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谈社会:公民心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中天谈社会:公民心事-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你问我重视不重视,告诉你吧,我去年得的一个最大的奖,是《新周刊》的“新锐人物”。这奖今年颁给“许三多”了,你最好问问“许三多”重视不重视。
  问 在2007年书业年度颁奖晚会上,主持人问您,您觉得自己还能红多久,您当时并没有正面做出答复,现在能否请您正面应答?
  答 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心眼真好。当事人都不着急的事,你们急什么?
  关于国学
  〇 只要是“学”,就不可能被大众关注,也不需要被大众关注。
  问 您曾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国学热”是媒体杜撰出来的,国学根本就没热过。您想传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 弄清楚“国学”是什么意思,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 如果国学没热起来,那么您认为现在从民间到高校,从大众到学者,对国学所表现出来的热烈关注,热的又是什么?
  答 你说“从民间到高校,从大众到学者”,都对国学表现出热烈关注?有这事吗?拜托了!国学只要还是“学”,就不可能被大众关注,也不需要被大众关注。现在人们关注的,只不过是我们祖国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是历史,文化是文化。研究它们的,才叫“学”。所以,关注历史、文化,不等于关注“国学”。再说,即便是关注历史文化的人,也没你们媒体说的那么多。以所谓“国学热”为靶子写的批评文章,也全都无的放矢,不靠谱。
  问 您认为“这种热”能持续多久?
  答 你们媒体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管他能持续多久呢?算这日子干什么?是准备开追悼会呀,还是要提前订货买骨灰盒呀?
  问 您说过《百家讲坛》中的故事都是“药引子”,引子不能没有,但吃药只吃药引子没用。那么是否可以把《百家讲坛》比作传统文化的“药引子”?您甘心做这个药引子吗?
  答 我爷爷是中医,每次开药都有“生姜两片,大枣三枚”。你看我是“生姜两片”呢,还是“大枣三枚”?
  关于媒体
  〇 你不主动爆料,他回去瞎编,岂不更糟?
  问 您是凭借《百家讲坛》的媒体平台声名鹊起的,可是又有一些媒体给您制造了不少麻烦,您怎样看待媒体与文化名人间的关系?
  答 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太上知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最次侮之。也就是说,最好是你知道有我这个人,我知道有你这张报。但你我不搭界,井水不犯河水,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其次是互相吹捧,互相表扬。再其次是你怕我,我怕你。最差的是你骂我,我骂你。我现在跟媒体的关系,大约属于三等水平。媒体怕不怕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怕死他们了。又是假新闻,又是假舆论,还要追着你表态,真是惹不起也躲不起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都不知道的事,我哪儿知道──答《出版人》(2)
问 您在媒体面前,长期以来都是以金刚怒目、直话直说的形象示人。前两天,您写博客集中回复了最近媒体的一些疑问,对媒体态度明显随和很多;而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答谢会上,您也一再表示以后要多多配合媒体的采访,主动爆料,这些是预示您要调整与媒体间的关系吗?为什么?
  答 没有的事!我只是说,如果必须接受采访,对方又友好,考虑到现在媒体生存也不容易,我会主动爆料。主动爆料也是为自己好。你不主动爆料,他回去瞎编,岂不更糟?
  问 媒体提及您隐退江湖的传闻,您表示:“那是媒体说的,我没说。我只是不再接受各类邀请而已,以便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现在您已经红透半边天,最近还当选了福建省政协委员,还能保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状态吗?心理上和时间上能得到保证?如何保证?
  答 媒体的说法总是不靠谱,我在1998年就当福建省政协委员,现在已经三届,早就是“老资格”了,怎么会是“新科委员”?这与《百家讲坛》有什么关系?与“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又有什么关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关键在心境。风动幡动,无非心动。心不动,风动有什么用?幡动又有什么用?
  关于自己
  〇 我喜欢这句话: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问 您说媒体把您变得不像学者,而成为娱乐人物,但是不管您愿意不愿意,这已经成为事实,您如何应对?
  答 需要应对吗?岂不闻古人有言:以不变应万变?
  问 有不少网民说,嫁人要嫁易中天。您评价说,要让大家爱上一个人,就是要让这个人可爱。言下之意,您是一位“可爱”的人,可是您又多次表示自己是一位“真小人”,这两者间矛盾吗?
  答 我说过自己是“真小人”吗?我只是说,如果万不得已,只有两个选择,那就“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前提怎么能去掉?
  问 白衣胜雪,折扇在手,从您一贯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看,您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人,同时也有人说您身上有“江湖气”,您自己怎么看自己的形象?您的气质和学养受中国诸子百家哪一家影响更大?
  答 我有一个说法: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先秦诸子,家家都要读。一有偏好,就会出问题。另外,读书人不能不读书,也不能只读书。我更喜欢的还是这句话: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问 学者也好,学术超男也罢,您表示不在乎自己的身份,那么您如何界定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角色,您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哪里?
  答 文化传播。
  问 您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高高的树上》,怎么您突然想到要写小说了呢?您还表示,写小说“只不过就是我初学游泳的一次练习”,是否表示您还将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您现在,学问也做了,普及也讲了,小说也写了,还有什么是您下一步想进行的新突破?
  答 我的小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写了,怎么会是“突然想到”?既然不过“学游泳”,会游就行了,没必要当运动员。以后游不游,天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写于2008年1月23日
  补记:2010年9月12日,我在与李泽厚先生谈话时说:有人还把我划进新国学,我到处声明我可不是,我是被强行划进去的。可是他们根本不听,还以为说你国学是抬举你。李泽厚先生说:有人还把我划进去呢。什么是国学?我的著作中从来不用这个词,因为这个概念本身不清楚。有些搞国学的人大讲“三纲”,公开主张专制,等等,如果再和“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等等相结合,最容易煽起群众性的民族情绪,这很不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教师是一种年轻的职业──答《凤凰周刊》吴海云(1)
关于师道
  〇 给“本分”贴道德标签,不是什么好事。
  问 教师在您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答 抱歉,我不太喜欢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有“诱供”嫌疑。许多记者喜欢这样问,尤其是在教师节,无非希望受访者回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话其实不通。教师很崇高,难道其他职业是“卑贱”的?职业就是职业,都一样,也都平等。存在某种职业,只说明社会有某种需要。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圣人也得大小便么!
  所以,厕所决不比书房卑贱,教书匠也不比清洁工崇高。同样,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也都要恪守职业道德,哪怕是“性工作者”或者“职业诉讼人”。清洁工就该把地扫干净,老师就得把书教好。这是“本分”,没有崇高不崇高的问题。给“本分”贴道德标签,不是什么好事。你把某种职业抬那么高,这个行业的人就给架在那儿,下不来了。碰到有“恐高症”的,得吓死;没有的,也得累死。
  当然,如果你想问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那么,我想告诉你,教师是一种年轻的职业。因为当老师,要跟学生打交道,而无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总比自己年纪小。跟年轻人打交道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又是一种“占便宜”的职业。不过,你想占这个便宜,就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怎么摆?平等。你一定得跟学生平等相待,对等交流。如果总认为自己高学生一等,俨然以“真理的化身”自居,一天到晚端着,对不起,你可能比谁都老得快。这一点,可得想清楚了。
  问 您从小就梦想当一个老师么?
  答 我从小就不“做梦”。就算做梦,也不会“梦想当老师”。好不容易梦一回,怎么着也得梦个大点的,比如梦想当将军什么的。可惜将军也没梦过。所以,像我这样“不想当将军”的“厨子”,肯定不是好“裁缝”,哈哈!
  当然,要说一个梦都没有,也太矫情。阿Q都梦见过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抬进土谷祠,咱又怎能不梦点什么呢?十七八岁的时候,我读了苏联作家薇拉·凯特琳斯卡娅的《勇敢》,写一群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建设共青城。这事对我影响挺大,也想当这样一个作家,也写这样一本小说。所以,高中毕业后,我就到了新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当“军垦战士”。刚开始,还天天写日记,算是“搜集素材”。但很快我发现,这梦不做也罢。当务之急,还是先想办法填饱肚子。如果有条件,再娶个媳妇。有这两条,就能睡个好觉。梦不梦的,无所谓。
  所以,我的当老师,其实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像我这样,要技术没技术,要力气没力气,要胆量没胆量的,当工人、农民、军人,都不合格。除了当个教书匠,还能干什么?
  问 您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 对不起,没想过,问别人吧,我只是凭良心做事而已。
  问 在您成长的旅途中,有没有碰到让你终身难忘的良师?
  答 有啊!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比如初中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王辅仁先生,对我的影响就很大。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导师之一、武汉大学教授胡国瑞先生。除了学问,胡先生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老人家的气节、风骨和豁达大度。记得1978年入学不久,学校悼念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校长李达,中文系不少先生都写了诗词,但胡先生的诗给我印象最深,道是“天意何曾重斯文,万民刍狗总非仁”,当时就让我为之一震。后来,先生和师母纪念金婚,填了一首《鹧鸪天》,遍赠诸生。这首词的下阕云:“身外事,马牛风,人生何处计穷通。尘间信有神仙侣,修短盈虚一笑空。”有此胸怀,自不妨毁誉由人,爱谁谁谁,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所以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还是做人。 。。

教师是一种年轻的职业──答《凤凰周刊》吴海云(2)
关于治学
  〇 学术争鸣要有三个条件: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真诚的愿望。
  问 您曾经在访谈中指出,希望中国学术环境中也能出现“争鸣”的现象。为什么?
  答 这个好像不成问题吧?没有争鸣,哪有学术,又哪有学术的繁荣?不过,中国的学术界,似乎更喜欢“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没有风险,没有麻烦(至少不怕得罪人),还职称照评,学官(院长、系主任、评审委员等)照当,何乐不为?学术繁荣嘛,管他呢!
  问 在您看来,“争鸣”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答 我想恐怕有三点: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真诚的愿望。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的百家争鸣?就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家,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自由啊!各国的君主,诸侯,大夫,也很大度。没有谁搞“思想言论罪”,更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打发得不客气、不体面,还要挨骂。这才出现了百家争鸣,才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战国也才成为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是现在呢?就连学术界、知识界,都很难做到自由和宽容这两条。比方说,我在《百家讲坛》讲三国、讲诸子,就有人跳起来,你一个学中文的,怎么可以讲历史、讲哲学?这不是“走穴”吗?然后马上扣一顶大帽子:腐败!这可真是好笑。你说这就是“走穴”,那我告诉你,先秦诸子是“走穴”的老祖宗!他们不但“跨学科”,而且“跨国界”。孔子走了多少国家?墨子走了多少国家?孟子又走了多少国家?韩非子,干脆跑到敌国去了。搁在今天,还不得骂成“卖国贼”?
  因此,我非常希望知识界,也包括广大民众,当你听到不同观点的时候,第一不要骂人;第二不要在对方的动机上做道德文章;第三换位思维,想一想对方有没有对方的道理。有了这三条,我们就能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宽容的精神。
  为什么要有这三条呢?因为百家争鸣的前提是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错误的言论也有自由。美国有一部电影,是以《花花公子》杂志为原型的。当时有人把《花花公子》告上法庭,说伤风败俗,应该查禁。花花公子的老板在法庭上为自己做的辩护是:我是流氓,我是人渣,但是连我这样的流氓都能宽容,我们的国家就真正做到了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要付出这个代价的。
  实际上,就连错误的言论,也未必没有道理。完全没有道理,他不会提出来。当然,如果是故意蛮不讲理,或者实在胡说八道,也可以不理睬他。这也是“言论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对于不同意见,你有批评、反驳的自由,也有不予理睬的自由。但骂人、做道德文章,大可不必。
  最后,就是要有真诚的愿望。我们讨论的,也应该是“真问题”,不是“伪问题”。争论“伪问题”,那不叫“争鸣”,叫“扯淡”。即便扯得人模狗样,引文、注释、关键词一应俱全,也是“认真的扯淡”。现在我们的学术界,诸如此类的玩意很是不少,有的还能申请“国家级课题”,真让我这样“不想当将军”的“厨子”望洋兴叹,自愧不如,自觉下课不去争取当“好裁缝”。。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教师是一种年轻的职业──答《凤凰周刊》吴海云(3)
问 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有人说是宋朝,有人说是民国,您认为呢?
  答 春秋战国,理由前面已经讲了。
  问 在西方,知识分子强调的是一种置身彼岸、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但在东方,士人、文人则始终强调一种此岸性的责任感。您觉得自己更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
  答 置身彼岸,关注此岸,也可以吧!
  关于传播
  〇 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
  问 在当上高校教师和走上《百家讲坛》这段年头里,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近电视媒体的?
  答 说来话长,不说也罢,不过最早“触电”,是在凤凰卫视,和王鲁湘、胡一虎他们做《纵横中国》。当时的感觉,是挺好玩。后来才知道,这事其实不好玩。主要是风险太大。你知道,电视这种媒体,是有放大功能的。它能放大你的优点,也能放大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