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只怕附近的主户争着到他面前做保主,他虽然是个客户,却是骑在一众主户头上的客户。

    这河阴县地方又小,人口又少,没想到却有这种怪事。一个控制了全县大部分土地的大地主,一个垄断了大部分商业活动的资本家,这种情形只怕全国也找不出几个地方来,却偏偏让徐平在这里碰上了。

    视察完了河道,如果雨季来临,则开渠的事情就要放到秋后了。开渠就要调动周围地方的人力物力,河阴县这个样子,怎么调动?

    服役的只有本地主户,便是蒋大有手下的那些佃户,他们今年有没有饭吃都是问题,哪里还能够干得动活!这个年代征发徭役可是不管饭的,这些人来了徐平首先要找东西给他们填肚子。而最有劳动能力的童七郎及一众属下,偏偏都是客户,他们不服差役,连修护黄河堤的事情都不参与,更不要说开渠了。

    越想越觉得这个地方滑稽,徐平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要想把河渠开通,首先得解决河阴县里诡异的局势,把人力物力解放出来。

    抬头对面前的鲁芳道:“我给孟州州衙的那封书信,你派人送出去了没有?”

    “人已经走了,郡侯安心,明天应该就能够到孟州。”

    为今之计,也只有等着孟州来人,借助州里的力量,来粉碎河阴县的局面了。不管蒋大有和童七郎有没有作奸犯科,造成这种局面他们就是有罪。

    自秦汉时候起,地方官一上任,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击豪强。晚唐五代虽然消灭了势力庞大的世家贵族,地方土豪却跟野草一样,灭了茬又一茬,生生不息。

    河阴县令姚广泽坐视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就是失职,哪怕他用一些不上台面的手段,也应该消灭掉这两大势力。

    入宋以来,严格地说,地方官员都是中央朝廷的派出人员,人本身属于朝堂,到地方只是临时差遣。他们代表的是中央朝廷的利益和权威,绝对不容忍地方势力威胁国家权力,这种时候,消灭地方土豪是一种政治正确。

    只要想去做,县令有许多的办法可以让蒋大有和童七郎倾家荡产,不过是要费心费力,还要有上面官员的支持。姚泽广这两方面都没有,便就缩头做鸵鸟了。

    孟州州衙后花园,李迪喝了口茶,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眯上了眼睛。

    还是在地方的日子好过啊,又不用早起上朝,州里的事情也不用自己操心,每天只是吃饱喝足,修身养性。来了兴致,便到周围游览山水,与高僧名士谈些尘世之外的事情,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惟一就是偶尔想起朝堂国事,会有那么一丝失落的感觉。辅佐两代帝王,身为帝师,多次为相,想放下不是那么容易就放下的。

    正在李迪刚刚神游天外的时候,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州衙里能够这样行路的,除了自己,也只有通判了。

    李迪睁开眼睛,看着快步走来的中年人,问道:“清臣,何事如此匆忙?”

    快步走来的孟州通判李参忙拱手行礼:“打扰相公清修,恕罪。”

    见李迪并没有责备自己的意思,李参把手里的一封书信递上前去,口中道:“相公,前两日盐铁副使徐待制到了河阴县,视察引洛水入汴河的水道,因为在路上发现县里有百姓逃亡,给州里写了这封信来。”

    “徐平,又是这个徐平,走到哪里麻烦跟到哪里!”李迪一边摇着头,一边接了书信过来,展开观看。

    把信看过,李迪随手放到身边的桌子上,对李参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吗!今年河阴县那里旱灾厉害,虽然免了钱粮,也发了赈灾的粮食下去,总免不了还是有人觉得过不下去,又去他乡寻找新的生路。几个逃亡的百姓,算不了什么。”

    “相公说的有道理。不过徐待制巡查河道,兼着按察地方,既然来了信,我们也不好坐视不理。左右最近州里没有什么事情,我便到河阴县一趟,与徐待制当面一起把事情料理妥当,也免得朝里有人闲话。相公以为如何?”

    李迪淡淡地道:“州里的事情你拿主意即可,安排妥当了,去便去吧。”(未完待续。)

第36章 孟州通判

    远处的河水只是一片模糊的土黄色,郁郁葱葱的芦苇从河边一直铺过来,好像是一块巨大的碧绿毯子。数不清的水鸟栖息在这片芦苇丛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几只朴楞楞地飞到天上去,在空中盘旋。

    徐平骑在马上,看着眼前黄绿相间的两条长带。

    从向黄河取水的汴口一路走来,河滩越来越宽广,芦苇丛却越来越低矮。显然越往黄河的上游去,河滩生成的时间就越短,芦苇还没有成气候。

    黄河一出白波山口,河道便突然变宽,而且滚来滚去变幻不定,在南岸形成了巨大的河滩。如果开垦出来,这都是上等的好地,土层深厚,肥沃无比。不过在黄河滩上种地要面对摸不准脾气的黄河,这个年代只是任芦苇生长。

    不远处鲁芳正带着手下挖脚下的泥沙,勘查这里土层的厚度。探查河道需要提出合理的路线,还要估算大致的用工量,搞清楚沿途的地质是必要的。

    正当徐平沉醉在眼前的景色中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打碎了黄河边的宁静,惊起了无数的飞鸟,甚至远处隐约还有獐子矫健的身影。

    转过头,只见一行数骑向河滩奔来,离得近了渐渐减缓速度。到了离徐平身边不远的地方,马队停了下来。

    当先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向徐平拱手:“孟州通判李参,见过待制!”

    徐平回礼:“李通判远来辛苦了。”

    李参,字清臣,京东路郓州须城人,恩荫出仕,由盐山知县到定州通判,再到孟州通判。他没有进士出身,家里也没有大的背景,一步一步走来,政绩突出,升迁的速度并不慢。他的升官速度,把许多进士出身的官员都比了下去。

    孟州的知州虽然是李迪,但依惯例他这种大臣在地方是不管事的,不然无论是上面的转运司和提刑司,还是州里的属下,附近州府的同僚,都无法面对他的权威,政事就乱套了。李参才是孟州真正的主事人,处理平常政务的人。

    徐平移文孟州,李参亲自前来,而没有派个录事参军或者判官之类的僚佐来,本身也是对徐平的尊重。待制这等大臣出巡,恕慢了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催马上前,李参对徐平道:“接了待制的书信,在下便恨不得立即赶来。只是终究还是杂事缠身,耽搁了一两天,万望待制恕罪!”

    徐平笑道:“如今这时节,钱粮等诸多事务繁杂,我也是当过通判的人,知道这职事的辛苦,李通判不须与我客气。”

    一边说着,一边扫了一眼李参身后的姚泽广。

    两人客气几句,姚泽广瞅准机会道:“这荒郊野外,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回县城如何?通判从孟州赶来,还没进城便就来见徐待制了。”

    徐平道:“河阴县城地方狭小,县衙里也没什么好坐,还是直接去三皇庙我下榻的地方吧。那里地方广大,李通判便也歇在那里好了。”

    李参躬身答道:“下官听凭待制安排。”

    “好,今天在河滩的运气不错,猎了两只肥鸭,还有一只獐子,我们便到三皇庙里烤了,为李通判接风!”

    徐平说完,当先带马向县里奔去。李参招呼随从,随后跟上。

    姚泽广无奈,带了几个步行的差役,紧紧地跟在后面。

    自从那天接风之后,徐平再也没有跟姚泽广接触过。每天早出晚归,从汴口开始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查探在河滩上开渠的可能性。姚泽广有心与徐平亲近,却一直都没有机会,也不知道徐平是不是对自己有满,有意如此,心里难免惴惴不安。

    离了河滩,刘小乙得了徐平的吩咐,催马快行,先回三皇庙里准备。

    徐平与李参并骑,不急不徐地行走在河滩上,一边说着些闲话。

    离了河滩,到了路上,李参对徐平道:“待制信里说的逃亡民户,不知到底是怎么样个情形?信里没有细说,下官也还没有来得及查问。”

    徐平道:“事情有些复杂,那户人家身上没有官府同意搬迁的文书,错又不在他们,姚县令说的是县里完不知道有这种事情。反正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明白,我们还是先回三皇庙里,吃过了饭,再慢慢细说这件事。李通判,我话说在前头,如果河道查探得没有问题,秋后可能就要开渠引水。就依现在河阴县里的样子,是万万不能抽出人力来的,入秋之前,局面必须扳过来!”

    李参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徐平说的是什么意思,点了点头:“待制安心,下官定不会误了朝中大事。这两个月救灾,同时我也会把事情办了。”

    虽然没有明说,徐平却知道李参所说的话的意思。他一个恩荫入仕的官员,从小小县令做起,十几间做到大州通判,怎么可能没有这点手段。而且李参的背后站着李迪,做事不需要有顾虑,捅出天的篓子也有李迪担下来。

    蒋大有和童七郎这种土豪,姚泽广面对可能束手束脚,李参要收拾他们却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就是用合法的手段,也能够迅速解决,无非就是什么样的后果而已。

    现在徐平的身份不是地方官,也不是御史,面对孙丰年一家遇到的事情,想的不是做青天老爷,给他们家申明冤屈。而是当作一个政治事件,用政治手段解决。

    当然,除了被三个公人追捕,孙丰年一家也没有什么冤屈。据这几天徐平所了解的情况,蒋大有和童七郎在县里做的事情都合理合法,至今没有发现有作奸犯科的事情。这不是说他们是好人,而是他们充分地利用了现在的法令,为自己牟利。

    而姚泽广更是一个“勤政”的好官,处理政事几乎没一天空闲。东家丢了鸡,西家的孩子跑到舅舅家玩,家里却以为人丢了,隔天又有农户被人借了牛自己忘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都有,姚泽广每一件都详细过问,事事亲为,忙得不可开交。(未完待续。)

第37章 逼迫

    三皇庙的后院里,熊熊的烈火炙烤着架子上的鸭子,不时有鸭油烤出来,滴到下面的柴火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旁边刘小乙和鲁芳带着两个兵士削了几根长长的竹枝,串上洗净切好的獐子肉,伸到火上去烤。

    在不远处,架着一口大锅,在里面煮了剩下的獐肉和骨头,水已经烧开,发出“咕咕”的声响,香气慢慢从锅里飘荡开来。

    徐平一向秉承自己有肉吃,则就让属下有汤喝的原则,自己吃肉的时候,必定会煮一大锅肉汤,让大家最少有那味道到嘴里。而且肉汤煮得久,味道便足,而且里面的营养也不缺,不至于让属下亏欠了身子。

    大银杏树下,徐平和李参相对而坐,一边品着茶,一边闲谈。

    把手里的茶杯放下,李参笑道:“待制在三皇庙里烧肉饮酒,这庙里主持的道人不知道心里怎么想,就不怕神灵沾了荤腥?”

    “他们不应该怕!但凡祭神,怎么也得备个三牲,可见神灵是不忌荤食的。这些守庙的这也忌那也忌,是被胡人传来的习俗蛊惑,我们汉人哪里来的这习俗。他们若是觉得我在这里烤肉饮酒犯了忌讳,得先想想自己对不对得起祖宗,再想神明的事。”

    李参听了哈哈大笑:“待制说得好直白!”

    徐平道:“本来就是。平常百姓三餐不继,哪里还想着忌讳荤食,都是这些饱食终日的才有那心思。觉得吃不下去,老实饿几顿就好了!”

    叹了口气,李参看着徐平,脸色严肃起来:“待制这话意有所指啊——”

    “李通判这么说,我也不好否认。河阴虽然不是大县,但满县只有一家上户,这事情你以前知道不知道?莫说地方贫瘠这种托词,五等户的分等,本来各地就标准不一,总不能河阴比孟州其他县差这么多!”

    李参缓缓地道:“我作为一州通判,管着一州民事,若说是不知道就矫情了。这河阴县实在是与他处不同,不管按什么标准来,都是只有一家上户。”

    “乡村民户分五等,自然是有分五等的道理。如果连五等都分不出来,那就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李通判明的不明白这个道理?”

    听了这话李参就笑了起来:“徐待制,天下之大,各种奇异的事情应有尽有!怎么就不能有个县民户分不出五等来?蒋大有一家,我再三关照过,河阴县这里一直报上都没有作奸犯科的事情,难道我还能把他家里抄了?”

    徐平冷笑一声:“全县只有一家上户,你说这家是守法良民,这话你自己信不信?”

    “我如何不信!县令姚泽广虽然入仕前只是张太尉家里的干人,但为人精明,到河阴县任职之后也是兢兢业业,他的话总不是凭空白说!”

    “姚泽广,兢兢业业?——是,没错,前天他审的一桩案子,一家的孩子跑到舅舅家玩了,妇人以为自己的孩子丢了,来县里递了状子。姚县令把所有的差役全都派出去,自己亲自带队,几乎把整个县都翻过来。昨天又有一件案子,一家的鸡被隔壁的狗吃了,来报案说是村里有偷鸡贼,姚县令又忙了一天——”

    李参微笑:“小小地方,本来就都是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姚泽广事事亲为,虽然难免有小题大做之嫌,终究是一片勤政爱民之心。”

    “李通判,你当我傻的吗?!”听见这话,徐平猛地一拍面前的石桌。“我自从进士中第,也是在州县做了六七年的人,如何不知道这种把戏!地方豪强,为了不让官方找自己的麻烦,专一捏着地方亲民官的脉门做事。来个贪财的,便就有大把银钱孝敬你,来个不贪财要做事的,便就天天有这种小案子让你不得闲。不管是姚泽广,还是你李参,都是在地方多年为官,办事得力,政绩突显,不知道些?”

    李参见徐平变了脸色,知道再说一些虚言没用,沉声道:“徐待制到底要如何?”

    “我刚才已经说了,最迟秋后便要开渠,河阴县里要出人力物力!”

    李参缓缓地道:“就是现在,下官也敢作保,县里一定不会误了工期!”

    “然后呢?一条水渠修成,我徐平被这一县里的人骂上千百年?我做的是对朝廷有益的事,对地方有好处的事,这好处要让地方百姓感受得到,不是来找骂的!”

    李参沉默了好一会,才沉声道:“待制还是把话说清楚,到底要我如何?不管那蒋大有还是童七郎,都与我非亲非故,要杀要剐,只要待制的一句话!”

    徐平冷笑一声:“我说的不清楚吗?全县只有一家上户,那就绝不可能从来不做作奸犯科的事!你去把这背后的事情查清楚,按律治罪,该杀就杀,该发配充军就发配充军!不是我要对他要杀要剐,而是查清楚他是该杀还是该剐!”

    “如果,我是说如果,那蒋大有和童七郎两人都确实是守法良民,该如何处置?”

    “如果你查出这种结果来,我便就移文京西路转运使司和提刑司,让他们派人来查。我还是那句话,只有你用不用心去查,绝对没有他们是守法良民的事!到了那个时候,李通判也明白会发生什么,我们三家联名参你,欺上瞒下,鱼肉地方!”

    到河阴县这些日子,徐平自然已经知道了这县里情形的大概,说到底这县里的人口也只不过相当于他前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