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6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上,敌人的营盘并不大,不像如今的宁乡军、秦军和庐凤军,联营百里,组成一个大包围圈,牢牢地将敌人锁在垓心。

    多铎在组织了十几场或大或小的突围战,结果都被一一击溃之后,也死了心,将部队龟缩在白羊山以西的大黄庄和小黄庄这个弹丸之地。

    他们的营寨已经将两个庄子连在了一起,两个庄子靠得非常近,这么小的地方一下子塞进去三万多人,又缺衣少食可想清营会挤成什么模样,乱成什么模样。

1177。第1177章 升棺发材

    作为老建州兵,建奴作战是什么风格,兴泰自是清楚不过。

    像这种戒备森严的老营,早就将探马撒出来,警戒圈至少有二十里方圆。像侯爷这种直接抵近到二里地的位置观察的情形,在以前可是天方夜谈。只怕侯爷走到半路上,早就被八旗军的斥候截住了。

    可今天,对面多铎老营却一片寂静,任由宁乡军的统帅来去自如。就如同一个正在沐浴的女人,就这么光敞敞地被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看个饱。

    兴泰忍不住从小牛皮包里掏出千里望,拉开了定睛看过去,清营的望楼上立着两个清军。他们身上没有穿铠甲,自然没有宁乡军身上那种制作精良的桐油雨衣,两人手上都举着一把蓝色破破烂烂的油纸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手中的武器就扔在一边。

    看到营外的小岗子上来了这么多人,两人也懒得管,只竭力将脑袋缩进小小的雨伞里,神情中除了麻木还是麻木。

    估计如果这个时候侯爷突然冲过去,这两个混帐东西也懒得动一下,以免得被头上的冷雨淋到脑袋上。

    至于清军老营里面,好像也没看到多少人影,大越都在帐篷里躲雨吧。

    躲雨……兴泰一阵无语。他突然想起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时的情形。那一天他正跟着大部队翻越北京墙子岭,也是一场大雨。那正是秋天,又是在北方,比现在冷得多。身上的衣裳已经被彻底淋透了,整个身子都已经僵硬了。可队伍还是如同长龙一般无声向前蔓延,所有人口中都喷吐着白气,经过雨的铠甲和眼睛是那么的闪亮。

    在那个时候,他觉得八旗军是如此地强大,觉得自己身体里充盈着强大的力量,他甚至有一种错觉,就算前面是一座高山也能轻易地将其撕成碎片。

    自崇祯十一年到现在不过八年,八旗强军怎么变成这样。看那雨水中浑身泥泞有气无力的清军士卒,同自己以往见到的明朝边军又有什么两样。

    侯爷说得是,部队的士气和纪律靠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来滋养的。

    八旗军是彻底地被侯爷打掉魂了。

    看到往日的同族如此不堪,兴泰郁闷的同时,又感觉一阵痛快。当真是五尾杂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看到傅山和兴泰过来,孙元笑眯眯地转过头来:“青主,你总是这么慢,是不是怕弄脏了衣裳?建奴的士气如此低落,某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带兵杀进去了。你老说让某忍耐,还真有些忍耐不了。”

    傅山骑马跑到孙元身边:“不急,不急,建奴怎么说也有三万人马,须防着困兽犹斗。其实,要想将他们赶回北京也是简单。围三阕一,放开一条通道,咱们尾随追击就是。可惜颖川侯你要完全彻底地吃掉多铎,这仗就不能这么打了。敌人没有退路,必然会拼命,总归要饿得他们没有力气才好动手。”

    “废话,我自然是要全歼建奴的”孙元提着鞭子指了指清营:“此番建奴三路南下,看起来,阿济格和多铎都有八万人马,准塔有五万。可扣除辅兵和汉军,其实准塔和阿济格两路中的正宗建奴兵并没有多少。倒是多铎这一路集中了七成以上的八旗军,只要消灭了他,建奴就无兵可用。某人就是要全歼多铎,一个也不放过,某要让建州这一代人将血流干。”

    “对,侯爷说得对,就是要让他们这一代人把血流干。”其他几人都激昂地叫了起来。

    傅山严肃地说:“那就忍耐,颖川侯你过来探察敌情,眼睛不过是着落到敌人的士气和装备上,可我想看的确实另外的东西。”

    孙元:“青主想看什么?”

    傅山:“现在已经是午饭时间,我想看看敌人的炊烟。”

    正说着话,敌营中次第有稀稀落落的炊烟升起,在风中雨水中,如同缕缕悲凉的孤魂。

    傅山伸出鼻子使劲地嗅了嗅,道:“这味中除了有马肉味,还有米饭的味道,这说明建奴还没有彻底断粮,还得再等上一阵子。”

    孙元也凝神观察了半天,这才失望道:“看样子,建奴虽然已经乏食,可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能撑几日,现在发起总攻,确实不妥。”

    傅山:“耐心,耐心最重要。如此急噪,可不是颖川侯的风格。你与其在什么时候发动总攻烦恼,还不如看看敌人的营盘,考虑一下以后从什么地方打进去,又采用什么战法。”

    孙元面色一整:“青主说得是,受教了。”说完,他挥了挥手:“走,咱们四下看一看。”

    于是,一行人就沿着敌人的营盘边骑马边观察起来。

    这一观察,孙元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清军缺粮士气低落倒是不假,可防御工事倒是修得不错,这个多铎不愧是打老了仗的骁将。

    江淮一地的村庄虽然不像北方那样规模庞大,房屋也没那么结实。可多铎手头毕竟人多,逃到此地之后,砍伐白羊山的树木,和上夯土,修筑了长围,将两个村庄两成了一片,远远看过去,简直就是一座城池,上面也放置了不少守城器械。

    建奴野战凶悍,可一旦守起城来也是中规中矩,这支东北亚战斗民族可不是白给的。

    如果自己脑袋一热,就命令部队发起冲锋,固然能够轻易获取胜利,但部队必然有不小的伤亡。这纯粹是在打没有事先准备的战役嘛!

    孙元:“青主,看来这仗搞不好要打成城市攻防战了,老实说,这种仗我是有些头疼的。当初在永城讨伐刘超的时候,那个教训真的是太深刻了。总攻先压后,先饿上建奴一阵子再说。”

    傅山:“是,还有,要想拿下敌人老营,得先将这长围给弄掉。可惜我陆军的炮火数量不够,威力不足,要想直接将土围轰塌怕是不成的,得另外想个法子。”

    孙元:“我想想,我想想。”

    从前边巡视完毕,回到行辕,坐在屋中,孙元就开始琢磨这事,提起笔在纸上乱写乱画起来,满纸都是诸如“淮海大战”、“锦州之战”、“长春之战”之类的名词,他试图从以往的战略列中照搬一个战术,看能不能用在未来的总攻之中,可琢磨了半天,却一无所得。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片刻,就停了下来,太阳又出来了,满院子都是金黄色的阳光,雨后的空气分外新鲜。

    孙元一时兴起,就走出院子,军营里散起步来,可惜地上烂泥太多,走起来却不爽利。

    正在这个时候,就看到外面有一条无头无尾的马车长龙从门口经过,那马车上豁然全是簇新的还没有上漆的棺材,马车上坐着押车的官吏和民夫,看那些官吏的衣着打扮,应该是后勤处的人。

    除了棺材,上面还放了不少白色的麻布,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裹尸布。

    如此多的棺材运进老营,自然引得无数人侧目。

    就有士兵忍不住问车上的官吏:“长官,怎么这么多棺材,做啥呢?”

    车上那个官吏回答道:“给阵亡将士用的,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总归要入土为安才是。此战建奴已经被我军彻底围死,须防着他们反咬一口,负隅顽抗。这一战,部队应该有不小的伤亡,就提前给大家准备了,安啦!”这人一口福建口音,但还是能让人听懂。

    那个士兵大怒,一口唾沫吐过去:“安,安,安,安你个娘,说甚晦气话,打不死你这个混帐东西!”

    其他士兵也同声痛骂:“什么给咱们准备,老子今天先将你打死,将你装进棺材里。”

    长久以来,对于后勤处的怨气爆发出来,特别是在吃了十来天罐头和午餐肉之后,不满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士兵们人人面上都是愤怒之色,齐齐挽起袖子,就要上前对着那个官员一通胖揍。

    急得军官们满头汗水,大声喊叫:“都冷静,都冷静!”

    看到大家就上动手,坐在车上那个官吏吓得一脸苍白,连声道:“各位兄弟,各位兄弟,至于吗,大家都是袍泽弟兄啊!”

    “呸谁跟你是袍泽,你们这次喝兵血的后勤官,爷爷早看你等不顺眼了。”

    那个官吏大为委屈,胆子也大起来,亢声道:“喝兵血,我们什么时候喝过兵血了,还不是上头交代怎么办,我们就咱们办。见天雨,路有烂,新鲜的素菜水果送不上来,只能靠罐头顶着,我们又能怎有什么法子。天天有肉罐头吃也不错,建奴那边都在吃草根树皮了,知足吧!”

    “什么送不上来,怎么棺材就能送上来,你们就是一群丧门星。”士兵还是不服。他们闹得厉害,却没有发现孙元已经来了。

    孙元皱了一下眉头,对身后的几个侍卫说:“你们去维持一下,不象话,宁乡军什么时候这么乱过?”

    又问跟在后面的大管家管陶:“管老板,送这么多棺材过来是谁的意思,伤了我的士气,砍下你的狗头。”他是真的恼火透顶了。

    管陶缩了一下脑袋,讷讷道:“这事还不是郭道理弄的,不过,他说得也对。天气实在太热,阵亡士卒得尽快收敛,否则就会起瘟疫。但怎么这也得落叶归根,不能像敌人一样直接挖个坑埋了,左右须用棺木装了送回去。”

    正说着话,那边闹腾的士兵看到孙元来了,停止喧哗,都同时恭身行礼。

    孙元用手一扶:“诸君辛苦,免礼。”然后又对那个官吏道:“你现在回去同郭道理说,棺材就别送了,晦气得紧。还有,让他无论如何得送些新鲜的肉食和菜果过来,这是我的将令,如果不能保证士卒每天都能见着新鲜菜肴,休怪军法无情。若能够完成任务,此战之后,我记他一功。”

    众士卒一阵狂喜,齐声高喊:“侯爷万岁,侯爷万岁!”

    那官吏忙道:“是,侯爷,我就带着这一百多口棺材回去找郭大人。”

    “等等。”孙元心中却是一动:“把棺材都留下,升官发财,彩头不错。”

1178。第1178章 穴地(求月票)

    其实,在一场大决战时提前准备棺材和裹尸布也没什么。还是刚才那个小吏说得对,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不准备这些东西,难不成到时候随意将阵亡士卒用席子一裹,挖个坑埋了。真那样,对于士气的打击才是真正的大。

    实际上,孙元自从创建宁乡军之后就立了一个规矩:绝不抛弃任何一个战友,无论是死是活。

    在战场上,就算局面再艰难,就算多牺牲几条人命,也要将士兵的尸体抢回来,带回家去好生安葬。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如果死后还要曝尸荒野,那才是真正的不人道。这一点,建奴和宁乡军非常相似,在战场上抢起尸体来也是分外凶狠。这也是明末明清战争中,明军一场大捷不过斩首十几级甚至几级的原因之一,没办法,建奴在撤退的时候通常会将尸体尽数带走。

    刚才看到这些棺材之后,孙元脑子突然灵光一动,想到了一个炸塌多铎老营的好办法。就是在敌人的长围下面挖个洞,将火药装进棺材里,偷偷运到洞穴里当大号炸弹使用。

    这一手,当年太平天国在攻克清朝大城市时就用得很顺手,西王萧朝贵本就是矿工出身,这一套战法使得极顺。后来,靠着穴地攻城的法子,天平军顺利地拿下了城防坚固的南京城。

    孙元想,或许他也可以用同样的法子对付多铎,就命令那个小吏将一百口棺材留下来使用。

    对于火器使用,他是个外行,回到行辕之后就命人将巴勃罗传来,就问:“小巴,建奴的防御工事你也看到了,我且问你,如果用大炮轰,能够轰塌敌人的长围吗,需要多长时间?”

    小巴的回答很干脆,没问题,就是时间长些,估计两三天就能在土围上炸出一道缺口来。

    “两三天啊,这么久。”孙元有些失望,陆军的火炮因为口径的限制,威力确实不成。

    巴勃罗又说,实际上,这个时间可能要得延长一些,因为你这边炸,敌人也可以派人修补。而且,敌人的土围以原木为基,异常坚固,实心炮弹落上去轻易就被弹性十足的木材吸收了动能。所以,在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炮兵也只能做先期压制,用炮火支援步兵蚁附攻城。

    接着,小巴继续说,与其将攻坚的任务着落到炮兵身上,还不如先准备些攻城器械,比如云梯什么的。

    孙元摇头说,某不打算这么发起总攻,某不想让士卒承受过多的死伤,我现在有个法子可以轻易炸塌敌人的土围,就是不知道成不成,特意招你来参祥。

    小巴:“你请说,我的大人。”

    孙元就提起笔在纸上边说边画,将自己的想法同巴勃落大概说了一遍。

    巴勃落听完,想了想,说这个法子也是可以的,炸药从土围底部爆炸,力量直接作用到上面,威力应该不小,值得一试。

    孙元大喜:“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小巴:“不过,这事有个难处。”

    孙元:“什么难处,你说?”

    小巴苦笑:“我的大人,建奴又不是瞎子聋子,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我大摇大摆地带着工兵,抬着一棺材的火药跑他们长围下面挖个洞,然后把他们炸上天去?肯定会派兵出击的,就算不出来,从长围上将火把扔下来,也够人受的。”

    孙元:“如果这样,确实叫人头疼。不过,咱们可不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在距离敌人长围四五百米的地方就挖地道,直接挖到他们的脚底下去。”小巴所提出的这桩难处,他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不就是坑道作业吗,在真实的历史上的淮海战役中,这一招已经让陈、粟军团玩得出神入化。在小说《亮剑》中,也有精彩的描写。

    其实,当年天平军攻打南京的时候,也是将地道挖到城墙下面才开始埋设炸药的。

    小巴眼睛一亮:“我的大人,这个办法真好,真妙啊!东方人的智慧真叫人敬佩啊!”

    孙元抚须淡淡一笑,心中也是得意。

    “不过,还是不成。”小巴却摇起头来。

    孙元惊问:“挖个地道多简单的事情,怎么就不成了?”

    巴勃罗:“主要是没人手,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挖地道。”

    孙元:“寻寻总是能找到几个的,传我命,将军中当过矿工的人集中在一起,供你使用。还有,咱们按照建奴那边的样式修筑一段土围,先实验实验。”

    反正距离建奴饿得走不动路,宁乡军发起总攻还有一段日子,暂时先实验着。

    也是运气,着一召集,还真在军中找到了三十几个有挖地道经验的人。可惜都不是矿工,而是盗墓人,或者有过挖人祖坟经验的边军。这些混帐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混进宁乡军的,罢了,估计已经被部队铁一般的纪律改造好了。

    经过简单的爆破训练之后,一段完全按照建奴式样修筑的土围也建好了,可以进行实战。

    但坑道作业一开始就进行得不顺,首先是如何在地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