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6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傅山腹诽:这也太虚伪了点吧,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的权势,却偏偏要做出这样的姿态,这个孙太初越来越有枭雄之态了。

    孙元:“这次去徐州,政治重于军事,军调处也得派人去。”

    傅山:“周仲英主持常务,这边设立了如此多的俘虏营,必然是走不了的。兴泰要负责甄别建奴俘虏,也去不了,就让俞亮随你一起出发吧!最近这个俞亮颇立了许多功劳,此人武艺非常高强,在军中也是派名前列的,有他在你身边做侍卫,我也放心。”

    孙元不以为然:“某有万夫不当之勇,需要护卫吗……也好,让俞亮跟我一道过去吧!”

    所谓万夫不当之勇云云,其实不过是外间的传言,孙元根本就不懂得武艺。不过,因为每日打熬筋骨,身体倒也健壮。在战场上,仗着马快、力大、铠甲精良,身边有一群剽悍的亲卫,倒也能欺负人,这一点傅山却不想揭破。

    一军统帅,威望是非常重要的。

    傅山:“对了,这次去徐州太初你还得带上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孙元说:“是不是带些金银?这一点我已经想好了,等下就着人准备几百两黄金。”

1231。第1231章 损失

    对于飞夺徐州,孙元并不觉得是什么难事。

    关键是要能守住那里,造成巨大的声势,让准塔以为宁乡军主力,或者说至少是骑兵主力已经运动到徐州,截断大运河,封住了清军北归济南之路,让他们不得不沿着着大海去登州,然后被限制在那里。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统合山东的义军。

    山东那群义军的几个头领中,谢迁是土豪,其他几人如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等人中,什么郭把牌、翟五和尚一听名字就知道是草莽。

    不可否则,这些人之所以举义旗抗清,除了朴素的爱国主义之外,还有个原因是建奴在山东、淮北实行残酷杀戮,逼得他们活不下去了。

    这些人的心思都很朴素,很多时候是活脱脱的实用主义者。比如赵应元起义,一旦形势不妙,甚至想过要投降建奴。

    你要想整合他们,就得给些好处。别的且不说,军费总是要拨点吧?

    傅山摇头:“黄金是要准备一些,但你有一样东西却不能不给,甚至比黄金还好用。”

    孙元:“什么?”

    傅山就拉开抽屉,在里面扒拉了半天,找出一大叠文书,递给孙元。

    孙元:“告身?”

    “没错,告身。”傅山含笑道:“弘光登基之后,太初你不是从马瑶草那里弄了几十张空白告身,用来犒赏士卒吗?用了一半,还剩这么多。其实,这玩意儿咱们宁乡军的将军们也不太放在心上。但谢迁他们却不同,毕竟都是草莽,明朝的大义名分还在,虽说已经没人将南京那边当回事。但如果能够做官,好歹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对那些义军首领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孙元:“然也,反正这些东西放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就给他们好了。”

    傅山就俯下身去,开始添起那些空白告身。

    首先是谢迁的告身,傅山直接给了他一个登州总兵,至于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等人,分别填上了参将、游击将军、守备等职。这是实授,另外还给了他们昭勇将军、昭武将军、安远将军地武散阶,听起来挺唬人的。

    写完之后,孙元接过去,放进怀里:“青主真是细心,连这都替某考虑到了。”

    傅山今天晚上显得特别的唠叨,和他往日叛若两人。道理也很简单,准塔部究竟朝哪边逃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北伐,如果他真逃回济南,问题就严重了。明年的北伐只怕还真要大费周章,想当年平安守济南,英明神武如成祖者也在济南城下被撞得头破血流。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索性率轻骑绕过济南直接杀向南京。这已经是标准的军事冒险了,如果不能成功,就会全军覆没,好在老天爷站在了成祖一边,南京被他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

    这也是成祖后来要诛平安九族的缘故,济南给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在最困难的时期,燕王府的军队甚至人心惶惶,对前途对自己的统帅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傅山接着道:“山东义军成分复杂,有当地农民、有流民,有逃亡的官兵,也有闯军余孽,人一多,什么心思都有,未必就同你一条心,也未必心向明朝,对此,太初你不得不留个心眼。而且,侦缉厂所送过来的情报大多是年前,建奴大军尚未南下时。这都快半年了,说不定有人见建奴势大,起了别的心思,却不能不防备。”

    “好了好了,你说得这些某都知道。”孙元笑了起来:“某倒是不怕别人同我玩心眼,以我宁乡军的剽勇,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胆敢在背后搞鬼,直接镇压了就是。倒是扬州这边,青主要多费些心思。”

    傅山点头:“放心好了,打扫完战场之后,我宁乡军也要回通州和泰州休整。俘虏在甄别之后,也需要安置,事务繁杂,没两三个月弄不妥当。好在有黄佑在,倒也简单。”

    两人有说了半天,渐渐地,天色朦胧亮开,竟熬了一个通宵。

    等到出发的时候,孙元竟感觉有点睁不开眼睛。

    能够被孙元调来随侍去徐州,俞亮感觉异常振奋,见孙元实在疲劳,就紧紧地跟在他身边,生怕侯爷一不小心从战马上落地。

    好在孙元这么多年戎马生涯下来,早就练就了在飞奔的战马上睡觉的本事,虽说看起来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倒下去。

    两千骑兵轻装上阵,一路急行,当天就到了天长。第二日,赶了一天路,就到了盱眙,堪称神速。

    全歼了多铎主力之后,须臾这边留守的三百多汉军一哄而散,顺利地回归明朝统治。据说,阮大铖派出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当然,他们是赶不上孙元的脚程的。

    两千骑兵的到来让盱眙士绅欢喜若狂,不断有人带着牛羊和金银过来劳军,颇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味道。

    连续赶了两天路,战马和士卒都有些疲累,而且须臾这里物质供应充分,孙元就决定在这里休整一日蓄养马力。因为接下来的路程将非常不好走,士兵和战马都需要储备足够的体能。

    过了须臾,就是淮安、凤阳,这里是黄泛区,百姓困苦。而且,这里被高杰、刘泽清和建奴反反复复祸害过几次,早已经是万姓以死亡,千里无人烟了。

    孙元决定在用四天时间赶到徐州,而这四天中,部队根本就别想得到补充。

    骑兵军这支偏师能够得到休整,大家也是很高兴的,恢复得也快。

    可是,这个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俞亮病倒了,拉肚子。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短短六个时辰之内,俞亮已经跑了六次茅房,平均一个时辰一次。跑到最后,已经没有了力气,直接躺在床上了。

    “霍乱!”孙元头发都竖了起来,建奴老营里的瘟疫终于传染到自己手下的头上了。俞亮本就是个健壮之人,身体的抵抗力非常强,就连他也倒下了,可想扬州那边也不太乐观。

    他忙问来报信的人:“青主先生开的药可让俞亮服下了?”

    “回侯爷的话,已经抓了药让俞亮将军服下了。”

    孙元:“这就好,这就好,现在俞亮将军情形如何?”

    回答说:“还不见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里有那么快的。要想立竿见影起效,除非是抗生素。

    据孙元所知,所谓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对付这种病毒,在后世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抗生素,比如服用诺弗沙星胶囊,注射青霉素。

    但问题是这里是明朝,可没这些东西。傅山开的方子不过是调动病人自身的抵抗力,身体健壮之人或许扛得过去,身体弱一点的就麻烦了。

    等到孙元见着俞亮的时候,不觉大吃一惊,俞亮因为脱水,一张脸变成蜡黄,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不住地沁着眼泪:“侯爷,是末将军无能,不能随你去徐州。”

    孙元叹息:“染上疾病跟无能不无能可没有任何关系,你好生在盱眙养病吧,不用太难过,今后上战场杀敌的机会多着呢。”

    看俞亮的情形,就算服用了收敛之药,止住腹泻,没个十来天恢复不过来,这叫孙元有些郁闷。

    他这次之所以亲自点名要带俞亮去徐州,主要是考虑到他毕竟是忠良之后,毕竟,戚龙俞虎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无论是谁,听到这两个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会肃然起敬。

    俞亮去徐州,打着他祖父的牌子,对于统合山东各路义军力量还是能够起些作用的。

    俞亮突然病倒,弄了孙元一个措手不及。可是,时间紧急,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留了两个士卒照顾俞亮之后,第二日,孙元又带着汤问行等两千骑兵一路急行,当天就赶到了凤阳府虹县。当夜,就宿在野地里。

    这一条路实在太长,等到扎下寨子,孙元感觉胯下火辣辣地疼,骨头就仿佛散架了。战马也不好受,若不是一人双马,此刻这支队伍只怕就要停下来了。

    次日,又是一整天不要命的急行军,队伍顺利抵达睢宁,直接行进到黄河边上。

    这个时候已经是半夜,有的士兵直接一头从战马上落下,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孙元胯下已经破了皮,用手一摸,疼得钻心。

    累,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但更累的应该是明天。

    按照孙元的计划,明天部队将急行军一天一夜共计算十二个时辰,到后天黎明时分开到徐州城下。

    坐在黄河边上,看着漫天星斗,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孙元轻轻地揉着酸痛的手臂,一想起即将开始的长途急行军,心中突然有些畏惧。

    良久,他才轻笑一声,喃喃道:“几年不亲临一线,竟然经受不住。我这次的表现只怕连普通士兵都比不上了!”

    “如今徐州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按说应该先派斥候过去打探的。可是,来不及了,不能再耽搁了。罢,直接冲过去就是了。”

    篝火次地燃起,有饭菜地香味传来,到处都是士兵酣畅淋漓的鼾声。

    汤问行却没有睡,和十几个骑兵带着战马在黄河边上饮马。

    孙元强自啃了几口干粮,终于抵挡不住睡魔的侵袭,转进小帐篷里睡着了。

    正朦胧中,就有士兵来报:“侯爷,抓住了几个从徐州过来的鬼鬼祟祟的人,好象是敌人的奸细,你要不要审审,也好问问徐州的情形……”

    这句话让孙元睡意全消,骨碌一声从地上爬起:“什么,快带过来,升帐!”

1232。第1232章 虚玄

    确实,如今的徐州究竟是什么情形,镇守那里的清军将领究竟是谁,对于孙元来说基本是两眼一抹黑。

    侦缉厂徐州交通站早就在准塔飞夺徐,秦大溃败时毁于战火。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派出斥候先去侦察敌情,但问题是现在部队正在急行军,部队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斥候轻骑的标准,再派探马也没有任何意义。

    此刻,自己没有派人过去打探,敌人反先派奸细过来了。如此也好,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且审审审他们。

    说是升帐,其实却没有节帐。

    天气又热,孙元他们根本就没有扎营,有的骑兵甚至直接睡在马背上,当真是人不解甲马不除鞍,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戒。

    于是,他就坐在马扎上等着。

    不片刻,就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押着一行人过来。

    一看到他们抓到的俘虏,孙元眼睛都直了,禁不住问:“这是你们抓的奸细,确定?”

    就连站在孙元身边的汤问行也是火冒三仗:“抓一群道士过来,你们搞什么名堂?”

    “是。”为首那个卫兵道:“回侯爷的话,方才我等见这群牛鼻子在军营外探头探脑,形迹可疑,就过去看。这几个杂毛却反一脸谄媚地过来讨好,问我们是哪一路人马,领军大将是谁。如果是普通道人,怎么可能问这些,这不是奸细又是什么?”

    卫兵又将四把宝剑和一根铁杖扔在地上,说:“若是普通道士,怎么可能带着兵器?”

    没错,士兵们所抓捕的奸细霍然是一群道士。共有四人,有大有小。

    大的那个道人应该是这四人中的头儿,年纪大约四十出头,个头不高,却异常雄壮,如同一个大木桩子,走起路来虎虎风生,显得下盘极稳。另外三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徒弟,年纪最大的那个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十一二岁模样,还是个孩子。

    和师父一样,三个徒弟也显得异常精神。

    如果他们身上穿着干净衣服的话。

    这四人都是一身粗布道袍,上面粘满了灰尘,显得有些狼狈。

    不过,为首那个四十来岁的道士却是奇怪,即便身上脏得厉害,可一张脸看起来却如同无瑕白壁,似乎还散发着润泽的光芒。

    这个士兵赶说完这话,那个四十来岁的中年道士却打了个的暨首:“君侯,如此乱世,我辈虽然是出家人,可也免不了再浊世行走。豺狼遍地,若不携带兵器却是寸步难行。而且,这些兵器只能用来自卫,真在战阵上,还得靠长枪大戟。要不,君侯你可以看看。”

    话还没有说完,也不知道怎么的,中年道士肩膀一缩,押着他的两个士兵就跌倒在地。

    道士来得好快,只瞬间就从地上抄起一把宝剑,站在孙元面前。

    这个时候,汤问行的腰刀已经斩到那道人的额头前。

    好个牛鼻子,后发先至,“当”一声,手中宝剑连鞘一荡。

    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汤问行的身形竟然被他带着朝前跌跌撞撞地走了几步,才稳住了。

    众士兵大惊,同时发出一声喊,就要涌来。

    就在这个时候,那道士却将宝剑递给了孙元。

    孙元也被这道人鬼魅般的身形吓了一大跳,这速度,和傅山相差仿佛。而且,看他的举手投足,只怕力气要大过傅青主。如果不出意料,此人定然有武艺在身,已是傅山这种超一流的级别。

    如果此人要取自己性命,刚才突然发难,自己只怕已经被他制住了。

    他反将兵器递给了我孙元,如此示好,说不定有什么目的。不管怎么说,应该不是敌人。

    孙元大喝一声:“都住手。”

    众士兵停了下来,孙元也不去接那把宝剑,只看着那个道人:“道长好武艺,却不知道是何来历,又为何用这样的方式同某打招呼,难道你就不怕某雷霆一怒吗?也不用某亲自出手,只需一声令下,千军万马踩也将你们踩成肉泥。”

    那道人一笑:“颖川侯,小道也不过是学过三十年的拳脚,乡下把势而已,怎么比得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孙太初。贫道武当虚玄。”

    “武当派?”孙元被他弄得一愣一愣的,没错,这个叫虚玄的道人刚才荡开汤问行腰刀的这一招分明就是武当派武学中的借力打力:“对了,你怎么知道我是孙元?”

    “什么武当派?”虚玄疑惑地问。

    “没什么,没什么。”孙元接过他手中的宝剑,看了看,就还给了虚玄:“既然是武当山的世外高人,自然不可能是建奴奸细的,想来是一场误会。来人,给虚玄道长看座。”

    确实,武当派一说,不过是后世武侠小说瞎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