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矾楼就是后来的樊楼,白矾库改建的官家酒楼,京城第一繁华的地方,天下酒楼的样板。多少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后世著名的李师师,便是在樊楼会过了一个个风流才子,甚至是道君皇帝,算是大宋腐化堕落的见证者。

    徐平又等了一会,老成持重的包拯和文彦博经过身边,特意打招呼互相道喜。此时徐平可不是昨天的商户子弟了,高中一等,皇上青眼相加,本科进士里拔尖的人物,都对他敬重了许多。

    两人也要结伴去庆祝,免不了邀请徐平同去。徐平推辞要等家人,目送他们穿过马行街,向惠和坊而去。这两人家里不像程浚那么有钱,谢恩银交出去还能眉头不皱地去樊楼摆阔,他们只能找个小一点的脚店喝两杯了。

    把两人送走,刘小乙才气喘吁吁地找到徐平,连连叫苦:“小官人,来的路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我挪一步都难!官人久等,小的该死!快快上马,家里员外和夫人肯定已经等得心焦!”

第33章 得失之间

    状元游街,都是从东华门出来沿着御道到皇城南边的御街,这条路上此时人山人海,满城百姓都出来看新科状元。

    徐平翻身上马,不敢走这条路,向东折到连通内城南北门的大道上,一路向南,过了信陵坊到了汴河,才沿着汴河边的大道绕到城西,回到自己家里。

    徐家门前已经结了彩楼,院里院外摆开流水席,不管认不认识,只要到了这里说上一句:“恭喜小官人高中!”便可以坐下吃个酒足饭饱。

    刘小乙牵着马一到门前,站在门口的保福看见,高喊一声:“恭喜小官人高中一等!”

    说完,跑着过来牵马。

    徐平翻身下马,整了整身上不伦不类的绿袍,还没进门,便被前来贺喜的街坊四邻围住。尤其一群不到十岁的小儿,围着徐平一个劲喊着:“新科贵人大喜!新科贵人大喜!”

    保福早有准备,从怀里取出大把铜钱,向四周撒去。

    小儿一哄而散,追着铜钱去了,徐平才脱身出来进了家门。这个年代礼仪仍在,平常人家除了红白喜事,不能用乐,爆竹是新生事物,倒是还没有禁令。刘小乙和保福两个便取出一大串鞭炮,站在门前燃放起来,添上几分热闹。鞭炮是徐平在庄里自己做出来的,也算此时东京城里第一家了。

    天大的事,也没有父母迎子的道理。徐正一身绿袍,坐在大厅里,看起来端端正正,颇有威严,实际心里一颗心脏扑腾扑腾跳个不停,若不是周围一群亲友看着,哪里还坐得住。

    旁边的张三娘就沉不住气了,虽然坐在那里,一双眼睛却紧紧盯着厅门,眼角里已经含着泪花。日思夜想了多少年,没想到儿子真中个进士回来,还是高高在上的第一等。过些日子,再把林素娘娶进门,这一辈子也就算完满了。

    李用和一家也早早到来,李璋一个人站在门口。他今年十五岁了,不再是那个顽劣少年,变得沉稳起来。

    见到徐平,李璋急忙迎上前来,躬身行礼:“恭喜哥哥高中!”

    徐平回过了礼,便由李璋引着进了厅门。

    这本是自家兄弟要做的事,徐家只有徐平一个,只好让从小一起长大的李璋来代做了。熟识的人中,他是惟一的小辈了。徐家虽然是生意人家,今天如此重要的日子,这些基本礼仪还是要个样子。

    进了厅门,徐平向正中坐着父母行大礼参拜。自此之后有了官身,正式成年,与从前再不能比了。

    行过礼后,张三娘再也忍不住,一下站起来拉住徐平,上下看个不停,含着泪道:“千思万想,做娘的也不敢想到有今天!大郎争气,从此以后,这家里全要靠你了!”

    徐正起身,来到徐平身前重重按了按他的肩膀,喝斥张三娘:“今天大喜的日子,你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张三娘抹着眼泪,恋恋不舍地把徐平放开。

    周围着的林文思、李用和等人这才上来向徐平道喜。

    徐平一一行礼谢过,才算喘了口气。

    今天的事情对他就像做了一个大梦一般,总是觉得虚幻。虽然这两年一心都扑在科举考试上,思想终究是不同,并没有平常读书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没有不成器的读书人当官捞钱博富贵的想法,倒像是他前世一级一级考试一般,人生就是这么安排的,总得去走一遭。至于中进士之后如何,徐平完全没有去想。他的志向就是把前世自己被压住的才学发挥出来,打造一个大大的庄园,一个可以立为当世模板的农业帝国。中进士最主要是为这个身份,从此不再会被阿狗阿猫欺负了,用这个身份去干什么却没有想过。

    徐平没想在这个时代去当什么官,劳心劳力对他自己没半分好处的事,官场上还危机四伏,何苦给自己找不自在。

    在崇政殿里被万众瞩目,徐平已经觉得有些不自然,他更愿意默默地接过一个进士头衔,继续自己从前的生活。等回到家里,见到家人和亲戚朋友摆出这么大的场面,他倒有些惶恐了,不知该怎么面对。

    行礼庆贺完毕,秀秀走上来道过喜,便领着徐平回自己小院更衣。他现在正常袍服外面套着绿色官袍,手里拿着笏板,不但是看起来不伦不类,暮春的天气也是热得不行。

    跟在徐平身后,秀秀大气也不敢出。

    徐平正想着心事,并没有注意到秀秀的表情。

    更衣完毕,正要出门的时候,秀秀低着头捏着衣角对徐平道:“官人,如今你身份不比从前,还要秀秀在身边吗?”

    徐平奇道:“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只管像从前一样过日子。有你在身边习惯了,换个人我还不自在呢!”

    秀秀嗫嚅道:“官人高中,听说还是与状与排在一起的第一等,怎么能跟以前一样?我听人说,中进士的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怎么是平常人敢比?我一个家里放羊的女孩儿,什么事都不懂,跟在官人身边怕被人笑话。”

    徐平笑笑,拍拍秀秀的脑袋,温言道:“我是个什么人,你天天在身边还不明白?以后别听那些神啊怪啊的故事了,都是骗小孩子玩的,当不得真。官人我以后富贵了,也让你享福一辈子,再不受一点苦。”

    秀秀微抬起头,看着徐平,神色半信半疑。她自小听的都是把读书做官的人神话的故事,深信不疑,突然今天听说徐平高中,而且唱名的时候天降瑞光,便仔细想以前与徐平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得罪天上的星宿,紧张得不行。自太宗起重用文人,真宗自己就神神道道的,民间也把读书人神话起来。来到京城这些日子,尤其是苏儿也来了的这段时光,她们和豆儿三人经常没事便跑到附近的州西瓦子,尤其喜欢近些年兴起的说小说,都是灵怪传奇类的故事,更加让她印象深刻。

    见了秀秀的样子,徐平也只能无耐地摇了摇头。此时已经满城传开,城西徐家小官人唱名的时候天现祥光,惊动了皇上和满朝文武,皇上金口玉言特提一等,越传越神,还没到天黑,已经快要与满天神佛扯上关系了。这个时代最喜欢这些神神怪怪的事情,再加上徐平开封府本地出身,京城百姓天生就多一分亲近,说的好像天上哪位大仙嘭地落下来一般。

    换罢衣服,徐平觉得轻松了许多,心情也放松下来。今年天热得早,多穿一层衣服谁受得了?尤其是从赐袍的时候开始,一众新科进士就没了读书人的仪态,你争我抢,拥挤不堪,对身体实在是一场折磨。

    到了厅里,酒宴已经摆好,屋里的都是至亲好友,林文思和李用和段老院子陪着徐正夫妇,李璋在一边招呼。院子里离厅近的是街坊四邻,再向外有就连徐家也不知是什么人了,都是来蹭吃蹭喝的。

    在主席上敬过一圈酒,由李璋陪着,徐平一桌一桌敬过去。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显得平易近人,给邻居留个好印象,有说不完的好处。

    这一圈喝完,徐平觉得有些头晕,再喝不下了,便由李璋陪着回了自己小院。在院子里的梧桐树底下坐下,秀秀点碗热茶过来,徐平喝过才好了一些。

    李璋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不无感慨地说:“还是读书好,哥哥这一下高中,抵得上多少人辛苦一辈子!过些日子授官,必然在徐伯父之上,外放出去,不做个大州通判,也是上县的正任知县,从此出人头地了!”

    徐平笑着摇了摇头:“别说我阿爹,他那个官谁都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多身官袍罢了。每个月的俸禄还不够塞牙缝的,刘小乙都不愿去领。至于我吗,穿上这身官袍也不知好事还是坏事,谁知道外放到哪里?要是远了,又照顾不到爹娘,又赚不到钱,有什么好处?”

    李璋叹口气:“哥哥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你不知道小官的苦处,就像我阿爹,天天忙里忙外,京城里面高官如云,到处受气!每月领的那点禄米,也就是饿不着肚子罢了!要想升上一级,那是千难万难,哪里比得上进士,又不用守缺,又超资迁转,用不了几年就出头。”

    按照规矩,正榜进士不需要等缺,一授官都是实职,直接上任。当然同出身的没这个待遇,与诸科一样授不到京官,只是选人,没有实缺,与其他选人一样得乖乖地等出缺才有得官当。守缺是很坑人的事情,只有本职俸禄,收入微薄,而迁转则又看的是差遣年限,运气不好实任三年守缺五年,升不上两三级人就老得走不动路了。

    徐平笑着对李璋说:“你这么看重这个进士出身,不妨也去考一个。”

    李璋自己就笑起来:“哥哥说得好轻松,以为谁都与你一样吗?安安心心读上两三年书就能高中!我自小看见那些子曰诗云就头能,没这个造化。还是安心等我阿爹一切顺利,再迁转几次,得个恩荫出身吧。”

    宋朝冗官最滥的其实不是科举,而是恩荫,不大的官就可以给儿子挣个出身,这条出路对李璋才是比较实在。

    说到李用和,徐平便问李璋:“对了,你阿爹不是也要换官吗?不知会是什么差事,千万不要外任,我不在家里,还指望你帮我照顾爹娘呢。”

    李璋道:“这回可不如你的意,我阿爹下一任是要到考城县做巡检。不过那里离京城不远,我不随着去上任,你不用担心。”

    考城就是后世的民权,仍属开封府,离的不远,徐平松了一口气。他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一旦被差到天涯海角去,只能靠李家照应。

    两个兄弟坐在树下,看着西天的漫天霞光,毫无目的地闲谈,说些从前的趣事,憧憬着未来,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少年时光。

    有了官身,不仅仅是荣耀,在这个时代也有了推卸不掉的责任。这个时代比不得后世,游宦生涯并不容易,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苦。宋朝很多地方都不允许带家属上任,也不允许在当官的地方娶妻生子置办产业,是真正的游子。徐平对进士身份又渴望又抗拒也有这个原因,朝廷给你无上荣耀,这一辈子也要卖给大宋朝廷了,完全不由自己作主。

第34章 期集

    与李璋闲聊一会,看看太阳即将下山,徐平站起身来,叹了口气:“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却也是个折腾的日子。你出去陪着长辈们再喝两杯酒,我得去参加同年的集会了。读书人重脸面,这事马虎不得。”

    殿试之后还有三件大事,从今天就开始的新科进士期集,约莫一个月之后的琼林宴,然后就是授官。期集是新科进士联络感情的场合,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同登一榜就是缘分。

    出来向长辈告辞,林文思看了徐平一眼,犹豫一下,终于没说什么。

    徐平知道林文思的意思,此时天已将黑,责备他出去的太晚了。不过今日徐平进士及第,林文思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说他而已。

    按照常规,状元王尧臣自皇城东面御道转上御街,一路到大相国寺,游街便就结束。在其他地方喝了两杯的新科进士应该在相国寺迎接状元,开始他们这一期同年的期集,选出各种职事官,开始第一次饮宴。

    徐平回家这一趟时间过长,必然错过了期集开头最热闹的时候,也是给大家留下第一印象的时候,对以后的交往会有不好的影响。

    林文思却不知道徐平这是刻意为之,就是为了淡化与这一帮同年的关系。

    有着前世的记忆,徐平对北宋士大夫的朋党之争印象极为深刻,就是一千年后这也是热门话题,身处其中怎么可能不明哲保身?朋党是一个大漩涡,潮水起来可能一下就站上潮头,退去一下就落到谷底,完全身不由己。

    而北宋朋党之争正是起于科举同年。太祖时候一科进士很少,成不了气候,并不防范科比朋党。到了太宗朝,录取人数骤然增多,加上太宗刻意扶持新科进士打压权贵旧臣,同年进士互相援引,终于掀起滔天巨浪。

    自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一榜科举朋党初现端倪,至太平兴国三年胡旦一榜公然结党,出现半夜三更这个成语,掀起无数风波。再到太平兴国五年冠准龙虎榜人才济济,三榜进士你争我夺,一直厮杀到真宗晚年。他们结党之后把持朝政,甚至参与到新皇继位,让以后的帝王深以为戒,即使嘴上不说,对同一榜进士的任用也会刻意分开。同年里有韩琦、文彦博、包拯等这些大人物,徐平但凡为自己以后着想,就不会与他们走得太近,逼免引起皇帝猜疑。

    冠准一榜之后,朋党的同年属性有所淡化,开始向着同样政治观点的人结党转变,但同榜进士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团结在他身边的大多都是天圣五年和天圣八年的进士,更不用说仁宗之后英宗上台,韩琦和文彦博同年结党的影子依稀可见。

    徐平只想在这个太平年代富贵一生,自然是离这些事情越远越好,不想加进任何一党去搅风搅雨。

    才气过人目无余子的胡旦志大才疏,一生都醉心于结党钻营,结果以状元之身,官最大不过是知制诰,多次被夺官免职,此时年迈,双眼已盲,窝在襄州著书立说。虽然依然孜孜不倦地想着各种办法想回到京城,可惜连此时的刘太后都不知道他生平干了什么事了,只能以著书的名义向朝廷一次又一次地伸手要钱,用一部又一部的大部头著作来给自己儿子换个卑微出身,可悲又可叹。徐平看在眼里,怎能不引以为戒?

    作为本科探花郎,徐平可不会忘了那两榜最著名的两位探花郎的生平。太平兴国五年的探花郎是冠准,才气过人,勇于任事,但也刚愎自用,毫不避讳,大权独揽。他深受太宗真宗两朝皇帝信赖器重,最后却老死岭南。太平兴国三年的探花郎是冯拯,冠准一辈子都鄙视他,没有能力,没有主见,东摇西摆,但也左右逢源。结果是冯拯最后入相,富贵终生。张知白正是因为冯拯去世,宰相出缺才当上了次相。

    这些例子就摆在徐平面前,根本就不用想,为自己和家庭考虑,宁可做冯拯不会去做冠准。

    到了大兴国寺门口,天已微黑,春风吹在脸上让人沉醉。

    徐平翻身下马,问了路上的行人,向新科状无聚集的院子行去。

    一进院子,正在欢呼饮宴的众进士目光都集中到徐平身上来。

    徐平正在想用个什么借口,靠近外边的程浚站了起来,高声喊道:“云行怎么去了这么久?莫不是被爹娘留住了不放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