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一批英雄好汉,他们才是梁山的代表人物,才是梁山的主流,也是最后确定梁山路线纲领的这一批人。他们这些人上了梁山以后,都服从了宋江的纲领,就是服从了宋江的领导,执行了宋江的路线。
梁山众人里面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不是那么纯粹,目标也不明确,好多人都是被逼无奈,亡命江湖,然后组织在一起,然后选那么一个领袖出来,这个领袖要有思想、有理论、有目标,他要统率这帮人,向即定的目标前进。
宋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晁盖不算是。我们可以把晁盖和宋江比较一下,晁盖本身就挺富,那么他们劫持这个生辰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图一世的快活。而抢劫的理由是不义之财、取之有道。这个理论是不能现代人接受的。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说水泊 道梁山(10)
智取生辰纲一事奠定了梁山的基础,但是他们的行径还没有完全脱离打劫这个范畴,他们抢了这个钱财以后,七个人瓜分,没有把这个钱去救济穷人,劫富济贫嘛,他没有济贫,就不能算是为劳苦大众着想。
晁盖他们一伙人劫生辰纲以后,官府来追捕他们,他们在本地站不住脚了,迫不得已就上了梁山。上了梁山以后,王伦不容他们,然后林冲火并王伦,就尊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这时候就在晁盖的领导之下,但是晁盖跟宋江的差别是很大的,晁盖并不具备那种领袖的气魄和头脑。晁盖上山以后,基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躲避官府的追捕。他干的还是打家劫舍,他上梁山第一件事情是击败了济州府的官军的征剿,这是打了一仗。第二仗就是劫持、抢劫了一个车队,一个商人的车队,抢了二三十箱金银,四五十匹骡马,他们还是干一些“强盗”行径。
我们再看宋江上梁山以后干了些什么:他保境安民,只是过往的官员他要拦下来,如果发现官员的箱里有金银,对不起,我梁山没收了。但过往客商一律不准抢,在梁山周边几百里范围之内,如果发现有贪官、土豪、恶霸,他毫不留情,去把他干掉,他干这个事情,这跟晁盖完全不同。
所以大嘴认为,《水浒传》写了一批侠义之士,也写了一批强盗,但是并没有赞扬强盗,它赞扬的是一批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
我们读《水浒传》,只要读到林冲你就会感到,不起来反抗是不行的,他只有到了风雪山神庙,他搬开石头、推开大门,把那几个坏家伙杀掉,才解气。要不这样写,你觉得压抑得很。比如写到鲁智深,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下去真是痛快。那不打太窝囊,打得好,这才是《水浒传》肯定的东西。它肯定的是被压迫者的一种反抗,它宣扬的是一种反抗压迫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水浒》的价值
大嘴认为宋江的思想是中国古时候士大夫们典型的忠义思想,上梁山之后,他的思想就变成他的路线,就是招安的路线。宋江的思想是一贯的,他没有当梁山的领袖之前胸怀忠义,在家是个孝子,在外面干事情是两条:一个忠,一个义。对江湖上好汉、豪杰他称兄道弟,扶危济困。上了梁山以后,这种思想很自然地就会演变为招安思想。
《水浒传》的价值所在,并不取决于招安和没有招安,而是在于它歌颂了这些反抗的英雄,揭示了逼上梁山的封建社会一个历史的规律,金圣叹也承认乱自上作,他在评《水浒传》中说过,乱自上作,不能怪老百姓。这个*是你上头搞起来的,是你朝廷的*、朝廷的黑暗,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你们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最后*起来了。
所以《水浒传》的价值有很明显的两点,一个是它歌颂了一批反抗的英雄;其次,它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封建时代的历史规律,是很了不起的。
在对《水浒传》的多元解读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存在,就是很多读者往往愿意接受和肯定《水浒传》中的绿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侠气,而往往忽略掉了他们所存在的思想上的非理性和行为的非人道。在此大嘴提醒读者朋友,不光是对《水浒传》,对任何的文学作品,我们还都应该历史地、科学地来理解、来看待、来品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说水泊 道梁山(11)
梁山的“道”
大嘴认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宣扬“王道”思想的著作,它们都否定所谓的“霸道”,也反对“奇道”。因为构成人的社会,是需要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换而言之也就是像“黄金定律”一样的秩序感觉。
中国人的处世思想主要是以儒家为中心而传承。上述两本小说与此一传统在根柢上是相通的。在吉川英治的《新水浒传》中,众豪杰齐集于聚义厅时,宋江曾吟诗表示接受天子招安,愿以自家性命尽忠事国。而李逵等听了则大怒,骂道:“呸!没趣!”
宋江则好言相劝:不管怎样,宋朝开拓了由古到今连绵数千年的这一国家的文明,力量委实甚大。然而倘若此大统到此而绝,则天下大乱,四民悲苦,毕竟也不如今日矣!战乱和天下大乱必然导致老百姓生灵涂炭,要有达成和平的秩序方能追求文明的生活。大嘴想,做为领袖有如此意识而又能付诸行动,这宋大哥真是太受人尊敬了。
《水浒》强调“替天行道”,这个“道”,当是代表正义、人道、和谐、合理与稳定秩序。金圣叹七十回本最后以“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作结尾,相信就是这种意思。
《水浒》和《三国演义》的故事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都认为应当像刘备、关羽、林冲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爱护人民,决不可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奸诈毒辣的事。这其中最突出的是关羽,国人对关羽的那种毕恭毕敬的信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比如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见耶稣和如来佛。作家陈舜臣的回忆中曾述及,从前只有七八千的中国人居住的神户的街上,只有一座中国的寺庙,那就是祭祀关羽的关帝庙,对关羽的尊崇之情也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与关羽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这要归功于小说。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像,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古希腊人崇拜希腊众神,并非因史诗《伊里亚特》而起,《伊里亚特》只不过记载希腊人崇拜众神的事实而已。
名著中的权谋,大嘴认为也是影响巨大,可以说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他们不善于理解《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行军打仗时的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清代第二代君主皇太极就是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清军就不可能这么容易的打进北京。
与世之邪恶对决,并不意味着要成为捣乱的无政府主义一样的“乱臣贼子”。宋江的思想令人感到其中有一种中国独特的秩序感觉,巧妙地象征着宇宙一样的感觉。一般而言,西洋思想强调革命、变化,有强烈的无秩序倾向;相反,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国的思想,却有着较强的顺从宇宙秩序的倾向。
反*的主题
《水浒》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歌颂反抗精神,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也有人认为主题是反贪污反*。
大嘴不认为《水浒》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反*,但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封建社会里,直接*人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的人物。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至于皇帝,在农民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容侵犯的象征,也是一个维持正常秩序所必需的人物。农民不可能梦想着自己去建立一个*政府,他们只希望出个好皇帝,即所谓的真命天子,铲除贪官污吏,为民除害,实现天下太平。因此,奋起反抗的农民“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一种正常现象,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水浒》里的人物个性鲜明,一个个都生龙活虎,跃然纸上,从《水浒》中的许多故事——如鲁智深故事、林冲故事、智取生辰纲故事、武松故事等看来,虽然情节复杂纷纭,但其主题总离不开一件事——反贪污、反*。
因为《水浒》有不同的版本,其主题也就有了变化。七十回本的主题是歌颂反抗;一百回本(包括一百回本以上)的主题是接受投降。但有人因此说《水浒》有两部,宋江也有两个却是荒谬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人也有发展变化。《水浒》只有一部,宋江也只有一个,宋江先是领导反抗,后来接受投降,这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发展变化,不能说一个人的言行有了发展变化就变成了两个人。又比如《西游记》孙悟空先是大闹天宫,后来皈依佛法,难道我们就可以据此认为有两部《西游记》,两个孙悟空么!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之所以吸引人,很大原因出于其精彩的格斗场面,恢宏的战争场景,到位的人物刻画以及有趣的智力比拼等等。大嘴并不想谈论什么《水浒》的由来,而只是想就水浒论水浒,就水浒论世态人情等,换一个角度来看《水浒》。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说英雄 话好汉(1)
大嘴多舌:
中国的历史文化里,素有蔑视众生的传统。在许许多多的人眼中或心中,历史永远是各色英雄活跃演出的舞台,英雄的生命和众生的生命永远不会等值。这一点,在演绎英雄故事的《水浒》中,更是有着充分的展示。
“好汉”、“英雄”与“人性”
本性的反抗
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英译本《水浒》之“序言”这样说道:“《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水浒传》也可以作为人类本性反抗非正义现象的一个例证。”
大嘴觉得这种评述还是很符合一般大众对《水浒传》的印象的,即有一条重要精神贯穿着《水浒》,这就是:管尽天下不平事。
在《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中说道,大名府画匠王义带女儿到华山进香,被华州贺太守强夺了女儿,并将他刺配充军。途经少华山,恰遇九纹龙史进。史进杀了两个防送公人,将王义救上山,又去华州冒险行刺贺太守,事虽不成,但他奋身所为,正是典型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又如第四十四回中,挑着一担柴进城来卖的石秀见一群无赖围殴病大虫杨雄,便奋勇来助杨雄,将众无赖打得东倒西歪,赢得了路经此地旁观了这一幕的戴宗、杨林的赞赏:“端的是好汉,此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壮士也!”
再如第三十回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后,对众人宣称:“我从来只打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与此相似的是,戴宗也曾向宋江介绍李逵说他“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
最典型的莫过于鲁达。当侠义慷慨的鲁达一开始便在水浒世界里大踏步地出场时,这种管尽天下不平事的精神就被他一腔热血燃烧着带到了鬼蜮横行的人间:先是救护金翠莲,打死镇关西,此后便亡命江湖展开了一系列锄强诛暴的行动:痛揍小霸王,火焚瓦官寺,大闹野猪林……一路上“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虽有些粗鲁,却展示了最充分的“义侠”精神。
这一切都说明梁山好汉中确实有可敬、可爱的汉子,如奋身忘我、锄强扶弱的鲁智深,如单纯豪爽、勇敢而富有血性的九纹龙史进,他们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好汉”(即好样的汉子)。
只可惜,梁山泊中这样的好汉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只是因为开篇鲁达故事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使人误以为梁山好汉个个如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梁山好汉的普遍行径。实际上,通读一下《水浒》,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而且即便是拔刀相助,它的正义性有时也要打个折扣,倒是杀人越货的要多一些。
人性英雄
大嘴认为梁山泊的“好汉”们不是由一股人而是两股不同的人组合成的。一股是所谓平民出身的“强人”,另一股是所谓官家出身的“名士”。前一股代表了“野性”一族,对他们来说,杀人放火是小事,剥皮吃人是常事。他们不只与官府斗,是什么人都杀、都下蒙汗药的,李逵总是见人就砍。这种人当然不是人性英雄。后一股代表了“奴性”一族,都是在命不能保全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他们才是梁山主角,主导故事发展,也就是梁山政治的发展方向。
在梁山泊,两股人能够结合到一起,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压制过了极限,“名士”上了“强人”的山,他们被逼到了一起,并且最后肯定是“名士”领导头脑简单的“强人”;二是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谓讲“义气”,也就是“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范畴…比我们今天说的哥们义气高一些,但比起我们所说的社会正义,则完全不能并论。这个算是水浒好汉的优点。晁盖与宋江分别代表了这两股人,在晁盖死后,宋江通过举“替天行道”大旗、设“忠义堂”完成了梁山的根本转向。接受招安不仅理所当然,而且条件也非常之低,只要赦免保命就行,完全符合“忍辱求生”性格人物的标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说英雄 话好汉(2)
水浒好汉受封官爵是在后来破辽立功之后。所以,在检阅招安人马时,道君天子忍不住夸奖,与百官道:“此辈好汉真英雄也”。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连道君天子都认为是“英雄”了,怎么还会是英雄呢?!可见《水浒传》的“好汉”一词用的很妙,好汉也绝不等于英雄。
因此他们难逃悲惨的结局是在所难免的。它教化我们认清人性的脆弱和无奈,即使再三的美化也难掩作者苍白的苦闷—这是一个时代的束缚。作者企图挣脱却发现自己的努力是莫名的徒劳,反而更身陷泥潭,于是作品增加了一些黑色幽默。它象紧箍咒套牢作者也套牢读者,《水浒传》有种深深的魅力,仿佛读着读着让人有想身临其境的冲动。
《水浒传》几乎没有多少关涉人性的英雄故事。也没有去表达许多人想象的社会正义问题,因为作者在探究人性深处的问题。
梁山——英雄的世界
英雄的史诗
荷马《伊利亚特》是大嘴非常喜欢的一部外国作品,它一部英雄的史诗。但如此宏大而庄严的英雄传奇之中,也裹挟着极其有趣的细节:它的开始就是阿喀琉斯暴风般的愤怒与希腊军队轰然的分裂,面对天神那不可违逆的归还女祭者的要求,王中王阿伽门农让出了自己的战利品,转而向阿喀琉斯要求一个女子。
阿喀琉斯递交了少女,继而任性的退出了战争,退出之余,还不依不饶的祈求神灵要求上天降难于希腊联军。在不同价值观的审视目光下,英雄间的龃龉不免有若儿戏,而且具有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所以阿喀琉斯那暴风般的宏大雄伟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