周、武贲郎将陈稜等(从广东潮州起航),三次远航台湾,以及日本。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隋书》中有关远航“流求”的记载,正是我们研究台湾历史的宝贵史料。
隋炀帝继承大位,遇弑于宫廷兵变,在位不足14年,却留下了如此之多可歌可颂的历史伟绩。他是一位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推动古代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他还以国家财力倡导文学、书画、音乐、歌舞、百戏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推动隋唐五代文学艺术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位隋朝二世皇帝,决不能仅以谥号为“炀”,去礼远众,作为盖棺之论。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值得我们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而上述城市建筑总设计师宇文恺,科学家、发明家、服装总设计师何稠,以及那些“生卒年不详”的造船工程师、水利专家等历史精英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深深敬仰、千秋传颂。
附录: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史载:唐代长安城,原本是隋文帝杨坚的决策,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杰作。八十四平方公里面积,一百万都市人口,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大都市,是以坐落在城北的宫城为中心主体,宫城、皇城、郭城渐次展开,一条宽达150米纵贯南北中央的朱雀门街为中轴线,将都城划分在两边:街东街西各有55坊。那坊里的数目,位置的排列,面积的大小、形制,都呈左右对应。整个城市格局,犹如一张方形棋盘。
为此,白居易曾写下一首《登观音台望城》: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长安城的这种都市格局,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权利高度集中的一种体现。长安城每面城墙都开三门,沿袭汉制。布局既巧妙又暗合古礼:皇城东南角有太庙,西南角立太社,正是“左祖右社”。皇城两侧,有南北纵列13坊,象征着一年有闰;正南则是东西4排坊,意味着一年有四季;南北9排坊,取自《周礼》九逵之制。里坊管理,更是以严格控制为思路:坊里的四周以围墙封闭,每面仅开一扇门,而皇城南边4列36坊只能开东西两门,有人说怕开了门会冲泄了王气,其更真实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皇城的安全。城门和坊门早晚都要定时开闭,以击鼓为准,并实行宵禁制,犯禁还要遭到拘禁鞭挞。直到唐玄宗时代,才下诏规定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可以开夜市,以庆祝上元节。
作为古代东方最伟大的一座城市,长安城以它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严谨、布局井然,建树起了世界都城建筑史上的一个典范。
读史有感:
2006年初夏,我曾经应邀为一家影视公司策划过“隋炀帝”的四十集电视剧。因此,对于这位中国皇帝,还是有一定的说话权。
我认为,当代文人若想书写某一历史人物的故事,首先必须静下心来阅读史书,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决不能受到古代文人的局限,决不能人云亦云,使之成为毫无个人见解、毫无文学思想的作品。
因此,对于隋炀帝杨广在执政十四年中所建树的历史伟业,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特别对于那些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诸如:城市建筑总设计师宇文恺,科学家、发明家、服装总设计师何稠,以及那些“生卒年不详”的造船工程师、水利专家等精英,更值得我们深深敬仰、千秋传颂。
但很可惜,中国当代的许多文人或写手,都还没有把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这些历史精英人物上,以为跟着港台的武侠套路,胡编乱造江湖恩仇,就是在书写历史小说。非也!
其实,我在创作小说或影视剧作之余,推出这部《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后,深深感悟到,这每一位诗人、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值得我们去静心研究,真情创作。
如是,中国文坛将会很快出现一大批挺进或冲击世界文坛、世界电影的作家与编剧。因为这才是中国的东西,这才是世界同行们想看到的中国小说与中国电影。 txt小说上传分享
24、《夏日》
隋·李德林
夏景多烦蒸,山水暂追凉。
桐枝覆玉槛,荷叶满银塘。
轻扇摇明月,珍簟拂流黄。
壶盛仙客酒,瓶贮帝台浆。
才人下铜雀,侍妓出明光。
歌声越齐市,舞曲冠平阳。
微风动罗带,薄汗染红妆。
共欣陪宴赏,千秋乐未央。
这是一首描述诗人参与宫内夏日“歌舞宴”的五言诗。
此诗解读:夏景四处多闷热,靠近山水且清凉。梧桐树荫遮石栏,芙蓉叶绿满池塘。纨扇轻摇赏明月,珍簟围坐驱流黄。银壶盛来仙客酒,玉瓶贮藏山神浆。贵妃才人下铜雀,美姬侍妓出明光。歌曲优胜齐韶乐,舞姿冠盖汉平阳。微风拂动罗绮带,细汗染透女红妆。君臣共赏歌舞宴,千秋长乐在未央。
烦蒸:闷热。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珍簟:精美的竹制凉席。拂:驱除,拂暑,驱除暑气。流黄:硫黄,可用来制作火药、火柴等,引喻夏天的炎热。
仙客:神仙。帝台:古代神话中的中山大神。
铜雀:铜雀台,东汉末曹操所建,有宫殿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并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铜雀台。故址在河北临漳县古邺城的西北隅,与金虎、冰井合称为“三台”。
明光:明光宫,汉代一宫殿。
齐市: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国,建都营丘。当时齐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诗歌、音乐等艺术水准很高。《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反映了当时的齐国音乐十分高雅悦耳。
平阳:平阳府,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的府邸。汉武帝继位,因皇后陈阿娇无子,阳信长公主就把一批美女买回家中,训练成歌舞伎,随时准备让皇帝选择为妃,后有一位歌舞伎果然被刘彻所看中。她,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
未央:末央宫,汉高帝七年兴建,故址在西安市长安故城的西南隅。
李德林(531-591),字公辅,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父亲李敬族,曾为东魏太常博士、镇远将军,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正定文籍,授予内校书一职。他自幼聪敏,天赋极高,数岁能读左思(晋代著名文学家,250—305)《三都赋》,十余日即能仿拟习作,尚书右仆射高隆之(494—555)为之惊叹,遍告朝士:“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于是,邺城人士闻而奇之,纷纷前往欣赏,车马喧哗,月余不绝。他15岁即能讲习五经与古今文集、兼览文典,阴阳谶纬,无不通晓。北齐史学家魏收(《魏书》作者,505—572)曾在高隆之面前,告谓其父:“贤子文笔终当继温子升(495—547,北魏著名文学家)。”高隆之大笑:“魏常侍殊已嫉贤,何不近比老彭,乃远求温子!”他在16岁那年,遭遇父丧,自驾灵榇,回葬故乡。时值严冬,他身穿单薄麻衣,足不御袜,竭尽悉心侍母的孝道,使州里人对他十分敬慕。
北齐天保八年(557),他被家母逼令离家仕进,受到任城王高湝(文宣帝高洋的异母弟)的赏识,推荐给尚书令杨遵彦:“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于是,他秀才擢第,射策五条,参加考试皆为上等,被授予殿中将军。后因西省散员,于天保末年告病还乡。武成帝高湛(561)继位,诏他回京,授予奉朝请,加员外散骑侍郎。接着,后主高纬称帝(565),授予给事中,参掌诏诰,不久调任中书舍人,加通直散骑侍郎。承光初年(577),幼主高恒又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宰相一级)。
北周武帝宇文邕克齐,于云阳宫作鲜卑语告谓群臣:“我常日唯闻李德林名,及见其与齐朝作诏书移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复为我作文书,极为大异。”神武公纥豆陵毅(宇文邕的妹夫,汉名窦毅,匈奴人,其女纥豆陵氏,嫁与唐高祖李渊为妻,史称窦太后。)当即附和:“臣闻明王圣主,得骐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瑞物虽来,不堪使用。如李德林来受驱策,亦陛下圣德感致,有大才用,无所不堪,胜于骐驎凤凰远矣。”宇文邕大笑:“诚如公言。”
在周隋禅位之际,北周静帝宇文阐(时年9岁)赐杨坚相国总百揆、九锡殊礼,其诏策笺表玺书,皆由李德林所拟。故而,开皇元年(581),杨坚在登基之日即授予李德林为内史令,赐九环金带一腰,骏马一匹。并在东宫会议上诏令群臣,自皇太子以下,多从德林议事。开皇五年,李德林奉诏撰录杨坚拜相时的文翰,辑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杨坚连夜读讫,次日即告谓:“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过几天,又复赠其父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由李德林世袭。
李德林自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