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矿石无非是在仓库里堆放一个月,然后再装上船运走,再卸下新的矿石,而那些所谓的成平铝锭则是从其他地方秘密运送过来的,再光明正大的运走。而且负责这座工厂的也不是普通工人,而是那支“联邦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

    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和财力、人力,刘芾唯一想得到的就是早一日让联邦拥有原子弹,至于那些核电站、核动力什么的,都是刘芾用来鼓励那些科研人员的大饼,什么时候能充饥刘芾并不太关心。

    45研究所的那些核研究人员们没有辜负刘芾的这份巨额投入,在成功的提纯了铀235之后,之用了4年时间,就有把核反应堆给搞了出来。前满我们说了,原子弹就是一个去掉了防临界装置的小型核反应堆,而核反应堆呢,就应该是一个加装了防临界装置的大原子弹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
    意思差不多,前面所说的那个可持式链式反应就是核反应堆的大概工作模式,不过如果想要核反应堆受到人的控制的话,就不能让这种反应过于激烈。那么如何控制这种反应呢?其答案就在那个中子上。

    核裂变就是用中子去轰击铀235原子,在原子破裂并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另外2个中子,而这2个中子又会攻击到别的原子,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发展下去,就成了链式反应。

    要想控制这种链式反应,那就得控制住中子的数量,也就是说,当被打碎的铀原子产生巨大能量并释放出2个中子时,能不能让其中一个中子击中其它铀原子,而另一个中子不起作用呢?45研究所的核专家们在1932年底,给了刘芾一个准确答案:完全可以。

    这些科学家们试验了无数中材料,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吸收中子的物质:金属镉。他们把大量的石墨砖一层一层的摞起来,其中有规律的分布着包含着铀235的砖块,然后在这一大堆石墨砖块上,插进几根金属镉铁棒,这就是控制中子数量的关键。而那些石墨则是用来减速中子速度的,以免它们速度太快而白白跑掉。

    按照计算好的数量,当镉棒在一根根抽调后,裂变反应就会越来越强,直到接近临界值,但是不能达到,一旦达到,理论上来说,这个大原子弹就爆炸了。当然了,现实中是不会的,因为还有其他保险措施,但是核泄露是免不的。

    有了这个核反应堆,虽然只是个小型的试验型,但这就意味着45研究所有了控制核裂变的初步能力,既然已经可以控制裂变了,那么想要不控制裂变就非常容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论,在实际上,想要不控制裂变反而让裂变越激烈越好。也不是一个容易事。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去处理,比如说如何让铀原料在裂变过程中充分发挥而不会被裂变的能量吹跑。

    但是细节、工艺上面再怎么难,也是在理论支持下的完善而已,理论已经有了。试验也通过了。细节和工艺上的问题就只是时间和试验次数的问题了。原则上说,联邦的原子弹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

    其实剩下的难题并不是细节和工艺上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准确的说,是45研究所里那些核技术专家们有多少人愿意去把核科学发展成为一种武器。在这个问题上,刘芾只能亲自出马,去和这些科学家们聊一聊了,由于45研究所自始至终全都是在他的关注下才建立起来的,而且他还为这些科学家们的很多研究指明了方向,所以他在45研究所里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为了最终确认愿意参加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人数,刘芾在穆纳岛上的45研究所里足足待了1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是挨个找这些科学家们私下谈话,而且有的重要人员甚至要谈好几次,有的时候刘芾会专门在镜子前面照一照自己的舌头,因为他老觉得自己的舌头是不是分叉了,就像是毒蛇一样。

    通过刘芾的亲力亲为,研究所的14名项目负责人里,有11人愿意参加核武器的研制,70多人的主要研究人员中40多人愿意参加,而剩下的几百名助理研究员刘芾没有去问,这些人连一个项目的一个分支问题都接触不全面,只是做一些重复性比较强的辅助研究工作,不是不可或缺的人。

    一部分人愿意研究,而一部分人拒绝研究,那这个研究所就无法再成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单位了。在刘芾的授意下,联邦政府开始在苏拉威西岛东北部的瓦莱阿巴希岛上开始建造专门的核武器研究和制造基地,当然了,对外只是一座空军机场和试飞中心,取名为联邦空军水上飞机试验基地,而原来的45研究所则专门研究核能的民用方面,虽然保密级别不变,但是45研究所已经得不到刘芾的全力支持了,只能是比其他联邦研究所高一些。

    从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并席卷了全球以来,一直到1933年中期,世界经济都处于一个下滑动荡的时期,如果仔细算一算的话,所有发达国家既工业化比较普及的国家工业产能下降了近一半,对外出口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差不多有30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

    这其中美国最为严重,工业产能下降了46%,对外贸易缩减70%以上,失业人口近1700万,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罢工近5000次。德国受到的打击也不少,工业产能下降了40%,对外贸易缩减了76%,失业人口600多万,罢工1000余次。英国和法国略好一些,工业产能下降了20%多,对外贸易损失了一半,失业人口大概有200…300万。

    南海联邦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由于准备得最充分,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所以损失最小。到1933年,联邦的工业产能下降了15%,对外贸易缩减了30%,失业人口50万左右。这主要得益于联邦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之间的贸易往来,成功的开辟了一个购买力巨大的市场,从而减少了联邦国内的损失。

    到了1933年,各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但是这时的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已经被打回了原型,总体损失2500亿美元,比一战还多了800亿美元,等于又打了一场世界大战,有些国家甚至比一战结束时的情况还遭。于是各国政府针对本国的情况,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恢复自身的元气。

    美国政府受到的伤害最大,所以动手也最快,在1933年3月,美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第31任总统,富兰克林。德诺拉。罗斯福。

    罗斯福家族算是一个卓越的美国政治家族,他们来自荷兰,是荷兰人的后裔,这个家族的祖先在1649年就来到了美洲大陆,整个家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了。

    在这个家族中一共出现了2位美国总统,除了富兰克林。德诺拉。罗斯福之外,还有他的家族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两个总统还当的一个比一个强。这个家族还出了一位第一夫人和一位美国国会的法务长。而且在美国多个城市都有以罗斯福命名的建筑物和街道,美国海军中也有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另外,这叔侄两总统还与美国历史上的其它11位总统有着血缘或者姻亲关系,他们是华盛顿、约翰亚当斯、麦迪逊、约翰昆西亚当斯、范布伦、威廉哈里逊、扎卡里泰勒、可兰特、本杰明哈里森、塔夫脱,他们甚至和丘吉尔也是远亲。

    政治往往和经济是孪生子,罗斯福家族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在美国政治界声明斐然,在经济方面也是战果累累。在纽约,从曼哈顿22大街一直到46大街、从第五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罗斯福家族的产业,此外他们还在世界各国进行投资,其中在中国就有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

    这两位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历史上都是比较成功的总统,在后世美国国内的总统评选上,富兰克林和西奥多多次荣获第一和第二名,把林肯、华盛顿、杰佛逊都甩在了身后。富兰克林与他的家族叔叔西奥多比起来,更是政绩斐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了4任的总统,至今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位。他带领着美国人民走出了经济危机,并且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成功的使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罗斯福新政
    单从个人好恶来说,刘芾不愿意与这位传奇总统为敌,但是从国家角度上来讲,刘芾又不得不打垮这位美国总统,从而消弱美国,让南海联邦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有的时候刘芾再想,为什么在几乎同一个时期里会诞生一大批传奇人物呢?

    比如说中国有**、苏联有斯大林、德国又希特勒、英国有丘吉尔、法国有戴高乐、美国有罗斯福、南斯拉夫有铁托,再加上隆美尔、邓尼茨、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蒙哥马利、山本五十六等等,全都集中出现在几年之中,而这些人如果分散放到其他年代,都是当代的豪杰。

    而刘芾所需要面对的,就将是这些人的一部分,而且他不是要和他们合作,而是要把他们打败,这让刘芾非常没有信心,就战略战术、个人魅力、军事和政治素养等方面来衡量,这些人里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把刘芾摔到八条街之外,可是刘芾不光要面对他们中一位,而是同时要对付好几位。

    说完这些废话,再回过头来说富兰克林罗斯福吧。这位美国第31任总统从小出生在富贵家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而且这位总统是个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罗斯福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直到他9岁才被允许自己洗澡,他的整个童年都必须遵守母亲给他制定的所有规矩。

    而他的父亲也没有忽视自己唯一的后代,他从小就把罗斯福扛在肩头。带着他去巡视庄园,大一点之后,改成了骑马。等到夏天,他们父子俩还会带着狗去挖土拨鼠的洞,然后躺在草莓丛中听父亲给他讲故事。

    从5岁起,老罗斯福就带着儿子驾驶着51英尺长的“半月”号帆船出海了,当他的个子还没有半月号的舵轮高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独自掌舵,在罗斯福14岁之前,他就已经游历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而且对每个国家都相当的熟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除了航海、旅游之外,罗斯福从小还养成了打猎、集邮、为慈善事业捐款的爱好,还随着他父亲接触了很多美国政界人物,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这对他成年后进入政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04年。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他去了哥伦比亚法学院继续深造,但是在考取了律师合格证之后就缀学从政了,并在1910年当选为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担任海军部副部长。在任期间还访问国南海联邦。

    1921年在一次海滨度假的时候,他参与扑灭了一次林火,然后就跳入大海畅游,但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以后只能坐上了轮椅,很多民主党的会议都得由他妻子代为参加。

    但是疾病并没有打垮罗斯福,他仍未他的理想在奋斗着,虽然在1920年作为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选举失败,但是在1928年他成功的当上了纽约州州长,并采取了多种新政为农民减税,大得人心。

    1933年3月,罗斯福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他成功的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但是当时的美国已经被经济危机弄成了烂摊子,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业生产接近停滞。不过罗斯福上任之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了他在竞选时候的承诺,他要实行新政,把美国从危机的泥潭里拉出来。

    罗斯福的新政核心内容有三个:改革、复兴和救济。这个新政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发展,而在资本主义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式的大手术。

    3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所有银行集体放假,停止营业。然后在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发令》,通过立法对银行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那些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在经过审核之后即可开业。罗斯福向惊魂不定的美国人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肯定比藏在家里更安全。

    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有了政府保证和背书,银行的信用恢复的很快,银行存款到1933年底已经增加了20亿美元。

    除了金融方面,罗斯福还在农业和工业方面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犁掉1000万英亩的棉花田、收购并屠宰20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认为的造成商品短缺,以恢复物价。

    最后一步就是救济了,罗斯福所谓的救济,其实就是以工代赈。在他上任初期,美国政府兴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以增加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并且正式宣布,政府将不再向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发放救济金,而是为这些人介绍工作,让他们赚取工资。

    在这些改革期间,美国政府和国会共颁发了700多个发令,内容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解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调整三权分离机制等6大方面。

    然后,罗斯福命令美国停止黄金出口,并宣布废除了金本位制,并让美元开始贬值,增加美国在世界商品交易中的竞争力。

    罗斯福的新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肯定会伤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报业大王就说:新政是苛政,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而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则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甚至有人提出,罗斯福的新政严重破坏了美国精神,是披着自由民主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怎么说怎么骂,罗斯福的新政在美国还是取得了成功,它首先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和银行的信心,而人们一旦有了信心,再加上合适的法律约束力,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得到了遏止,从1934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停止下滑,逐渐有了攀升的势头。

    美国经济复苏,也带动了与它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的欧洲,尤其是对于经济危机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英法等国,也是个好消息,那里的人们也慢慢的恢复了信心,开始愿意向一些项目中投资,这样也带动了英法两国的经济复苏。

    而对于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灾区德国,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了。首先德国的经济基础没有英美等国坚固,再加上一战的拖累,德国政府债台高筑,无法通过改革来自愈经济危机的伤口。而且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无法去转嫁这个危机,而欧洲各国对于德国更是心有余悸,都不太愿意帮助这个曾经打得自己非常没面子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在国内的声望几乎扫地,大批的失业工人、破产的中产阶级、小业主和资本家们都对这个政府失望透顶,他们认为在这个政府的带领下,德国不会走出战败的阴影,更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灾情。

    就当德国民众们失望、无奈、彷徨、愤怒的时候,一个激情四射的声音从一个叫做阿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