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迎祥被擒,大仇得报,换任何人都会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
滁州大捷,普天同庆,到现在杨嗣昌胸中的波澜总算平复下来。他想起王承恩话中的那句“辽东军务事”心中一凛,忍不住问:“辽东建奴又怎么了?”
王承恩低声道:“据辽西来报,最近建奴调动频繁,似有南侵的迹象。”
杨嗣昌心中一个激灵,还没等他说话,精舍大门就呼一声开了。崇祯皇帝意气风发地站在门口,往昔那张苍白的脸上满是不健康的红润:“王承恩你这个老奴在外面咬什么舌头,还不快请杨阁老进来。”
“是,杨阁老你慢点走。”
杨后嗣昌刚一跨进门,崇祯就一把扯住他的袖子,笑道:“阁老可听说了,贼军已被卢象升击溃,就连贼寇高迎祥,也被他手下那个叫孙元的大将军生擒活捉。呵呵,当初清流关捷报送来的时候,朕还有所怀疑。如今看来,都是真的。”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忍不住伸手拍了门框一击,高声道:“清流关,以一千破三万;滁州城下,更是独自撑起整个战局,挽天之将倾,地之将陷;在泗州,策反贼军大将军,生擒高贼。好一个孙元,有勇有谋;好一个卢象升,运筹幄,知人善任。这两者,都是朕的无双国士。”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国有明君,这才使得野无遗贤,此乃陛下的德行所至。”
说话的正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见他抢了先,同温阁老已经势成水火的周延儒也上前一步,“正是陛下德行所致,这才有三军将士有命,这才有空前大捷,臣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其他几个辅臣也同声附和。
“哈哈,哈哈,都平身吧!”崇祯皇帝大笑着挥了挥袖子,转身朝精舍中走去:“温阁老,将前线捷报,和锦衣卫的密折给杨阁老看看,他是兵部尚书,打仗的事情归他管。”
这一下因为太激动,动作也大,红色吉服的下摆飞扬起来,露出里面那件已经洗得发白,满是补丁的棉袍。
见天子清苦至此,杨嗣昌心中发酸,忙从温体仁手头接过捷报仔细读起来。
272。第272章 封赏
这一看,直看得杨嗣昌惊心动魄。
良久,他才将捷报和锦衣卫副千户朱玄水的密折放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宽阔的精舍中,崇祯皇帝还在一脸亢奋地背着手走来走去,道:“如此大功,乃是朕自登基以来,剿灭乱贼战局中前所未见。如今,就连贼寇高迎祥也已经被生擒活捉,周延儒。”
周延儒向前一步:“臣在。”
崇祯皇帝:“下一道圣旨,着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朱玄水,即刻押解高贼迎祥进京受审。朕倒要看看,这个挖掘朕祖陵的贼子究竟是什么模样?”
说到这里,崇祯的面目狰狞起来,心中有一股滔天恨意涌气。
去年当凤阳陷落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哭得几乎晕厥过去,一连失眠了好几日,可以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自登基以来,他都是刚猛精进,意欲有所作为。裁撤厂卫、鼓励农桑、信重文臣,可以说历史上所谓的有为之君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个遍。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万历爷啥事不做,先帝成天躲在皇宫里做木匠活,几十年不上朝,这国家却是河清海晏,歌舞升平。但自己如此有为,如此精明,这国事怎么会糜烂成如今这样?
再这么发展下去,他这个做皇帝的威严怕是要受到极大的怀疑,特别是凤阳陷落这件事的发生,更是让他受到了空前置疑。市井中,甚至有人将他比做隋炀帝,说以前的隋炀帝开运河,征高丽,功绩卓著,可大隋朝却是完蛋了。如今的大明朝啊,看起来好象也不妙得紧。
一句话,大明果药丸。
现在,活捉高迎祥,让崇祯皇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个人德行上,都算是度过了一个大难关。对自己,对臣民,对苍天,对祖宗,也算是有个完美的交代了。
“高迎祥,朕要千刀万剐了你,你等着吧!”崇祯皇帝狠狠地咬着牙关,竟有些期待高迎祥被押送进京的那一天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吞了一口口水:“命,卢象升选军中有功将士,并宁乡千户所千户军官孙元等进京接受朕的检阅,献俘太庙。”
“是!”周延儒不愧是状元出身的文章快手,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一篇墨迹淋漓的圣旨已然拟好,交到天子手头。
崇祯皇帝接过来一看,点了点头,露出笑容:“好个周延儒,真是才思无碍,写得不错。”说起周延儒,这人还真是当朝文章大家。他当年参加科举的时候,在会试时就得了一个会元,殿试时更是勇夺头名状元。若是乡试时也得第一,那可就是大三元了。不过,如此成绩,也是相当的了得,可见这人学养之深。
听到万岁爷的夸奖,周延儒大为得意,忍不住用挑衅的目光看了一眼身边的温体仁。
自从入了内阁之后,他就同温体仁争斗不休,一会儿,他得了势做了首辅;一会儿,温体仁东山再起,抢了他的元首职位,位居人臣第一。两人起起落落,到现在也没有分出个胜负。
温体仁如今好象有失宠的趋势,见周延儒挑衅的目光,只得轻哼一声,将头低下去强自忍了。
崇祯看完圣旨,又将其还给了周延儒:“卢、孙二人立下如此大功,若不封赏,军心民心不服,还得加上一段。”
见到这个机会,温体仁上前一步,正要说话。
崇祯却道:“这事就不议了,朕圣恭独断,加卢象升为太子少保。”叫温体仁闹了个老大没趣。
屋中,众阁臣嗡一声骚动起来。
太子少保乃是加衔,食秩正二品,乃是一个天大的荣誉。很多人奋斗一身,即便身为内阁辅臣,也拿不到这个头衔。
崇祯又接着道:“大河卫宁乡所千户军官孙元,功勋卓著,封上轻车都尉,见京觐见之后,朕另有大用。”笑了笑,喃喃道:“冲锋陷阵,猛张飞一般的人物,确实不适合再做一个小小的千户,朕对此人倒颇有些兴趣了。”
众阁臣都附和着笑了起来。
“南京锦衣亲军副指挥使朱玄水,封正二品上护军,即可交卸南京差使,回京之后,就任锦衣亲军南镇抚司副千户。”
“是。”周延儒走到御案前,提起笔又开始草拟起圣旨。
过得片刻,崇祯又道:“这次让天雄军和孙元部有功将士进京接受检阅,献俘太庙,一应章程,众卿且议一议。”
这下,大家都兴奋起来,有说了半天,总算商议出一个结果。
见事情已经议好,崇祯皇帝忍不住轻叹一声:“年前,卢象升上折子,说是想去宣府和大同带兵,朕也是同意了的。不过,如今中原战事正到了关键时刻,若是放松了,须防备贼势死灰复燃。可惜啊,献俘大典如此空前盛况,若没有他这个大军统帅,却是少了几分滋味。”
话还没有说完,杨嗣昌就上前一步:“启奏陛下,臣以为宣、大一线甚为要紧,还得让他来坐镇为好。可免去卢象升总理南方五省军务事一职,调任宣大总督。”
静舍中顿时安静下来。
崇祯吃惊地看着他:“杨阁老,刚才朕已说得明白,贼军虽然已被我朝廷官兵击溃,可依旧有残余贼众逃如河南山区。卢象升威名赫赫,正该奋起余勇,将贼人一网打尽。战事正在关键之时,如何能够临阵换将,将天雄军从前线撤下来?”
“是啊,陛下之言极是。”内阁首辅温体仁喝道:“若是将天雄军撤下来,东南不就空了吗?眼见着贼人就要被我彻底剿灭,现在却要放他们一马,打虎不死,将来可是要受天谴的,杨阁老这话究竟是何用心?”
他最近已经失了势,自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讨好皇帝的机会。
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其他人对杨嗣昌本就没有好感,同时点头道:“首辅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看杨嗣昌的目光中也多是鄙夷。
273。第273章 历史又回到原点
听到温体仁这话,杨嗣昌却不后退,反一振衣袖,朗声道:“杨嗣昌做人做事胸怀坦荡,也无惧他人评说。”
他回头朝崇祯皇帝一拱手:“陛下,卢象升在南直隶是取得了空前大胜,可以说,如今的贼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需再加上一把劲,就能剪除困扰我朝多年的大患。不过,臣刚才进西苑时听人说,建奴调动频繁,有南犯迹象。如今,我大明朝对北用兵鲜有胜迹,若这次建奴南来,试问,又有谁能抵挡?放眼天下,我朝有统军之才的不过洪亨九、卢建斗、孙传庭三人。如今,洪、孙二人在陕西脱不了身。对北用兵,只怕也只能让卢象升领衔了。否则,一旦建奴南来,试问,又有谁能抵挡?贼军远在黄河以南,不过是远虑;而建奴就在辽东,快马几日就能跑到北京城下,那可是心腹之忧啊!”
温体仁被杨嗣昌驳斥,心中不喜,道:“危言耸听,建奴就算要南来,难不成我辽西关宁军,以及耗费千万两银子,历经天启、崇祯两朝构筑的防线都是摆设?”
其他几个阁臣都微微点头,只周延儒一副若有所思模样。
杨嗣昌摇头:“首辅此言大谬,建奴未必就通过辽西入寇,他们不可以从科尔沁草原过来吗?须知,奴酋黄台吉刚拿下科尔沁草原,他要想寇掠我大明京畿,不可以从那边过来吗?只要破了长城边强,朝发可夕至。到时候,诸君又如何自处。难不成,还要重蹈崇祯二年的旧事,各位到时候有置君父于何地?”
所谓崇祯二年旧事,指的是崇祯二年十月下旬,因为蒙古诸部至受严重灾害,势力受损巨大。建州皇太极趁蒙古虚弱,无力抵抗建州的机会,兵分三路,绕道蒙古草原,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突袭长城边墙,只十余日就打到北京地区。
整个明朝的京畿重地都受到了建州人铁蹄的践踏,竟概不能抵。
无奈之后,崇祯皇帝只能发诏命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可这一仗最后的结果竟是以明朝的空前惨败,建奴劫掠之后大摇大摆北归而告终。
战后,崇祯皇帝因为袁崇焕畏敌不前。在开赴战场之时,不但不奋勇杀敌,反要求崇祯皇帝打开北京城,让他带着大军进城躲避一事,怀疑袁勾结建奴,判了他一个剐刑。
此事教训深刻,听到杨嗣昌这话,崇祯皇帝如同被一盆冰水浇到头上,顿时凉透了心。活捉高迎祥一事所带来的狂喜也冲淡了许多。
这可是崇祯皇帝刚登基三年,所经过的最狼狈的事情。当年的他刚诛杀了魏忠贤,又手握大权,圣恭独断,可谓是意气风发了。只觉得自己就是有史以来,除尧舜禹汤、唐宗宋祖以来的又一明君。重振太祖、成祖时的大明天威当不在话下。
可自己信重的一手扶持起来的袁崇焕,自己每年靡费百万武装起来的关宁军在建奴大军面前,就如同纸糊一样。他们若是肯于敌血战,将来这仗即便是打败了,还好说。可袁崇焕却畏敌不前,让崇祯在天下人面前丢了个大人。
这个时候,百姓才突然发现,表面上看来圣明无过的崇祯皇帝其实也没什么本事。否则,怎么被建奴欺负成这样,还不敢还手?
这也是袁崇焕当年为什么被崇祯处死的主要原因。
袁案表面上说是袁崇焕是建奴奸细内应,事后,崇祯皇帝也冷静下来想了想。其实,就算统帅关宁军的不是袁崇焕,换成孙承宗或者其他人,以明军的实力,遇到建奴主力,只怕也是一触即溃。
说句实在话,明朝边军和建奴八旗主力的战斗力的差距,就如同天堑一般。
到如今,建奴已经彻底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而京畿也好象成了不设防的地区,八旗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只要他们高兴,或者辽东受了灾。
听到杨嗣昌的话,温体仁面上一变,又要厉声呵斥。
崇祯皇帝却是一摆手,转头问周延儒:“周阁老,今年辽东建奴的收成如何?”同草原蒙古不同,建奴并不像其他北方邻居一样是游民民族。实际上,这几十年来,建奴已经逐步变渔猎为农耕,推行中原汉文化制度,已经同山海关内的大明朝没有任何区别。
周延儒:“禀陛下,这两年冬天都冷得厉害,辽东那边建奴的日子也不好过。最近,建奴在与我朝接壤处聚集了大量军队,说不准会在青黄不接的日子南下寇掠。臣以为,杨阁老的顾虑有几分道理。”
说到这里,他挑衅地看了温体仁一眼,缓缓道:“臣以为,可急调卢象升天雄军进驻宣府,就任宣、大总督一职。”
温体仁心中恼火,插嘴道:“陛下,若将卢象升和天雄军调回京畿,南方剿局又该如何?如今,贼人眼见着就要被我全歼,关键时刻,如何能够松劲?”
周延儒冷笑一声:“首辅这话说得好生没有道理,难不成,南方剿局离开了他卢象升别人就不成了?难不成,洪承畴、孙传庭他们都是摆设?首辅没打过仗,也不知兵。这打仗的事情,一支部队若是连续作战一年,自然兵疲军劳,毫无战心,得撤下来休整。如今天雄军刚经过一场血战,也是该退下来。让别人也得些军功,有报效君父的机会不是。卢象升如今已经封为太子少保,他若是彻底歼灭贼寇,又该如何封赏。且,他又是带兵统帅,总不可能封他一个节度使,做个藩镇吧?首辅如此替卢象升说话,究竟是何居心。哦,我却是忘记了,春节时,卢象升派人给首辅送了五千两炭火。”
温体仁没想到周延儒连这种事情都知道,一张脸气得通红,怒喝道:“周延儒,你血口喷人!卢象升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你却污他为安禄山、史思明,国家的事情,都坏在你这种奸佞手上。”
两人开始激烈的争吵起来,崇祯皇帝只感觉一阵头疼。好好一份大捷报,最后却变成这样,这又是怎么了?
揉了揉隐隐发涨的太阳穴,不理睬相互攻击的温、周二人,崇祯皇帝问杨嗣昌:“杨阁老,你接着说下去。”
杨嗣昌一脸平静,只说了一句话:“贼军远在河南,而建奴却在踹天子家门。”
崇祯一凛,猛地挺直了胸膛,道:“周延儒。”
周、温二人立即闭上了嘴巴。
崇祯:“拟旨,命卢象升立即北上就任宣大总督。命天雄军、宁乡所有功将领率部进京参加献俘大典。至于南方剿局,依照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法,由各地巡抚、总督协剿。”
“是,陛下。”
就这样,转了一圈,历史又回到了真实的原点。
274。第274章 诛心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中,滁州大战之后,农民军受损巨大,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农民军就是一群因为吃不起饭而聚集在一起的流寇,这个时期的农民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政治理想和战略目标,也不过是走一地吃一地,混一天算一天。
被卢象升打得灰头土脸之后,都动摇了。于是,滁州大战之后,大量农民军头领接受了朝廷招安,解散军队,做起了明朝的官员,就连势力最大的张献忠也接受了招抚。
只少量如李自成等巨寇,带兵躲进了河南南方山区打游击,并流窜到陕西和河南交界一带混日子。直到两年之后,才重新杀向河南。
当时,卢象升正催促着各路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