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将军说了,我等都是宁远军中一等一的锐士,都是他一手一脚调教出来的。可自成军之后,却没有在战场上立下过半点功劳。这样的军队就算练得再强,又有何用?”
“这样的军队,如果留在宁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老了,废了。还不如留在宁乡军,好歹也能捞着杀敌的机会。”
“孙将军,还请留下我们吧!”六十多人都在磕头。
“若将军不留下我等,我们也不会回宁远。反正辽东老家已经落到建奴手里,无家可归了。宁远,不配,不配使咱们这些热血男儿。”
还能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孙元的泪水不住落下,他狠狠一点头:“好,我收下你们。放心,仗有得你们打。我孙元发誓,总有一天会打回辽东,送你们回家!”
“乌拉!”六十多条汉子都低低咆哮。
打扫战场又用了将近一个时辰,天已经彻底黑了下去。
孙元看了看已经聚在一起的部队,下令:“走,回老营。另,谁骑快马将捷报带回老营,让费洪准备好汤水,老子饿坏了,老子要喝羊汤,老子要吃猪肉炖粉条子,老子要吃酱驴肉……”
“对,得大吃一顿。”众人都大声笑起来。
“红烧驴蹄筋来一份。”
“驴肉火烧来一个嘿!”
“葱爆羊肉来一个诶!”
“四喜丸子、红烧狮子头、桂嫂鱼羹、片儿汤来一大碗。”
“油泼辣子美得很!”
……
一时间,全军上下都是报菜名的声音。
孙元笑得乐不可支,只感觉腹中雷鸣,那阵恶心好象也轻了许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尖锐地叫起来,声音中带着不屑:“想吃好啊,可以啊,跟我说啊!就军中那几个火头军的手艺,我呸,猪食,都他妈是猪食!”
众人大怒,猛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却见到有一个胖乎乎的半大孩子,肩膀上扛着一把卷起的旗子,大步走了过来。
这孩子同所有人一样都是浑身褴褛,头发、铠甲上都涂上了一层粘稠的人血。
此人不是余祥又是谁?
孙元大为惊喜,大喝一声:“小余是你吗,某还以为你已经阵亡了呢!”
小余一恭身,笑嘻嘻道:“回将军的话,余祥若是死了,谁给你做饭。将军是个讲究人,火头们做的饮食能入口吗?所以,小人觉得,应该活下来。”
泪水一刹那弥漫整个眼帘,孙元嘴唇颤起来:“好好好,活着就好,好好活下去。”
突然,大方大吼一声猛地扑上去,一把抱住余祥;“小余,我的好兄弟啊!”
然后大声号哭起来,这一战死了这么多人,大方没有流一滴眼泪。现在看到余祥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终于忍不住了。
小余:“喂喂,大方你哭什么呀,浪费时间,咱们还是快些回营给将军做饭吧。等忙完,咱们喝上一顿,然后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好,就这么说定了。”大方狠狠地点着头。
“对了,你手上拿的是什么旗帜?”孙元问余祥。
余祥将旗帜展开,“呼”一声,一面镶着红边的白底金龙旗展开了:“将军,这是多铎的帅旗,小余特来献与将军。”
他笑道:“禀将军,先前小的虽然落了马,可因为个子小,侥幸没有被建奴杀死。后来又抢了一匹无主的战马在乱军中乱跑,一不小心就斩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建奴旗手,夺了这面大旗。”
“好个小余,好样的!”大方给了小余肩膀一拳:“这可是首功啊!”
孙元一把接过大旗,哈哈大笑:“确实是首功,各位兄弟,某且问你们,自天启年到现在,我大明军究竟是谁夺取过建奴的帅旗?”
“宁乡军,宁乡军!”
“那么,我再问你们。自天启到现在,我大明究竟是谁夺取过建奴的甲喇队旗?”
“宁乡军,宁乡军!”
“那么,我再问你们,自天启到现在,我大明朝究竟是谁夺取过建奴的牛录箭旗?”
“宁乡军,宁乡军!”
520。第520章 深以为耻
明军老营,中军节帐。
夜已经深了,帐中依旧是灯火通明。一场空前大战已经结束,结果是明军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
这次的战役规模可谓历次明、清交战之最。集六镇主力大军,一个三边总制,一个内阁辅臣,一个司礼监内相坐镇。
其结果是高起潜被人砍下脑袋,川军被人整建制吃掉。其他各镇兵马也都损失惨重,被建奴彻底打掉心气。可以想象,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明军也没有可能主动出击。只得稳守营盘,再不会有任何作为。
战斗结束,满营都是伤兵,痛苦的呻吟声震天动地,真真是遍地哀鸿了。
逝者已矣,伤者独自躺在病床上忍受痛楚,但节帐中的统帅们还不能休息。这么多伤兵需要救治,死者的抚恤,累了一天的士兵也需要发银平抚,海量的事务如山一般压下来,累得众人都是眼带血丝。
刘宇亮也在忙碌着,对于战争,他毕竟是个文人出身,还抱着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事实上,以前在宁乡军中,他也就是个摆设,根本就不插手日常事务。而且,宁乡军每战必胜,战后也没那么多屁事。
今日他才愕然发现,其实战争是非常无趣和乏味的,除了琐碎事务还是琐碎事务,顿时不耐烦起来。
身为内阁阁老,他本可拂袖而去,自回帐篷休息。
但今日他却决定留下来,因为孙元部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是胜是败,是生是生?
胜……好象也没有可能,宁乡军的骑兵啊,都是新人,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刘宇亮不敢想象如果孙元又个好歹,自己又该何去何从。没有了宁乡军的战功支撑,靠这些废物一样的镇军,刘阁老仿佛看到了朝廷大军屡战屡败,一溃如注的结局。真到那个时候,朝廷追究下来,自己这个钦差大臣首当其冲需要为这一场空前大败负责,说不定会耻辱地被国法砍下脑袋。
如果孙元再,只需将来在战场上再捞点斩获,自己就算是平安过关了。
想到这里,刘阁老五内如焚,顾不得身子弱,就这么苦苦支撑着。
人一熬夜就会饿,尤其是像他这样的糖尿病人,一饿,就头昏眼花。
正坚持不住时,节帐门帘子被人狠狠地掀开。
进来的是曹变蛟,他一脸的严肃,头发和胡须上都是雪:“阁老,总制,宁乡军有消息了。”
“啊,宁乡军有消息了,快快报来,孙元将军如何了?”刘宇亮突然来了精神,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洪承畴长叹一声:“孙元回来了?好好好,这下,除了以前被敌全歼的川军,各镇大军都完整地拉回来了。对了,宁乡军损失多少?”接连的坏消息让这个三边总制,当今少有的知兵善战的部院级大员面容苍白。
这次来山东,可谓是狠狠地被建奴教训了一顿。
曹变蛟表情开始变得古怪:“据回来报捷的宁乡军斥候说,宁乡骑虽然有不小的损失,却赢了这一场。”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孙元会打胜的。”刘宇亮声音清亮起来。
“报捷,宁乡军赢了”洪承畴惊得叫了一声:“可能吗?”
曹变蛟:“禀总制,据说,孙元此战斩首六百余级,缴获两千匹战马,乃是空前大捷。”
“好,好,好,我就知道孙元不会让老夫失望的。”刘阁老大笑着,不断以拳击掌,得意地叫道:“老夫所看重的人,确实能打。”
洪承畴是个稳重的人,皱了下眉头:“且莫高兴得太早,曹将军,某且问你。宁乡军遭遇的可是建奴主力,斩首数字可有浮夸?”大明朝的军队战斗力低下他这个带老了兵的人自是清楚不过,遇到建奴精锐,一触即溃乃是常态。
而且,明军又喜欢冒功。明明杀敌一十,他们就敢夸大一百倍,报个斩首一千。
说不定宁乡军也就在野地上逛了一天,然后胡乱地杀几个流民什么的应付过去。
又或者他们遭遇的不过是一股建奴斥候小队。
在没有亲眼见证战果之前,洪承畴对所谓的大捷、空前胜绩之类的东西,一直都抱着极大的怀疑。
确实,据说宁乡军挺能打的。可这又能如何,同样出自卢象升门下的王允成部一遇到建奴主力,不也被人吃得精光,宁乡军应该不比川军强多少。
曹变蛟:“回总制的话,这末将就不清楚了。信使报捷时说得又不太清楚,说完之后,就匆匆地走了,说是要回营要营中士卒准备酒食准备汤药。”
洪承畴:“去,将那个信使带过来,某要亲口询问。”
他这个态度让刘宇亮极为不喜,老刘头乃是清流出身,以前在朝中混天度日,为人也谦和。到军中日子久了,手握千万士卒生杀大权,自然而然振作起来,性格开始变得有些刚硬。
他冷哼一声:“孙元这人老夫非常了解,是个诚实君子,既然他说是大捷,就是大捷。”
洪承畴淡淡道:“某亲口问一下又有何妨,阁老的话洪某听不明白。”
刘宇亮气愤地叫道:“洪老亨,你分明就是怀疑孙元乃是冒功。你我都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人,心中所想,口中所言,事无不可对人言,你有什么话,可直说。”
洪承畴点点头,也不隐瞒自己的疑虑:“阁老说得是,某是对孙元战绩有所怀疑。”
然后,他朗声将自己刚才的想法同刘宇亮说了一遍,最后道:“估计也就是一场小战,若他遇到的是多铎大队,还能获胜?”
“你这是成见,成见。”刘宇亮挥舞着双臂大叫道:“别将宁乡军想成川军,比做普通边军。老夫在宁乡军有段日子了,也亲自指挥过一场大战。难道,那些战功都是假的吗?洪亨九,你无端猜测,算什么君子?”
眼见着两个大人物就要争执起来,节帐中的官员们都面容苍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正在这个时候,帐外有卫兵报告:“孙元将军到!”
洪承畴和刘宇亮同时转身看过去,却见门口的风雪中立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将领,他一只手上了夹板吊在脖子下面,右手报着一柄大旗子。
两人看了半天,才从他血污的面部轮廓上认出此人就是孙元。
洪承畴刚和刘宇亮争执了半天,心中正在窝火,见了孙元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孙元你回来了,回来就好。这一仗具体情形如何,还不快快据实报来。若真是大捷,本督定会奏报朝廷为你请功。若有虚浮,军法不饶。”
这话说得已经很不客气了。
孙元心中怒极,冷冷道:“总制,孙元立于天地之间,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国家,不惜流干这身上的血。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末将也不怕人查验。功名但从马上取,冒功请赏的事情,孙元做不出来。若真如此,不等总制使出军法,孙元一头先撞死在这里。”
刘宇亮喝彩一声:“说得好!”
孙元:“倒是总制,末将军想问一句:济南之战,关系满城百姓,关系整个山东、京畿战局,不可谓不要紧,不能不慎重。可就为了要护得高起潜进济南,独得守城大功。这么多将士死在战场上,这么多军队被建奴打得脊梁骨都快要断了。请问,按照军规国法又该如何?”
曹变蛟大怒:“孙元,放肆!”
就要去抽腰上的刀。
刘宇亮:“曹变蛟,在老夫面前亮刀剑,想干什么。放肆,仔细老夫请出王命旗牌斩了你!”
孙元也不理睬曹变蛟,继续吼道:“总制,末将军不知道你究竟是怎么指挥这一仗的,又和高贼究竟有什么计划。末将军也不关心。只可惜了末将军死在沙场上那四百个弟兄啊!大敌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空前浩劫,但我等却蝇营狗苟,只顾着一己私利,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末将深以为耻!”
说完,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喝:“末将孙元回禀总制,此战,我宁乡军遭遇建奴多铎骑兵主力,斩首六百,自损四百。此战,我宁乡军赢了,多铎帅旗在此!”
大旗展开,镶嵌着红边的白色金龙旗在火光中是如此耀眼。孙元高举过头,大步离开,再不回顾。
521。第521章 来投
“禀孙将军,秦易带到。”一个卫兵在背后推了秦贤一把。
这个前川军军官一个趔趄,撞进了宁乡军中军帐篷里。
里面有些黑暗,眼睛一时间适应不了,什么也看不见。鼻端只嗅到浓重的药味和淡淡的抹之不去的血腥。
“原来是秦操守,某在三年前就久仰大名了,崇祯七年宁乡军和川军进京接受朝廷检阅时,某和将军曾有过一面之缘,却不知道秦操守可否记得。哎,都两年多前的事情了,日子过得真快啊!这人啊,二十岁之前,感觉日脚过得极慢。但一过弱冠之年,就如同骑上了快马,一天天一年年,转瞬既逝。”
黑暗中,孙元的声音轻轻传来,好象带着一丝感慨。
秦易立站直了身子,定睛看过去,帐中没有生火。昏暗中,帐篷一角堆了许多毛皮,一条身影正倚靠在榻上,他身上盖着一张棉被,身后垫着锦枕,听他说话的声音有点中气不足。不过,即便在伤病中,此人依旧将腰挺得很直。
这人正是宁乡军的统帅孙元。
秦易:“自然记得,在淮安的时候,王允成将军设宴宴请孙将军,末将当时还是个防守,有幸作陪,与将军见过一面。当时,孙将军还敬过末将一杯酒。”
他心中吃惊,这都两年过去了,孙元竟然还记得自己这么一个小人物。此人的记忆力,当真惊人啊!
“哦,当年你是个防守,想不到这才两年就升到操守。”孙元小声地笑了笑:“据我所知,秦将军乃是贫家子弟出身,易县人,在军中却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能够得到上司提拔,想来也是凭真本事的。”
这几日,秦易他们在营外闹得实在不象话,孙元命人将秦易查了个底掉,自然知道他的来历。至于两年前和秦易吃过一台酒的事情,前世做为一个商人,能够清楚地记住每一个和自己有个来往的关系户,那是必备的素质,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叫将军见笑,末将只知道将上司交代下的事情做好就是,至于能否升职做官,却不放在心上。”秦易小心地回答,对于孙元他也只见过一面,说句实在话,当初他对孙元还真有些看不上。觉得宁乡军能够在滁州立下那么大功劳,不过是运气好而已。农民军是什么军队,那就是一群垃圾。
接下来几年,等到进京时宁乡军和建奴阿山狠狠地打了一仗,而川军表现得又实在拙劣之后,他才对孙元彻底地佩服了。尤其是今次着一仗,川军被岳托打得全军覆没,而孙元竟能营撼多铎部,战而胜之之后,他对孙元更是仰慕到五体投地的地步。
当日一面,因为是在场面上,又只一面之缘,秦易对孙元的印象也不是太深刻。
在他看来,所谓的无敌统帅,沙场虎将,莫不是豪气干云,威势过人之辈,身上自然而然带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这其中,以王允成为甚。王允成将军见了别的将领,都是一脸堆笑,跟弥勒佛一样。可对手下,却是异常苛刻,不是个好相处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