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可是要进内阁的。

    所以说,筵讲名义上上大学士给天子讲课,实际上却是国君和宰相之间的一次交流。

    参加筵讲对于文官来说,可是一件莫大的荣耀。

    内阁六老都来了,外带两个翰林院的学士,另外司礼监的几大秉笔也都出席。司礼监的秉笔们都是内书堂出身,真说起文化素养并不比翰林院和内阁的人低多少。因为司礼监说穿了就是皇帝的秘书机关,若是学养不够,又如何能代天子批红决策?

    一进厅堂里,杨嗣昌就看到曹化淳朝他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翘,带着一丝笑意。

    他自然知道这个曹公公在向自己示意,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了。心下不禁一松,就潇洒地坐在一边,坐看云起云落。

    今日主讲的温体仁,这人虽然在官场中风评不好,可学问却是极为了得。

614。第614章 变故

    不片刻,崇祯皇帝就进来了,众人忙上前行礼,三呼万岁之后,各归本座。

    崇祯皇帝这几日看起来气色非常不错,苍白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红润。

    如今建奴已经北归,京畿、山东、河北三地的地方官正在安置流民,赈济百姓。前番一场暴雨之后,久旱的土地得到滋润,京城附近的麦子长势不错。

    而且,南方的贼人在这两年之内还算安静。即便张献忠再反谷城,可在杨嗣昌的刻意淡化下,崇祯皇帝也不在没放在心上。

    或许在皇帝心目中,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叛乱,也不用特别在意,熊文灿和左良玉他们自己就能处理。毕竟,张贼手下的人马实在太少,不过几千而已,又没有地盘,能有什么作为?湖北的左良玉手下可是有十多万人马的。

    十面张网之法实是良策,用来剿灭叛乱最合适不过。

    就算事情坏得不能再坏,或许说左良玉拿张贼不下,让他逃了,朕还有孙元的宁乡军。实在不成,调这员虎将过去就是了。

    自从在阅兵式看到宁乡军队的军威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崇祯这阵子只感觉从来没有过的塌实,对于自己手下的军队,又恢复了信心。

    说来也怪,他身上也不瘙痒了。

    温体仁先是讲了一段《毛诗》,接着,就开始说《大学》中生财有大道一节。

    《毛诗》没多大意思,倒是后面的生财有大道叫崇祯听得津津有味。有明一朝,除了永乐年间,总的来说,国家还是不太富裕的。尤其是君王,更是穷得厉害。也因此,出现了不少爱财如命的君主。而且,朝廷有个很恶劣的习惯,一旦国家有事,户部就开始喊穷,开始和皇帝顶牛,反正一句话:国库没钱,陛下若是想将事情办妥,得自掏腰包。

    崇祯在位十三年,因为被官员们忽悠,再加上废除了商业税和矿税,日子过得济南。自己腰包里的体己银子早就被他们给骗了个精光。今日,温体仁的这个话题让他来了精神。

    温体仁在内阁中负责国家的钱粮开支,是个理财好手,经验也是异常丰富。这句话的经义经他引申,洋洋洒洒,竟说了一个上午,偏偏叫听的人也不觉得累。

    不觉,温体仁的课讲完了,接下来就该换刘宇亮。

    像这种给皇帝讲课的大事,筵讲官要讲的内容提前两日就已经拟订送报礼部批准的。今日刘宇亮的题目来自《中庸》中“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一节。

    这一节的意思是: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论探讨礼仪,不要制定法规,不要考订文字规范。

    在座众人都是一把年纪,凌晨卯时就进了西苑,折腾到现在,大家都有些饥饿。按照朝廷的制度,筵讲的时候皇帝是要赐筵的。但问题是,现在还不到饭点。

    所以,通常在这个时候,宫中就会送上一些茶点过来,叫各位阁老和学士稍微用些。等到课讲完之后,再用饭。

    考虑到能够来参加筵讲的诸公都是一把年纪,所以,宫中的糕点做得都比较用心,松软、甜腻,易于消化,且量非常足。

    当然,最重要的是分量要足。因为等下天子赐宴,菜难吃得要命不说,你也没办法畅开了受用。这种御宴你若是放开了,须防着被风纪官弹劾。所以,大家也就是随便动上两筷子做做样子就停了下来,就连屁股也只坐了半边,要想吃饱,根本不可能。

    所以,筵讲中间的茶点一般都会被学士们当成正餐,抓紧时间补充点能量。否则,非被饿坏不可。

    这个时候,按照规定,立即就有几个太监端着盘子,将茶点送了过来。

    一看到送过来的茶点,众人都是一楞,不过是每人两块绿豆糕,只私人印章大小,这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崇祯皇帝一看,有不觉一怔,然后心中有是一笑:朕一向节俭,宫中内侍也是有样学样,今日如此要紧日子,却是如此吝啬,饿坏了阁臣们可如何是好?不过……矫枉必须过正,如此也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他又释怀,拿起一快绿豆糕咬了一口,只感觉味同嚼蜡,原来却是没有放糖。这种糕点若是不放糖,也谈不上任何滋味。这御膳房节约成这样,还真叫人无奈啊!

    众学士也都发觉这一点,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其中刘宇亮的眉头皱得最深。

    杨嗣昌和曹化淳的目光又互相碰了一下,然后飞快地分快,彼此心中都是明了。

    刘宇亮本有糖尿病,不耐饿,一饿就头昏眼花,心头发慌。见今天的茶点分量如此之少,且寡淡无味,心中突然有些不安起来。

    糖尿病的原因是身体出了问题无法分解糖份,以至血糖浓度极高。所以,后世治疗此病的时候都会想法子降糖。可若是降得太低,就会得低血糖。因此,血糖浓度得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能高,也不能低。

    所以,糖尿病也不是不能吃糖。特别是在低血糖身体经受不住时,一般来说都会灌一口糖水抢救。

    刘阁老心中不安,可究竟是地方不安,他还是没有想透。

    用完两快袖珍糕点之后,筵讲继续。

    能够给天子讲课可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这还是刘宇亮入阁以来的第一次。自然是打点起精神,朗声讲道:“这一句以下都是子思的说话。礼,是亲疏贵贱相接的礼节。度,是宫室车服器用的等级。考,就是考正。文,是文字的点画形象。子思推明孔子之意说,自用自专,与生今反古之人,皆足以去祸这,何哉?盖制礼作乐,是国家极大的事体,必是天资在上,既有德位,又当其时,然后可以定一代之典章……”

    话还没有说完,杨嗣昌就插嘴道:“确实如此,为政治国着,最为反对的就是政出多门,天资的权威和权力不容有丝毫的侵犯,否则就是僭越的大罪。”

    曹化淳连连点头,高声道:“杨阁老说得是,子思当时所处的春秋年代太多余混乱,各诸国君主过于残暴和贪婪,比起商纣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天下人自然怀念四海诸葛唯天子马首是瞻的日子。”

    ……

    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在座众人谁不是一代大儒,立即来了兴趣,很快就有其他人参与进去,说了半天才又静下来:“刘阁老,你继续吧。”

    刘宇亮被这一打岔,思路有点乱,想了想,有继续道:“如亲疏贵贱,须有相接的礼体,然惟天资得以议之,非天子不敢议也。宫室车服器用,须有一定登记,然惟天子得以制直,非天子不敢制也。书写的文字,都有点画形象,然惟天子得以考之,非天子不敢考也。”

    杨嗣昌:“阁老的意思是,盖政出于朝廷,事权统一于君上,非臣下所能干预如此。”

    还没等刘宇亮点头,曹太监又插嘴:“所以,《中庸》这段文字后面才说,虽有其为,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没错,正是如此。”刘宇亮点头,解释说道:“无德而欲作礼乐,边式愚而自用。无位而欲作礼乐,那是贱而自专,故必有圣人之德,二有在天子之位,才能谈得上制作之事,而垂法天下也。”

    曹太监一拱手:“大哉斯言,阁老的学问,佩服佩服。”

    众人也都点头,就连崇祯皇帝也不住点头。

    刘宇亮见众人都是赞叹,心中也是得意,又清了清嗓门,继续说下去。在讲学的过程中,杨、曹二人还不断插嘴请教,然后相互辩论,将这次筵讲的气氛弄得异常热烈。

    刘宇亮心中虽然得意,却没想到时间正一点点流逝,早已经过了饭点。

    突然间他感觉到一阵心悸,然后,冷汗如桨,从千万颗毛孔里渗出来。说话的声音也开始颤抖了:“孔圣人要复的礼,恰好是那种今用的周礼,而不是古之道的夏礼和殷礼,因为……因为……”

    察觉到他声音中得不对,众人这才愕然抬头看去,却见刘宇亮一张脸已经变得煞白,嘴唇也乌了。

    崇祯皇帝:“刘阁老,你怎么了?”

    “臣……臣……没……”突然,刘宇亮感觉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

    原来,他因为饿得实在厉害。而且,今日筵讲时送来的茶点中又没有任何糖分,血糖不足。

    低血糖的后果是,直接晕厥过去。

    殿中立即一团大乱,崇祯皇帝大叫:“快,传御医,传御医!”

    不片刻,御医过来,只摸了一把刘宇亮的脉门,就禀告道:“启禀陛下,刘阁老这是饿晕过去了。”

    “怎么可能,饿晕了?”崇祯一脸得不可思议:“可要紧?”

    “回陛下的话,不要紧的,灌碗糖水就好。”御医回答说:“刘阁老这消渴症很重,若不用心调养,只怕……”

615。第615章 谗言

    夜深了,西苑精舍中。

    崇祯皇帝忍不住叹息一声:“一场筵讲竟折了朕的一个阁臣,真是荒唐透顶了。”

    他是又气又急,忍不住用起了演义小说中的话儿。

    想不到堂堂天子万岁爷,也看这种不正经的书儿,精舍中的太监想笑,却又不敢笑。

    曹化淳道:“太医院的诊断已经出来了,刘阁老确实患有消渴症,很重。”

    “很重……朕正要大用刘宇亮……可叹……”崇祯不禁大为气恼。

    刚才曹化淳已经将事情说得很清楚了,刘宇亮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再加上他年事本高,可以说已经虚弱到了极处。

    本来,前一阵,朝堂之中已有呼声,让刘宇亮督师蓟辽,全面主持对建州军事。对此,崇祯皇帝也有些心动。毕竟,山东战场时,刘宇亮的表现非常突出。可以说,能够守住济南,扭转整个山东的局势,全靠刘、孙二人。相比之下,洪承畴打得可不怎么样。

    最关键的是,朝中部堂级大臣中,有军事经验的人也就区区几个。杨嗣昌且不说了,同他比起来,刘宇亮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而且,如今的朝中诸公对于东北建奴都有畏敌情绪,如果让刘宇亮执掌蓟辽诸军,至少心理上有优势。

    可现在看来,这事怕是不成了。

    “万岁爷说得是,可惜了。”曹化淳也假惺惺地长叹一声。

    没错,筵讲时那一幕就是他和杨嗣昌弄出来的。在之前,杨阁老虽然已有八成把握可以肯定刘宇亮得了消渴症,而且很严重。如果将此事说出来,不但刘阁老总督蓟辽的差事弄不成,只怕内阁的位置也保不住。只不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能够混到阁臣这一位置,没有人是吃素的。想必刘宇亮也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将自己患有重病的消息守得极严,要想抓住他的把柄根本就没有可能。

    就算抓住了,报上去,人家也可以来个死不认帐,反打草惊蛇。而且,仅仅是背后打他的小报告,对于杨嗣昌这样的人物来说,也太下作了些。

    所以,杨阁老才和曹化淳设了这个一个局,将刘宇亮直接饿晕过去。到时候,只要御医过来一凭脉,真相就大白于天下了。

    杨嗣昌给曹化淳开出的条件是,在曹化淳执掌京营的事上全力支持。他掌管兵部,军事上的事情最有发言权,在天子那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结果,自然是极好的。

    崇祯皇帝心中有些抑郁,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忍不住问:“曹化淳,你问过太医院的人没有,刘宇亮的病是否……”

    不等皇帝说完,曹化淳就轻声道:“禀万岁爷,太医说了,刘阁老已是不太成了,他的手脚指甲都已经乌青,若再不好生将养,拖下去,只怕就要不良于行。”

    “啊!”崇祯忍不住低呼一声,又长长叹息:“哎,想不到刘卿家的身子已如此不堪了,当初他在山东时已经为朕立下大功,朕若再叫他都督辽东,又于心何忍。罢了,罢了,依旧叫洪承畴去,王承恩,拟旨吧!”

    “是,万岁爷。”一直侍侯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司礼太监王承恩忍不住摇了摇头,走到案前,提起笔开始草拟圣旨。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刘宇亮总督辽西的事情再没有可能了。

    王承恩为人一向本分,刘和洪究竟谁总督蓟辽同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为刘宇亮感觉可惜: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种不要人命,却叫人什么也做不了的病呢?

    很快,圣旨拟好,又用了玉玺,蓟辽前线军事统帅的人选算是定下来了。

    崇祯这人精明得紧,自然知道蓟辽总督一职是刘宇亮和洪承畴在争,而洪亨九最近和杨嗣昌走得也近。

    内阁之中,温、周、杨三人当家,温、周二人对于蓟辽总督人选没有什么兴趣,保持中立。除了刘宇亮,其他两个阁老是刚提拔进内阁的,基本不说话。因此,这份圣旨明日一早送去内阁之后,不出意外应该能够通过。

    刘宇亮不能总督蓟辽确实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不过换成洪承畴也好。毕竟,洪亨九前几年在陕西干得也算不错,正说起才干,好象比刘宇亮还精干些。他这次在鲍丘落败,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同建奴交手,等以后在辽西熟悉军务之后,未必就不是建奴的对手。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突然发现自己夹袋中确实没有什么人才,尤其是那种督师几省的阁部级人物。自卢象升殉国、孙传庭眼疾之后,更是寥寥无已,现在刘宇亮又病得厉害。出来洪承畴,还找不到第二人。

    等到拟完这道圣旨之后,崇祯皇帝又道:“刘宇亮身患重病,过得一阵子,就下一道旨意让他回乡荣养吧。罢……朕现在让刘爱卿回乡退隐,未免有人说朕心狠,如此对待有功于国家的功臣,且等以后再说吧!对了,既然说到蓟辽总督的人选,再下一道旨意给孙元,让他早些去宣府镇上任。宣府乃是京师门户,须又一员虎将镇守。有孙元把守,朕睡觉也安稳些。”

    “是,万岁爷。”王承恩点点头,正要提笔继续写。

    曹化淳却叫了一声:“且慢!”

    崇祯皇帝:“你又何话要说?”

    曹化淳却扑通一声跪下去,道:“万岁爷,奴婢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却是奇怪:“这这奴才,有话直说就是了,什么当讲不当讲,心中想什么,直管说出来好了。”

    “是,万岁爷奴才我口说我心,自然不敢欺君。”

    崇祯有点不耐烦:“禀上来。”

    曹化淳:“万岁爷,奴婢以为宣府镇总兵官一职孙元不适合担任。”

    此言一出,殿中所人的目光一刹间都落到他身上。

    崇祯皇帝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