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发无须,身形削瘦,高冠广袖的褐袍老头儿,单手提着一口青光四射的蛇形九曲长剑,踏空站在华山群修的头顶上方,他冷笑一声道:“伤了老道的门人,不留下点什么就想走?”
就见他抬手一抛,那口蛇形九曲长剑化作万千青芒,在虚空中好一阵子交错劈斩。从那道阴风中传出一声痛呼,有条血淋淋的手臂飞了出来,落进了山崖边的深渊中。
“蓬”的一下,那被铁索和九色经幡缚住的九天十地白骨京观整个炸散开来,化作九十九具碧磷阴火缠绕的骷髅骸骨,将阴风团团裹住,当空一闪,向朝阳峰方向疾驰而去。
“跑得倒是真快,待会自有人收拾你们!炼这等伤天害理的邪物,天数循常,今日你们敢来华山,必遭报应!”那褐袍老道士一甩袖,收了法剑,自落了下来。
云台峰三剑与范引麒等人一看这老道士,立马撕下被烧得千疮百孔的旧袍,换好新衫,恭恭敬敬的作揖拜道:“弟子见过掌峰祖师,多谢祖师救命之恩。”
褐袍老道士看了看坐满一地的华山弟子,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孽障,孽障,都是些没来由的劫数!你们速速上峰去吧,莫要耽搁了调理伤势。”
众人点头应诺,还有气力的华山弟子背起伤者,继续朝云台峰行去。
当俞和与宁青凌走过这褐袍老道士身边时,老道撇了俞和一眼,忽然轻轻的“咦”了一声,又转过头,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俞和一番,才开口道:“这位小友面善得紧,颇似老道的一位故人。恕老道问得冒昧,小友可是姓‘俞’?”
第三百二十一章 旧相识,醉剑仙
听褐袍老道士开口一问,俞和登时止住了脚步。他拿眼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这位西岳华山仙宗云台峰的祖师真人,心中搜肠刮肚的苦苦回忆,却总也不记得自己曾结识过来自华山仙宗的耆宿高手。但偏偏看这位褐袍老道士的眉眼相貌,还真隐约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
“前辈何出此问?”俞和倒没先答老道士的问话,而是不置可否的反问了回去。不过他一边问,一边恭恭敬敬双手的当胸抱拳,朝老道士作了一揖,算是默认了此事。
那褐袍老道士哈哈一笑,伸手扶住俞和的臂弯,用颇为亲昵的语气说道:“只怪昔年老道我惹上一身事端,少以真面目示人。小友上眼,可还认得此物?”
说罢他把左掌一翻,从袖中取出了一个七寸来高的赭红漆皮酒葫芦,俞和看那葫芦浑圆温润,葫芦皮上油光可鉴,当是被这老道人时常摩挲把玩所致。在下半截的葫芦肚上,雕着两行蝇头小楷曰:“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傍人笑我。”
老道士笑吟吟的把葫芦一晃,里面传出隆隆的水声。说也奇怪,这支红皮葫芦仅就七寸来高,可里面的水声却如江河流转一般,浩浩荡荡,仿佛葫芦里面装着整整一顷湖泊。
俞和乍一见这个葫芦,脑海中顿时打过一道电闪,有道削瘦佝偻的老迈身影浮上心头。他赶忙再看那褐袍老道,只见此人面容相貌虽然似是而非,但其眉宇之间那一丝阅尽沧桑、醉笑风云的神色,却与俞和心中忆起的那位浪荡老仙一般无二。
这般洒脱不羁的超然气质,昔年曾令俞和十分神往,那是旁人装也装不出来的。再加上有赭红漆皮酒葫芦为证,俞和十分笃定眼前的这位褐袍道人,定是那位游方老叟的化身无疑。于是他赶忙再作一揖,正色拜道:“小子见过韩老,数十年久别重逢,前辈风采更胜往昔。”
那褐袍老道士把嘴巴一歪,挤了挤眼睛道:“你个小鬼!当年见我,一口一个韩老鬼,没大没小的,几十年过去,倒也知道把个鬼字给省了?今日算你识相,懂得在这帮徒子徒孙面前给我老家伙留点儿颜面,你也莫要呼我俗家的姓名,老道法号‘金犀子’,你便唤声师叔好了,也不算枉了你的辈份!”
“自当谨遵金犀师叔的法谕。”俞和笑了笑,他一双眼睛露出贼兮兮的光,紧盯着那支红皮葫芦不放。金犀老道抽抽嘴角,忙不迭把葫芦拢回袖中,似乎生怕被俞和夺了去。
听过这两人的一番言语对答,宁青凌松了口气。她明白这褐袍老道人应该是俞和的一位旧识,而且这老道似乎在西岳华山仙宗内辈份威望甚高,说不定在此行还能得他照拂一二。
而旁边的十几位华山修士,可就全有些惊愕了。师祖就在当场,他们倒不好露出大惊小怪的神情,只是人人偷眼瞄着俞和。范引麒实在没想到,这个蓝袍道士看起来就是与他相差仿佛的年纪,道行修为也不见得能高到何处去。可一转眼之间,人家与老祖真人相认,还似乎彼此交情匪浅。自家老祖金口一开,范引麒等人立马就生生矮了俞和一辈下去,这以后再要跟俞和讲话,还得先行作揖,口呼“师叔”。
话说这位褐袍老道士,昔年还真同俞和有过一段不错的交情,两人算是酒中知己,颇有点忘年交的意思。但为何俞和却对这老道士见面不相识,反倒先让人家开口相认?盖因这金犀上人当年惹上一桩祸端,于是他乔装改扮了一番,只身离开太华洞天,云游九州访友,算是避避风头。而罗霄剑门清微院掌院宗华真人便是金犀上人的故友之一,老道士南下扬州,在宗华真人那里盘桓了数月,宗华真人本就豪迈好客,见有朋自远方来,自然热情招待。几番通宵达旦的畅饮之后,嗜酒如命的金犀上人就同随侍在宗华真人身边的俞和,对上了眼。
当时的俞和道行尚浅,哪里看得出金犀上人的本相?他深知这位放浪形骸的无名老仙是宗华师伯的座上贵客,也不问人家的出身来历辈分高低,就只尽心尽力的陪老道士日夜饮酒作乐。两人都是海量,论及酒力可谓棋逢对手,而宗华真人琐事缠身,很多时候便留下俞和独自招待金犀上人。
老道士俗家姓韩,把酒喝到酣畅处,金犀上人就管俞和叫“俞小鬼”,俞和便喊回一声“韩老鬼”。数月里论酒、论剑、论世间风云,老道士天上地下无所不知,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但俞和也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偶出一言教人击节赞叹。于是金犀上人越看俞和越觉得可亲,暗地里还曾向宗华真人讨要,想带俞和回太华洞天。但那时的宗华真人将俞和视作衣钵传人,自然是笑而婉拒了。
宗华真人朋友遍天下,来来往往奇人异士数不胜数,对于那时的俞和来说,金犀上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故而送走了老道士之后,俞和也没有再多想什么,只当是完成了自家师伯交托的一件差事而已。
后来过得数年,金犀上人从满身麻烦中解脱出来,又去过一次扬州。但他这回却再没见到俞和,老道士向宗华真人问起,可宗华真人只是摇头不答。最后还是扬州府供奉阁的刘老,偷偷对金犀上人说俞和已然闯过罗霄解剑十八盘,脱去宗门道籍下落不明。金犀上人扼腕长叹,可是别人家山门里的事情,他也不好多嘴去说什么,有心想寻俞和,但天大地大,却要到可处去找?
这几十年来,金犀上人枯守云台峰,每每他自斟自饮,苦闷中遍数远在千里之外的诸方酒友,就总会忆起俞和来。想不到今日却在峰下意外重逢,老头子焉有不喜?
而如今俞和也终于知道,当年跟他一起醉卧在遍地酒坛酒碗间的疯癫老头儿,竟然是九州之上赫赫有名的耆宿剑仙,号称“西岳五苍松”之一的醉剑仙金犀上人。论及辈份,人家还是华山仙宗镇派祖师金霞上人的亲师兄。
再说云台峰三剑与范引麒等一众华山修士,战战兢兢的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前面金犀上人亲自带着俞和与宁青凌,一边沿着山道慢步登峰,一边还在指点江山品评美景,浑没把纵横飞掠的魔宗修士放在眼里,也无有一道魔火黑风敢朝这边扑来,十几个人真好似在游山玩水一般。
能令魔宗凶人退避三舍,自然有其因由。要知道金犀上人的那口“太白青光剑”绝非凡物,只倒提在手中,便自然而然的绽出百丈宝光青罡随行。那些闯入太华洞天的魔宗修士也不是没头的苍蝇,远远窥见这边气相有异,纷纷拨遁光而去。柿子当要捡软的捏,谁会想在这个当口上自撞南墙,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行人施施然登上了云台峰,走进峰顶道观,抬头见匾上“真武殿”三字气势凌厉,形如一位刚烈男儿仗剑狂舞。金犀上人一摆手,对俞和道:“小鬼,你俩且在殿中歇息片刻,要茶要酒自己吩咐道童便是,在我这地头儿上切莫拘束。家丑不可外扬,老道我先去后殿,寻寻这些个不成器的徒子徒孙的晦气,片刻之后,再来与你叙旧。”
“师叔请便!”俞和竖单掌一礼,带着宁青凌去最靠殿门处的太师椅上坐了。他也不要酒,只问殿中道童讨来两杯清茶,搁在案边晾着。
“这几十年,你小子倒出落得有模有样了。”金犀上人笑了笑,忽把脸一沉,甩袖走向后殿,那云台峰三剑与范引麒等人身子一颤,赶忙跟了上去。
前殿里,俞和轻声向自家师妹讲述他与金犀上人如何相识;后殿里,也不知道金犀上人如何发威,去向一众弟子问话。待他俩将一盏热茶喝完,就见金犀上人独自走了回来。老道士径直坐到俞和身边的椅子上,挥手喝退了殿中道童,取出那支红皮葫芦,对嘴灌了一大口,斜眼看着俞和,只笑不说话。
俞和挑了挑眉毛道:“师叔你这是拿好酒来馋我怎地?”
“是也不是!”金犀上人把红皮葫芦往手边桌案上一放,他也不塞住葫芦口,就任那醇厚的酒香弥漫在整座大殿之中。老道士看了看俞和,又看了看宁青凌,嘿嘿笑道:“看来你这小鬼离开罗霄那片树荫之后,也算是受过了些波折,有了些历练,不再是昔年那个愣头青,终是有了几分城府。”
“师叔谬赞了。稚鸟终须展翅飞翔,何况士争大道,若不自强,已不成了他人脚下的尘泥?”
“还会打机锋了?”金犀上人眼中奇光闪烁,竟然勾得俞和胸中剑意摇动。
俞和不动声色的吸了口气,压下渐起的心潮,暗自想道:“这老鬼,好深的剑道修为!如此剑意入神,快能比得罗修上人了。”
就听金犀上人继续讲道:“我倒是想寻你陪我痛饮三天三夜,可惜今日不对时,这太华洞天里乱杂杂的,教人心绪不宁,饮酒无味。不过我看你身边这位红颜知己,恐怕也不会允你跟老道我拼个烂醉如泥吧?”
宁青凌听金犀上人出言调侃,她粉脸微红,欠身道:“小女子岂是那般不知趣不懂事之人,自然不敢拂了师叔您的兴致。”
“好,好,好!少年英雄,得此如花美眷,的确羡煞旁人,当浮一大白!”金犀上人又抄起红皮葫芦,喝了大大的一口酒下肚。
俞和听金犀上人扯东扯西,似乎嘴里藏着什么话要讲未讲的意思,他却也不好径直挑起话头,便只拿探问的眼光,望定了金犀上人的双目。
老道士哪里会看不懂俞和的心思,他翻手将酒葫芦塞回袖中,收起满脸调侃的神色,对俞和沉声道:“你离开罗霄剑门之后,可曾回过扬州,可曾见过你家宗华师伯?”
俞和摇了摇头道:“既然立意远走,何须回头?”
金犀上人猛一瞪眼,喝道:“浪子回头金不换,有什么不可回头的?如此意气用事,可见你还未真正长大!”
俞和眨了眨眼,不疾不徐的答道:“师叔可是要劝我重回罗霄?”
“是也不是!”这金犀上人,扔出来还是那一句模棱两可的回答。他抬眼望定俞和,一字一顿的道:“虽非老道我所愿,但宗华曾却有一言,我当说与你听!”
俞和的眼神中终于闪出了一丝波澜,他抿了抿嘴唇,缓缓道:“师叔请讲,俞和洗耳恭听。”
第三百二十二章 心虽念,缘已尽
“鸿雁寥寥,酒肆喧喧,前夜宿醉难醒,怎知星斗迁易?巍巍罗霄云未改,万里青竹依旧在。五指峰上一瓮酒,三清殿前古铜印,只问游子何时归。”
金犀上人望着俞和,问道:“你可省得?”
俞和沉吟了片刻,他还是不答,反问道:“此偈乃宗华师伯亲口所言?”
老道士把手一摊,说道:“老头子不打诳语。此为扬州供奉阁的刘济元刘兄所传,确非是我从宗华哪里亲耳听来的。”
金犀上人如此说,反倒让人愈发觉得可信。俞和把目光垂低,所有所思的看着桌上的茶盏。
他哪里听不懂这段偈语中的意思?“鸿雁寥寥,酒肆喧喧”这两句话,分明就是在告诉俞和,宗华真人其实知道他离开罗霄之后远走西北大漠,而且还知道俞和藏身在凡俗酒肆之中,日日借酒解愁。“前夜宿醉难醒,怎知星斗迁易?巍巍罗霄云未改,万里青竹依旧在”这话里暗责俞和沉溺于红尘俗世之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并不知罗霄剑门中又有变故,而在宗华真人心里,他对俞和的期望始终未改。最后的“五指峰上一瓮酒,三清殿前古铜印,只问游子何时归”这三句可就说得十分明白了,只要俞和重回罗霄,他依然能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而且宗门大印也等着俞和回来执掌。
正是因为悟出了这段话里的意思,一时间俞和有些乱了心中方寸。
他身在罗霄的最后一段时光中,的确在方家怡和夏侯沧的有意编排之下,宗华真人令俞和蒙受了许多不平和委屈。但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在俞和的心中,宗华真人始终是为他指引渺渺道途的人,亦师亦友。对俞和来说,宗华真人与张真人、云峰真人一样,都在他的心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都是让他难以忘却的重要存在。
几十年光阴过去,那些挫折与忿怒渐渐沉淀。虽然俞和还是躲着罗霄剑门的人,更不愿回江南扬州一游,但其实他已经释怀大半,也看透了温柔乡是英雄冢的道理。自古多有圣明君王因红颜祸水而倾覆江山,宗华真人本就是个性情中人,一时色令智昏,为难俞和,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倘若换作是宁青凌来俞和耳边搬弄是非,俞和照样也会不闻究竟,一怒拔剑。
再而言之,宗华真人毕竟亲引俞和拜入罗霄剑门,赐下碌碌众生梦寐以求的长生仙缘,还言传身教的点拨导引,与这份弥天恩情相比,区区身心磨难又算得了什么?若俞和真因此对宗华真人怀恨在心,且久久难忘,那如此狭隘心境,断不可能修至今时今日的成就。
一道偈语,拨得俞和心潮起伏,往昔种种尽上心头,千般思绪乱如麻,一时间理也理不清。
金犀上人察言观色,窥见俞和神情有异,便知俞和心中必定是深受触动。他趁热打铁的说道:“我听了刘兄转述此话,亦觉得宗华老弟对你小子格外看重,你若负他,必定抱憾。作个飘萍般无依无靠的散修有什么好,为何不重返罗霄?等有朝一日,你得执掌宗门大器,一跃成为九州道门中的风云人物,不仅留名千古,而且天降功德,大道可期。”
俞和低头不答,旁边的宁青凌秀眉微颦,妙目紧望着俞和,也不好开口说话。
金犀上人又道:“老道我也依稀听说了你在罗霄里面的那段境遇,年轻人就是脾气太冲,一点儿城府也没有,一点儿亏也吃不得。红粉娇娘的确是宗华老弟的一个软肋,但天下英雄谁没有个罩门?须知青山常在,红颜易老,那一个道行低微的小女娃娃,能把宗华老弟的心儿迷惑多久?你昔年若能隐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