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7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一个兵丁喝道:“老何,你说这些做什么,若是传到相爷哪里去,你这个差事还干不干了。话多误事,早晚有一天你要被赶出府去的。”

    先前说话那个兵丁自知失言,急忙将口掩上。

    没错,这里正是内阁辅臣,户部尚书钱谦益的府邸,站在门口的官员们都是地方各级官府进京要钱的。

    明朝是有名的国穷民富,藏富于民的结果是,国家的财政就没健康过。

    如今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同留都的繁华不同。一出南京,满眼都是萧瑟,地方各级政府在过年时领下去的那些银子早就用尽,穷得都快当裤子了。偏偏因为粮食还没有打下来,有些地方还闹起了灾荒。

    于是,要钱赈灾的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飞来,有的官员实在是扛不住了,索性直接跑来京城,见天缠着钱阁老求援,大有持久战的架势。

    钱谦益现在是里外不是人,作为明帝国弘光政权的钱袋子,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不可一世,任何人想要钱,都得在他面前低声下气。即便是狂妄的阮大铖在背地里如何恨他老钱入骨,当着面却还不得不喊一声“牧老”否则,老钱有的是机会给他下绊子。反正没钱谦益点头,谁都别想拿走一钱银子。

    倒不是马、阮二人真的拿钱谦益没法,收拾不了他。实在是,如果钱老头被整下去,换自己人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只怕这国家财政一天都支撑不下去。

    没有老钱和扬州镇的关系,能够从江北源源不觉地借钱过来填补亏空,拆东墙补西墙,腾挪回旋,这个国家早就完蛋了。

    因此,也只能捏着鼻子看着钱谦益在朝堂上不住地给自己找麻烦,忍受下去。

    就连马瑶草都拿钱谦益没办法,看到这个风向,以前同马、阮二人有怨的官员们纷纷聚集在他的门下,老钱倒有一派领袖的味道。

    但如鱼饮水,冷热自知,老钱内心中也是苦透了。

    江北孙元那边虽说很大方地不断将真金白银借给朝廷,但利息却极高,而且以前的利息结算之前,概不再借。没办法,钱老头只能到处想辙,子吃卯粮地维持下去。如此一来,欠江北的钱越来越多,最后竟然多到让人绝望。可没有孙元的钱,这朝廷一天都坚持不下去。

    别人都说钱谦益是大明朝的财神爷,这都是鬼话,孙元才是财神,还是一个相当可恶的财神。

    对于借款,孙元是大大地欢迎,可却附加了许多条件。有的条件简直就是丧权辱国。比如,以两淮盐抵押,大量增发盐引;比如,承认宁乡军的铸币权,在江北废两改元,以鹰洋结算等等……不答应,孙元一文钱都不肯借。若是答应了,他钱牧斋则要被正义之士骂得狗血淋头。

    问题是,骂归骂,伸手要钱的时候,正人君子们可不会客气。不给,上折子,弹劾。

    老钱实在经受不住了,也曾经想过辞职。可乞骸骨的折子一上去,直接就被退了回来。对不起,你老还是继续在户部呆下去吧,国家财政一日不得好转,你一日别想走。

    如此两年下来,钱老头活生生从一个五谷不分,只知道袖手谈心性老书生被熬成了实干家、理财好手。

    他现在也是惊讶,自己竟然在这黄白之物上颇有天分,任何帐本一拿到手中,只瞄上一眼,就能非常地计算出一个具体数字。而且,能够通过这些枯燥的数字看到后面所蕴涵的意义。

    此刻的钱谦益正戴着一副用水晶磨成镜片,玳瑁为边的眼睛,有些丧气地看着坐在身前的余祥。

    书房之中再没有第三人,香炉里的烟笔直地升起。

    同钱老头的丧气不同,余祥将身体坐得挺拔,一脸精彩地看着钱谦益,目光中带着咄咄逼人。

    “真得不能再想想法子了吗?”良久,钱谦益叹息一声,深浅的烟柱散开了,有幽幽的檀香味扩散开来。他满面都是哀求和苦楚:“小余啊,老夫同你说句实在话吧。如今国库的情形同崇祯十七年也差不了多少,户部库房里只剩一百余两银子,兵部库房只剩一串制钱,仅够派出一个信使。现在正是月初,还有半月不到就是官员休沐的日子,他们的薪俸老夫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落。若到那一日不发俸禄,满城官吏非剐了老夫不可。”

    余祥吃了一惊:“形势都坏成这般模样了,怎么弄成这样?”

    钱谦益苦涩地说:“本来国库还有些结余,至于你们扬州镇的借款,靠着两淮盐还能弥补。可去年扬州大捷乃是我朝对外用兵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祭祀宗庙,举行典礼,就花了个精光,外带着还从你们扬州镇借了百万元。说句实在话,老夫倒是宁愿你们没打胜仗。”

    余祥哼了一声:“钱相说得……哪里有盼自己打败仗的道理?举行个典礼哪里用得了百万两银子的,不外是将俘虏用索子捆了,朝太庙一送了事。”

    “如果事情真这样那就简单了,可这种国家大典哪里能够如此草率,还要不要朝廷的体面了?”钱谦益接着说:“献祭太庙,这太庙可在北京,留都这边简陋得很,得重建。”

    “那倒是。”余祥点点头表示理解。毕竟是国家庆典,才潦草,岂不成草台班子了。

    可搞国家工程,丢出去的银子可就海了。这种政府行为一般都是铺张浪费上下其手的好机会,经手的人实在太多,所有人都想在里面捞一点好处。一块十文钱的青砖,最后被送到工地上,就敢报一钱银子。

    据他所知,钱阁老光这一年就得了二十万元钱的好处,在苏州那边新建的院子富丽堂皇,气得退隐林泉的东林耆老们不住痛骂其为“蟊贼”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溢于言表。

    钱谦益:“光这一桩,国库被掏空,欠下扬州镇大笔款子不说,还透支了未来三年的财政收入。光这一项,老夫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接下来皇帝册封太子,国库就彻底被熬干了。”

    就在三个月前,皇后终于生了,是一个龙子。和弘光皇帝白胖肥大不同,这孩儿又黑又瘦,生下来的时候才四斤重,看起来有点吓人。要知道,一只大红鸡公也得七八斤呢!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公主要想活下去有点艰难,马士英也是忧心忡忡。不过,也是运气,孩子平安地活了下来。

    明朝宗室中福王一系本就子嗣艰难,弘光帝今年都四十多岁了,才得一皇子,这让百官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了太子,国家总算是稳定下来了。无论是谁,都不希望南京再来一场当年的福、潞、桂夺嫡之争,国家的元气都已经耗尽了,大家也没有力气再折腾了。

    孩子一生下来,天子大喜,满月之后就则成内阁和礼部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册封大典,正式册封太子。并一古脑地任命了一大批官员为三公三孤。对了,孙元早就被封为太子少保了。

    在百官和皇帝心目中,册封太子比献俘太庙在政治上的意义更重大,毕竟这关系到皇家法统和君权的延续。

    册封太子,东宫的一整套人员官吏得配齐,东宫也需要修葺。还有,皇帝还得赐下大量财物,这一切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钱谦益没办法,只能又去找孙元借。这次孙元一改以前的附加许多不合理条件的作风,很大方地又借给了钱谦益一百万元钱,总算让这个典礼风风光光地办成了。

    可这样一来,老钱彻底地陷入了债务的深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小余,我的余经历,就看到我和孙如皋多年的交情,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份上,再一把吧!”钱谦益声音中带着哀求:“五十万……不不不,二十万……实在不成,十五万元也可以啊!”

    看到这个头发已经变得花白的老人苦苦求恳,换任何一个人难免都有恻隐之心。

    可余祥去冷冷一笑:“十五万元,嘿嘿,这十五万元阁相弄去,只怕不仅仅是为给官员们发俸禄稳定人心的吧?”

    “哎,经历这话,这话是怎么说的?”

    余祥语中讽刺之意更浓:“阁老是理财好手,余某同牧老接触了两年,成天同银子打交道,别的没学会,对于数字却比以前敏感多了。我算算,我算算啊,这十五万元鹰洋,足够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吃用两三个月,难道说朝廷要用兵?那么,究竟向什么地方用兵呢?西面的湖广和四川,要剿闯贼余孽和张献忠,。不不不……”

    他摇了摇头:“如果去西面,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钱,那边名义上还是我大明朝的地盘,一应所需可就地获取,以军就食嘛!现在却要这么多银子,只可能是向北。北伐吗?”

    钱谦益面色大变。

    余祥继续用调侃的语气说着:“三万人马的大军,我想想啊,究竟是谁呢?难道是郑家的镇海军,呵呵,可能性很大啊,阁老,你说我猜得对不对?”

1308。第1308章 果然是镇海军

    钱谦益还是没有说话,可面对着咄咄逼人的余祥,额角明显地有汗水沁出来。

    按说,钱谦益是户部尚书,当朝内阁辅臣,余祥不过是一个四品武官,二人的地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眼前的情形却是余祥占了上风,那是因为余祥背后站着宁乡军的武力、扬州镇的财富。

    余祥的话开始变得难听了:“牧老,我家国公爷这些年待你不薄吧,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吧?”

    钱谦益:“孙太初对朝廷的忠诚天日可鉴,若非有太初,老夫如今不过是一芥山野之民。”

    “阁老知道这一点就好。”余祥满肚子都是鬼火,面色越发地难看:“那么,还请教钱相,北伐之议乃是我家君侯首倡,若非去年我宁乡军全歼建奴主力,别说北伐,留都能否守主都还两说。如今,果子熟了,就有人想着来摘了。真以为北京是那么好打的,没有我宁乡军,能成吗?”

    “自然是不成的。”钱谦益有些口吃。

    余祥嘿嘿冷笑:“可是牧老,既然你和君侯私交这般之好,可朝堂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钱相怎么不通告一声?看来,阁老是不想同我宁乡军一条心了,又或者已经同马、阮媾和要对我家君侯不利?”

    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同钱谦益将面皮撕破,再不留任何情面。

    这话他也是带有情绪的,同为君侯身边的亲卫出身,大方都在了独当一面的统帅,而自己还被扔在南京这口大酱缸里浮浮沉沉,这些年都被官场上的蝇营狗苟憋疯了。好不容易盼到江北大战,小余也管不了那么多,直接渡江参战。

    结果,还是被君侯派了一个闲差。战后,又被打发到留都来主持南京的曹国公府庶务。

    这个南京,他是恨透了。

    听到小余问,钱谦益撞天屈地叫起来:“余经历,怎么可能,老夫是忘恩负义之人吗?我和太初同气连枝,自当守望相助。我同马瑶草、阮圆海仇怨极深,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去。”

    “你们这些内阁大姥的节操啊,我可信不过。”小余淡淡地说:“不过,我还是代表君侯选择相信阁老一回,毕竟大家合作了这么长时间。既然你说此事不是你的主意,那么究竟是谁呢?马、阮还说不动牧老,他们也开不出任何好处来,如此一看,只能是天子了,是不是?”

    钱谦益不说话,但额上的汗珠却一滴一滴落下来。

    此处无声胜有声,余祥已经明白了。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所谓功高镇主,飞鸟尽良弓藏,那是千古不变的定理。

    扬州之战,君侯已经被封为太子少保、曹国公,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人臣荣耀的顶点。这次北伐,宁乡军已成破竹之势,收复北京易如反掌。真到那个时候,朝廷还拿什么来封赏君侯,难道封王?

    从西汉到如今一年多年,就没有异姓为王的,除非是曹操。

    最最要紧的时候,以君侯做事的风格,或者说以江北诸镇的性子,打下的地盘是绝对不可能吐出去的。到时候,北京还是不是明朝的都城了,皇帝还还不还都了?

    或许,在皇帝看来,宁乡军不动,换其他部队去取北京是英明的决策吧?

    实际上,在扬州大战的时候,南京就有让宁乡军移镇贵州,去剿张献忠和李闯余孽的心思。不过,也就说说罢了,如果君侯不同意,谁敢提这事?除非他疯了。

    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弘光皇帝忌君侯之心。这次索性抛开君侯,另外调动部队北伐,以图恢复。这也就罢了,偏偏因为军费短缺,让钱谦益来借钱。这是他们傻还是当我宁乡军傻?

    可气的时候,这个钱谦益竟然如此卖力,为了借钱,连脸面都不要了,他究竟在图什么呀?

    “我这究竟是在图什么呀?”其实钱谦益自己心中清楚得很:“权位,以及在天子驾前的宠信。老夫早已经同东林决裂,名声又不好,马阮二人日思夜想都要赶老夫出阁。之所以能坚持的现在,全靠理财手段,可这也太不稳当了。要想将这官儿当下去,必须获得皇帝才信任。还有什么是比皇帝更大的靠山?”

    这是这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或者说所有人的固定思维模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军阀和天子,换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这就是法统,至少在江南明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朱姓一家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钱谦益今日所为,其实是弘光的意思。

    见他不说话,余祥摇头叹息一声:“罢了,罢了,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了,我个人表示可以理解。至于君侯怎么想,就不是在下可以置喙的。牧老,你我认识多年,究其私交而言,在下一直拿你当值得尊敬的长者看待。借款一事,只怕是不成的,阁老还是另外想法子吧!”

    钱谦益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老夫就这么去回话。至于另外的法子,我是想不出来的,谁行谁上。”说出这句话,他倒是变得轻松起来。反正大概意思已经说尽了,孙太初啊孙太初,不是我老钱不够意思,实在是皇帝要抛开你另外扶植一股力量,老夫也是无法可想。

    余祥:“最后问一句,牧老,真的是镇海军?”

    钱谦益苦笑:“如今,朝廷除了镇海军,还有其他部队可用吗?这可是同建奴决战啊,大木至少还有大胜关的战绩在。不过,据老夫说,镇海军的骨干都是宁乡军抽调过去的,大木和太初私交甚笃。由他北伐,或许事有可为。”

    “果然是镇海军,这个反骨崽……郑大木可是阁老的学生,难怪钱相在筹措军费一事上如此上心。”余祥又开始冷笑起来:“真以为镇海军就能拿下北京,他郑森不成的。”

    真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东西,郑森,你能有今天还不是全靠君侯。嘿,现在翅膀硬了,想打翻天印了?

    钱谦益喃喃道:“天子旨意如此,谁又有奈何,不试试怎么知道?”

    “恶狼在临死的时候最为疯狂,建奴就是一头垂死孤狼,这个便宜可不好拣。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我只负责将此事禀告到南通,至于将来如何,自有君侯定度。”现在,整个扬州镇都习惯了将通州喊作南通。

    钱谦益倒有点意外:“太初不是在徐州吗,什么时候到的通州?”

    “朝中出了奸佞,欲对君侯不利。君侯他老人家自然要回南通,就近观察朝堂上衮衮诸公的精彩表演。”

    “哎,小余你这话说得……”钱谦益不禁面红耳赤。

    ****************************************************

    从钱谦益府中出来,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