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上,对于东江镇并不怎么买帐,倒像是一方诸侯。
参将乃是正三品,明朝的军人只有做到参将一级,才算是真正的迈入了中高级军官的门槛。
孙元做了统军的参将之后,手下的军官们自然又跟着水涨船高,各升几级。
按照大明朝边军的编制,一个大军镇的军头自然是总兵,下面是副总兵,接着就是参将、游击、守备、操守……如果不出意外,费洪等人一个游击将军的军职是跑不掉的。
而且,这还是大镇的实职军官。
想当年,费洪等人在太原镇也不过是一个低级军官,自从跟了孙元之后,两年时间就成摇身一变成了游击,现在回想起来,就如同梦境一般。
虽说以前费洪等在在宁乡所里被手下将军将军地叫着,可说到底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千户、百户,到如今,“将军”二字才算是名副其实了。
至于那些由贼军投降孙元的军官们,以前也不过是面朝黄土背朝的普通农民,现在突然做了朝廷的大官,如何不激动得双眼放光。
手下的神情如何瞒得过孙元,这些家伙对自己的忠诚自然不用怀疑。可他们骨子里不过是古人,又不是**员。即便是**员,你老让人家奉献,不给些实在好处,也收拢不住人心。
这是人性,不是喊几句主义,说说理想就能搞定的。
宁乡军诸将士向往的依旧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那一套,人家跟了你,自然想要有个好的结局。说句实在话,这几个月不明不白地呆在北京,虽说军队一切正常,可私底下将士们的心思难免有些浮躁。
如今朝廷的任命总算下来了,军队的军心也算是稳定下来。
按照卢象升以前同孙元的计划,接下来一段时间,孙元将着手开始整训天雄军,以便为他将来全盘接收这支劲旅做准备。而整训部队,需要派出大量的干部。这大概也是卢象升将整支宁乡军留在京畿的缘故,不过,宁乡军中除了费洪等人和新加入的农民军外,还有将近一半都是江南人氏,他们愿意留在北方开枝散叶吗?
孙元心中不敢肯定,忍不住问几个宁乡籍的军官:“你们以后就是宣府镇的边军了,再回不去江南,愿意吗?”
两个宁乡籍的百户笑道:“自然愿意。”
孙元:“你们不想家吗?”
一人拱手道:“回将军的话,咱们以前不过是一个普通军户,吃了上顿没下顿,种的是卫所的地,住的是卫所的房子,没有一文钱私产。战场上的厮杀汉如何还会有家。幸好碰到将军,这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我等是军人,在哪里还不是当兵吃粮,对于江南却没有什么留恋。大不了等到以后安定下来,将家小接到北京来落户就是了。”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另外一人也不住点头。
听到手下这么说,孙元心中也是一片喜悦。实际上,未来的北京地区战火不断,不知道还会打多少仗。宁乡军现在也算是练出来了,正好拉上战场显示肌肉。留在这里也好,打他个天宽地阔,打他个锦绣前程。
一时间,孙元却是意气风发了。
见大家的高兴劲儿一时间也遏制不住,黄佑忙朝孙元一拱手:“太初,咱们还是快些进去,别让督师久等才好。”
“是是是,刚才却是孙元无礼了。”孙元忙对手下道:“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先去拜会督师。”
说完,就跟着黄佑进了会馆的大门。
两江不愧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到明末已是承担了一大半明帝国的财政收入。因此,两江会馆异常气派,里面的亭台楼阁精美得令人发指。就起规模而言,不逊于扬州大盐商的宅弟。
走在里面弯弯曲曲走了半天,不时绕过一座大假山,然后又走过一条长长的回廊,死活也到不了地头。
孙元忍不住感叹一声:“这地方真是不错啊!”
突然间,黄佑长长的叹息一声。
闻声,孙元回头看去,却见黄佑满面的忧愁。这才想起,刚才一进会馆大门,黄佑就没说过一句话,表情显得异常凝重。孙元心中一凛,不禁问:“黄兄,你这是怎么了?”
黄佑:“事情糟糕了,太初,你这次留在京畿,只怕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孙元心中咯噔一声:“愿闻其祥。”
黄佑请吁一口气,指着前方的一排平房:“到地头了。”
这个时候,一个沉稳的声音从房中传来,“来的可是太初?快进来。”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说话的正是卢象升。
“督师,正是孙元。”
350。第350章 如坠冰窖
屋中光线有些暗,进得门去,也不太看得清楚。
只见卢象升依坐在一张胡床上,身上盖着厚实的被子,脑袋上戴着一顶毡帽,额头还盖着着一条湿棉巾。
虽然看不清他的模样,可几个月不见,从轮廓看来,卢象升又瘦了一圈,颧骨高高坟起,目光也显得疲倦。
“督师,你这是怎么了?”孙元吃了一惊,忙问。
“不碍事,这几日天气冷得厉害,某一路从大同赶到京城,大约是路上着了凉。昨天入西苑觐见天子,陛下精舍中地暖烧得太热。一冷一热,竟是经受不住风邪入体了。太初来得正好,你的事情已经同内阁和天子说妥了。”
卢象升说着话,就要起身。
黄佑忙走上前去:“都督师身子受了凉,且不要起来了。太初乃是你最看重的门生,大家都是一家人,也不需那些繁文缛节的。”一边说话,他一边伸手摸了摸卢象升的额头。
“却到是,自在随意就好。”卢象升也不反对,指了指身边的那张凳子,示意孙元坐下说。又扭头问黄佑:“如何?”
黄佑将棉巾放在冷水里拧干了,又盖在卢象升头上,一脸郑重:“还有些热,督师不可大意,汤药须定时服用。”
“这些年戎马倥偬,什么样的风刀霜剑没遇到过,也没见有病有疼,怎么今日却病成这样。岁月不饶人啊!”卢象升苦笑出声:“老了,不成了,这身上的担子迟早都得交给年轻人。”
说到这里,竟是一脸的萧瑟,孙元安慰卢象升,故意随意笑道:“督师龙马精神,筋骨就如同铁铸一般,如何能轻易言老?依孙元看来,正如督师所说,昨天晋见陛下的时候,地龙烧得太热,一时经受不住这才偶感风寒而已。这人啊,就是一个磨命,比如家母,以前在地里做活的时候,挑两百斤的担子,走起路来呼呼风声。可自孙元做了千户军官,接老人家过去享福之后,家母就开始不得劲,成天不是说这里疼,就是哪里酸。督师这是劳碌惯了,一下子闲下来不习惯,若是回到军队,只怕这身上的病立即就会好的。”
听孙元说得有趣,卢象升笑起来:“太初这是什么歪歪理!”
黄佑突然有责备的眼神看着孙元:“太初,事情不是你所想的那样,都督师他……”
卢象升打断黄佑“黄佑,这话让我来跟太初说。”
“是,都督师。”黄佑点了点头,退了出去,顺手将房门带上。
经孙元这一打岔,卢象升苍白的脸上总算出些了一丝红润,精神也好了些:“太初,朝廷任命你为宣府渤海所参将一事,你可知道?”
孙元:“方才小子已经听黄先生说过此事,这次进京,孙元陷进无尽麻烦之中,不明不白地在这里呆了好几月。若非督师回京,孙元还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了局。孙元乃是战场上的厮杀汉子,只知道尽力杀敌,为国家为君父效力,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却不怎么放在心上。只可惜我宁乡军那些为国家流过血的士卒,身为一军统帅,一想到不能给他们一个好下场,孙元的心中就好象被刀剐一般,痛得钻心。”
不知道怎么的,内心中孙元已经将卢象升这个宽厚长者当成自己这个世界上最最尊敬的长辈。如今一看到他,这几个月里所受的委屈顿时涌上心头,眼睛也有些发热。
“哎,我都知道,我都知道。”卢象升轻轻叹息,如果换成以往,以他的火暴脾气,早就拍而起了。可如今他虚弱得不成,只小声道:“不就是三桩案子而已,那什么灭门案,查无实证,还有什么可说的。难道说,一个小小的县主薄还比不上一个屡立奇功的大将,真是笑话了。至于方日昌一事,此人枉受皇恩,眼见着泗州就要陷落敌手,竟想着弃满城百姓于不顾,自去逃命,如此贼子,该杀!”
这个“杀”字一说出口,卢象升面上带着一股凛然之色:“莫说此人本是罪责难逃,本就当斩,即便有滥杀的嫌疑又如何?我等带兵大将,行的是霹雳手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却不能有菩萨心肠。太初,大河卫指挥使相干人等临阵不前一事,某以于昨日与天子说得分明,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亏空泗州府库一事,不过是两万两银子而已,取之以为军用又如何?”卢象升哼了一声:“朝廷每年才多少军费,若我等带兵之人不另想法子,又做得成什么事?我已经同朝廷说好了,这两万两暂且欠着。”
听到卢象升大包大揽地将所有的麻烦都接了过去,孙元心中一松,感激道:“多谢督师,孙元以前行事卤莽,以至给督师惹下这么多麻烦。陛下那里看到都督师的面子上,或许揭过不提。可三法司、御吏台的大人们却是不好对付,将来搞不好还会弹劾督师你老人家。”
卢象升受了风寒,正在发烧,精力有些不济。伸出手扶了扶额头上用来降温的湿巾,叹息一声,道:“谁说不是呢,这朝中东林、楚党、浙党,党同伐异,温、周二相相互攻衅。朝廷的风气却是大大的坏了,只为出身,不问对错,过事就在这一场接一场的内耗中彻底糜烂了,念之真真叫人长叹。”
“不过,太初你也不用太担心。某虽不属于朝中任何一党,可好歹也是江浙读书种子出身,在朝中却有几个同年,你是我的得意门生,三法司和朝中同僚多少还会念些香火情分。”
孙元忙不着痕迹地讨好:“宋时欧阳修曾经说过君子有朋无党,督师真君子也!”
这话用典不对,卢象升正要纠正,突然想起这个得力干将不过是个武夫。笑了笑,道:“太初,听说你以前读过书,悟性也不错。我看你写的书信,字却是极好的,为什么不读上十年书,未必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孙元笑道:“十年寒冷窗,等到孙元依科举入仕,只怕贼军和建奴都已经将这大明朝祸害得彻底糜烂了。曹孟德有云:舞干戚以济世。孙元不才,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等到天下太平之时,自辞去军职,回乡闭门读书不迟。”
“好好好,太初有此志向,我心甚慰。”卢象升耸然动容,点了点头又道:“言官们要弹某,也无妨,只要我等心底无私,何惧他人评说。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不过,太初你却有许多麻烦,有的事情,某也不好多说。”
“怎么了,请督师明示。”
卢象升:“还不是因为你的军职得自中都留守太监杨泽,朝中大人们已将你当成了阉党。天启年间,魏阉祸国,也不知道有多少正直君子坏在他手上。如今,朝廷对于阉党小人更是极其为警惕。”
他挥了挥手,示意孙元稍安勿躁:“我也知道你和杨泽之间的事并不像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可这种事情一时间又如何解释得清楚,只能用时间来证明了。”
孙元心中有些苦涩,自己因为出身的关系,头上的阉党二字怕是一辈子也摘不掉的了。难怪刚才卢象升劝自己闭门读书十年,以正途科举出仕了。当然,孙元对于去参加科举完全没有兴趣,况且,乱世都已经到来了。自己又如何能够抛下那么多追随自己的将士安心苦读?
“督师,孙元冤枉啊!”
卢象升:“孙元你被当成阉党且不说了,知道你为什么被朝廷闲置,在京城一呆就是两月吗?”
孙元:“大概知道一些,京城被建奴祸害,我大明的军队竟不敢于敌沙场对决。陛下心中难过……”
“这只是其一。”卢象升打断他的话:“事情的关键是,中官高起潜那贼子临敌退缩,怕被追究责任,将你的阵斩建奴大将阿山的功劳无耻地夺了去。”
“这事孙元自然知道,遇到如此小人,孙元也是无奈。毕竟,高起潜位高权重。”
“我辈带兵之人,但有斩获,必然要分润些功劳出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这个高贼却断绝中外,到现在,陛下也不知道这一战的首功之人是你。即便是滁州、泗州大捷,此贼也是刻意淡化。究其原因,太处你大约还不知道。那高起潜当年和杨泽为了司礼监秉笔的位置,势成水活。最后,还是高起潜魔高一丈。杨泽失势之后,才被朝廷打发去中都安置。孙元你的千户军职得自杨泽,已被高贼当成了他的党羽,自然要至自于死地而后快。”
“原来是这样!”孙元抽了一口气,一切都明白了。
自己不但被当成了阉党,也被高起潜当成了大敌杨泽的党羽。难怪自己立下这么多绝世大功,却依旧被朝廷晾在一边。
孙元心中一口气憋在心口,仿佛样爆炸开来:“难不成司礼建就高贼一手遮天,难不成他一人就能蒙蔽圣聪。”
“还能如何,司礼监不是准了让你出任宣府参将的任命吗?”
“也是……”
实际上,如卢象升这样的二品大员,已是当世一等一的人物。
如此高官,一般来说都自重身份,说话也都讲究技巧,所谓含而不露。
可今日同孙元的一席话却讲得极其直白,将孙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麻烦一一说得详细。这已经不是上司对下属,总督对门人,而是长辈对自己最欣赏的晚辈了。
孙元心中不觉感激。
说起来,这个卢象升对自己还真是不错啊,孙元若不有所表示,与情于理上也说不过去:“孙元得了都督师提携,就任宣府参将一职,驻守京畿门户。单就我宁乡军的兵力而论,尚有所不足。前番孙元整训川军,效果不是太好,有负都师嘱托,惭愧,惭愧。不知督师接下来还有什么吩咐,孙元做就是了。”
高起潜如此无耻,孙元也没个奈何,毕竟人家是内相,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军头。再说,孙元他现在总算是顺利拿到参将一职,在军界踏出了坚实的一步,看起来也算圆满。他也不想再在这事上郁闷下去,来日方长,等到自己力量足够大时,再去寻高起潜晦气不迟。
卢象升已经将孙元当成了天雄军的接班人,心中无时无刻不想着让他把天雄军整训成一支强军,也好为国家出力。
孙元也知道天雄军的老将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利益集团,自己一个新人贸然对他们动大手术,成为他们的统帅,众人未必心服。说起来,他也有些为难,估计卢象升也已知悉。现在既然卢象升如此出力,让自己度过了偌大一个难关,孙元不有所表示也说不过去。下来之后,必然会抽调骨干,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替卢督师操练兵马了。
“不用,不用了。”卢象升突然苦笑一声:“我已经交卸了手头的军权,辞去了宣大总督一职,不日就会离开京城,回南京去,天雄军各部也将归新任宣大总督节制。”
“什么,都督师要辞官,将部队交给别人!”孙元惊得寒毛都竖了起来,忍不住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