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智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烽火智囊-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39年3月,军委会校阅组评定,第五军居西南各军第一,新二十二师又为第五军第一。这年9月,该师自长沙会战后,移防广西,年底在昆仑关以南的五塘附近,阻击进攻柳州、桂林的日军部队,邱清泉先以奇兵突袭,占领五塘、六塘,佯与日军周旋,诱其深入,主力则在山坳隐伏,12月下旬,日军推进迅速,19日夜,邱清泉炸毁五塘、六塘大桥,截断日军退路,以机械化部队兜头打击,日军惨败。创国民党军队攻坚战之新页。邱氏的战略战术都与年龄长于他官阶高于他的刘峙、汤恩伯等有所不同。
  1944年他又以“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的策略,配合盟军陈纳德将军,收复龙陵等数十据点。两个月后,又协同盟军攻占畹町城,滇缅公路随之打通,尝自述其战术思想:“乃深受克劳塞维茨影响,即使用无限暴力歼灭敌人战斗力。”“现代的战斗,无论攻防,火力总是第一。”
  “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之策略,乃是邱清泉在1944年攻克滇西龙陵之役所提出并施行。当时策应滇西远征军以收夹击之效,第五军增援,邱先生一面与史迪威所部密窦顿上校及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等协商密切配合事宜,一面亲自飞赴前线实地视察,检讨得失,策划应战,滇缅公路敌军被截成数段,归路断绝,乃狼狈溃退。国民党民队11月初克复龙陵,继之以锐旅续向上寨推进,连克双坡、于隆、邦打、拱撤、河边寨等地,同月下旬又克畹町北面之象鼻山、罐子山、冷山诸要点,盟军于1945年1月下旬进占畹町,至此西南国门以内已无敌踪。缅北方面,驻印军自1944年10月由密*向南进攻,滇西缅北两路大军在芒友胜利会师。次年1月,全长1566公里的中印公路,得以完全打通,而同时维持我抗战时交通的中印油管也开始通油。
  从大战中不难看出其明显的德军用兵特色,即亚历山大大帝所惯用的“打铁战术”,或曰“锤砧战术”,即拨出部分兵力充当铁砧,再以合成精锐部队当作铁锤,兜头打击敌人侧背,促令敌军在双面夹击之下崩灭。
  在艰苦的抗战当中,邱清泉几度濒临死神的召唤。昆仑关战役时,日军投下的炸弹在距他数十步之遥爆炸,同样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亲侄当场在眼前阵亡。
  龙陵战役他的总结是:
  一、火力重于兵力:现代的战斗,无论攻防,火力总是第一。如果火力强大,一连人担任1000米的阵地是毫无问题的。不仅非常坚固,而且纵深可以配备得很大。 。 想看书来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4)
二、搜索重于战斗:搜索分战斗搜索与威力搜索,威力搜索就是战斗。我们知道火力固然重于兵力,但是发扬火力,一定要搜索得确实。我们必须先把敌人的炮兵阵地,机枪阵地……横广纵深等搜索准确,然后才可分配各种枪炮火力,以充分压倒敌人。
  三、补给重于作战:补给是战斗力量的源泉,如果弹药送不上,用什么力量去打呢?如果米盐送不上,饿着肚子还能作战吗?因此军师部的军需处,团部的团附及军需,营部的营附及副官,以及连上的特务长,在作战时应该特别注意部队的补给,同时第一线的官兵,应该尊重后方勤务人员。
  邱清泉着重拈出中国军队训练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通信、工兵等特种部队,由于长期缺乏器械与训练,因此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专业。邱清泉认为,这些军直属部队在战场上对各师处于协助的角色,应该发挥小单位独立作战的功能,格外重要。
  这是刀架在脖子上的反抗,甚至是受到致命打击后的反抗。当他醒过来,包括他所保卫的祖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此时已有技术上的优先、谋略上的率先、毁灭性打击即力量上的领先,战役中先下手为强,得一先字,即战略先机。这可解释他的投入战争是为了胜利,终局是为了胜利。从而避免被宰割,被奴役,被铁幕笼罩折磨。
  他的反抗是基于一种被迫的理念,他在进行的过程中则异常地投入。
  1943年他在昆明城郊的时候,远征军一部退回在此编练,得以从经验中淬练出可贵的军略智慧。他提出养兵重于训练,命令各单位在驻地饲养家禽,种植瓜菜,以辅助副食,增加营养,并以中医中药补西医西药之不足,为官兵调摄治疗。其有病亡者,视宗教信仰之不同,召僧人、道士、牧师、阿訇为其祷祝安葬。不到半年,不仅官兵体力大增,情感亦亲如手足,部队团结力益趋强固。补给与后勤问题的重要性,在军事与组织管理的领域当中,常常未被赋予足够的重视,这和蒋纬国在西北的用心是一样的。据《一个将领的养成与形象反思》介绍,邱清泉从细节入手,各连组织伙食委员会,采买账单逐日公开,此为*程序化之要端,在当时恰是解决贪渎与官兵营养不良的良方;在与美军接触的过程当中,美军重视官兵福利与休闲的风气,也逐步影响了中国军队,第五军军长希望各营部与连部都要建设花园,美化营舍,官兵每周办理会餐与娱乐节目,这些观念在当时都是异常新颖的。
  第一流的幕僚,其人格、头脑、心胸、智略等,俱应有相当的独立意识。
  除在教导总队任参谋长,为幕僚生涯精彩之一笔,在其留学报告中建议我国现代化国防军之建设,洋洋二万余言,深受器重。1940年秋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复任幕僚。当然,1934年出国前,任陆军官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也可看作幕僚时期。
  次年春上,短期调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旋为胡宗南请到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任副主任,主任为胡氏自兼。盖以当时胡氏所部在全军校阅成绩低下,特聘邱清泉为之训练提高。
  著作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军队生活教育》《建军论丛》等。这些著作较之蒋百里的书,焦点似更集中于战术方面。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5)
1943年春,就任中国驻印军军长的郑洞国在上任前赴重庆告别,才知原来的人选是邱清泉,邱清泉已经选好幕僚班底,准备赴任。不料军中大佬建言,说是他脾气暴躁,和美国人合作时怕他不买账,事到临头才忍痛将郑洞国来替换他。郑氏的脾气较为温和,但后来的事实是郑洞国被史迪威等人骂为白痴,反而留洋的廖耀湘等慢慢和美国人相处和谐。如果国民党军委会不临阵换将,则邱氏以其独到的兵学修养,以及他的外文水准,可能更早和美国人打成浑融的一片。
  他的兵学思想,无论治军、作战与训练,尤其战略战术之指挥运用,常有突出惊人表现,此与留学德国,深受德国军事教育之影响与熏陶关系极大。
  东征打陈炯明的时候,军校第二、三期学生及两个教导团组成校军,任粤军前锋。邱清泉任班长,对于造桥、筑城、安置炸药等工兵任务,贡献甚多;而对于实地经验与心得,收获亦大。
  在昆明第五军期间,他的练兵方式大略是注重沙盘教育,图上作业,兵棋演习,半实兵演习,实兵演习,对士兵先授以步兵战斗技能,步战协同及营以下战术,然后再施以美式教育。
  其基本战术思想,深受克劳塞维茨的影响,即使用无限暴力以歼灭敌人战斗力。他认为达到此一目的的方法,唯有机动力与火力综合的冲力。所以第五军参与抗日各战役,大都使用冲力的战法,而战术的细节,则根据实战经验不断改进。
  至于他的指挥艺术,没有半点留学生的教条或僵化。他亲自编有战斗歌诀,供士兵记诵理解。譬如战斗口号:找敌人,瞄准打。向前进,死不退。不惊慌,不突围。硬打到底,三天成功。攻防要领——攻击:吃少打多,攻弱抵强,主动索敌,把握战场。防御:三层火网,子母连环;立体三层,平面三层。上下掩护,内外策应。缩小正面,加大纵深。一堡三枪,交换射击。侧防反射,埋伏逆袭。沉着勇猛,硬打到底;子弹缺少,设法代替。三天苦战,马上胜利。
  他尊重士兵的人格,关爱其生命,使全军产生一种团队精神。他与幕僚研究战法,改进战法,随时改进,使敌莫测高深。他善于把握战场心理,在一鼓作气攻城略地之前,或艰苦作战坚持最后五分钟之时,常枪笔并用,连夜振笔直书信札或文告,以激励士气,每使将士衷心感动,乐为效命。他选拔干部的唯一条件就是“能打仗”。
  邱氏的无限火力的理论是他任幕僚时期酝酿的,一是军委会参谋时期,一是教导总队参谋长时期。吴佩孚投军时因瘦羸文弱未入选,仅充勤务兵;邱清泉等人较重视心身健全,注重军事体育。
  新军人如邱清泉等,古书读得比前清的秀才还好。吴佩孚早年应登州府试,得中第三名,与常儿无异。邱清泉几次重要考试都是第一名,吴佩孚是穷秀才大烟抽上瘾受家族之辱没才立志雪耻,较为个人化;邱清泉他们这一代军人,多为中山先生之信徒,也可看作新时代的秀才,是为人本而战,却从古书、西学,直到兵学,都向第一流的境界迈进。谁说秀才不能造反,中山先生道德理想的赓续,构成了军界新秀才们的精神内蕴,而和老秀才们保有本质的不同。
  与大学教授的交锋
  邱清泉识大体顾大局,平日训勉僚属部曲,深忌军人干政,在其所著《建设现代国防应有之认识》一文中曾谓:“参谋总长纯为军事长官,在*政治时代,彼固不可在政治上提出主张,更不可参与任何政治活动,而严格保持其军人身份,是乃应有之纪律与风度也。”又谓:“*政治,政党斗争,时行纷乱,国防军纪避免干涉,以却怨尤。其有扰乱公安者,厥唯由团警任之。”故处理昆明*,邱先生虽系参与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策划作业,但在其思想上是矛盾的,感情上是痛苦的!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6)
较之民国前期的老参谋,他们时运不济、灰心感无力感降临,往往借助信奉怪力乱神;到了邱清泉这一代新军人,则除了清醒的头脑,卓越的胆识,尚有对*精神的信奉,对游戏规则的遵守。留学的教育背景毕竟不同,西方的普世价值对其人品及行为方式具有根底上的影响。他的参谋生涯不长,以后是自己给自己当参谋。他牢骚式的对国防部参谋部的怀疑,乃是参谋生涯的延伸,正像恋爱中的嫉妒和怀疑一样,往往百发百中,他眼中的鬼影幢幢,亦丝毫不差,不幸而言中。
  他处理昆明*事件,和旧军阀的颟顸做法确有不同,冷静、理性,且和教授里的头面人物直接对话,而能大体稳盘,这在板荡紊乱的局势中确需头脑和手腕。而他的手腕的心理背景,就来自于他做幕僚时节的修养和知识储备。
  1944年在反攻龙陵之前,第五军驻于昆明郊外之北较场。为了回应大学教授的质询,他与西南联大众教授举行座谈会。闻一多、李公朴、冯友兰、杨西孟、潘光旦等参加。
  当时西南联大*思潮喷涌,言论尺度激烈。而国民党省党部形同虚设,对联大师生畏之如虎,不特不能对垒,甚至予以附和。邱清泉军书傍午,但他还是动了主动了解沟通的念头,乃决定由政治部副主任吴思珩和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先生接头,以邱军长出面邀请这几位教授参加座谈会,希望从座谈会中他们所发表的言论去了解他们的态度。当时基层中小县市党部的执行委员,不要说大学毕业生是绝无仅有,就是高中毕业的人也很少。他们智识程度这样幼稚,要叫他们督促县长、或与左翼知识分子对话,擘画地方行政建设,自是不可能之事。由他们惹起的纠纷,也往往是鸡毛蒜皮低层次的笑料,一旦被人利用,小祸就变成大祸。所以像邱先生这样的高级将领,还要在戎马倥偬的关头,拿出国学西学的底子,来和社会的一部分人交锋,也真令人感慨不尽的了。
  1944年10月某日,座谈会在昆明北较场举行,军方除邱清泉、吴思珩,还有罗友伦、宋长治(当时为军法处长)共四人,教授有闻一多、冯友兰、杨西孟、潘光旦等。座谈会以邱清泉为主席,讨论题目为反攻问题,当时日军正在攻打衡阳。其间,杨西孟以经济学家身份谈财经问题,而以闻一多的质询最具力度。闻一多说,衡阳究竟可否守住?不能守,怎么办?日本将向何处延伸攻击?最后打到哪里?指名要邱清泉回答。邱说,这个问题涉及军事的机密性,但也不是不能回答,可以从研究的角度来观察,所以,他坦率答复道:第一,衡阳守不住!当时衡阳是二○七师方先觉(此时是第十军军长,几个月后他才以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兼任新组建的青年军第二○七师师长)防守。邱军长以日我双方装备实力等着眼,说明我方守不住的理由;第二,日寇当然继续前进;第三,根据军事地理分析,继续前进以贵州之可能多于广西;第四,可能打到独山(吴思珩《昆明*退思录》,载《口述历史》总第8期)。当然邱先生就军事观点逐项予以分析,事后情况发展确如其言,可知其料事如神,日寇自攻陷衡阳后,确实经广西一直打到独山。此不仅说明邱先生在军事上造诣之深,更可知其谋国之诚。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7)
邱氏的这个回答,可以说用心良苦而目光如炬。其判断竟和稍后三四个月所发生的战事完全吻合!此不仅有他作为名将所储蓄的经验,也跟他参谋生涯打下的良好底子有关。
  但这一下,闻一多就发飙了。他说:“我们谈反攻问题还谈什么呢!老实说,今天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已经没有希望,都得重新改革,换句话说,就是要造反……眼下之一,一切必须推倒重来,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话说到这个份上,全场气氛像要爆炸一般,空气凝固,诸人皆恐慌以视。邱清泉始终保持冷静,并未愠怒。到了午宴时间,邀请教授们聚餐,罗友伦以军界年轻人身份向闻一多敬酒,请求说:“闻先生,我敬你一杯酒,你刚才说得很对,今天我们青年必须走一条路,你是知名的学者,应该指导我们青年人,究竟我们应该走哪条路,请你告诉我们!”闻一多一时情急不知所措,欲发作而未能。最后不欢而散。
  军人不应干政,但当时的省党部、三青团均畏缩裹足不前,邱清泉也只有自己奋力前驱。而他敢于和名教授当面对质而不怯场,根底在于他的学养底子。以25岁以前的国学根基而言,就算是和闻一多等人相较,也大抵持平,相去不远。只是后来为民前锋,更多的时间必须冲锋陷阵,或用于进修兵学。
  其后,*爆发了,省党部的人眼睁睁看着,毫无还手的余地,直是望风披靡。这时,云南省府改组后,杜聿明即调东北,关麟征接任云南警备司令。关麟征坐了一部1945年最新吉普去西南联大慰问,未几他的新车即被推倒焚烧,一行人被打了出来。关氏也带了一排人护卫,因严令克制,才没惹大祸。
  不久,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刺。照理,部队政工人员都脱不了干系,但关麟征一肩挑起责任,他报告蒋先生一切由他负责,遂于1945年12月9日将关麟征停职,调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46年4月),以霍揆彰接任云南警备司令,关氏对这件事很能勇于负责。
  当然,李、闻之死,虽然第五军政治部对他们密切关注,但仅限于关注,以邱清泉的修养,他根本没有出此手段的可能,因为这以他的头脑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