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心思周密,聪明谨慎。”文主席盯着杨小千,瞳孔清澈,不似老年人的浑浊,“但是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手段,远救会做的还不够。”
听这话意思,文主席竟然知道远救会暗地里的小动作。杨小千颇感意外,这些小动作倒不见得有多难看出来,明眼人一查就知道,只是文主席为一国之事操劳,日理万机,居然有时间关注远救会的事,这就让杨小千感到惊讶了。
在杨小千离开远江后,周天明和特秘组带着远救会中层干部和基层人员,配合江北政府、南都军区一起管理远江二十八万幸存民众的安置事宜。与此同时,以杨小千为核心的远救会高层在外界开始部署。
方玉、胡文超、许乐进入变控中心,为国家效力的同时,也成为远救会与国家机密部门的链接桥梁。
汤韬凭借着自己召唤武器的能力,成立了一家军火贸易公司,现在汤韬的能力得到进化,远江会战中他打开了第二道锁链,现在不仅能召唤重机车、重机枪,还能召唤出威力强大的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远救会专用的直升飞机就是他的杰作。凭借着这样的能力和特殊的身份,汤韬那家手续都不齐全的军火贸易公司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拿到好几笔来自国有军工厂的大订单。
何育带着希望小队成立了安保公司,在江北横行霸道,帮王力扫空了一切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组织,使当年的远江首富迅速完成转型,东山再起。这两人通力合作,又有远救会暗中支持,很快就完成了江北黑道多少位大哥多少年都梦想着完成的事情,统一江北地下世界。
大厨郝楠创立美食城,生意火爆,其余觉醒者也都依托自己能力,迅速融入社会,站稳脚跟,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所建树。
不过这些都是为远救会谋求发展,杨小千话中暗指的是另外两个人。
叶安知,《黎明将至》的作者,起先只是一名不起眼的低级猎尸人,在远江会战过后,他的作品很快引起远救会的注意,层层上报之后,杨小千亲自接见叶安知,让他详尽描写远江战争,力求将每一处真实细节带给观众,让他们在阅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丧尸对变异体的了解,最好是能以这本书为基础,打造出一些列游戏、动漫、电影,将丧尸和变异体的丑陋宣传到各个角落,让更多人认识到变异体是人类的天敌,不能予以同情。
张欣怡,杨小千的老同学,远救会的秘书长,她在远救会的全力支持下,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当年的梦想:成为一个歌星。张欣怡有着动人的美貌,又是从尸海地狱里打出来的巾帼英雄,更因她的能力,拥有世界第一无人可比的歌喉,要捧红她根本不是难事。现在张欣怡的名气已传遍江北,隐隐有跻身华夏二线的趋势。当然,这还是因为杨小千担心影响不好,禁止张欣怡使用超能力进行演唱。等到远救会一期计划全面铺开后,张欣怡的歌声不仅会名传华夏,还会震动世界。
这两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为远救会掌控舆论源,杨小千深知偶像的影响力,不说当年造就无数拾金不昧好少年的雷锋,单说王海就带出了成百上千悍不畏死的勇士。如果远救会能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全民偶像,在民心风向的引导上远救会就可以占据主动地位。
这件事杨小千曾在远江做过,他和刘远舟用尽各种手段,扭转了新远江和江心岛内民众的观念,以抗尸奉献为荣,以退缩自私为耻。正因为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才能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守住人性的光辉,正因为有这道光辉,所以258师、远救会、猎尸人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鲜血液,才最终赢来了对尸战争的胜利。
第三十六章 改制(下)为断线~风筝~加更~
杨小千陷入沉思,文主席耐心等待了一会儿,开口继续说道:“偶像对民众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现在这些油头粉面的青少年偶像,不能弘扬正确价值观,也不能引导起积极面对灾难的风向标。”
听出话中含义,杨小千一双眼睛亮了起来,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文主席。
“我给中宣部打过招呼了,首先下禁韩令,把时下风靡流行的那些韩星剔出偶像市场,然后由中宣部和各演艺公司合作,打造我们华夏的本土偶像,就从你们远救会的张欣怡开始。除她以外,还要考虑几个始终奋战在抗尸一线的年轻战士。现在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歌星影星,还有战争明星。”
文主席这段话让杨小千倍感惊喜,由中宣部将张欣怡选作培养目标,既是对觉醒者示好,又是对远救会示好,收获双方好感的同时,建立起一个非机密部门的常规枢纽。而对于远救会而言,能由国家出力相助,那么远救会女神张欣怡的世界偶像之路便是一片坦途,这是一件多赢的事情,于是杨小千举起双臂,说:“我举双手赞成。”
“恩,还有,各地高校、中学的军训方式很快就会整改,会真刀真枪教好青少年学生们如何使用武器保护自己,我已经让教育部着手重编人教版教材,新版教材要重视理论的实际运用,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要包括数理化,还要包括面对灾难和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文主席接着说。
这件事的重要性在杨小千听来比偶像改革还要大,杨小千迟疑片刻,试探着问道:“这不可避免会引起高考改制?”
“是的,高考制度也要整改,要加大体育、思想品德、人文等科目的分重,必要情况下可能会加设一门考试科目,就考验学生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文主席说完,转头看了刘远舟一眼,似乎在示意刘远舟接话,但刘远舟不理不睬,继续吃菜。
除军校以外,各地高校军训时大多是站在太阳底下走正步,唱军歌,就连教授军用格斗术的情况都很少,更没有拿出真枪实弹让学生训练射击的。
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高中生大学生,正是血气方刚又少经世事的年纪,稍有不慎就会走上歪路,但就算一时冲动,或是因各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也很难对社会造成太大危害,因为他们并不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不用枪的人不想着枪,学会用枪了就可能想尽办法去搞枪,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负面作用。
可如今文主席说要高考改制,教育改革,那不就是全民皆兵的前兆?
“我同意。”杨小千点头的同时皱起了眉,做好最坏打算和充足准备,这是应有之意,可文主席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呢?杨小千可不认为自己已经重要到了可以参与国策的程度。
“这些事纸上谈兵很容易,投入实际却很难,现在党内很多干部都是暮气沉沉,少了一种搞改革必须要有的锐气。所以,我说一句你熟悉的台词,杨小千同志,组织上想给你加加担子。”文主席盯住杨小千,目光炯炯有神。
这一句看似玩笑却不是玩笑的话就体现出,杨小千不是唯一一个为这次会面做了功课的人,想必文主席在来前也对杨小千做了足够充分的了解。
“文主席,其实我还不是党员。”杨小千笑了笑,避重就轻。
“中央党校离得不远,我可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文主席眼都不眨。
“哈哈,不敢。”杨小千赶紧摇头,又点了点头,“我会尽我所能,把这几件事落实到位。”
“高考改制的问题就交给教育部的同志研究,你主要负责偶像塑造和一本选修课教材的编写,这本教材要包含有关丧尸和变异体的详细信息。另外,远救会不是有很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年轻人吗?单独成立一支部队吧,国家提供编制,至于他们现在的职责,就是去做军训教官。就拿你们江北做试点,用远救会的部队对各高校、中学学生进行军训。取得成功经验以后,推广全国。”文主席三言两语间又替远救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明白。”杨小千点头。
“最后,你不要过分担忧影响问题,也不要总是带有怀疑和恶意去揣测党和国家嘛。”说到这,文主席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小千,“党和国家并不是不乐意看见远救会的发展,所以你做事不用束手束脚,大胆实验,放开手干,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从大局上维护和谐稳定的事,我都支持。”
杨小千心花怒放,于谦握在手里的底牌果然有奇效,按理说再开明的政府也不能容忍远救会这种规模这种性质的组织存在,因为远救会深得民心,又具备高级武力,还是集权制度,万一哪天远救会当家人脑子一热,随时都在华夏腹地能拉起一支比圣战邪教更骇人的反叛队伍,这种可能性哪怕再小也是不被容许的。
但现在文主席表态了,远救会不必解散,甚至不必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
“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从大局上维护和谐稳定的事,我都支持。”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只要远救会不裂土分疆,只要远救会的立意是保护人民,那随他杨小千怎么来都行。
放开手干?有一众觉醒者和中层基层的数百精英在,有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符文科技在,远救会想做什么事做不成?文主席这是给了远救会一张绿色通行证,这对现在的远救会意义重大。
“谢谢主席。”杨小千站起身,九十度鞠躬,说,“我代表远救会全体成员感谢党和国家的支持,听从主席的指示,国家有什么需要远救会去做的,远救会上下绝无推辞。”
没有任何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既然国家大力支持,远救会总要给出回报,杨小千知道今天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先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吃进嘴里。
这时刘远舟终于吃完了桌上所有菜品,放下筷子,看向文主席。
文主席与刘远舟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转眼看向杨小千,郑重地说了一句话:“国之利刃,不可轻授予人。”
“是,我明白。”杨小千立正站直,中山装上没有一丝褶皱,他也同样郑重地承诺道:“自我以后,每任远救会会长入职前必须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党课。会内增设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共同监督权力使用。”
文主席满意地笑了,开怀大笑
第三十七章 一代雄主
杨小千表态后,文主席交代了几句改制注意事项,便离开了钓鱼台,留下刘远舟和杨小千大眼瞪小眼。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谈工作,杨小千清了清嗓子,问:“杨冬送回去了么?”
刘远舟点头,不说话。
“透露一下吧。”杨小千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下次灾难是什么?”
有些事情,当局者迷,身在其中时看不出来,等到事后却能回想出许多内容。在决战尸海之前,刘远舟就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无法理解的部署,后来的事实证明,每一项安排都派上用场,有扭转局面的关键性作用。
这让刘远舟看起来像个先知,杨小千最初以为刘远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计算推演出未来,提前布局。可从之后发生的事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刘远舟计算未来,那么那些变异体应该一个都走不脱。
再回想起南城门决战前,刘远舟一反常态地脱离岗位,在穹顶消失前就乘坐直升飞机离开对尸总指,飞向封锁线外的军队。杨小千当时用来安抚于谦的说法是,刘远舟要去与外界接触,传递信息,让外面的军队尽快了解情况,并取得话语权,使南都军区第二集团军做出正确选择。
但杨小千自己心里并不这么想,以杨小千对刘远舟的了解,能让他临阵脱离的原因只可能有一个,他一定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在刘远舟看来那个理由比所有远江幸存民众加起来更重要。
把这些奇怪的事情摆到一起,不难想出一个可能:刘远舟手里有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所以刘远舟才能准确掌握穹顶消失的时间,并提前部署。在日后面临其他灾难时,能够预知未来就能拯救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人的性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刘远舟才会把人藏在手里,不对其他人透露,所以他才会擅离职守,把这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送到绝对安全的地方,因为这个人太重要,不能冒任何风险。
当然,这只是杨小千的一个假设,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证据。杨小千询问下一次灾难的具体情况也是一种试探,不过他并不抱多大指望,想套刘远舟的话?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能做得到。
刘远舟看着杨小千,眼神里似乎藏着一丁点儿赞许,这让杨小千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不能说?”杨小千问。
刘远舟收回目光,说了两个字:“魔潮。”
杨小千心中一动,一边猜想着刘远舟的回答是否间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一面回想着于谦给出的资料中,有关魔潮的内容。
在另一个地球,魔潮降临的时间,距离明朝的活尸危机有近两百年的跨度,而现在,远江会战才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这说明各种灾难的降临并没有一个固定次序。
因为魔潮出现的时间更近,于谦所给出的资料中,对魔潮的记述也就更加详尽。
度过活尸危机短短二十后,大明帝国四分五裂,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但各地豪强仅仅只是盘踞一方,没有燃起滔天战火,因为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与不同的怪物和危机做着无休无止的斗争,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不便,昔日偌大帝国在之后数十上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分裂,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的传承断代使新生代的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上百年的时间,曾出现过数不胜数的明君、枭雄、豪杰,他们带领子民,固守疆域,收缩防线,锻炼兵器,发展技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一点一点地将人类从毁灭边缘带向复兴之路。
一百多年年后,千古一帝姬恒于燕京横空出世,他凭借着强大的个人武力、优秀的军事才能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将北地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国度,定都燕京,国号大乾。
大乾帝国立国于废土初开,百废待兴之时,姬恒在位二十年,大力发展工学器学,简化文字,统一语言,开办学堂,影响深远,真正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
但千古一帝的雄心不止于此,在找回了文化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之后,姬恒一展宏图,决定为万世开太平,他要收复失地,一统中原,找回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拥有超能力的信使带着姬恒的旨意去向华夏各地,寻找其余势力的同时,传播文明的火种在大乾帝国境外,一些先朝遗民幸运地躲过了重重灾劫,困守在深山中,逐渐退化成了较为原始的农耕部族,只知耕地种菜,养猪吃米,不知山外世界已经历百年剧变。
又是十年时间,成千上万位大乾使者毙命于奔波的路途上,用生命燃起长明之灯,照亮大乾帝国境外更辽阔的疆域。
在这十年里,大乾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广阔,臣民越来越富足,不断有其余势力依附于大乾,甚至全境迁徙,来到大乾寻求庇护。
姬恒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了大乾开国国君,此后三十年时间兢兢业业,眼看着就要以六十岁的高龄在当时能活到六十岁,无疑是世界第一高寿完成惊天动地伟业,姬恒着急了。他不能不着急,千古一帝满足不了他,他想做万古一帝,他要一统世界,开创太平盛世,可他快死了,留给他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