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计固然是好计,可是,周仲英恰好在半路上碰到那群援军。如果不是那群清兵实在太烂,自己说不好就死在战场上。

    这个小人,这是想害死我呀?

    一想到这里,周仲英就怒不可遏,寻思报复。

    密云到手,整个北京战场的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此,建奴北逃的通道已经关闭,整个建州八旗顿成瓮中之鳖,末日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

    当下,周仲英和郝肖仁各自派出快马将这份捷报送去小公爷孙天经行辕。

    第二日,秦军先锋部队就开进城来。接着是秦军主力,山东军主力,岛津联队和朝鲜营。

    城里城外全是兵,到处都是白色的帐篷。

    至此,这一路兵马终于聚齐,开始休整,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

    周仲英这次被郝肖仁摆了一道,心中恶气难平,跑到傅山那里告状,将此事的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说到悲伤处。老周还流下了泪来,道:“青主先生你若不能为我做主,我手头的差事也干了,现在就去找君侯。想我周仲英,名教子弟,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胥吏小人的羞辱。我为君侯流过血,我为君侯立过功,我要见君侯,我要见君侯!”

    看他一把年纪哭成这样,傅山也觉得很难办。

    他自知道,郝肖仁这两年所立的功勋大到了极处,可以说,整个山东军都是他拉过来的。而且,他还守住了淮安,将淮安府和整个山东都纳入了扬州镇版图,在孙太初那里红得烫人。打个比方,君侯若是魏武帝曹孟德,我傅山就是郭嘉郭奉孝,黄佑是荀文若,而他郝肖仁就是老奸巨滑手段狠辣的程昱。

    至于周仲英,在孙太初心目中,大概也就运气不错的蒋干之流吧!

    郝肖仁是个干才,将来说不好要与他同殿为臣,为了一个周仲英去得罪好小人,实在是划不来。

    不过,周仲英虽说在孙太初心目中也就是个弄臣。不过,这人是曹国公树立起来的一根标杆。首先,他的外号是孙元取的。其次,周仲英是扬州镇第一次公务员考试中式的士子,乃是孙太初的天子门生。若是有人整他,就是打孙国公的脸。

    恩,两边都要好生安抚。

    傅山也是无奈,就斟了一杯热茶,亲自端给周仲英,又劝慰了半天,好不容易才让周老头平静下来。

    傅青主苦笑:“渤海所、密云一战孰是孰非,君侯自有定论,到时候会有个说法的,周大人也不用担心。你也不要去见君侯,这里距离京南战场实在太远,等你过去,说不定这一仗已经打完了。周大人,我拟向小公爷推荐,让你在他麾下参赞军务,如此也能一展抱负,他那里也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好,下官就先放下这段恩怨。”

    傅山:“哎,你和郝大人都是我扬州镇的干才,怎么就闹得红了脸呢?”

    听傅山这么问,周仲英这才想起自己正要向他请教。

    当下想了想,就吞吞吐吐地说:“下官和那小人之所以闹将起来,其实是因为另外一件事。这事在下官心目中如埂在喉,不吐不快。下官心中也是迷糊,想请教先生。”

    傅山微笑:“你说。”

    等到周仲英把话说完,傅山面上的笑容凝固了。

    他心中也是波澜万丈,是啊,就连好小人也想要给孙太初来个黄袍加身,好谋一场大富贵。军中镇中的带兵大将,中枢决策的君子们肯定也会做如此之想。一旦再来一场陈桥兵变,整个扬州镇不知道要出多少钟鸣鼎食的公侯。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们会放弃吗?

    只怕就算孙太初不愿意,也是不可能的了。

    看傅山久久无语,周仲英:“青主先生……”

    傅山定了定神,突然问:“周大人,打一个比方,如果天下太平了,君侯要解甲归田,你觉得朝廷会如何安置你?”

    周仲英略一思索,想了想,就喃喃道:“还能怎么样,最大的可能是授下官一个什么千户之类的军职。”

    傅山看着他,问:“那么,你愿意吗?”

    “还能怎么样,下官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做不成文官的。我朝有个规矩,非翰林不得为相,非进士不得为官。可是,大明朝朝文贵武轻,不像我扬州镇,文武平等。周仲英好好的一个名教中人,怎么可能去做千户,做个武夫被人看不起。”周仲英面上突然露出一丝丧气:“说不定到那个时候,下官会辞了官职回老家读书自娱终老。好在这些年下官得了君侯许多犒赏,下半身当衣食无忧。”

    非翰林不得入阁,非进士不得为官乃是明朝的官场潜规则。也就是说,朝廷的所有官员都必须由科举而入仕,你考不进翰林院,这辈子部堂级高官是休想的,不中个进士,七品县令也做不成。

    这已经堵死了扬州镇那群失意文人官员的出路了。

    傅山目光炯炯地看着周仲英:“君侯有一句话说得虽然粗,却很有道理‘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大义什么的,人人都可以说,还能说得义正词严,可真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却自有自己一套行事的准则。你在什么位置,是什么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你所有的想法,都是要以自己所在的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我想,周大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不需要某再多说了吧?”

    说完,他最后补充一句:“武王伐纣,他本是商的臣子;李唐的陇右世家是隋之臣子;赵大是郭威的臣子。他们不也至天下太平,开一代盛世。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不是反贼,而是一代明君,这就是老百姓的屁股。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者,天下所有人。老百姓的屁股,才是真正的大义啊!”

    傅山的这一席话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就如同一道霍闪在周仲英心中扯过,直照得他浑身通明,整个人都透彻了。

    禁不住一揖到地,拜曰:“青主先生大哉斯言,所谓不说不透,叫晚生如同醍醐灌顶,佩服,佩服。”是啊,不能不佩服。

    他这样的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这么想,都会这么去做。只不过,不肯说出来而已。

    傅山乃是举人出身,又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他和黄佑乃是扬州镇一众文官中之首。一直以来,周仲英对他都没有什么好感。就个人而言,他更愿意同黄佑亲近。今日,却真正了解到他胸中的见识是如何了得。

    傅山没有伸手去扶,抚须笑道:“明白了就好,郝大人和你毕竟是同僚,你们都是我扬州镇的后起之秀,一切当以大局为重,不可失了自家和气。快快起来。”

    周仲英起身,低哼道:“君子我口说我心,下官鄙夷那小人的人品,道虽相同,却不以为谋。君子无党,下官可不想同他有任何交集。”

    傅山无奈,只苦笑道:“罢了。”

    ……

    拿下密云县城之后,孙天经一路兵马彻底遏制了建奴北逃之路。很快,四支大军集结密云,各军统帅也齐聚城中会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当即,傅山便下令秦军和山东军各出一步,抢占密云后卫,也就是古北口和磨刀峪、将军石关,将长城的关口彻底拿到手中。

    这一军事行动很是顺利,这三出关口中清庭本驻扎了不少兵马,可惜此刻都被豪格带去了京南作战,只剩几百个新附军。高杰和刘春的凶名实在太胜,他们一出动,守军就快关投降,惟恐慢了一拍触怒这两头猛兽,被他们来一场大屠杀。

    孙天经这一路大军自出动以来,攻打镇边城、渤海所、密云以及长城隘口几乎是传檄而定,让这个小公爷兴奋莫名。

    进密云之后,立即叫人以飞鸽传书将这一喜讯送去父亲那里,这其中未免没有炫耀之意。

    毕竟是一个小孩子,同这一路所有将士一样在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前未免膨胀起来,当即就笑问坐在一边的傅山:“傅山师傅,现在可以攻打北京了吧?”

    看到满面兴奋的学生,傅山道“在攻打京城之前,还有一事要做。”

    朱玄水:“青主顾虑的可是怀柔和顺义两县?”

    还没等傅山回答,郝肖仁就拱手道:“小公爷,青主先生、兴平侯、东平侯,朱指挥使的话说得对。怀柔、顺义两县恰好遏制在我进军北平的官道上。城中也有驻军,虽然不多,可我军若是进攻京城,粮草辎重都要通过官道运输。若这两城的敌人不开眼,出来骚扰,确实是一个麻烦。因此,在攻打京城之前,得先将这两个点拔除了。”

1458。第1458章 窗户纸

    话还没有说完,李举李亲王就道:“郝大人说得对,这两个点不拔除了终归是个麻烦。就交给我朝鲜营好了,三天之内必将这两县完完整整拿下来。不,两天就够了。”

    朝鲜人一向喜欢说大话,他所言的两天拿下怀柔、顺义两县城,也没有人当真,甚至没有人理睬。

    高杰淡淡一笑:“我去吧!”

    这个时候,孙天经突然道:“兴平侯,我记得你以前好象没有来过京城,对这一带的山川地理也不熟悉。依我看来,还不如让山东军去打。东平侯以前在山东德州的时候,一年之中总要来北京两趟,听说城中还有宅子。我说这话到不是怀疑秦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北京直战至为要紧。傅山师傅在我出兵之时就说过,攻打京城的关键就一个字‘快;’必须让豪格反应不过来。否则,一旦正蓝旗发觉不妙,缩回城中,再要攻城就困难了。而且……呵呵。”

    孙天经****无害地笑起来:“而且,一旦正蓝旗缩回北京,父亲大人一到,攻城的事情也轮不到咱们,也显不出各位将军的手段不是?再则,据报,建奴又征发了大量兵丁守城,若咱们再拖延,一旦济尔哈朗整顿好兵马,我军必将付出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兴平侯,你看,这样可好?”

    高杰为人桀骜不逊,如果换成其他人说这话,早就发做了。可今日却是奇怪,他竟然点了点头:“小公爷这话说得有些道理,山东军去打正好。不过,攻打北京,我秦军要做先锋。”

    郝肖仁现在在山东军参赞军事,抛开个人同刘春的私交不论,山东军所立的功劳也有他的一份。当下就道:“秦军乃是这一路大军的主力,自然要留在紧要处的。”

    刘春眉头一扬,正要说话,周仲英就跳出来和郝肖仁抬杠。

    周仲英现在恨郝小人到极处,只要能够叫这鸟人不痛快,什么话都说得,也不管是否荒谬:“郝大人此言差矣,明明有阳关大道不走,偏偏要去过怀柔、顺义这座独木桥,真真可笑。枉郝大人还是我镇有名的谋士,依在下看来,也不过如此。”

    郝肖仁恼了,盯这周仲英,喝道:“难不成周大人另有高见?”

    周仲英也不理睬他,只朝孙天经一拱手:“小公爷,从密云到京城可不只有怀柔、顺义这一条道。况且从怀柔、顺义也远,要先绕一个圈子去通州,通州是京城东大门,那边的防守必然严密。如果攻之不下,不是浪费工夫吗?”

    孙天经一呆,他虽然年纪小,可古人都早熟。他又生长才孙元府中,因为母亲去世得早,姥姥不亲,舅舅不疼,天生天养,比起同时代的孩子早熟。所以,虽然年纪尚幼,其实心理年龄已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十六七岁的青年。

    这次北伐,他早就摩拳擦掌要干一番事业,整个顺天府的地图可说已是烂熟在胸:“周大人的意思是走昌平。这个……这个不太好吧……”

    是的,从长城隘口到京城,可不止顺义怀柔这一条官道。以古北口为,有两条路,一条是古北口——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北京;另外一条则是古北口——昌平——北京。

    哪边近,哪边远,自不用多说。

    实际上,听到周仲英这么说,大家心中都是一亮,又有些懊恼。实际上,拿下镇边城之后,大家可以直接向东攻打昌平的,也不用到密云来兜一个大圈子。但是,不拿下密云,关闭建奴北逃之路,将来上头一旦追究下来,大家都有麻烦。出来的时候,孙元就交代过,拿下北京尚在其次,此战的关键是关门打狗,只要封住长城关卡,北京什么时候打都可以。但若是放跑了建奴,就算拿下北京,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大家才放过昌平不打。

    这个时候,周仲英又提出重打昌平,确实叫人食指大动。

    而且的,打昌平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那地方可没有建奴的一兵一卒。

    原来,昌平这个地方并没有任何战略价值。不像密云,直接控制长城关隘,乃是北方边防和京城的屏障;也不像居庸关,乃是北京和山西的门户。

    但这地方却有着很重大的政治意义——明朝皇陵就在这里。

    这里在后世被称之为十三陵,是北京最重要的景点之一。里面有十三个明朝帝王的陵寝,分别是明仁宗的献陵、宣宗皇帝的景陵、明英宗裕陵、宪宗皇帝的茂陵、孝宗皇帝泰陵、武宗正德皇帝的康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明穆宗昭陵、明神宗定陵、光宗皇帝庆陵、明熹宗德陵以及明毅宗崇祯皇帝思陵。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打仗。

    民间也又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缺德的事情是刨绝户坟踢寡妇门。

    在中华文化中,对于寝葬所有人都有着敬畏之心。尤其是皇家陵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当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毁了凤阳皇陵就引得天下大震。

    建奴入关之后,打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对于承平皇陵也丝毫不敢损伤,还派军队驻守。一是为了收买人心,最重要的是,清庭已经开始全盘接受汉文化,对于风水一说也非常迷信。在他们看来,昌平此地风水极佳,乃是龙脉所在,日后也要做为皇陵使用。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十三陵除了明十三陵之外,另有清十三陵,康熙、雍正、乾隆等人都归葬于此。

    在当今,除了做事肆无忌惮,已失民心的李自成敢将部队开进昌平之外。其他各路兵马无论在北京打得多热闹,都下意识地避开承平,过门而不入,以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政治上的麻烦。

    如果这次要打昌平,谁也说不准皇陵会不会受到战火的波及。秦军、山东军以前毕竟还是明朝的军队,虽然士卒残暴,可好歹也会有所顾及,岛津联队和朝鲜营的倭奴和棒子可管不了这么多。就算是秦军和山东军,一旦乱来,也控制不住。

    若是真闹出什么乱子,问题就麻烦了。

    是的,走昌平确实是一条捷径。可宁乡军未来何去何从,君侯得了京城之后下一步会怎么走,别说扬州镇众,只怕就连君侯也不知道。

    在目前而言,他们还是大明朝的臣民,政治正确上的东西,那条红线,还是不敢轻易触碰的。

    当时,周仲英这个提议,却让大家心中那头野心之兽复苏了。实际上,在北伐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拿下北京,囊括整个北方省份当不在话下。且不说宁乡军,就连山东军和秦军中也都涌动着一股暗流,想要做开国功臣得大富贵的暗流。只是,没有敢将这层窗户纸桶破罢了。

    此刻,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着声了。

    小公爷的话刚说完,周仲英就大着胆子打断道:“小公爷你的顾虑,在下也能理解。不外是那地方是皇陵所在,不好惊扰历代君王的魂灵罢了。不过,你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