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涨了两倍多。再一下撒数百万贯出去,物价岂不更贵?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将来物价贵了市面紊乱,还不是要着落在三司身上?”

    徐平下管着商税案,这些事情比其他人清楚,也比其他人更加在意。物价上涨,商税收入水涨船高,上涨幅度超出了常规,徐平可未必会受赏。

    程琳淡淡地道:“徐史馆说的也有道理,不知有什么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

    “就是,你光说别人的办法不可行,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听听!”

    许申早已被徐平这也不行那不行说的不耐烦,当下立即附和程琳。

    “办法有很多,卑职在邕州时,打完交趾,也一样面临着给诸军赏钱。最后所行办法虽然不是完美,但终究是没有出现动荡。”

    许申冷笑:“你在邕州,手里有蔗糖务,最不缺的就是钱,如何跟现在三司比?现在左藏库里连发在京官员俸禄都难,哪里还有钱去办什么献俘大典!”

    徐平点了点头:“不错,那里邕州手里有钱,与现在三司微有不同。但话说回来,有朝廷在这里,怎么可能没钱?朝廷本身就是钱。”

    说到这里,徐平看着程琳道:“卑职有三策,可解决目前困境。”

    “说来听听。”程琳心里有自己的法子,且听听徐平是不是真地有独到见解。

    徐平道:“下下之策,无非是括民财以济国用。取左藏库中绢帛,高估科配,或者向豪门大户借贷,最不济还可以如任副使和许判之言铸新钱。”

    程琳听了,微微笑道:“下下之策,不选也罢。”

    许申听了满脸通红,任布的脸色却和缓下来。虽然说他的铸大钱是最下下策,但是把嚣张的许申拉到了一个水平,心气还是顺了不少。

    “中下之策,则是向内藏库借贷。天下之财,朝廷收聚,不入左藏就入内藏,左藏库乏钱,内藏库就一定充盈。”

    程琳听到这里,不由笑了起来。这正是他心中的想法,财赋不入左藏就入内藏,现在大宋的国力远不到入不敷出的时候。三司年年赤字,不过是帝王用内藏库人为制造出的赤字罢了。自真宗皇帝起,用严刑崚法严禁泄露左藏库的收支储蓄情况,除了丁谓任三司使的时候短暂控制过内藏库之外,后任三司使再也不了解内藏库的情况。虽然臣僚算着,内藏库应该也没什么积蓄,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不会再有丁谓那种强硬手段的人了,三司已经被皇帝用内藏库牢牢控制住。

    虽然心中所想一样,程琳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对徐平道:“自天圣以来,三司历年从内藏库借贷,于今积聚到一千五百多万贯,一直未还。就这样,还是靠你的蔗糖务每年入三司两百多万贯,不然更多。积欠如此之多,还怎么向官家开口啊。”

    三司所收白糖总价不过一千万贯,扣除成本,再加上地方层层截流,到三司还有两百多万贯也算不错了。至于欠内藏库的钱多,那不正是说明了左藏库被内藏库割的肉太多了吗?缺钱了让皇帝掏钱出来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宋人本来就认为内藏库不仅是天子私藏,而且还是为三司备经费的地方。

    这个道理作为三司使的程琳肯定明白,也只有不明白这中间手脚的其他衙署人员,才会看着三司经常没钱,喊着什么国力日弱,要减员增效。

    徐平没有再纠缠这个问题,对程琳道:“卑职还有一中策,省主参详。”

    “说来听听。”

    “即使从内藏库借钱出来,一次撒出去,也会造成京城物价腾贵,还是不如不发。”

    许申一听,脖子就梗了起来:“不发?你疯了!圣上恩典,哪个敢克扣!更不要说满城禁军引颈以盼,都等着这次赏赐呢!”

    徐平没理许申,对程琳道:“卑职在邕州时,便没有全发赏钱。而是只发一分,其他两分全部发券,三年领清。三年时间,依券多发一点利息,众兵士也乐意如此。如此一来,赏赐分三年发放,府库便不愁乏钱,而且每年流入民间的钱也不多,不会一下引起物价暴涨。此为中策,目前看起来最为稳妥。”

    程琳沉吟了一会,对徐平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朝廷脸面,赏赐钱物扣押不发终究不妥,还有没有上策?”

    徐平笑道:“到了如今,哪里还有上策?上策都是需要从长计议的,哪里的急切能行的法子。”

    程琳道:“好吧,先记下来,容后三司聚齐,再行集议。”

    又对任布和许申两道:“你们怎么看?”

    任布道:“徐平的法子虽然稍损朝廷的脸面,但既然他已经在邕州行过,想来无甚大差,可以试行,或许就解了目前的困境。”

    许申只是冷笑:“我以为有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法子,不过是巧立名目,还是克扣官兵赏赐!此法断然不可行!若强行施行下去,终究会成为官吏克扣的名目!”

    程琳淡淡地道:“好了,等三司集议吧。”

    在程琳心里,自然知道徐平说的方法的好处,但他想的与徐平不一样。这个年代具体做事的官吏节操比较靠不住,留下了这个口子,只怕后来就有人不认钱券的账,把该赏的钱黑了下来,到时这就成了恶政了。

    此时各种税算名目繁多,收税极不方便,三司做账也非常困难,更有许多税目是并行设立,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就有人向程琳提议合并税目,减少三司的麻烦,也并没有向民间增税。

    面对这个提议,程琳说出了他那番影响深远的话。此时合并税目,虽然三司做帐容易多了,但后来的官员如果面对财政困难的情况,就会把并掉的税目再立起来,相当于额外加税。此时做帐虽然困难,但却绝了后来官员加税的名目。

    这番话对两宋理财官员影响很大,也是造成宋朝各种税捐名目繁多的原因之一。徐平的提议,就给了程琳这种担心,分期付钱会给经手官员留下克扣的口子。

    当然历史已经证明,程琳的担心没有必要而且多余,到了要加税的时候,官员想出来的新名目天马行空,并不会因为程琳把那些名目留下来就少加税了。(未完待续。)

第36章 手舞足蹈

    阳光从光秃秃的树枝间洒下来,照在身上暖暖的。

    林素娘带着盼盼蹲在一个小煤球炉旁边,耐心地看着火候。盼盼倚在母亲身上,好奇地看着炉子,还有炉子上面那个小小的锅子。

    不远处,李璋站在院子里,看着面前的徐平扬手抬脚。

    过了一会,徐平停下来,向一边的林素娘喊道:“素娘,锅子好了没有,时候不早了,我与李兄弟喝一杯,再晚就来不及了!”

    “马上就好,心急个什么!”

    林素娘拿起锅盖看了一眼,对徐平道。盼盼躲在母亲怀里,向徐平做了个鬼脸。

    徐平无奈地摇了摇头,对李璋道:“且罢了吧,我好好一个人,抽手抽脚的,让不知道人的见了,还以为是发羊角风呢。”

    李璋看着徐平的样子笑道:“既然哥哥不耐烦,今天就先罢了。不过日常没事的时候,你也多练练,閤门那里总有别人当值的时候,看见了不定就要弹纠。”

    “我一个小小判官,皇上哪有那么多时间召见我。”

    徐平说着,住了手脚,到了炉子旁边,摸了摸盼盼的头。这么些日子,盼盼终于是熟了,也肯认爹了。特别是知道父亲长时间不在自己身边,心里愧疚,只要自己要什么,几乎没有拒绝的时候,经常偷偷背着母亲向徐平要零食。

    上次回京的时候,皇上召对,徐平由于多年在外,礼仪不熟,全亏是李璋带着,装作没看见,才蒙混了过去。这也不怪徐平,当年他走的时候陛辞,还是太后当政,一群人一起去的,也没这么多规矩。

    不过现在不同了,到底有李用和这层关系,在皇上心里的地位不一样,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召过去说话,总不能一直靠李璋遮掩。今天李璋休假,便来教徐平进殿礼仪。

    其他的倒还罢了,就是连那唱诗一样的赞名徐平也忍了,但这进殿前的舞蹈徐平实在是练不来。手舞足蹈,谁想起来把这动作用在进殿之前了?怎么想怎么觉得这动作傻,徐平一动起来就觉得尴尬无比,怎么都觉得别扭。

    不能怪徐平矫情,实际上满朝文武只要经历过的都觉得这动作太傻,只是不敢随便说出来罢了。不但是臣子觉得别扭,皇上也觉得无聊,你在外面手舞足蹈的觉得尴尬,皇上在殿里还等得着急呢。不过这是从前朝传下来的礼节,再是觉得不合适,君臣也一起忍了下来。直到自我感觉良好的宋徽宗上台,才把这项礼仪取消了,顺手扣上一顶有夷狄风的帽子,算是彻底断绝了再起的可能。

    不过现在徐平还得忍着这份尴尬,每次想起见皇上要来这一套动作,徐平恶心得都不想再见到赵祯了。

    林素娘打开锅盖,浓郁的肉香便从锅里飘了出来。

    “好香!”盼盼缩着小鼻子使用嗅了嗅,对身边的徐平道。

    林素娘直起身子:“你们等一下,我进去拿酒。”

    看林素娘进了房,盼盼拉着徐平的手道:“阿爹,你先给我吃一块!”

    徐平笑着摇头,捏着锅里一块肉的一角,提起来,对盼盼道:“张口,小心烫!”

    盼盼张着嘴,把徐平手里的肉含住,不住地吸气。听见门响,盼盼急忙拉住李璋的手,一直拉到离锅子远一点,装作与自己玩,一边嚼着嘴里的肉。

    林素娘拿着酒,看了看锅里,转身道:“盼盼,你又偷吃了?”

    盼盼把口里的肉咽下肚去,转身道:“我没有!”一边说着,眼珠一边滴溜溜地乱转,想着找谁给自己作借口。

    林素娘摇了摇头,也没有再理她。

    孩子就是喜欢闹,你真要给她好好地煮一锅肉,她又不吃了,非要这样偷偷地吃着才有趣。徐家又不是小户人家,盼盼哪里少了肉吃,但还是喜欢这样偷吃。

    在旁边坐下,徐平和李璋两人就着新煮的羊肉,碰了杯酒。

    李璋放下酒杯道:“邕州献俘,定在下月二十一癸丑日,小雪前一天。月初我阿爹就从党项回来了,刚好赶得及。哥哥是带兵打进升龙府的人,必然有封赏,但愿我和阿爹也沾哥哥的光,升个一官半职。”

    徐平笑道:“你现在还怕官升得慢吗?还是不要求进太急,落人把柄。”

    李宸妃苦了一辈子,福泽全落在了李用和这个惟一的弟弟身上,到了这个年岁了皇上才认亲,那是恨不得一下就给他升到节度使去。可惜满朝大臣看着,也不好一下升得太急,只好一次升一点,隔一段时间就升一次,所谓小步快跑。

    至于献俘,徐平刚开始没想到会搞这么大。随着人在路上,邕州的战报传到京城,突然间很多大臣就开始关心起来,各地上表,四夷来使,天下加恩,已经完全由不得徐平怎么想了。特别是边报传来党项不稳,元昊有反心,宰执便欲要借这次献俘显示一下大宋军威,特意等着契丹、党项和大理等邻国来使参加。

    想想也是,交趾君臣上下,光李佛玛的皇后妃子宫女,就有好几百人,一行人全部加起来好几千呢,这一路上光地方管饭就花了不少钱,总得想办法捞点什么回来。

    这么大的仪式,当然得重臣主持,徐平就捞到了一个代表邕州上交趾降表,其他的事情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功劳分配。

    渐渐太阳落下山,光线开始朦胧起来,李璋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这才不过喝了几杯酒,肚子里就装不下了。天色不早,我也该回去了,哥哥收拾收拾便去秘阁当值吧。”

    徐平也不再劝,把李璋送出门去。

    徐平带着直史馆,开始的这些日子虽然不在史馆任职,但还是要轮值。最近馆阁校编两库经史,是浩大的工程,很多馆阁官都参与进去,劳碌不堪,值夜的任务便落到了徐平这些闲散人员身上。

    今夜便是徐平当值的日子,长夜漫漫,百无聊赖,林素娘便煮了一锅羊肉让徐平带到秘阁去,喝点小酒解闷。再一个馆阁下层职事人员大多入仕不久,职位也低微,在京城里活得不容易,徐平带点肉去也是给他们的福利。(未完待续。)

第37章 夜对

    天色黑了下来,街市上却更加热闹,闲逛的人三三两两,沿着汴河而行。河边大道两侧各种摊贩,卖着零食和各种小玩意。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夜色里划过,好像带着奇怪的魔力,勾引得行人心痒痒的,忍不住就想顺着声音过去看看。

    徐平和高大全一前一后,骑在马上沿着大道缓缓而行。李用和还没回来,徐平也就没有为高大全奔波,这些日子就随着他上朝下朝。早晨把徐平送到地方,牵着徐平的马回来,等晚上再牵着马接徐平回来。

    孙七郎在邕州的时候搭上了一个当地婆娘,原本说好是随着献俘的人马一起找到汴梁城来,却没想到为了等各种准备做好,特别是等契丹和党项等国的使节到来,献俘仪式一拖再拖,献俘队伍也走得像蜗牛一样。如今终于进了京西路,孙七郎等不及,一路寻过去了。高大全少了伴,送过徐平便在各处瓦子里闲逛,日子过得也是无聊。

    沿着御街到了皇城附近,一直到了崇文院门前,徐平下马,高大全帮着把小火炉和小锅子提了,随着徐平进了院门。

    过了门禁,徐平带着高大全一路到了史馆书库前。说是官员过来当值,其实真正做事的还是值夜的吏人,见到徐平过来,急忙上前见礼。

    打过招呼,徐平带着高大全到了门前的走廊里,让他把火炉和小锅子放下,还有一些切好待煮的羊肉,便让高大全回去。

    这里是藏书的地方,原来都有火禁,天圣年间因为当值的官员冬夜寒冷,才允许可以生个火取暖,但书库里还是严禁烟火的。

    吏人搬个凳子过来,徐平在火炉边坐了,问过了书库并无事情,便让吏人继续去巡逻,有事再叫他们过来。

    徐平坐下没多久,门口便有三个人缩着身子进来,一路看着火光走到廊下,向徐平见礼,不停地吸着鼻子。

    徐平回过礼,对三人道:“今天只有你们三个吗?南廊集贤院里今夜谁当值?”

    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道:“韩稚圭当值,我一会替他过来。”

    这边说着,最年轻的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跑过一边,找当值吏人要了几个凳子拎了过来,交给其余两人:“夜色寒冷,且坐下靠近火边说话。”

    三人在火边坐下,徐平把炉子上的锅盖打开,口中道:“今夜内人煮了点羊肉,大家一起就着喝点酒驱寒。”

    年轻人闻着香味不停地吸鼻子,口中道:“甚好!甚好!谢过嫂夫人!”

    徐平掏出酒来,分发酒杯,年轻人忙站起身来接过酒瓶倒酒。

    这三人是目前馆阁里资历最浅的,比徐平和韩琦还浅,刚过院试不到一个月。天圣八年的进士最高第,最年轻的是状元王拱辰,接近四十岁的两个分别是榜眼刘沆和第三名孙挕H艘黄鸸菏裕黄鹑沃奔驮海仙闲奘椋黄鹁拖仍诠莞罄锶问隆

    王拱辰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寡母拉扯四个儿子长大。天圣八年那一届科举过了省试后,省元第一名为欧阳修,自觉状元尽在掌握,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等中状元后穿,结果一个没看见被王拱辰偷偷先穿了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