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真的?”二丫一阵惊喜。

59。第59章 风云突变

    孙元并不知道,因为小梅的出现,让冒成三人起了杀心。

    如皋虽然也是个好地方,可又如何比得上中都凤阳这种繁华之地。而且,以三人的身份,又什么时候见过这样气派的女子。

    即便只是一个普通丫鬟,但小梅却生得明眸浩齿,在他们眼中,更是如同天仙一般。

    又知道,小梅是韶虞人的丫鬟,而韶小姐则是中都守备太监杨泽未来的妻子之后,这三人已经肯定孙元走通了杨公公的门子,凤阳这趟差使看来是肯定能办成的。

    要想回去对小县尊有个交代,必须在粮船离开凤阳之前杀了孙元。

    这些天里,周武和江十三看孙元的目光中总带着杀气,而冒成则更是谦恭谄媚,不用想,这三人都在寻思着正月十四那日该如何下手。

    再这几日之中,他又去了管家商号一趟,看管老板将现金准备好没有。

    好在一起进行得都很顺利,管老板说已经差不多了。不过,最近河南那边的仗越打越大,金价腾贵,且不易兑换。

    孙元一听,脑袋里就嗡的一声。

    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这一点,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农民军已经进了河南,乡绅地主们自然要逃。可田宅却是带不走的,现银体积大又重,携带不易。所以,不少富户都将白银兑换成黄金,以方便逃亡。

    如此一来,河南、安徽一带的金价就翻着跟斗地往上跑。刚开始的时候,金银比价是一比九、后来是一比十,到现在已经是一比十三了。

    即便如此,因为兑换的人实在太多,就算你有心要买些黄金,也不容易找到货源。

    看孙元面色大变,管老板哈哈一笑,说:“我知道孙相公正月十五要离开凤阳,怎么可能误了你的事。放心好了,黄金一事我已经同几个银号说好了,正月十四晚上定然能够如数付清,只是这价钱嘛……”

    原来这厮是想乘机砍我的价?

    孙元心头恼怒,可自己急着离开凤阳,却不得不忍痛被人再割下一块肉来。

    当下,二人又讨价还价半天,又一次被管老板砍下一成的价格之后,才算成交。

    说妥这一切,孙元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淡淡道:“管老板真是会做生意啊,孙某佩服,希望管老板这次能够信守承诺。”

    “自然自然。”管老板故意大声叹息,摸了摸额头,道:“孙相公,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实在是,实在是……谁知道这黄金会涨得这么厉害,时世艰难啊!”

    “对了,正月十四晚上交货的时候估计管老板你得自己准备民夫和船只。”孙元知道变卖公粮那可是杀头买卖,怎么可能当着民夫们的面做这事。得先想个法子将他们给支走,至于办法,他早有了计较。

    “好说,好说。”管老板老奸巨滑地笑了起来,又深深地看了孙元一眼,心道:这个姓孙的手中这批粮食果然来历不明白,想来肯定是地方解送到凤阳的官粮。这小子胆子好大,连皇粮都敢卖,再看他的言谈举止,必定是个人物。不过,他是什么人又关我什么事,这一笔买卖干下来,转手就是十成利,呵呵,此桩生意做妥,我一年的吃穿都有了。

    又闲聊了几句,孙元突然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问:“管老板你这码头上的脚夫怎么都换人了,上次那群打架的汉子却是一个都没见着。”

    管老板叹息一声:“你说的是那群贼军汉啊!咱们做生意的讲究的是和气生财,这些一文汉惹了不该惹的人,我若是收留他们,岂不要惹了留守太监杨公公。杨公公身份何等尊贵,自然不会拿我这个卑贱之人怎么着。可这世上总少不了有人想讨好上司,到时候随意拿我一个短处,我这商号也不用开了。”

    “理解,理解!”孙元表示同意。

    费洪等人现在算是失业了,如此也好,他们没个着落,想不离开凤阳都不行,到时候,免不得要去如皋投奔我孙元。

    和管老板商定好接货的细节之后,孙元这才从管家商号出来,又信步去了当初那家茶舍。

    这地方乃是凤阳书生聚集之地,孙元冒充了这么长时间读书人,不知道怎么的,已经逐步熟悉了这个身份。

    实际上,以这个身份在外行走,却多了许多便利,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做一个统治阶级,就是好啊!

    今日的茶舍却比那天还热闹许多,里面已经坐了好多读书人,都在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有的人连声叹息,有的人一脸忧愁,有的人则相互争执得面红耳赤。

    孙元随意点了一壶黄茶,找了个僻静地角落坐下,一边悠闲地品茶,一边听着热闹。

    读书人大多出身缙绅之家,作为明朝的统治阶级之一,平日里都在场面上行走,消息也比普通人灵通得多。又喜欢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国政。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议论朝政乃是读书人最喜欢的业余爱好。

    坐在茶舍中,孙元倒也听到不少有趣的事,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如今,大明王朝最重要的国政自然是河南战事,凤阳府紧邻河南,也由不得书生们不关心。

    一说起河南战事,以及官军的在战场上的失败,众人都是一阵接一阵地叹息。

    “听说了吧,陕西反贼已经将我凤阳府的颖州城拿下了。”正说得热闹,突然间,一个秀才模样的书生手中挥舞着几张纸从外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连声大叫:“这是我刚从巡抚衙门里抄来的急报。”

    “什么!”

    “轰!”一声,书生们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朝那个书生围去:“李秀才,李兄,这事可是真的?”

    一时间,满茶舍都是书生跑动的声音,椅子板凳倒地的声音,还有杯盏落地的碎响。

    孙元精神一振:果然来了!

    按照真实历史记载,张献忠、高迎祥荥阳大会之后,兵力已占有绝对优势,眼见着整个河南已要尽入其手,崇祯皇帝大惊,急调去西宁叛的洪承畴东出潼关,督各路兵马,入河南剿灭农民军。

    洪承畴对后金建奴作战时鲜有胜绩,可打起农民军却是得心应手。如今在河南的十三家七十二路农民军可都是在他手上吃过苦头的。

    不少人的父兄战友都死在此人刀下,可以说,明末农民军是谈洪色变。

    兵部尚书三边总制洪承畴带兵多年,素有威望,他一出河南,官兵一改往日出工不出力情形,立即调动大军四面朝农民军袭来,

    其中,左良玉、陈永福等人更是兵多将广,且都是边军精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压来,颇有当年杨鹤十面张网的架势。

    为了支持洪承畴,朝廷破例地大发粮饷,崇祯皇帝自掏腰包二十万两白银,户部备饷七十八万两,另留湖广新饷十三万两,四川二万两,以供军用。

    崇祯皇帝这次可谓是用尽全力,严令洪承畴必须在半年之内剿灭农民军于河南。

    受到明军如此大的压力,农民军只能向东南突围。实际上,其他路都已经走不通了。

    向西推进肯定不行,那边是洪承畴,自从同他交手以来,农民军就没赢过。向西南,更是不成,那边可是明朝末年第一名将卢象升。那么往北呢?也不行,新安、渑池和是左良玉的兵。向东北、更可怕,那边,天津兵和关宁骑兵正是从这个方位从京畿和山东开过来。

    因此,农民军只有向南、向东南方向挺进,进入河南东部,东南部,以及南直隶的凤阳、庐州、安庆一带。相比之下,明朝在这一带的防守力量要薄弱得多,农民军回旋的余地也大。

    洪承畴这一手玩得漂亮,确实在短期内极大地积压了农民军在河南的活动空间,将之驱离中原核心之地。

    洪总制此人虽然人品卑劣,可军政才华在这个时代却是一流的,早就看出农民军四下流动作战并不可怕,只要不断缩小他们的腾挪余地,再辅以政治手段,剿灭农民军也不难。不过,若是让他们在一个地方扎下根来,建立起根据地,事情就麻烦了。

    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张献忠高迎祥等人确实一路向东,逃出了河南。整个河南,包括山西、陕西都同时松了一口大气。

    但是,凤阳、庐州一带却承受了极大压力,如真实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凤阳门户颖州陷落了。

    那个挥舞着急报的李姓秀才大声道:“自然是真的,小生如今正在巡抚衙门签押房当差,这是前线刚到道路急报。小生一看,急忙抄了一份。”

    “颖州是怎么陷落的。”

    李秀才忙展开急报念道:“……贼来之时,城中只守军数千,而贼伪扫地王以后众万余……尽不能敌……县丞张有俊、教谕倪大可、训导何炳若上城督战,不屈而死……贼至州府衙门,知州尹梦螯亲执大刀搏杀,然寡不敌众,只能且战且退。退至后衙,已无去路,投井殉国……其弟、侄其人随之以刀自刎,壮烈成仁……通判赵士宽也率家人参站,力竭投水自杀,其妻携三个女儿,登楼****……”

    刚开始的时候,众书生还叫个不停,到现在,却都是紧闭着嘴唇,再不说一句话。

    李秀才念着念着,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竟是泣不成声。

    “开始了!”孙元喃喃地嘀咕了一声,看了看泪流满面的李秀才,心中突然沉重起来。

    此刻已是崇祯八年正月十三,离农民军入凤阳只剩两天。

60。第60章 烂透了的士人阶级

    “……颖州既破,城中士绅皆刚烈之士,奋起反击……贼受损巨大,贼扫地王下令屠城……”

    “啊,屠城!”所有书生都惊呼出声。

    “……城破之后,遇难官绅士人多达一百五十人,妇女殉节二十七人,烈女八人,被屠庶民达千人之巨,具体数字已无法可考……生者皆被裹胁入贼军之中……”

    这个血淋淋的数字如同泰山一样压在所有人心上,一时间,茶舍中的空气如同凝固了。

    “贼子,贼子,我大明朝究竟是怎么了?”

    “究竟是怎么了?”突然间,哭声一声接一声响起,顷刻之间,满座书生哭成一团。

    实际上,做为一个穿越者,对于这个世界,孙元有的时候还带着观光者的心态,虽说也知道国破在即,最多九年,明朝就会彻底灭亡。可对这个明王朝,他一个现代人却是没有半点感情的,颖州的惨状和死伤士民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数字。

    可看到满座皆哭,自己却悠闲地坐在一边喝茶,却有些不太好意思,忙将脑袋转到一边,以免叫别人看到了尴尬。

    正在这个时候,那个李秀才却突然大笑:“诸君哭什么,其实,这个急报中也不尽是坏消息。”

    “什么好消息,可是我大明官军打退了贼人?”

    “不是,不是,我朝廷大军如今尚在河南,一时半刻还跟不过来。”李秀才擦了擦面上的泪水,笑道:“好叫诸君知道,张元平那个阉党余孽这次却死在战火之中了。”

    “啊,张贼死了,这还真是一个好消息啊!”众人又是轰地一声闹起来:“李兄快说快说。”

    孙元转过头来,心中疑惑:张元平是谁,阉党余孽,难不成以前还做个太监?历史上好象没有一个叫张元平的大太监啊!

    李秀才:“这次伪扫地王攻陷颖州之后,张贼一看形势不妙,急忙带着家人想逃。可惜贼人来去如风,已经将四门堵住了。如此,张贼叹了一声奈何,只得带了武器和家人一道上城守城。也是老天开眼,他若是亡于战场,倒也能搏一个烈士名声。但可惜他年纪实在太大,力气用尽之后,却落到了贼人手头。”

    “还好,还好!”众人生同时松了一口气,都说如果张贼阵亡,到时候朝廷免不了要下表表彰,旌表一个阉贼,这不是给咱们凤阳人脸上抹黑吗?

    看到书生们这种表情,孙元心中突然厌恶起来:这个张太监以前就算做过恶事,可大敌当前,却也知道上阵杀敌,光这份勇气也值得人心生敬意。没错,士林是视阉当为天敌,可也不能这么幸灾乐祸吧!

    又有人连声道:“快说,快说,那张元平老贼落到贼人手头又是何等情形,是不是卑躬屈膝地乞降?”

    “怎么可能?”李生笑道:“张贼虽然人品低劣,可好歹也是做个兵部尚书的人,能不要脸面?据说张鹤鸣的家人尽数战死在城墙上,他和他弟弟张鹤腾、儿子张大同因为力气用尽身负重伤落入了贼人之手。”

    “原来张元平就是张鹤鸣啊,他死了?”孙元这才想起这么个人物,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

    一个书生接嘴:“正是这个老贼!”

    李秀才接着道:“张贼落入贼人之手之后,被倒吊在一颗树上,和他弟弟和儿子一道受尽凌辱而死。老贼倒是硬气,从头到尾都是骂不绝口。据说,因为吊了一整天,张贼又受了许多刑,被打得屎尿失禁。死后被放下树之后,身上已是臭不可闻。哈哈,这才是真的遗臭万年呐!”

    “死有余辜,痛快,痛快!”众书生连连拍手。

    看到众生如此侮辱一个死者,而这个死者还是壮烈殉国的烈士,孙元心中突然腾起一股怒火来。

    突然间,他记起这个张鹤鸣究竟是谁了。

    张鹤鸣,字元平,号风皋,颍州人。明神宗万年间,丙戍科进士,授官山东省历城县知县,升任贵州巡抚,兵部右侍郎。历任本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博,南京工部尚书。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天启元年晋升张鹤鸣为兵部尚书,督师辽东。

    这个时候,辽东建奴势力已经壮大,年年犯边,搞得明朝焦头烂额。对辽东用兵事,已是朝廷第一大事。但此事巡按辽东的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不和,致使辽东边事的大坏。

    天启帝没有法子,只得派张尚书都督师辽东,调停熊、王二人。

    熊、王二人虽说都是文官,又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却归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熊廷弼是楚党干将,而王化贞则是东林大姥叶向高的弟子。

    楚党的势力在江西、湖广,严格说来,凤阳颖州读书人也属于楚党一派。可这个张尚书却同东林走得很近,是个两面光的人物。

    天启帝之所以派他去调停两人的矛盾,大概因为这个缘故。

    可惜张尚书一到辽东之后,见东林势大,立即该换门庭,专一偏袒王化贞。

    朝廷在议论经略、巡抚二人谁去谁留的时候,张尚书主张撤掉熊,专任王化贞。张鹤鸣的意见,天启帝同意了。

    此议一出,朝廷大哗,老张来这么一手,算是彻底地叛出了楚党。

    但就在王化贞独揽辽东军政大权的时候,后金大军南袭。这个王巡抚也是干脆,不放一枪一弹,带着手下丢掉广宁,一路南逃,将山海关以北地区都让给了建奴,大大地给张尚书,给东林党长了脸。

    事后,王化贞本是个死罪。可人家是东林叶党魁的门生,在同僚们的奔走运筹之下,只在监狱里关了几年了事。

    党同伐异乃是东林最擅长的手段,可怜熊廷弼却被东林推出来背了黑锅,砍了头不说,首级还被传阅九边。

    张尚书自然要受到楚党的弹劾。这老先生也知道自己罪名实在太重,上疏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张尚书还不至于像如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