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意不是南海联邦政府想出来的,也不是联邦军队想出来的。更不可能是r本政府想出来。始作俑者就是刘芾。在当时r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按照南海联邦的既定计划,联邦军队应该全面占领r本的各个主要城市,并迫使天皇退位。然后在r本扶持一个亲南的势力,以造成r本的内乱,这样联邦政府就可以通过这个亲南的势力来控制r本国内的形式了。
不过当大阪第四师团向联邦军队投降,并且依靠着联邦政府提供的赈救物资,逐渐在关中地区行程了一股新的势力之后,刘芾的想法又变了。眼看着这些大阪的商人们东奔西走的四处联络盟友,然后拿着联邦的物资去收买人心,并宣扬着他们的理念:摆脱军阀控制、打倒皇权、让r本成为自由的r本!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战争结束后的2个月里,九州、四国和关西地区绝大部分都加入了那个所谓的救**组织,而且他们还拉来了当时r本的第四大财阀住友财阀的加入,居然开始和联邦政府谈起了战后的经济恢复和权利分配问题。
当刘芾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在后世中,朝鲜被分成了2块,r本在战后被美国托管,而南朝鲜和r本就都成了美国手中的一张牌,冷战的时候可以当做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冷战结束之后,它们又成为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一环。
既然美国在后世中都已经把这种方法给演示了一遍,刘芾觉得有这么成熟而且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不用简直就是浪费,还费那个心思想什么啊,照搬吧。于是刘芾把这时的r本就当成了后世中的朝鲜和r本,把美国对付朝鲜和r本的两套办法拿过来往一起一糅合,弄成了目前的这个彻底解决r本威胁的方案。
把r本一分为二,然后接管其中一部分,这样一来,r本的国土就被分裂了,而且政体也不一样了,联邦政府如果只选择支持一半,而让另一半自己过自己的,那么几年或者只几年之后,这两个r本肯定会发展成两个不同的国家,虽然他们还是一个民族,但是他们之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巨大的差异,到时候别说让他们统一起来再去侵略别国了,就算是两个r本之间不打起来,也得防贼一样防着对方。
对于南海联邦而言,虽然需要扶持一半的r本恢复经济,但是相对于管理整个r本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这半个r本在获得了正常的国际地位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坚定的联邦盟友,不管他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得听命于联邦政府的指挥,因为他们不仅经济上要依靠联邦政府,而且他们还没有国防和军队,连自己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的政府哪有资格说不呢?
当这个办法开始实施的时候,除了遇到了北r本政府的无数次抗议之外,并没有遭到南r本人民的强烈反对,虽然废除天皇对于很多r本百姓来说还是很难马上接受,但是当面临饿死还是去吃新政府的饭的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吃饭。对于那些敢于用实际行动来反抗新政府的人,都不用联邦军队亲自露面了,新政府手中还有几万正规军,现在叫做本土自卫队的,他们就会很干净利落的解决掉这些麻烦。
而且联邦军队在九州、大阪附近的凶名太盛,整个九州岛上人口密集的城市几乎都被炸光了,当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的时候,失败的一方往往都被打得仇恨不起来了,在他们看来,能够吃饱饭,有衣服穿、有工作干,总比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脑袋上落炸弹要强,只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才越发的懂得和平的珍贵。
成功的拆分了r本的领土,对于联邦政府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r本的人口数量太多了,在1928年,全r本人口数量在6200万左右,整个南r本有近2500万人,足足抵上了半个南海联邦的人口数量,这就意味着如果联邦政府不尽快恢复南r本的经济,那就得背上一个沉重的大包袱,你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在你管辖下的人都冻死饿死吧,如果还不如北r本生活的好,那么南r本的人民们还得去信奉那个刚刚被打倒的天皇啊。
所以,联邦政府不光要拆分掉r本这个卧在身边的心腹大患,还得想办法让南r本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让南r本的人民过上比北r本更好的日子,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彻底解决r本威胁的任务。
对于如何恢复南r本的经济,刘芾给出的套路更简单: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加工业。由于r本多山而少平原,多人而少资源,所以在这里发展重工业和制造业的成本太高,发展农业也无地可耕,除了轻工业、加工业之外也就是海洋捕捞和服务业还比较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929年初,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财政拨款,在未来5年内,联邦政府将向南r本政府提供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用于扶持当地的生产建设,受益最大的是纺织、制药、食品加工、化工、电子配件、建材和轻工业项目,另外在旅游服务业方面也是扶持重点。
除了向南r本政府提供贷款之外,联邦政府还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国商人去当地进行投资建厂,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联邦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自家后院(二)
最后,联邦政府又祭出了移民这根大胡萝卜,在南r本人民的脑袋上来回的晃啊晃的。相比较起来,生活在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军事势力世界前三的南海联邦国内,肯定要比艰苦的活在南r本这片遭受过诅咒的土地上强的多,而且现在天皇也没了,经济又低迷,大批的南r本居民选择了去南海联邦寻找工作机会,不过为了不让这些移民冲击联邦国内的就业,在移民的选择上面联邦政府做了多方面的限制。
首先,在移民的去向问题上联邦做出了统一的规划,这些来自南r本的移民将被安排到安中省西部原泰国地区、爪哇岛北部沿海地区、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苏拉威西岛西部地区和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地区的平原区域上。这些地方都是人少树多的未开发地区,他们将与联邦国内的其他人组成规模不等的合作社,前往这些地方进行初步的开发工作,在工作满3年后即可获得正式联邦居民户口,而在这3年当中,这些南r本移民只能持有特别的开发区证明在联邦国内居住,这种证明的使用范围只能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出了这些区域既失去了效用。
按照联邦政府的初步打算,将会以2:1或者3:1的比例来决定移民数量,也就是说,每有1个联邦居民自愿报名去开发这些荒地,就会安排2到3名南r本移民共同前往,随着经济危机的即将到来和联邦开始逐渐放缓经济发展速度。联邦国内的失业人口和分不到足够土地的人口都将被动员前往这些开发区进行农垦开发。虽然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太好,但是谁开发谁获利的政策,还是吸引了不少希望能靠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下一片基业的人。
相对于欧洲和美国来说,南海联邦在对抗经济危机中除了刘芾的先见之明,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开发荒岛。
南海联邦的国土面积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安南三省和菲律宾群岛,然后才是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最后是爪哇岛。而苏拉威西岛和新几内亚岛以及周边的无数个小岛基本都是荒岛,除了联邦的军事基地和当地的土人之外,基本都处于未开发阶段。就算是安南三省、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上。也还有很多未开发或者半开发的地区。
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原始森林和山地,以前由于开发成本和效率问题,联邦政府一直没有过多关注过这些区域,因为联邦的其他已开发地区大多都是粮食高产区。联邦国内并不缺粮食。与其动员劳动力去开发荒地。还不如让这些人去加入到工业生产中去,用那些商品去换取更大的利润。
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经济危机真的到来。在全世界的工业产品都滞销的情况下,联邦产品虽然在质量和品质上更高一筹,也避免不了销量下降的问题,而这个时候,联邦国内就不能在玩命发展工业了,因为产品销量下降了,你生产的越多,亏损也越多。
但是联邦政府又不能让大家拿着资金没事干,这样一来联邦的国内的很多工厂很可能会破产,所以联邦政府必须找到一个消耗这些商品的目的地。在这之前,联邦的产品大多是销往欧美国家,现在这种销售渠道就要慢慢转变了,而首选地就是联邦的邻居中国大陆地区。
目前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不久,长期陷于军阀混战当中的中国大陆终于相对平静了下来,被战火困扰了很久的老百姓也终于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而一个统一的中国,首先需要发展的就是经济,而面对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大部分机械、日用品、建筑材料、化工原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时的中国大陆地区和整个东、南亚的国际形势与刘芾所知道的历史中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r本的陨落和苏联的退缩,在原来的历史中,这两个国家在中国大陆上尤其是东北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势力都是世界列强中最大的,但是这种局面在现实中不存在了。
r本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海军就一蹶不振了,没有了海军的帮助,它在中国辽东的驻军也的规模也相对减少了,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只在朝鲜半岛上还保留着一支军队。而以前的俄国也在日俄战争中失去了整个海军,虽然在中国东北与r本打成了平手,但是也没占到任何便宜。在苏联政府代替了沙俄之后,为了取得联邦政府在军事上尤其是海军上的帮助,苏联政府很巧妙的利用了南海联邦对于华人世界的关注,主动从东北撤回了军队。
除了r本和俄国之外,原来历史上从山东一直到北部湾的沿海地区,一直都盘踞着德国、英国、美国、法国这些国家,他们分别控制着一个省或者一个地区,把中国大陆当成了一块大蛋糕,趴在上面是玩了命的吃。
但是在南海联邦在东南亚崛起之后,尤其是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德国在一战期间就从中国的山东撤离了,而法国势力也被联邦军队从印度支那赶走了,目前只剩下了长江中下游和江浙地区的英国和美国势力还在苟延残喘,不过失去了马六甲海峡和在亚洲的落脚点,英美两国在中国大陆上也只能说是存在,很难在谈得上什么势力了,因为它们的那几艘小炮艇随时都可能被联邦海军干掉,而他们在租界中的驻军,更是一支送死的军队,只能起到象征的作用。
对于现今的中国大陆来说,除了海关的税收和租借问题之外,基本已经排除了外部势力的干扰,只是在中国的北方,从苏联输出来的革命势力略有加强。从环境上来说,中国大陆目前是从清末至今最好的发展时期,绝大部分的外国势力都已经被南海联邦挡住了,目前国家又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不发展经济还发展啥呢?
在第二次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已经控制住了全国形势的国民党和蒋光头都迫不及待的对全世界发出了《对外宣言》,除了宣告统一告成之外,还要求与各国政府重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而这第一个建交的国家,就是南海联邦。
为什么选南海联邦呢?这个问题很多余,因为在中国身边,最强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至此一个,如果你非要忽视它而不去选择,那就意味着你们两个国家有仇。蒋光头当然和南海联邦没仇,虽然这些年来南海联邦几乎封锁了整个南部海域,严格禁止一切军火流入中国大陆,它自己还不像大陆出售任何武器,但是南海联邦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军阀或者势力,真的就把武器给禁运了,对于这种不偏不倚的做法,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另外,由于r、苏、法、德等国的实力相继推出了中国,英美两国在中国的势力也在苟延残喘中,根本无力在阻拦或者干扰中国的统一进程,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南海联邦对于中国的统一进程还是一个有帮助的国家。
最后,就要说道民族了,不管是叫什么名字,不管是那个党执政,两个国家从根本上来说,终归是同宗同源的。它们的文字一样、语言相通、血统相同、文化同宗,虽然联邦政府不参与中国大陆上的军阀斗争,但是那些南洋的华人中,有很多人还是很关心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的,尤其是那些在中国国内建有工厂和商铺的商人们,他们会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利益和习惯去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势力去支持,去接触,只要他们不从事军火交易,联邦政府是不限制这种民间的交流的。(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归还台湾岛
两个邻国,又有根源上的渊源,就算是只有民间交流,只要双方政府不刻意去禁止,那就很快会融成一体。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情况,虽然联邦政府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向欧美增加出口贸易,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联邦商人喜欢去中国大陆做生意,他们大多是早期就下南洋的旧派商人,由于年纪和习惯的原因,他们不太愿意去学习外语,更不愿意去学习西方的文化与风俗,这就让他们对于与西方人贸易不太感兴趣,但是又不能不做生意,于是他们便按照自己最先的籍贯,组成了好几个同乡商会,开始与中国大陆上的同乡商人们开始取得联络,从而逐渐进入了中国大陆的市场。
这些小商会凭借着联邦国内丰富的商品和灵活的信贷支持,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南部沿海多个城市中的大商人,他们从联邦运来各种货物,在这些城市中利用他们的同乡和人脉从事各种联邦商品的批发生意,从粮食到拖拉机、从缝衣针到铁轨、从牙膏到煤油、从手表到汽车,你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甚至有些胆子大的人跑到了中国大陆上去建立加工厂,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产品的价格再度压低,以便抢夺更大的市场。
任何政党、任何政府,如果他想要维持稳定,就必须得得到商人的支持,军费、政府开支都需要钱,而这些钱光靠种地是种不出来的,还得靠当地的经济繁荣。增加税收才可以,而这些商人,就是能够促进经济繁荣的种子。
中国人或者说华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人情。一名商人或者一个小商会,要向在中国大陆上顺顺当当的做生意,首先要干的事情不是考虑什么销路问题,也不是琢磨如何去降低成本,而是如何在当地找到背景够大、势力够大的靠山。否则你一个外地商人。别说你要开商铺卖货了,就算你找个仓库存东西也不见得能安全。有背景、有势力的靠山,在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中,没有其他人可选。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了。
而当第二次北伐胜利之后。大体上统一了的中国急需进行建设和恢复经济。这些商会就成了政府眼中的香饽饽,不管是进口货物还是合资办厂,都离不开这些南海商人。如此庞大的国家要重建。需要的物资和商品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光靠这些小型的商会只能在民间层面上拾遗补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占领更多的市场,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