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平见他已经到了年老昏花的年纪,笑着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姚泽广忙活了一会,才安排妥当,两个杂役托了两盘几样蔬菜过来放到桌上,又取了两瓶酒开了,给众人满上。

    徐平看桌上的菜,都是常见的菜蔬,嫩藕竟然还做两盘装了。这个季节吃藕就已经是不应该,这里还当个宝贝拿来待客。

    姚泽广起身对徐平道:“鄙处偏僻小县,除了每年州里通判下来,多少年都再也没有上面官员到县里来。县中父老听闻待制光临,喜悦非常,不知——可否让县里的耆老过来同坐,聆听待制教诲?”

    徐平勉强挤出笑容,对姚泽广道:“这是好事,本官这次下来,自然该问民间疾苦,正要向耆老们讨教,来了同坐岂不正好!”

    姚泽广谢过,急忙让身边的人到外面唤人进来。

    迎接酒宴,照常规本就要有当地的长者和头面人物相陪,姚泽广还专门询问,这耆老只怕不是什么正当来路。徐平对这个地方的情况心里已经犯嘀咕,处处都透着跟一般地方不一样的古怪,自己只能加倍小心。

    不一刻,所谓的乡间耆老从外面进来。

    当先的一个是满头稀疏白发,走路发颤一不小心就被风吹走的老人,看起来也不知道多大岁数了,由一个年轻的后生扶着。

    后面两个,当先的晚名三十多岁的壮汉,满脸横肉,刚进五月的节气,他身上却只穿了件光臂坎肩,走路张着双臂,虎虎生风。别人一个看起来五十六岁的样子,头花开始花白,又黑又瘦,山羊胡子,惟有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又黑又亮。(未完待续。)

第33章 迷惑

    当先的老者到了桌前,向徐平行礼:“小老儿董加意,到今年虚活八十三载,乡中最长,见过待制官人。”

    徐平忙起身虚让,让这老者落座。人老为尊,在乡间活到一定的岁数,就成了人瑞,处处都有地位,这种场合更加少不了他们。

    董加意落座,他身后的大汉走上前来,拱手行礼:“小民童七郎,河北路怀州修武县人,六年前因遭天灾,流落到这里为生。自小在修武学的手艺,专会烧造一等瓷器,如今在县里有几个窖口。待制官人在县里但凡有什么使用,尽管吩咐小的。这小县地瘠民贫,只有小民这些手艺人家里才宽裕一些。”

    徐平点头示意,也让他坐了。

    最后的一个黑瘦老头走上前来,样子有些畏畏缩缩,一样对徐平拱手:“小民蒋大有,本乡本土人氏。祖上积德,历年积蓄,家里有些闲田,日子过得去。前年从开封府传来一等上好的稻种,称作‘鸡头米’,只有小民家田里种得有。待制官人在县里的一切吃食,都是小民操办。”

    徐平微微笑了笑:“好,也坐。”

    不用问,这个蒋大有就是孙丰年口里说的蒋员外了,本县一等一的大地主。不过这县里老老少少加起来就那么几千人,他这个员外也不过就是个乡村土财主。徐平来到河阴县的诱因就是他,先在这饭桌上认识认识也好,日后少不了要找他。最少孙丰年一家的事情,徐平是一定要查清楚的,不会半途而废。

    所谓“鸡头米”,是开封附近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口感极佳,京城里面最上等的米,价钱比平常卖的江淮来的米贵得多。徐平中牟的田庄一样种了不少,甚至对品种的改良还做了贡献,他家里平常吃的也是这种米。

    这小县城里连个唱曲的小娘子都没有,更加没有歌舞,几句客套话说完,酒菜上来,大家推杯换盏。徐平无心饮酒,只是推说路上劳累,饮了三杯便就停住。

    一顿饭草草吃完,董加意代表河阴的百姓向徐平献了本地物产,说了几句恭维的话,大家便就各自离去。

    姚泽广对徐平道:“待制,县衙鄙陋,住不下随行的人马。如果不嫌弃,离城不远的三皇庙地方广大,虽然破败了些,胜在殿阁众多。下官日常经常着人打扫,收拾得整洁,可以下榻,不知——”

    徐平道:“天时还早,住宿的事我们一会再谈。你和钟回随我来,我有话要问。”

    说完,当先进了后衙的客厅。姚广泽和钟回对视了一眼,不明所以,一起随在徐平的身后。在客厅坐下,徐平对站在身前的两人道:“这次出城,我本意先去巩县看洛河引水口,在八角镇遇上了你们县里的人,才改了主意。”

    姚泽广心里一紧,急忙问道:“不知道待制是遇上了什么人?”

    “一户姓孙的河阴县百姓,说是今年县里面大旱,生活不易,全家逃亡到开封府去。我这才知道今年黄河水道北滚,不从广武山下过了。”

    姚泽广出了口气,道:“不错,今年又是大旱,已经连续旱了三年了。县里田地多数受灾,没什么收成,有的百姓确实生活艰难。至于黄河,去年还挨着广武山脚下过,今年山脚下的河道见了底,一下子向北退出近十里路去。”

    徐平点了点头,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此事不错,自己不白跑河阴县一趟。

    沉吟了一会,徐平看着两人,缓缓说道:“不过,那孙姓人家虽然是逃亡,身上却无县里写下的搬迁文书。据他们说,这一季的地租已经交割完毕,县里却拖着迟迟不办证明文书。我问你们,是不是有这回事?”

    姚泽广的面上吃了一惊,口中道:“下官最近都在忙救灾的事宜,没有在这些事情上分心,委实不知。——事情都是钟主簿在办,钟主簿——”

    钟回吓了一跳,忙道:“今年大旱,县里免了钱粮,哪里知道乡民的事?证明文书都是乡书手写了文状送来,公吏用印而已,或许是乡书手耽搁了?”

    “嘿,嘿,”徐平轻轻笑了两声,“看来你们两个都是忙于公务,对这些小事也不甚是清楚啊。怎么,就没有百姓找到县衙里来?”

    “没有,绝对没有!”姚泽广说得斩钉截铁,“河阴县小,平时衙门里就没有什么事务,如果有人找到县衙,我一定给他们办了!”

    “那就是乡书手的事了——”徐平站起身来,“好了,你这县衙太小,我看除了你们两家,也再也住不下人了。我和带的人便到三皇庙去歇吧,姚县令,今天你找两个熟悉本地地理的人,明天给我做向导,探查汴口和河道。”

    “待制放心,下官一定会派得力人手去。”

    姚泽广一边说着,一边跟在后面送徐平出门。

    到了门口,徐平停住脚步,转身对两人道:“你们两人,当真没有借着不发放文书阻止百姓搬迁?”

    “待制放心,绝对没有!”姚泽广和钟回一起摇头。

    “那有没有派人出去追捕逃亡的百姓?”

    “待制说笑,我们这县里连公吏的钱粮都已经拖了几个月,哪里还拿得出盘缠让人出去胡来!这种事情断然是没有的,县里没有多余的人手去做这些事!”

    “如此最好,不要让我发现你们说假话,不然——”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笑笑摇摇头,抬腿出了县衙的大门。

    如果不是自己手里有三个河阴县出去的公吏,几乎就信了这两个人的话。那三个人明显是平时横行霸道惯了的,也不像是冒充公人,那这两人一定是在说谎了。

    徐平此行的职责是巡查河道,虽然朝中的官员下到地方都有按察地方官吏的职责,但他到底不是以巡视安抚的名义到河阴,也不能把地方官抓起来审问。现在所能做的,只能行文孟州,让州里的通判下来处理了。(未完待续。)

第34章 土豪的地盘

    上古时代,广武山周围是华夏文明的中心之地,各种遗迹极多。虽然那些久远的传说早已经掩埋在了黄河带来的滚滚黄沙之下,但久远的文明记忆,依然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三皇庙供奉“天、地、人”三皇,已经不知道始建于哪个朝代,建了毁,毁了又修,经历无无数次折腾。现在的殿阁大多于真宗迎天书的那几年,全国大修道教宫观时重修的,是河阴县里最富丽堂皇的建筑。虽然真宗殡天之后,这里跟全国的大部分道观一样香火渐渐冷落,却依然是河阴县里最好的落脚所在。

    姚泽广和钟回一路陪着徐平到了三皇庙,七八个道士早早就迎在了门外。

    徐平让鲁芳取了香烛,到大殿里烧化了,行过礼,取一锭银做香火钱,交给庙里的道士们。这庙里平常就只能收周围乡民的几个铜钱,多少年都不见如此大钱,道士们得了银子,立即眉花眼笑,把徐平一行当作财神进门。

    有钱开路,一切就都顺利,道士们把后殿让出来给徐平一行居住,自己挤到了前殿旁边的小阁子里,还一个劲地千恩万谢。

    此时太阳西垂,霞光照到后院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上,茂密的枝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给这庙宇平添了几分庄严。

    到了树下,徐平对姚泽广道:“天时不早,两位且回县衙去吧。记着,明早把我要的向导找来,一早就要去汴口和黄河沿岸查看。”

    姚泽广和钟回躬身应诺,告辞离去。

    徐平在银杏树下的石凳上坐下,感受着屁股下的清凉,看着头顶上郁郁葱葱的银杏枝叶,想着在河阴县遇到的事情。

    这县里处处都透着古怪,与一般地方截然不同。太平年月,地方再穷,也不可能把官府穷了。可今天看起来,这县衙可是真是够寒酸的,吃的不说,就连衙门里也没个可靠的使唤人手,那几个差役甚至看起来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像这种小县,在编的公吏可能就只有几个,其他的都是百姓服的差役。差役没有工钱,除了一身公服,平时的吃喝都是自备,最是省钱不过。因为服这种役的都是限定上等户,就是官府不发钱,怎么也不可能是这种景象。

    摇了摇头,徐平越想越是糊涂。

    过了好一会,鲁芳从前殿急匆匆地进来,对徐平面前叉手:“郡侯,有消息了。”

    徐平精神一振:“哦,快快说给我听!”

    “这里的县令姚泽广,是荫补入仕。带契他为官的,却是出人意料。”

    “除了他的父兄长辈,哪个还会给他这种机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

    “郡侯,姚泽广出身京城里的闲汉,自小父母双亡,哪里有长辈给他恩泽。”

    听了这话,徐平来了兴趣:“不是家人,那他是得了什么人的好处?”

    鲁芳叹了口气:“他虽然是个街头闲汉,却自小精明,惯会做各种生意。后来机缘巧合进了张耆张太尉府上,做个干人。天禧年间,张太尉得势,家里的仆人也都恩荫为官,他也得了个官身。乾兴年间射了个缺,从主簿做起,一路做到县令。”

    原来是沾了张耆的光为官,也不意外,张耆在真宗后期得势,尤其后来得到刘太后的信任,从他身上不知道恩荫了多少人。最盛的时候,举凡家里的马夫伙头,也都一个个得了官身,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明道二年刘太后归天,张耆也被贬出京城,姚泽广的靠山便就倒了,从此之后在任上便就小心谨慎,半点纰漏都不敢出。

    这一点徐平想得明白,也难道他在刚才的酒宴上不提自己的出身,只怕也知道当年徐平跟张耆不怎么对付。但不敢生事,又怎么派人去追捕逃亡?

    想了半天想不出个头绪,徐平问鲁芳:“那钟回的出身呢?”

    “钟回倒是平平常常,以伯父的恩荫为官,一辈子就在选人阶里翻滚,既没有什么亮眼的政绩,也没有突出的过错,就是个平庸之辈。”

    徐平一拍面前石桌:“那八角镇里三个公人是怎么回事?姚泽广和钟回都不是做出这种事的人,难道他们当真是冒名的?真真是胆大包天了!”

    鲁芳摇头:“只怕也不是冒充,这河阴县里,与他处不同。”

    “有什么不同?应役当差,就都是县衙门里的人,听主官的吩咐。那三个人要是公人,姚泽广和钟回岂能不知道!”

    “依属下打探来的,这河阴县里有两种公人,一种就是在衙门里当差的,我们今天都看到了。还有一种不归衙门管,而是乡里大户家里出来的,并不进衙门当值,而是在乡里专门替大户做事,他们的事情衙门不知道也属平常。”

    听到这里,徐平不由笑了起来:“世间哪里有这种事情!难不成在河阴县,还有两个衙门不成!大户人家的仆人庄客,横行乡曲也是平常事,怎么就成了公人!”

    “这事情倒跟现在衙门里的官员无关,是多年传下来的。河阴县里只有两个大户人家,今天都见过了。一家就是那蒋大有,广有田地,是本县惟一的上户,我们抓到的那三个公人,十有**就是他家里出来的。因为只有一家上户,他服了里正的役便就不能到衙前当差了,差役便就落到了其他下户的头上。郡候你想,这县里只有一家上户,没他点头,什么事情能够办得了?以前的县里主官只图方便,便让他家里养着几个公人,不点卯不当差,只在蒋家听候调遣。条件就是保证县里无事,但凡出了事情,都是蒋家去平息,不能闹到县里。”

    徐平冷声道:“那么说,是姚泽广到任之后对这旧规还是听之任之了?”

    “不错,这姚泽广奸滑似鬼,只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安坐县衙。蒋家的人闹出事来,他是绝不会承认那些人是公人的,但不闹事,自己便安享好处。”

    徐平点头,心里已经明白,这河阴县里看来是土豪作主了,衙门只是虚设。这鬼地方也没有油水,姚泽广的处境又不好,便装聋作哑熬过这一任。(未完待续。)

第35章 诡异的局势

    突然想起白天的那个面相有些凶恶的大汉,徐平问鲁芳:“这县里只有蒋大有一家上户,那今日酒宴上的童七郎又是什么人?”

    “说起来官人不信,这童七郎是个客户,在县里没半分田地。”

    听了这话,徐平吃了一惊:“客户?能够在今天被请县衙里去作陪,必然是在县里有些身份地位的,怎么可能是客户!”

    鲁芳连连摇头叹气:“所以这河阴县处处透着古怪。童七郎开着几个窖口,烧造瓷器,家资丰饶,偏偏就不在县里置办房产土地,他的窖和住处都是从附近村民那里租来的。而且不单单是他,在他手下做工的也一样都是客户,在本地只有浮财。”

    徐平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客户虽然不赋不税,但相应的也就少了许多权利。不仅仅是会被主户欺负的问题,凡是涉及到官方的事情,往往会要求他们要找当地的主户作保,不得不去求人。所以虽然客户负担轻,但只要有条件,小农户往往还是愿意置办点资产别立户籍为主户,总体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想了一会,徐平问鲁芳:“那童七郎财产丰饶,必然是故意不置办田产,你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那样身家的人,难道还忍得住不时去求人?”

    “求人?郡侯,你想得差了,童七郎从来不求人。”

    见徐平满脸疑惑之色,鲁芳接着道:“他窖口附近的人家,全都是靠着他穿衣吃饭,一个个想巴结他都没有机会,怎么会轮得他去求人!”

    徐平想了好一会,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童七郎是控制住了自己产业周围人的经济命脉,别人要想衣食无忧,只有来求他。相应的,官府有事情,只怕附近的主户争着到他面前做保主,他虽然是个客户,却是骑在一众主户头上的客户。

    这河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