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灵通,快说,快说。”

    那个叫老李见大家都竖着耳朵听自己说话,心中得意,笑道:“你们呀,耳朵却尖,也知道我家兄弟在衙门里当差。实话对你们讲,我家兄弟是个秀才,如今得了恩师提携,正在吏部做书办。吏部什么地方,那是专门负责发官帽子的。他经手所有文书,这天下间究竟有什么官儿,每个职司又哪些人,门清着呢!这孙太初是武官,按照我朝的制度,武将任免得通过兵部武选司,而不是吏部的文选司。”

    就清了清嗓子,将大明朝的人事制度大概地说了一便。

    旁边就有一个听众不耐烦:“老李,你唠叨这些没用的东西做什么,快说说孙太初究竟要调去什么地方?”

618。第618章 确定

    说着话,他就朝小二喊了一声:“小二,老李的茶水算我头上,再来一根大麻花,一碟松子。”

    “来了,来了!”

    老李笑道:“街坊邻居的,何须如此?咱们继续说这孙太初,话说,武官的任免确实是要通过兵部武选司。不过,这也不过是对普通人而已,孙太初是普通人吗?”

    “自然不是。”众人纷纷道。

    老李:“孙太初可是正二品的金吾将军,在朝堂中又有武定伯刘阁老照应,且简在帝心……”

    “什么叫简在帝心?”又有人好奇地打听。

    “呸,果然是个没见识的,简在帝心,简单地说就是皇帝最看重的臣子。”老李说;“而且,孙太初的功劳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他的职位,就得内阁商议,天子御准才行。原本,崇祯天子是想让孙太初做宣府重兵官,为咱们守国门的。可是据说是他在卢公的灵前说了许多对陛下对朝廷不满的话,结果被太监曹化淳在皇帝那里告了黑状,想治孙太初的罪。好在咱们的天子还算圣明,并不当真。不过,孙将军的宣府总兵官却是做不成了。”

    “啊,竟然还有这么件事?”

    老李接着说道:“最后,内阁商议了许久,提出很多安置的建议。最后都觉得,孙元的品级实在太高,功劳实在太大,无论去九边哪里上头的总督都没办法节制。而且,这九边各人都有各人的势力,边军皆被将门世代把持,如何肯让一个新人过来抢饭碗。于是,纷纷托情朝中大姥,不想让孙元去他们那里做总兵。”

    “内阁中一通吵呀,最后,还是刘阁老提了个建议。说是最近张献忠再反谷城,各地贼军又有坐大的架势。须防备当年贼军东进滁州威胁南京旧事重演。不如在扬州另设一小军镇,让孙元带兵驻防,拱卫南京。这个提议也算不错,各阁老都觉得可行。反正孙元去哪里都会独自领一镇,如今让他衣锦还乡,也算是皆大欢喜。于是,就通过了。圣旨都已经下来,估计下个月,宁乡军就会开拨回江南去。”

    说到这里,老李叹息一声:“这个结局也算是不错,还好天子圣明,不被奸佞谗言鼓惑,保全了孙太初这个忠良。”

    突然,有个听众惊叫一声:“孙太初若是回江南去,如果建奴再次南侵,这……又有谁能保护咱们?”

    “是啊!”众人都是一呆,然后纷纷叫出声来:“都是那个曹太监,阉贼,阉贼。也不知道这个小人为什么要陷害孙将军?”

    “小人就是小人,自然是视忠良为寇仇。”

    “这人就是另外一个魏阉!”有人猛地一拍桌。

    然后,所有人都大骂起来。

    ……

    像这样的一幕,这些天来已经无数次在京城的各大酒厮茶舍中上演。有意无意中,孙元身上也蒙上了一层悲壮的悲情英雄的光环。

    这个时候,茶舍的角落中一个脸上生着雀斑的三十出头的文人听得咧嘴一笑,将两枚铜钱扔在桌上,

    “嘿嘿,水落石出,是到了去见孙太初的时候了。”

    此人正是傅山,刘宇亮当日在筵讲时饿晕过去之后,吃了他几副药之后,总算恢复了精神。这几日傅山也没什么事,整天在京城游荡。

    刚出茶馆走了没几步,突然想起上午的时候在一家书坊看到一套宋版书不错。因为价格不菲,当时也没想决心。现在一想,这种书存世量本就稀少,若是错过,只怕今生再无缘相见了。

    “罢,还是买回去好了。”说着,就伸手往怀里一摸:“糟糕,钱不够啊!”

    正在这个时候,就看到黄佑带着两个军士,一脸铁青地从那边走过来。

    黄佑是宁乡军首席幕僚,掌管军队的钱粮,手头阔绰得紧。

    傅山本就迎上去,一把抓住他的袖子:“黄兄来得正好,可有银子,给我二十两。”二十两,正是那套宋版书的价格。

    “二十两,给你,凭什么?”黄佑的脸色非常难看,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自从孙元住进刘宇亮相府之后,大家都是读书人,黄佑和傅山也深谈过几次。可一谈,心中却对这个山西士子很不以为然,甚至非常鄙夷。

    首先,他黄佑是举人,而傅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其次,傅山这人博学****,确实了得,可人品有很大问题。而且,他的圣人之书也读歪了,和黄佑理念不合。

    黄佑是正宗心学门人,可这傅山所学却是汉朝董仲叔那一套外圣内王的王霸之术,走的是邪道。

    于是,一席交谈下来,黄佑就对此人敬而远之。

    不过,孙元倒是很欣赏傅山的样子,黄佑对他还保持着起码的尊重。不过,今天的他脸色很难看,丝毫不给傅山面子,重重地甩了甩袖子。

    黄佑如此无礼,叫傅山一呆,感觉很丢面子,面庞微微发红,眼神中也带着一丝怒气:“黄佑君子有通财之谊,晚生正好看中一套书籍,从你那里挪借些也不打紧。”

    黄佑冷笑:“通财之谊,嘿嘿,黄某孤单单一个人家中既没有高堂需要奉养,下也无妻儿,钱财对我本没有丝毫用处。就算借你一些也无妨,不过,那也是对君子。”

    傅山:“黄兄的话是在骂某是小人了?”

    黄佑:“君子也好,小人也罢,世人自有公论。”

    傅山也恼了:“好,咱们就不谈君子小人还有你我的交情。黄兄,若非是怕去得晚了那套书籍被别人买走,我也懒得向你开口,径直去寻孙太初。以孙太初的豪气,别说二十两,就算是二百两,某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哈哈,真当孙太初是在施粥的善人啊?”黄佑满口讥讽:“还是那句话,凭什么?”

    “凭什么,就凭某为他孙太初干下了那么一件大事情。”傅山收起以前那副不正经的模样,鼻子两侧的雀斑颜色转深,淡淡道:“孙太初能够脱离宣府镇这片苦海,在江南独领一镇,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还不是因为某人的那副挽联,还不是因为某与孙太初诗词唱和,长歌当哭,这才惊动了天子,惊动了朝廷。黄兄,你说,你们宁乡军不该谢我吗?”

    “原来是你,果然是你!”黄佑发出一声大叫,张开双手朝傅山的领子上抓来:“小人,小人!”

619。第619章 未来构想

    此刻,在刘宇亮府中,孙元躺在胡床上紧抿着嘴唇,生怕自己露出欣喜的笑容来。

    而旁边另一张胡床上,刘宇亮则是一脸的灰败。

    朝廷的任命终于下来了,孙元和傅山因为在卢象升灵堂上的不当言行,触怒了崇祯皇帝,所以,宣府镇总兵官是当不成了。所以,崇祯皇帝又在扬州另设了一个扬州镇,用于安置孙元和宁乡军。

    自己现在是得偿所愿,终于独领一镇。今后,山高皇帝远,他孙元总算是一个准诸侯土皇帝了。

    相比之下,刘阁老却有些晦气。

    自从筵讲那日饿晕之后,御医一凭脉,他得了糖尿病的事想瞒也瞒不住了。

    一个得了重病的人,自然是无法统帅大军的。于是,他的总督蓟辽诸军的期待落空了。不但如此,就连内阁的位置也开始动摇。

    当时,就有人在崇祯皇帝驾前说刘阁老劳苦功高,为国家鞠躬尽瘁,以至病成这样,也是时候下一道恩旨,让刘相回乡荣休。

    朝廷诸公的心思,孙元自然是知道的。内阁的位置也就那么点,只不过区区六人。而且,能够做到阁老位置以后,也没有年龄一到就必须退休的规定,得等到自然规律起到作用之后才能出缺。如果内阁的阁臣身子强健,在位置上一呆几十年,呆到八十出头,其他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盯着。比如嘉靖朝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就干到八十多随,头发胡须都白了,每次内阁开会都要打上一厂睡,可人家就是不退,这才是挡了后来人的路,太遭人讨厌了。

    好在崇祯朝内阁人员如同走马灯一样换,到现在,大家也记不得从崇祯一年到现在,内阁具体有多少人呆过。

    正因为换人太快,大家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坐到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这次刘宇亮病发,让大家都嗅到了宰相位置那诱人的味道。

    好在崇祯皇帝还是顾念着刘宇两解济南之围的功绩,对这些提议来了一个置之不理。

    不过,刘宇亮却已经看得明白,自己这一届内阁辅臣职司干满,估计也不可能再呆下去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刘宇亮年事已高,可这人年纪越大,对于功名一物却是异常热切。一想自己一年之后,就要变成一个普通百姓,精神上有些接受不了。

    孙元自己是高兴了,可也不能在老刘头面前表现出来,否则,让这老头想起自己的伤心事,再有个好歹,就不好了。

    就如从前孙元和刘宇亮所商议的那样,新设的扬州镇所有四千五百兵马,一营的编制。所辖如皋、通州、海门、崇明、泰兴几地。

    另外,裁撤淮安大河卫。前大河卫都指挥使司的兵马和卫所的土地、房屋一并移交给扬州镇。

    明朝一省的军政政治制度实行的是三司制,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狱,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以前的大河卫所穿了,其实就是负责整个南京地区军事的。

    不过,南京乃是国朝陪都,当地驻有大量军队,归属于不同的军事机关。比如南京城防由留守太监负责,南京城外的军事则还有一个凤阳总督,另外漕运和盐运还有自己的军队。明末卫所崩坏,又经过几场大败之后,大河卫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如今,南直隶地区的防御全靠凤阳总督手下的兵马,如今的凤阳总督正是马士英。

    马士英此人孙元还是很了解的,当然,这种了解主要来自史料。就孙元看来,这个未来的南明首辅算得上是当时有能力,有手段,并有担待的人杰。

    能够被称之为人杰的,都是异常精明之人。今年年初,南方贼军死灰复燃,马士英即有拱卫南京,还得负责中都凤阳的重建和防卫,手头兵力吃紧,粮秣不足。就将主意打到大河卫身上,上折子说大河卫不堪使,不用裁撤了,将军费用到实处。毕竟,马士英手头的资金和大河卫的军饷都要靠南京户部,两家分食还不如一家独吞。

    明朝自来就有吝啬的传统,否则当年为了节流,崇祯皇帝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驿站都给裁了,让十多万靠义战维持生计的驿卒下岗待业,这下岗的驿卒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明朝的人觉悟得低,可没有“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不下岗,谁下岗?”姥姥,你敲掉我的饭碗,老子就跟你拼命!

    于是,一场大乱就此酿成。

    马士英可是正经的两榜进士,文官系统的老人,大河卫中的武夫们可没有任何背景,他的折子一上,立即就准了。

    马士英多了许多军费,南京户部少了许多开支,当真是普天同庆,只苦了大河卫的一干人等。

    孙元大约计算了一下,大河卫以前毕竟是管辖一省军事的大机关,自己全盘接收之后,应该能得到五六万军户人口。挑选其中的精壮训练上一两年,可再得一营强兵,这却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么多人口,没有了朝廷拨下的军饷,单靠种地,要想养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扬州镇虽然管辖着几个县,可那几县人家自有知县的,民政同军镇却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漕运和盐运这两桩暴利的生计同宁乡军却没有任何关系。

    在后世,如南通、如皋乃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可在明朝,这里都是靠近海边的滩涂,加上境内的良田又都集中在世家大族之手,土地兼并得厉害。别说孙元不能插手地方民政,就算他成为实际的节度使一样的人物,也没办法收上税来。因为,江南士绅可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可是要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元受接收的是一片毫无油水的地方。

    这事倒是叫人有些头疼。

    ……

    时值五月末,今日却不热,当真是风和日丽。

    院子中绿树成阴,凉风中,树摇曳,好生舒爽。

    孙元:“阁老今年已经六十出头,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就算阁老你身子强健,又能在干几栽?末将是个武人,说话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如果说错了话,阁老勿恼。这人,能够为国加多效些力固然是好,可人力有时而穷。经历得多了,阅历固然是一种财富。可精力若是不足,有的事情做起来未免有心无力。而且,据末将看来,这内阁阁员的位置就好象是坐在火山上,阁老你想想,从崇祯一年到现在内阁换了多少人?咱们的天子最是急功近利,一时一个心思。阁老不信可以过得两年再来看,如今内阁六个大学士到时候还剩得几人?”

    “别看如今温相和杨嗣昌正得陛下信重,可到时候,只怕他们也不在了。不但他们,周延儒也不会在位置上呆太久的。”

    听到他这么一说,又想起崇祯皇帝的禀性,刘宇亮一呆,直起了身子:“所谓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其实,关键是思退,太初你的意思我好象有点明白了。如今老夫已经拿到该拿的一且荣耀,也是时候退下去了。否则,以现在的局势,只怕是晚节不保?”

    孙元点点头:“阁老能够这么想,最好不过。这几日,末将见阁老郁郁不乐,心中也是难过。”

    难过,难过才怪,真说起来,我还替刘宇亮高兴呢!

    以老刘头的手段和本事,他若督师辽东,在未来的松锦之战不被皇太极打得满地找牙才怪。就算按照自己的卫边策,结硬寨打呆仗,可他扛得住朝廷急功近利的压力吗?

    若是战况有个闪失,朝廷追究起责任来,最后倒霉的还不是他。

    而且,如果刘老头依旧呆在内阁,万一历史没有发生变化,依旧以其巨大的惯性向前,将来李自成进京,老刘不是要落到贼军手头?

    作为一个朋友,刘宇亮回乡荣养,孙元内心中却是非常高兴的,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否则,到甲申年,自己还得动脑筋,怎么才能将这个老家伙从北京弄出去。

    毕竟是人家的伤心事,孙元不好再提,就将话风一转,又说到自己回扬州镇的事情。

    提到新设的扬州镇未来将要面临巨大的人口和经济压力时,孙元就愁眉不展。

    刘宇亮安慰了他几句,道:“太初,确实,扬州土地兼并严重,军户卫所可以没有几寸土地。而且,漕运和盐运也不归你管。不过,老夫听人说,大河卫手下还有不少船只和水军,其中还有几条大海船。实在不成,你去扬州镇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