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东云此时又道:“你说的一营四队,每队六门队一级编制过大了,只有四队的话战时可不好给六个步营分。”

    赵东云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纸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他这是在初略计算编练迫击炮部队所需的花费以及自己的后勤承受能力,这迫击炮少了自然发挥不出价格低廉的优势,但是多了也不行,迫击炮虽然不贵,但是架不住发射的炮弹太多啊,这对后勤压力太大的同时,对军费的挑战也是一个方面。

    “现今的这种八十毫米的迫击炮,可仿效炮队编制,以四门编成一队,四队一营。不过由于迫击炮由于需要抵近配合步队作战,所以这迫击炮营可以直接配属步兵标管辖,战时由步兵标自行调用!”赵东云的这话不但降低了迫击炮队一级的编制,同时也是进一步增加了步兵标的直接兵力配属。

    在当今的北洋军制,标、协、镇这三级部队的火力支援一般由直属野战炮负责,迫击炮这东西虽然威力大,但是受限于射程以及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它的高机动性,就注定只能是标以下的支援火力,除非是后世的那种12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迫击炮,不然是没有必要由镇混成协直辖的。

    “先给第九标和第十标各练一个营,后续等经费没那么紧张了,再添练一营配属补充标!”

    林永权听罢后心中暗道:如此下来两营就得三十二门迫击炮了,添练新兵八百人了,如果五六万两银子,恐怕连头都起不了。

    如果让他知道,赵东云还打算大批量采购六十毫米和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不知道作何感想。

    福元机器厂虽然目前只有八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但是他们的炮管反正都是进口的,所以造八十毫米和六十毫米甚至一百二十毫米都没有多大的技术差别,现在福元机器厂那边听闻八十毫米的迫击炮发挥稳定,性能堪用后,已经是迅速把这一款八十毫米的迫击炮定型称之为福造八十公厘迫击炮。同时根据这款迫击炮设计缩小口径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已经展开对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研制工作。

    预计不远的将来赵东云的第三混成协将能够用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形成不同同此的火力网了。

    送走了林永权后,赵东云开始给孟恩远回信,这一次孟恩远俘虏的土匪比较多,而且这些吕双枪的土匪之所以被俘虏,是因为他们被打愣了后主动投降,所以不好和之前的那些流匪们一样潦草处理。

    洪家屯之战中,主要战斗是发生在前两天,当这两天的战斗力饶是吕双枪那些土匪悍不畏死,但是在死伤惨重之下为了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最后被迫放下武器主动投降。

    孟恩远来信说,该股土匪在己方的猛烈火力打击下,伤亡高达四成但是依旧没有溃散,这换成了其他土匪甚至那些正规军,估计早就崩溃了,然后吕双枪却是能够让手下一直坚守,最后投降还是在吕双枪这个土匪头子的率领下投降的。

    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战败了,但是并没有被打的崩溃,而这对于一支土匪部队来说可是非常难度的事情。

    而且吕双枪以及其他几个土匪头子在投降后,表示愿意归附官军,效犬马之劳。

    这让赵东云有些犹豫了,收编土匪这种事他之前也想过,但是发现不怎么划算,更关键的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在东北呆多久,要是日俄战争后自己被调回关内,这收编的土匪可带不走。再者收编而来的土匪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赵东云要的又不是什么滥竽充数的垃圾军队,他要的可是具有战斗力的新军,那些土匪改编而来的编队充其量也就是个巡防营的水平,可没什么大用。

    然而看到孟恩远信上说吕双枪手下的土匪竟然能够在四成伤亡下还保持不崩溃,他不由得也是生起了好奇之心,这吕双枪倒是个人物,如果手底下有这么一个悍匪带领的悍匪势力,对自己之后肃清锦州北部的其他土匪也能有所帮助。

    “吕部既愿投效,可先编一骑队暂归锦州巡防营督用之!”赵东云并没有反对孟恩远收编吕双枪的建议,不过他也没有把吕双枪的土匪们直接划归到骑队第三标里头,而是划归到了锦州巡防营所,一方面是避免让吕双枪这些土匪影响新军骑兵的风气和素质,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充实锦州巡防营的兵力,好向盛京将军增祺要更多的军费。

    这前几天还打生打死呢,这转身一变就成为了友军,这让双方的士兵、土匪们很不习惯!

    但是对接下来的锦州北部剿匪工作却是进展顺利,吕双枪等人对那里有土匪自然是清楚的,为了表现忠心更是一马当先,不用孟恩远的新军动手,他自己就是带着人端掉了好几个土匪窝,又是让第三混成协收获了不少财货。

    当赵东云扩军剿匪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时间也是渐渐进入了深时节,而这个时候,中国内部再一次发生了大事。

    1903年10月14日,清廷正式成立‘练兵处’统筹全国新军编练事宜。

    练兵处的提前出现,也算是赵东云的到来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之一了,赵东云在北洋体系内的快速崛起,造成了北洋的扩军步伐比历史上快很多,历史上袁世凯一直要到1904年才初步编成北洋常备军三镇,而且其中的半数还是空架子。然而现在在1903年夏天的时候,北洋常备军就已经拥有了两镇一混成协。

    北洋扩军的加快,自然也是进一步加速刺激了清廷编练新军、收拢地方各省军权的步伐,这个练兵处提前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该处除了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总理庆亲王奕劻外,只有铁良勉强算得上是非北洋派系之人,然而他也是袁世凯举荐才当上这个襄办大臣的,剩下的更是清一色北洋要员,其中会办是袁世凯,提调为袁世凯的幕僚徐世昌,军政司正使为直隶即补道刘永庆,副使为袁世凯幕僚陆嘉谷;军令司正使为直隶补用道段祺瑞,副使为冯国璋;军学司正使为候选道王士珍,副使为陆建章。

    练兵处刚成立,十月十六号袁世凯就是毫不客气的上奏章要求扩军,并提出了编练北洋常备军四镇的计划。

    奏章上是这么说的:当练四镇以备用,原有第一镇、第二镇照旧不变,查第三混成协至锦州编补充标两营,整编唐山旧军得一营,可再练炮队两营、步队三营,辎重、工程各一营为第三镇,臣另已遣派多员往山东、河南募兵,新募之兵拟建第四镇。

    第三混成协要变成第三镇早已经在赵东云的预料之中了,赵东云更加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当上第三镇的统制?还是说会有某个大佬被派遣过来当第三镇统制?

第九十八章 第三镇统制之争

    袁世凯向清廷力争军费以扩编四镇的时候,北洋内部也是因为扩编四镇引发了大动荡,就和今年夏天成立第二镇的时候一样,无数人的眼睛紧盯着这一次新成立的第三镇以及第四镇的诸多位置。

    那些管带以下的就不多说了,但是标统以上几个位置却是争夺激烈,其中又以两镇统制之位的争夺最为激烈。

    从去年开始众人争夺右镇翼长之争、夏天的第二镇统制之争到今天的第三镇、第四镇统制之争,北洋内部派系的争斗一直就没停下来过,甚至有越演越烈的态势。

    如果说之前赵东云的资历,地位比较低不足以争夺一镇统制职位的话,那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三混成协打下的深厚根基,已经足以让赵东云加入第三镇统制之位的争夺中来。

    第三镇将会是以第三混成协为核心扩编的部队,而第三混成协又是赵东云亲手编练起来的,如果不考虑赵东云资历、年龄、威望等因素,那么赵东云十有**是能够从第三混成协统领的位置上升迁第三镇统制的。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了,他赵东云资历不足、年龄也过小,威望更是无法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他们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赵东云是否能够顺利成为第三镇统制也就成为了一个问号。

    毕竟现在北洋就那么四个新军镇,然而却有好几个大佬们等着上任呢,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永庆、王英楷、吴长纯都算是赵东云的竞争对手,同时除了这些第一梯队的大佬们外,还有几个第二梯队的人也是眼巴巴等着扩军上任统制呢,比如马龙彪、张怀芝、雷震春这几个人,他们也都是老资格的人啊,尤其是张怀芝担任第一镇协统多年,按照他的资历也足以坐上统制之位过把瘾了。

    如果单靠依靠赵东云个人的能力以及袁世凯对他的信任等因素,赵东云并没有多大的把握争夺到第三镇统制之位。

    不过他也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第三混成协就是他一手建立的,也就是说未来的这个第三镇就是他编练起来的部队,袁世凯不可能忽略这个因素的。

    为了争夺第三镇统制之位,赵东云也是顾不上脸面了,要不是身在锦州,他早就去拜访袁世凯拉拢关系去了,现在他只能频繁往保定发电报,一方面是发给和自己私交比较好的的徐邦杰、曹锟等几个人询问保定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给袁世凯发去了数封长长的电报,电报的内容自然不是直接说我赵东云能力有多牛逼,你让我当第三镇统制之类的话,而是拐了一个弯汇报起锦州剿匪以及锦州防务上来面。

    说自从九月开始剿匪以来,不但锦州百里内匪患灭绝民众安居乐业,更让士兵们得到了战斗经验,第三混成协战斗力大幅度提高云云。然后又说自从督办锦州防务以来,已经构筑松山、锦州、翠岩三大防线,如遇俄兵来攻,必当拒敌与辽西走廊之外。

    虽然这电报里半个字都没有居功自傲的词句,但大家也都是明白人,自然是知道这已经算是赵东云自荐为第三镇统制了。

    赵东云给袁世凯发电报自荐,段祺瑞和冯国璋他们也是各有手段,不过尽管他们都在力争,然而真正能够做出决定的却不是他们,而是袁世凯。

    不管现在北洋内部有多少派系争斗,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袁世凯依旧牢牢掌控着北洋新军,他说让谁当第三镇统制,那么谁就是第三镇统制,如果人选不符合众人期望的话,也仅仅是心里不满或者嘴上发发牢骚了,没有人有胆量去反对袁世凯的决定。

    练兵处成立后,北洋新军大举扩军为四镇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为了能够快速扩军袁世凯自然不会和以往一样拖延各镇统制、协统的人选,而且这一次他也没有去询问手下们的意思而是自己独断并迅速做出了决定。

    十八号,朝廷正式批复了袁世凯的四镇扩军计划后,袁世凯就是再一次上了两道奏章,第一份乃是为北洋各将请功升官的折子,上至段祺瑞、冯国璋等大佬,下至曹锟、王占元这些中层军官,几乎包含了所有北洋现役中高级军官,自然也少不了赵东云的名字。

    那份长长的折子里关于赵东云的部分不长,只有几十个字而已:留直候补知府赵东云精通中外兵事,去岁至今办新建机枪营、第三混成协颇有成效,夏至锦州弹压地面,百里匪患肃之一清,居功甚伟,恳天恩将三品衔留直候补知府赵东云,赏道员并加二品衔。

    除了那篇长的吓人的请恩折外,还有一份扩充北洋四镇之详细章程,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四镇统制主官的任命!

    这里得说一说,袁世凯并不是请求朝廷批准这一份北洋新军各部主官的任命,而是告知,这里头区分是非常大的,前者代表朝廷还有能力掌控北洋新军的人事权力,而后者则是代表袁世凯掌控了北洋新军的人事权力。

    而袁世凯上奏章的同时,来自练兵处的正式任命电报也已经抵达了锦州!

    看着手中的任命电报,赵东云哪怕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依旧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袁世凯并没有顾忌他的年龄和资历,而是直接任命赵东云为第三镇统制。

    身旁的林永权和陈光远等人这个时候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道:“恭贺统制大人!”

    赵东云强忍着脸上的喜色,然后摆了摆手:“都是自家人,都不用客套了!”

    孟恩远脸上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他年初的时候看见赵东云不过二十几岁就成为一些统领而颇有不服,然而现在人家赵东云已经是升到了一镇统制之位,如果说赵东云之前只能算是半只脚踏进北洋第一梯队的话,那么现在的赵东云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的北洋高层了。

    而他孟恩远呢,将近五十岁的人了还是个标统,这比起来得气死人。

    不过孟恩远心里头不是滋味,但是在这当口自然是不敢胡乱说话的,当即也是堆起了笑容:“大人一手创办我第三镇,如今坐这统制之位是众望所归啊!”

    赵东云面对一众手下们的祝贺恭维,也都一一受着,然后把眼光再一次落在了手中的电报上,这一次袁世凯除了任命赵东云为第三镇统制外,还任命段祺瑞署理第四镇统制之位。

    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上半年以前,是断然无可能出现的,因为那个时候赵东云还是段祺瑞手下的人马了,但是今年夏天因为第三混成协的成立,导致段祺瑞掌控右镇的愿望落空后,他们两人的联盟关系可以说已经是结束了。

    这一次成立第三镇和第四镇,袁世凯也不好继续让其他派系联合起来打压段祺瑞了,所以就大笔一挥让段祺瑞署理第四镇统制。

    至于赵东云担任第三镇统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第三镇将会是从第三混成协扩编而来,如果这个第三镇统制不是赵东云而是空降其他人过去任职的话,就会出现诸多问题,而现在是北洋扩军的紧要关头,袁世凯可不希望出现任何问题,以求稳为重的袁世凯也就是不再顾忌赵东云的年龄和资历问题了。

    反正这几年北洋是越来越年轻化,已经有几个留学回国、三十岁不到的军官担任标统了,这一次扩军之后估计还能出现除了赵东云外,还会再出现几个年轻协统,此时让赵东云担任一镇统制也就不显得那么碍眼了。

    送走了一群脸上笑呵呵,同时也是充满了期待眼神的手下们,赵东云转身回了书房,准备给袁世凯发报,除了表达感谢信任之类的话外,他还依照北洋惯例开始举荐新成立的第三镇各部主官人员。

    北洋这体系如果说袁世凯决定的是各镇统制人选,那么镇下属的协统、标统、管带之类的大多都是各镇主官决定,当然协统人选袁世凯有时候也会亲自决定,不过大多时候还是会参考各镇主官的意见。

    第三镇成立后将会有第五协、第六协两个协编制,两协之下第九标、第十标、第十一标、第十二标四个步兵标,此外还有炮队第三标、骑队第三标。

    对于这些部队的主官人选,赵东云早些时候已经有了腹案,首先是骑队第三标,这个不用改变,继续用孟恩远即可。炮队第三标的话,原有炮队第三营管带刘廷贵能力还算不错,可以提起来任职炮队标统。

    两个协统嘛,其中之一肯定得给陈光远,此人虽然早些时候和自己不对头,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第三混成协的中坚高层军官,往远了说此人资历不比赵东云浅多少,能力不弱的同时这半年来也已经多次表达了投靠之意,正所谓投桃报李,人家放下了身段投靠你,你总不能把人家晾着不是。

    所以安排他升任第五协协统的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另外一个协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