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对,相当的不对劲。
突然,孙元大喝一声:“虚玄,你说你是武当山的道士,某就能相信你吗?你在武当山出家修行,好好儿的,怎么跑到徐州来了,此事颇为蹊跷。拿下了!”
听到孙元厉声大喝,众卫兵同时抽出兵器,将四个道人团团围住。
虚玄却没有反抗,任由宁乡军士兵将马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苦笑一声,道:“颖川侯,贫道所言句句是实,有道牒为凭。”说着,就将道牒从怀中摸出来递过去。
孙元也看不明白这中所谓的僧道出家人的身份证,只瞄了一眼,又问汤问行:“你可识得?”
汤问行:“识得,当年末将在信国公府的时候,府中也养有道人,见过,是真的。”
“那么说来,虚玄你还真是武当山的道长了。”实际上,他一身内家武功也可以作为旁证的,孙元又问:“那你回答为什么跑来徐州?”
作为一军之统帅,身系两千人马的生死安危。大战在即,不能不慎重。这个虚玄,看起来真的很可疑。
1234。第1234章 一天两夜
孙元这一问,汤问行等人也觉得奇怪,武当山在湖北,距离徐州千山万水,他突然出现在这里确实令人怀疑。而且,此人还和谢迁关系密切,不但充当他的内应,将细作接进城去藏匿在道观之中。而且,还大半夜跑骑兵军这里来当说客,劝侯爷提轻骑进徐州。
虚玄却不惊慌,反镇定地对孙元道:“原来孙侯不知道贫道和谢迁的关系啊,那就不奇怪了。实话同侯爷讲,谢迁是老道的记名弟子。”
孙元:“谢迁是你的弟子?”
玄虚说:“没错,谢迁出身苦寒,他父母早年依附于大户。后来因为跑船,终成殷实之家,俗话说得好,穷文富武,尤其是在这种乱世之中,但凡家境还算不错之人,家中子弟都能耍几趟拳,练得几样器械。谢家本就养有几个护院,谢迁从小就随着他们打熬筋骨。”
“谢家的几个护院中有一人和我武当也算有些渊源,以前来山上的时候恰好学了一路拳。在谢家呆了几年,一身武艺都被谢迁给学去了。说起来,这个谢迁倒是个人才,尤其是武艺上,真是一点就透。这个护员实在没什么可教的,觉得此子是个练武的奇才,觉得这么实在是耽误人才。就向谢迁提起老道,说要学正宗武艺,怕是只能去武当山。”
“听到这话之后,谢迁就瞒过家里人一个人去了武当,学武三年,一身武艺终于大成。不过,咱们武当有个规矩,要想学三丰道人的内家拳,必须出家修行。”
孙元一愣:“出家修行,有这个必要吗?”
玄虚点头:“好叫侯爷知道,三丰道人的内家拳并不只是一套武学,其中还涉及到道家的内丹术,这才是我道家不传之秘,不能外传的。譬如当年长春真人西行,成吉思汗问起长生术的时候,丘道长只说要怀有慈悲之心不滥杀就可得长寿。却绝口不提内外丹术。”
“谢迁此子虽然沉默寡言,却非常有气概,同门的师兄弟们都敬他服他,依老道看来,他很有慧根,将来说不定我武当还真要在他手头兴旺发达起来。老道也想过将来百年之后,把位置传给他。”
“可等老道提出让谢迁出家做道人的时候,他虽然不说话,但显得很不乐意,只不过不好让贫道难过罢了。”说到这里,玄虚苦笑道:“哎,说起来,这个谢迁还真是一个怪人。自那天谈话之后,当日夜间,他就留了一封信独自逃回山东老家了。说是实在不想当修行人,只是不忍心当面拒绝师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只能不告而别。”
一方豪杰竟然做出这种没有担待的事情,就连孙元也不觉得愕然,忍不住问:“于是虚玄道长你就过来寻谢迁,想将他带回武当山,做你们的掌门……不,应该是做你的关门弟子,未来的继承人?不过,此事只怕道长你只能失望了。谢迁如今已经是统帅着千军万马的统帅,怕就怕你已经没办法将他带回去了。”
虚玄继续叹息:“是啊,老道也是无法可想。”
他说到这里,孙元已经有些相信虚玄的话了。
不过,他又想起一事:“不对,不对,道长过来带谢迁回山的事同攻打徐州可没有半点关系啊,你怎么跑我这里来做说客了?别说你是半路上碰到了我,某不信。”
汤问行架在虚玄脖子上的刀又紧了紧。
虚玄笑道:“是啊,谢迁统帅了这么多人马,几万男女老幼都要靠他在这乱世生存,老道若是强带他回山,且不说谢迁不会答应,反伤了师徒的情分。如果我带他走,几万人群龙无首,岂不是要被建奴所害。这几万人若死在刀兵之下,却完全是贫道的责任。而且,又听说谢迁要打徐州,支援淮安明军的抗清之战,老道就决定留下来帮他打徐州。”
“这一个多月来,全是老道在十一路义军中奔走联络,总算将这么多人马捏合在一起。而且,十多名死士也是老道让他们假扮道人,送进城去的。”
“至于为什么来侯爷这里,那是因为谢迁的探马发现这里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来历不明白,穿的又既不是明军又不是清军的服装,他也弄不明白究竟是谁?于是,老道主动请缨过来看看。一看,才发现是名震天下的宁乡军。宁乡铁骑竟然已经推进到这里,想来定是来奔袭徐州的,老道这才过来同侯爷联络。”
“既然有侯爷在,我等拿下徐州当不费吹灰之力。”说到这里,虚玄道人激动起来:“若侯爷有意于徐州,贫道这就去告诉谢迁。老道可以代表谢迁和另外十家义军头领,愿惟侯爷马首是瞻。”
“原来如此,汤问行,放开道长。”孙元喝开汤问行,朝玄虚深深一作揖:“原来道长也是个义士,方才本侯多有得罪,还望道长千万别放在心上。”既然虚玄表态整个山东的义军皆听自己指挥,如此,孙元平白得了十万大军,和至少几千可战之士,心中自然是异常欢喜。如此,也免得了他许多麻烦。
而且,这个虚玄道人如此热心,倒免得了自己许多麻烦。
虚玄慌忙回礼:“贫道山野之人,当不起,当不起。”
孙元一把挽起他的手,哈哈笑道:“忠贞爱国之士,本侯都是非常尊敬的。既然如此,本侯还请问,什么时候能够和谢头领见上一面,这徐州城又什么时候打?”
既然有了谢迁和十一路山东义军,攻打徐州的事倒也不急于一时,先整合好各路兵马再说。
“后天一早。”
“什么?”孙元有些惊讶。
虚玄:“侯爷,后日一大早我们就可以攻打徐州了,天一亮,我埋伏在城中的死士就会打开城门,到时候,侯爷的骑兵在前面打头阵一口气冲进城去,其他义军后续跟进。”
“这么急?”孙元惊问:“其他义军在哪里?”十万人马,就算要集结在一起,也需五六日甚至更长时间啊!
开玩笑,这里距离徐州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就算是他的骑兵,也需急行一天才能抵达。义军靠着两条腿,要想赶到地头,可能吗?
虚玄:“好叫侯爷知道,谢迁和另外十家头领如今都已经在距此五十里的一座村庄里,部队都已经尽数集结,正在埋锅造反。等吃过饭之后,就连夜行军,明日再走一天一夜,应该就能赶到了。”
“这是要强行军一天两夜,义军坚持得下来吗?”孙元更是吃惊:“啊,想不到各路义军都来了。”
虚玄点头:“可以的,这次奔袭徐州的都是各头领的家丁亲信,皆乃军中精锐。”
“晚上行军,看得见吗?”孙元还是很担心,据他所知,明人因为吃肉少,大多患有夜盲症,天一黑,就是什么也看不见。当初宁乡军士兵也有这个毛病,后来吃了几年的咸鱼和肉食,总算得到了改善。
虚玄:“可以打火把呀,如果有足够的犒赏,急行两天一夜,当不在话下。”
“打火把……可以吗?道长这说说得……”孙元一阵愕然,他一句“外行”险些脱口而出。
打火把急行军,当徐州的清军是瞎子吗?据手头掌握的资料看来,徐州守将李率泰是个阴险狡诈的人物,他不可能不派斥候的。几万人马夜行,火把拉成几条长龙,也不用太远,三十里距离应该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可转念一想,孙元却又笑了,一拍额头:“某倒是忘记这个好法子了,怕就怕义军体能跟不上。我部毕竟有战马,而且,战马要蓄养力气,也不可能分给他们。”是啊,自己却忽略了一点,这里距离徐州还远着呢,至少有一两百里路。
李率泰斥候的警戒圈子最多撒出去三四十里路,不可能太远的。义军在行军的时候根本无须顾虑这一点,至少在一天一夜之内也不会有遭遇敌人探马的风险,等距离徐州还剩几十里路的时候灭掉火把就是了。如此,也不会耽误事。
是啊,现在孙元只担心义军士兵的体力跟不上。明朝是人口大爆炸时期,也是古代中国第一个人口破亿的王朝。而大量人口是以营养和身体素质下降为代价的。一般百姓,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日常全靠粗粮维生,这点碳水化合物根本提供不了多少热。因此,刚穿越到这片时空的时候,看到满大街的矮子和瘦子,让在北京街头看惯了胖子和膘形壮汉的孙元非常不适应。
虚玄平静地说:“颖川侯,这事你也无需担忧。此次攻打徐州乃是小徒谢迁计划的,淮安那边的战事应该异常紧急,说不定是危在旦夕,再耽搁不得。无论前面是怎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再犹豫,若侯爷还有疑问,可当面询问谢迁。”
孙元点点头,道:“道长说得是,某马上就去见谢迁和各路好汉,烦请道长前面带路。来人,给道长四匹战马。”
一声令下,两千骑兵麻利地收拾好行装,沉默无声地随着孙元和虚玄朝推进。
1235。第1235章 虚玄的心思
孙元心中其实对这个虚玄还是颇多怀疑,或者说疑惑的。一肚子都是问题想问,可想了想,自己的身份同刚穿越到明朝的时候已大不同,东问西问也毫无意义。
再说,手握两千铁骑,就算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也是没有丝毫的用处。就算有事,直接碾压过去就是。自建奴八旗主力覆灭之后,孙元手下的骑兵已是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唯一的野战骑兵集团。虽说只出动了两千精骑,在眼前这片平原上,碾压一切反抗之敌当不在话下。
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可担心,只骑在马上和虚玄谈笑风生,说了许多闲话,甚至还和他说了一段《太上感应篇》。
孙元在前世本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文科生,文史哲都有涉猎。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因为荷包羞涩,成天都泡在图书馆里读书,没办法,这是最廉价最节约的娱乐方式。道臧、佛典也胡乱地读过不少,有一定的认识。如果这个虚玄是个假道士,一试便知。
一番攀谈下来,孙元对于这个虚玄倒是非常佩服的。此人言谈举止风雅,说起玄理深入浅出,很多地方都让孙元有种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心中也是吃惊:这个虚玄水平很高啊,高深的道家的内丹术从他口中道来,娓娓动听,一点也也不晦涩,轻易就能让人明白。就算你是个大字不识一个老农,一听之下,也知道修行和道教究竟是怎么回事。此人若是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肯定会红得不象话的。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丢。加西亚和他比起来,简直是个笨蛋。加西亚传教的时候,只知道“上帝会保佑你的。”要么就是向信徒许诺死后上天堂,要么就是吓唬信徒如果不信上帝,死了要下地狱。粗暴、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他在中国的传教之所以迟迟打不开局面,是有道理的。
这个时候,孙元才彻底相信这个虚玄是“武当派”……不,武当山的有身份的道人,道教的领袖了。
只不过,这个矮壮的中年道人不在山上好好修行,跑到徐州了联络这么多路义军攻打徐州,确实叫人意外。道家不是有一句口头禅“管我鸟事,别防碍道爷飞升”吗?这人倒是积极入世啊!
想来,建奴南下之后将古中国的一切礼制彻底摧毁,就连出家人也不能忍。
确实,在真实的历史上,道家有三大兴盛期。一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太平道,黄金军时代。第二个时期则是唐朝开国初年,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姓李,就假托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大力扶持道教。不过,到武则天时代武后则遵崇佛家,道教开始式微;到明朝中叶,因为嘉靖皇帝信奉道家,道教又开始兴旺了。宫中建有宫观,著名的道人邵元节更是朝夕侍奉天子。不过,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对于道家也没有任何兴趣。道教又沉寂下去。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清朝上层贵族信仰佛教,尤其是喇嘛教。至此,道家彻底和上层建筑无缘。到现代社会,和佛教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虚玄之所以对驱除建奴如此热心,大约是也感觉到了道门的空前危机。实际上,道家自古都不是只顾着埋头修命性的宗教。相反,道人们对于入世都非常及及。比如太平道,连杀官造反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被历代统治阶级的刀给杀怕了,杀老实了。
这么看来,老道人这次如此热心地想要有所作为,只怕事情并不像表面上是为了帮徒弟谢迁的忙那么简单。
不过,就算他有别样心思,只要他抗清,就是个英雄,就是值得团结的对象。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对敌,这就是孙元一直在做的。
虚玄这次来见孙元,确实有他自己的心思。
他一边同孙元侃侃而谈,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可一边去偷偷地观察孙元麾下的骑兵,心中更是起了万丈波澜。
这次十一路义军聚义攻打徐州,虚玄道长奔走了一个多月,所出之力甚大,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却不过徒弟的情面,在各路头领间充当信使的说客的角色。没办法,自己那个徒弟虽然豪气干云,胸中也有大格局,但他却有一个极大的缺陷,不喜欢说话。见了人,三脚踢不出一个闷屁。
这个缺陷让他无法统合各路人马,只能靠虚玄了。
奔走一个月之后,虚玄发现借助世俗的力量推广教门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挽回道教日渐深重的颓气,顿时来了兴趣。
先前孙元的两千骑兵一到黄河边上,立即引起了正在聚义的义军头领们的警惕。没办法,这么大一股骑兵突然出现在这里,简直就是黑夜里的明灯,相不让人注意都难。如此强军,可以直接左右整个徐州的局势了。
于是,谢迁决定继续派斥候打探。
被谢迁先敌发现,倒不是说宁乡军无能。实际上,就算是急行军,孙元的斥候骑兵也牢牢地控制着十里范围。义军的探子只要敢靠近,肯定会第一时间被汤问行发现。问题是,义军没有马,也派不出哨探,他们的细作是从水上来的。所以,竟然被孙元忽略了。
事后,汤问行在部下面前大发雷霆,检讨了许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骑兵扎营不能靠着大江大河,因为你说不好敌人会不会从水上攻来。
听说这支骑兵的装备和旗帜都非常古怪,既不是八旗军打扮,旗帜也不是明军的红色,而是黑色,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