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
掩埋了此战战殁的党项人,带上自己一方战亡者的尸身,徐平下令回师。渡过黄河之后依然弃兰州城不守,全军回到榆中和定西城,维持战前的态势。
卓罗和南一战,党项军全线溃败,与河湟蕃部在东线的联系中断,想再入河湟,只能从河西走牦牛城。牦牛城是唐时宣威军所在,又称宣威城,与桑怿一军渊源不浅。不过现在徐平无暇西顾,要全力对付会州以东的西寿监军司,与党项军争夺葫芦通道。
从这一战中得益最大的,一是青唐的厮,没有了党项的支持,他对宗哥和邈川联军不再那么困难,河湟一带的局势由此生变。二是河西地区的沙州、瓜州、肃州、甘州和凉州,党项占领那里的时间不长,统治并不稳固,此次在卓罗和南战败可能引起那里动乱。
二月二十一,丙午日,因为日食改元“康定”以应天变。同日,降德音,安抚陕西路军民。同日,因知谏院富弼上书,废除范仲淹遭贬后的越职言事禁令。
赵祯回到便殿,只觉得身心俱疲。三川口一战之后,人心浮动,又因为黄德和诬刘平和石元孙降敌,得到了朝内外内侍的支持,案子迟迟定不下来,朝野议论纷纷。
三川口一战不在于损失有多大,最主要的是打败了最精锐的禁军,一次失陷了两位管军大将,让朝廷失去了对禁军的信心。元昊带兵攻到延州城下,战线推到了宋境腹地,让西路民心不安。两者加起来,让赵祯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除了朝服,换了便服,小黄门上了一碗鸡汤来,让赵祯补足精神。
赵祯刚刚端起碗来,一个小黄门急急来报,垂拱门外李迪和吕夷简带宰执求见。
把碗放下,赵祯只觉得头大如斗,有气无力地问道:“诸位相公因何而来?”
小黄门高声道:“听诸位相公讲,是秦凤路大捷!捷报刚到京城,来向官家报喜!”
赵祯一下子愣住,过了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是捷报?哪里大捷?”
“官家,是秦凤路大捷!小只听了这么一句,具体如何,还要听诸位相公讲。”
赵祯猛地站起身来,在原地转了两圈,一时竟不知道做什么好。直到小黄门提醒众宰执还等在垂拱门外,才道:“让诸位相公进殿,崇政殿等候。”
来的小黄门应诺出去,赵祯吩咐移驾崇政殿。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吩咐身边的小黄门:“且慢,等我再换上朝服,此等大事岂能马虎了!”
小黄门低声道:“官家,便殿见大臣,自当穿便服,不必麻烦。”
赵祯哪里肯听,一定要换了朝服才走。算着时间,这场胜仗是石全彬到了秦州,给徐平带去自己的话后打的。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战况,但他相信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能够稳定朝中上下军心的,这场胜仗一定小不了。规模不一定大过三都川一战,但此次一定对的是党项正规军,而不再是禹藏花麻这种土大王。说不定,就是前边说起的攻占会州。换上朝服以示郑重,这不是穿给诸位宰执看的,而是对这份雪中送炭的捷报。
崇政殿里,李迪和吕夷简与诸位宰执肃然而立,面上却都是一扫这些日子的阴鸷,明显轻松下来。党项叛宋之后不久,赵祯便就打破了政事堂和枢密院互不通气的旧规,在政事堂不远新选了一处地方,让两府一起商议国事。有了这规矩,才有宰执一起前来。
今天等的时间明显比平常久了许多,不过众人并不焦急,今天送的是捷报。上次三都川战败,枢密院压了一两天才敢报给赵祯,那些日子几位宰执压力才大。今天秦州的捷报一到,吕夷简没有分毫耽搁,便就把宰执招集起来,一起入宫。
赵祯进入崇政殿,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李迪和吕夷简带众人行礼如仪,赵祯赐了座。等大家坐下,赵祯再也忍不住,问坐在前面的吕夷简:“许国公,到底秦凤路那里是如何大捷?”
吕夷简起身捧笏:“禀陛下,刚刚臣等接秦州报捷,在卓罗和南大破党项番贼!”
赵祯一愣:“卓罗和南?那是哦,怎么在那里?不在会州吗?”
第128章 优迁
先前徐平送到朝廷的公文,确实说过下一次进攻的首要目标是会州,据此东向与泾原路一起打通葫芦川谷道。包括赵祯在内,朝中一直认为秦凤路的下一仗在会州,没想到这次跑到了另一个方向,突然跑到卓罗和南去了。
吕夷简捧笏道:“陛下,徐经略送回朝的捷报中说了,此次是因为昊贼突然带了亲卫二万跑到卓罗和南,网罗周边蕃部,欲仿在延路旧计,图谋新筑之榆中城。徐经略当机立断,统兵向西,亲提秦凤路兵马五万,渡大河,一日夜奔袭百里,于卓罗城下大破昊贼所统番贼精锐。激战一夜,昊贼仅以身免,逃窜灵州!”
赵祯听完,觉得自己像在梦里一样。
元昊在三川口再是怎么大胜,也没有攻破大宋的一座正经州城,现在的战事,实际上是在两国交界的蕃部地区。包括徐平攻占的定西城,也是蕃部首领禹藏花麻的地盘,并没有进入党项直接统治的地区。本来想着,会州作为党项的正式州城,攻下那里内外都有个交待,可以提振士气,却没想到徐平直接一棍子打到元昊的脑袋上去了。
卓罗和南城再小,也是座城,徐平以五万攻三万,兵力上并不是绝对优势。此次面对的还是元昊自将的党项精锐,正面将其击败,这个意义就大了。三川口之败对宋朝最大的震慑并不是失陷了两位管军大将,也不是损失多么巨大,而是败的是“上四军”为主的禁军精锐,这一败说明宋军对党项军再没有任何优势。卓罗和南的胜利,是告诉朝野,禁军依然是强于党项军的,正面交锋有将其击溃的实力。
赵祯最大的压力,是三川口之败后,朝野政治势力的角力。三衙将领把败因归结于文官经略的钳制,刘平进士出身,不能做统兵大将。文官则把败因归结于武将跋扈,不听军令,头脑简单,动不动就中了党项的奸计埋伏。中间再加上一个黄德和挑起的内侍势力参与其中,朝野波诡云谲,争权夺利,让赵祯不胜其烦。
卓罗和南一胜,所有的乌云就都散去,各方势力都可以闭嘴了。连元昊都可以正面击败,其他番贼自然不值一提,说明朝廷前段时间的布置是没有问题的。
吕夷简自然理解赵祯的心情,其实他的处境跟赵祯非常相似。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内侍,矛盾的交汇点都在枢密院,压力在内是赵祯,在外是吕夷简。
缓了口气,吕夷简又道:“此战徐平一军,斩杀番贼都统五里奴和细母嵬名以下一万六千人,俘番贼天都右厢厢主野利遇乞、卓罗和南监军司正监军人多保庆以下六千余人。数十年来,这是本都对外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卓罗和南一胜,则秦凤路以西,番贼势力被荡除一空,绝河西数郡通党项道路,可谓断番贼一臂!”
其实此战真正的意义并没有吕夷简说的那样大,真能够做到这样,徐平早就出兵去攻了。不能够以数万大军占住兰州及其附近地域,一两年的时间就还会恢复原样。而如果徐平把秦凤路的兵力用于兰州,就无力东进,不能够与泾原路联合作战,对党项来说就是癣疥之疾。而要把兰州建设成进攻基地,三两年的时间是不够的。
以徐平在秦凤路所面临的地理形势,占领了马衔山,就已经控制住了兰州,占与不占都一样。而要与泾原路连成一体,就必须再占领天都山,才能完全占有地利。把这两座山脉占领了,相当于就是占领了秦长城,才算是把战线彻底推到传统农牧区域之外。卓罗和南一战打与不打,接下来一年与党项的争夺焦点都是天都山一线。
吕夷简对此大致清楚,徐平送到枢密院的奏章无数次强调这一点。不但这个时候,吕夷简需要一场大胜稳定朝野人心,提振军民士气,向赵祯上奏的时候不免极尽夸大。
赵祯把在座的宰执来来回回看了几遍,才长出了一口气:“这样一场大胜,听在朕的耳朵里,觉得就如梦里一样。昊贼跋扈,这一年来作恶无数,朝廷对他无计可施,没想到徐平能够予其当面一击,让他远遁千里!昊贼背叛朝廷以来,把徐平放到秦凤路,算是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经此一役,可以看出昊贼终究不过是一跳梁小丑,虽然偶尔侥幸有些小胜,只要朝廷用心对付,终究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三两年间,就可平定西北!”
李迪带着众宰执起身,一起捧笏恭贺,西北从此再无大忧。
现在一路快马送来的只是初步捷报,非常粗略,详细的战报要以后统计清楚了再送到京城,说不定就要一两个月后了。正常来讲,不能按照这份捷报加官晋爵。不过此次大胜意义太过重大,赵祯还是破例先加了徐平的官,由尚书右丞超迁刑部尚书,汝南郡公,同时封赐祖宗三代,封妻荫子,一切待遇已经跟执政看齐了。
从大内出来,吕夷简命把秦凤路捷报露布驰报陕西路、河东路各州县,安定人心。赵祯赐宴,遍请群臣,一片欢快的气氛中三川口之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五天之后,赏赐的诏旨就到了秦州。除了徐平因功升官,其他参战的众将领军功统计尚需时日。朝廷的旨意里已经定了基调,此次升迁优于以往,可能会出现超迁七阶、八阶以上的超级升迁。除此之外,再赐一百万贯用于赏功,先由秦州的银行暂时垫付,稍后三司再与秦州帅府商议,用什么办法解来。这是因为徐平一直要求三司不能直接向秦凤路这里发钱,尽量折成物资运过来,哪怕万不得已,也只能配一定比例现钱。
一次发赏钱就过百万贯,以秦凤路的体量,过量的货币会严重冲击当地的经济,超出银行等机构的调节能力。再加上冬天秦州向内地卖出了大量皮毛和咸肉之类,也带来了货币的流入,再直接向这里投放货币,秦州一带的经济非崩溃不可。
除了朝廷封赐,还有不少官员向徐平送来了祝贺文书,不只是朝中高官的随着驿马到达,陕西路各州县和驻军的祝贺文书也到了。徐平敏锐的发现,此次来的文书,上到李迪和吕夷简,下到一般官员,再也没有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官职后面必加一个公字。
不知不觉间,徐平的声望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到达的地步,站在了这个时代的最顶端。就连官高位尊、地位尊崇的八大王赵元俨,给徐平的贺信中也没有了从前长辈对晚辈的戏谑,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汝南郡公。
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
大地开始渐渐铺上了绿纱,丛林慢慢泛出鹅黄色,春风的吹拂下,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西北的春天终于来了。定西城旁边的一座小山,山上新建了一座小亭,在亭中可以俯瞰山谷,周边景色一览无余。
这是徐平新近让人建的,现在定西城已经是渐繁华,不但是商贾云集,就连附近的读书人也有许多聚集到这里。这座西北小城僻处深山,荒废了近二百年,可供游览的地方一个也无,得闲徐平便就命人建些游玩的地方。一个地方总要有自己的品格,一味的黄沙大漠总是会让中原来的人觉得怪怪的,生起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
这日得闲,徐平叫了李璋,让谭虎带了酒肉,一起到山上观景。到了游亭,两人对面坐下,谭虎上了菜来,斟了酒,便与卫士分散到四周。
徐平对谭虎道:“此处是西北,自然少不了牛羊。你在边上支一口锅,煮些肉来,我们吃两块,你与众卫士也用些酒肉。”
谭虎应诺,带着卫士们支起锅,周围捡些枯柴。肉是他们带着的,做路上口粮。
徐平转过身,举起杯来道:“兄弟,在西北一年,诸多劳累,且饮一杯酒。”
两人私下里是一起长大的玩伴,一向兄弟相称,不过在军中时间久了,李璋已经越来越不习惯。随着徐平地位的升高,官位的升迁,李璋越来越拘谨。
饮过了酒,李璋道:“经略,这几天得报,自卓罗城逃回灵州后,昊贼便就让人在天都山营建南院,仿契丹之制作为他的行宫。等到秋天,战事十之**是在天都山。”
徐平笑道:“今天我们兄弟饮酒,不谈公事。一年到头劳累,总要有些清闲日子。”
李璋点头答应,突然之间,一不说公事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该谈些什么。
又饮一杯酒,徐平问李璋:“到秦州一年,你想家不想?”
李璋不好意思地道:“哥哥说起来,才突然觉得,是有些想了。”
“想家了,那这几个月就准备一番,等到秋后回京城去吧。”
听了徐平的话,李璋一愣:“哥哥怎么突然让我回京?莫不是最近我做事不力?”
徐平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以你的身份,到西北来主管机宜,日夜操劳,公事上从不懈怠,难能可贵。我也不想让你回去,我们兄弟联手,在西北做出一番大功业来,多少是好?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你回京,我怕在西北功大祸大。本来,我是想让监军王凯回京的,但想来想去,还不是放心。你是自家兄弟,你回去,我才能在这里坐得住。”
李璋吃一惊,忙道:“哥哥你说得仔细些,前些日子刚刚大胜,现在正是你风头正健的时候,怎么会想得到祸事?如果真有祸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喝酒,喝酒。”徐平举杯,与李璋又喝了一杯酒,笑着摇头。“这个时候我当然没有祸事,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昊贼反叛以来,本朝虽然屡有小胜,但总得来说,还是丧师失地的时候多。惟一的两次大胜,都是我带秦州军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现在我们刚刚大胜,自然内外叫好,但过些时日,就免不了有人要流言中伤了。这是人之常情,避免不了。我们在秦州改军制,编部伍,不知道坏了多少人的饭碗。挟两次大胜之势,朝廷必然有意把秦州军制推行其他地方,那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李璋默默点了点头,他自然也已经看出了事情的端倪,只是知道徐平心里有数,没有说出来罢了。枢密院有意把秦州的军制推行到其他几路,遭到了三衙和各地禁军将领的激烈反对。秦州改军制能够顺利,是因为这里禁军的力量薄弱,最大的两支桑怿和高大全又是徐平的旧部,没有什么阻力,但其他地方怎么可以?
秦州军制的核心,是加强对军队制度性的掌控,同时大大削弱了统兵官的权力。这事情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推行下去,不知道动了多少将领的利益。此时的文化就是武官可以爱财,可敛财的权力被剥夺了钱从哪里来?没有钱了,为什么要当兵卖命?
要加强制度性的掌控,必然导致军中大量事务制度化,则以前几个公吏就可以管理军中事务,统兵官可以大字不识自然就不行了。大量读书人进入军中,军中原有的官兵要学会读书认字就不可避免,文武的界限会渐渐模糊。自太宗当政,崇尚文治,文官渐渐把武官排除出了国政大事之外,文武界限模糊,必然会改变这种趋势。文官中的一部分会迎合这种政策,除了国事,把军事大权也从武将手中夺过来。但绝大部会激烈反对,不让武将干政是这个时候的基本政策,从武手中夺来军权,同时政权也让一部分出去。
秦州军制推行下去,必然是会同时得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