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天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天师-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荣虽武艺修为并不算强,但却中气十足,这一嗓子喊来,在寂静的夜里也显得十分嘹亮。

    王允和陈焉都未搭话,一旁宋忠忽然说道:“要不然让我一箭把他也射死得了?”

    陈焉怒瞪了宋忠一眼,说道:“老宋,胡闹!徐荣将军乃是当朝名将,能跟那纨绔子弟董璜一样吗?”

    宋忠似乎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吐了吐舌头,不敢再多说。

    陈焉心中想道:“我记得徐荣在吕布刺杀董卓之后是投降了的,并且徐荣始终忠于大汉王朝,我倒觉得他这次来不是为了董卓报仇,而是来投效天子的。”

    想到这里,陈焉忽然对王允说道:“司徒大人,徐荣将军乃是难得的将才,他麾下又有五万精兵,这样吧,我出城去劝劝他,应该能将他劝降。”

    王允没想到陈焉有这个想法,当即眉头一皱,说道:“你是说你要出城劝降?可是你刚刚杀了他的主子董卓,万一他想为董卓报仇,你岂不是羊入虎口?”

    陈焉虽然知道此行十分凶险,但是徐荣毕竟手握重兵,如果徐荣真的来攻打长安的话,长安城也就未必能守得住了。

    想到这里,陈焉猛地一咬牙,说道:“若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魄力,司徒大人,万一徐荣真的攻打过来,咱们这些兵马可守不住长安啊!为今之计,只能试着劝降徐荣,然后再想办法抵御城外的段煨和牛辅两人。”

    王允知道陈焉所说不错,思索良久,只得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如你所说,只是此行凶险,你可要抱着必死的准备!”

    陈焉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惊人的坚毅和执着。

    宋忠在一旁看着,忽然说道:“头领,要不然我跟您去?”

    陈焉没想到这宋忠竟然是如此仗义之人,十分感动,连忙拍了拍宋忠肩膀道:“老宋,你放心,我既然有胆量出去,就有成功的把握。”

    宋忠看着陈焉,忽然觉得自己十分信任面前的头领,点了点头,说道:“那末将就等着头领凯旋!”

    陈焉当即站在城楼上,向城下徐荣喊道:“徐荣将军!贫道正是陈焉,贫道有几句话想与徐荣将军当面说,还望将军退兵两里,让贫道出城!”

    徐荣大概也未想到陈焉竟然有胆量出城,思考片刻,一声令下,只见徐荣军队队伍严整,齐刷刷的向后退去,十分壮观!

    陈焉立刻下了城楼,跳了一匹快马,命令手下将城门微微打开,之后纵马而出,直奔着徐荣而去。

    陈焉此时乃是为着劝降而去,为了让徐荣放心,他连自己的兵器都没带。徐荣看在眼里,自然也是放松了警惕。

    转眼二人走马一处,陈焉定睛望去,只见徐荣脸上扑满了风霜,比起上次见面似乎老了不少。

    陈焉停驻了马,微微点头示意,说道:“徐荣将军,上次一别,您倒是苍老了些,想必是军旅劳累了罢?”

    徐荣点了点头,说道:“小道长,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胆识,不仅刺杀了太师,还敢孤身前来见我。”

    陈焉没想到徐荣开门见山,丝毫不寒暄客套,知道徐荣是性子直白的人,当即也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明人不说暗话了,董卓狼子野心,又下毒谋害圣上,徐荣将军难道仍是要愚忠于这样一个主子吗?”

    徐荣忽然苦笑起来,说道:“我本就未忠心于董卓,小道长又何出此言呢?”

    陈焉听到这里,知道劝降徐荣大有门路,当即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徐荣将军为何在董卓死后匆匆赶回长安呢?”

第065章 抵御外敌

    徐荣道:“徐某乃是大汉的将军,早就立下誓言,誓死保卫京师和天子,如今你们虽然擅自谋害了董卓,但毕竟也是为了天子的利益,我自然不会责怪你们,只是董卓的亲信牛辅和段煨随时可能会回来报仇,我若是不早点回来保卫京师,那他们回来了,长安城可就危险了!”

    陈焉听罢,心中大喜道:“这徐荣果然是董卓手下三个派系中最疏远的一个派系,如今董卓手下,恐怕只有最亲近的凉州派要为他报仇了!”

    当即陈焉立刻过去拉着徐荣的手说道:“既然如此!那快请将军进城吧!”

    徐荣却忽然摇头道:“不可,此时我虽效忠圣上,但王允和吕布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肯定不会轻易相信我。我手下有五万精兵,他们绝不会让我贸然进城,否则我若是诈降的话岂不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下长安?”

    陈焉听罢,连连点头道:“徐荣将军深谋远虑,倒是贫道疏于考虑了。”

    徐荣点了点头,说道:“不妨事,我且将士兵驻扎在城外,之后我和你一同进城。”

    陈焉点头称善。

    忽然陈焉望见远处的碎霞坡,心中一动,问徐荣道:“徐荣将军,你来的时候可曾看到董卓的……董卓的家人?”

    徐荣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没见到啊?怎么?”

    陈焉连忙答道:“没事没事,只是问问罢了。”

    徐荣道:“那我先去将士兵安顿好了,你回去通报王允,之后我便进城与你相见。”

    陈焉没想到劝降徐荣竟然这么顺利,心中大喜,连忙点头回城而去。

    城楼上王允和宋忠见到陈焉顺利回来,都是十分喜悦,宋忠大喊道:“头领回来啦!头领回来啦!”

    陈焉见宋忠因为喜悦而失态,也是会心一笑,当即快马加鞭,与他们相见,便将徐荣的意图说了。

    王允听说徐荣为了争取信任而把军马驻扎在长安城外,连连点头,说道:“徐荣将军忠于天子,又懂规矩,实在是大汉朝的支柱武将啊,老夫深感欣慰。”

    宋忠则一个劲地拍陈焉马屁说道:“头领竟然孤身一人就劝降了五万人马,如此壮举,实在是古今少有!世上无双啊!”

    陈焉则道:“咱们如今只是得到了徐荣的支持,但城外仍有段煨、牛辅等人共计三十余万人马,若是他们打过来的话,咱们的局势仍是十分凶险!”

    王允点了点头,眉目中传出深深的忧思。

    等了一会儿,徐荣便已经驻扎好了军队,之后孤身一人,骑着一匹乌黑透亮的战马,进入了长安城中。

    王允素来对徐荣有些好感,又看到徐荣将军队驻扎在了城外,自然完全信任了他,拉着他的手一阵寒暄。

    徐荣在董卓手下虽谈不上不受重视,却也是郁郁不得志,不知道如今徐荣反叛了董卓是否与此有关。

    陈焉命令宋忠一人领着越骑营轻骑兵驻守在城门处,之后又安顿了胡轸的降将,然后与王允徐荣两人,带着五百亲信,一路向皇宫而去。

    不知道吕布剿灭董旻一役战果如何。不过董旻素来不善领兵,手下兵力也并不多,恐怕在强悍的吕布面前,董旻也只有等死的份。

    三人快马奔驰,一会儿便到了皇宫左近,只见街上不少残骸,显然是董卓的余党。

    转过街角,只见前面来了一支军队,为首一人威武轩昂,浑身血污,正是堂堂大将张辽。

    张辽一把长刀上挂着个人头,正是董旻!

    陈焉见张辽已然搞定了董旻,大喜过望,连忙高声招呼道:“张辽将军!”

    张辽也是看到了陈焉等人,打马过来,欣喜道:“司徒大人!君郎,你们似乎十分顺利,真是可喜可贺。”

    便在此时,张辽看到了两人身后的徐荣,脸上一惊,失声道:“这……这不是徐荣将军吗?”

    徐荣在军中素来很有威望,与吕布和张辽等人的关系倒也不错,但张辽万万想不到,为何刚击杀了董卓就在城中见到了董卓手下四大中郎将之一的徐荣。

    徐荣微微一笑,过去和张辽说道:“文远,放心,此时我与你们一起保卫京师,共御外敌。”

    王允也连忙说道:“徐荣将军始终忠于咱们皇上,这次董卓竟然要谋害圣上,徐荣将军当然看不过去。”

    说到这里,张辽忠于知道徐荣已经投降,点了点头,连忙笑道:“徐荣将军忠心耿耿,乃是我辈武人的楷模!”

    王允又道:“对了,胡轸那家伙执迷不悟,已经被陈焉小道长给结果了!他的手下也被收编,咱们少了个棘手的敌人。”

    张辽没想到陈焉竟能孤身一人击杀了胡轸,大喜过望,拉着陈焉手说道:“君郎,你今夜不光救了我的性命,还击杀了胡轸,当真是大放异彩啊!”

    陈焉没想到张辽竟这般表扬自己,一时间脸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

    张辽笑道:“走,此时吕布将军已经入宫了,咱们也快去安抚圣上吧。”

    陈焉等人连连点头,一起向皇宫而去。

    此时东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可惜因为阴雨天气的原因,长安城中仍是一片阴霾。战乱天下,城中的百姓也无一夜能睡得安稳。

    昨夜一战,权倾天下的董卓就这么悄然淡出了历史舞台,可是在睡梦中的百姓却并不知道,等他们醒来的时候,天下已经是另一个天下了。

    更可怕的是,这次结束黑夜的并不是黎明,而是更深沉的黑夜。

    四分五裂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

    朝堂之上,小皇帝显然一夜未睡,懒洋洋地靠在龙椅上,而他的病尚未痊愈,因此他苍白的小脸显得更加虚弱。

    吕布站在一旁,身上染满了血污。王越那一招剑斩天下,吕布虽然挡住了不少致命伤,却免不了被其余剑芒划出了不少皮肉之伤。

    陈焉、王允、徐荣、张辽四人,大步走入了朝堂。

    小皇帝刚一见到陈焉,便站起了身子,高声喊道:“道士哥哥!快些过来!”

    满朝文武没想到皇帝竟然对一个刚刚入宫的小道士这般重视,都是惊呼出声,甚至连吕布与王允都十分诧异,想不到这奇怪的小道士有什么本领,在一天之内便取得了皇帝这般的信任。

    陈焉受宠若惊,连忙小跑着上前,跪地道:“臣陈焉,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066章 才子蔡邕

    小皇帝示意陈焉免礼,将陈焉叫到身边,小脸上露出难以掩藏的欣喜之情,低声说道:“道士哥哥当真是朕的贵人!这天下被董卓霸占已久,朕终于能将他夺回来了。”

    陈焉点了点头,忽然觉得面前这孩子就算再聪明也不过只是个孩子,刚刚才有了一些成就,便兴奋得不能自己。

    小皇帝又笑道:“这次道士哥哥立了这么大的功,不知道想要什么奖赏呢?”

    陈焉连忙摇头道:“谢主隆恩,只是董卓余党仍在城外肆虐,随时都有回来报仇,夺回长安的危险,臣虽不才,愿为圣上死守京师,等平定了董卓余党,再向圣上讨来封赏不迟!”

    小皇帝听罢,更是龙颜大悦,笑着对满朝文武说道:“诸位爱卿,若是尔等人人都似陈焉爱卿一般,大汉何愁不能复兴?”

    满朝文武自然不敢反驳,连忙点头称是。

    王允忽然上前说道:“启奏圣上,董卓把持朝政已久,今日终于伏诛,此乃天大喜事,值得咱们举朝相庆啊!”

    话音未落,突然百官之中传来了一阵哭声,这哭声十分凄惨,令听者动容,只听这痛哭之人嘶哑说道:“王允,你好糊涂啊!董太师,你死的好惨啊!”

    这话一出,百官无不大惊失色,董卓刚刚失势,而王允此时则在朝中手握大权,竟然有人敢出来公然对王允无礼,并表达对董卓的惋惜,这人莫非活的不耐烦了?

    连小皇帝都有些变了脸色,向那哭声望去,只见一名大臣衣着华贵,相貌不凡,瘫倒在地上,正是蔡邕!

    蔡邕乃是当朝第一大才子,向来以见多识广,智慧高绝而著称,众人实在没有想到,为什么蔡邕此时会做出这么冲动的事情来。

    王允更加生气,不明白蔡邕怎敢当着满朝文武嘲笑自己糊涂,当即把脸一横,上前问道:“蔡中郎,你说我糊涂,我倒要听听,我哪里糊涂了?”

    蔡邕倒也不怕王允生气,猛地一抹鼻涕,双目圆睁,说道:“杀董太师,就是糊涂!”

    王允听罢,冷笑一声,说道:“蔡中郎啊蔡中郎,枉费你号称才子,才名满天下,怎么就这么胡搅蛮缠呢?董卓恶贯满盈,狼戾不仁,又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你倒说说,我杀他怎么糊涂了?”

    蔡邕咽了口吐沫,恨恨说道:“你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可曾想过董太师这一死,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允仍是不为所动,冷笑道:“天下?天下怎么了?”

    蔡邕说道:“董太师在世之时,手握五十万雄兵镇守皇朝,哪怕是关东的诸侯联合起来,也只能打下洛阳,不敢深入。且有太师保卫天子,天下谁人敢称王称霸?”

    说到此处,蔡邕顿了一顿,继续道:“而如今太师一死,太师的旧部四分五裂,胡轸徐荣被尔等收编,牛辅和段煨却又要兴兵复仇,这五十万大军一分为二,且马上就要火并起来,我想问问,能剩下几人来守卫皇上?”

    王允听罢,知道蔡邕说的不错,但仍是面色冷峻,说道:“就凭这个我们就要任由董卓胡作非为了吗?”

    蔡邕忽然疯笑起来,说道:“要不然说你糊涂啊!王允!你可知道毁掉龙脉的人有什么目的吗?你又可曾知道圣上为何会生病?太师为何会死吗?”

    王允听蔡邕越说越离谱,当即怒喝道:“不知道又如何!”

    蔡邕继续说道:“毁掉龙脉的人,他所企图的,乃是大汉的江山啊!他是想让天下变为乱世啊!龙脉与大汉血脉相连,龙脉被毁,天子自然会生病,天子的病怎会是太师下的毒呢?太师虽然狼戾不仁,但他却一心为了大汉江山,龙脉被毁,太师的宿命也终结了,因此他才会死在你们的阴谋之下啊!”

    说到这里,陈焉听得心惊胆战,蔡邕果然不愧是当朝的才子,竟然能将龙脉的事情分析的这般透彻。

    但王允却并不为所动,而是被蔡邕的态度彻底激怒,还未等蔡邕说完,王允便怒喝道:“来人啊!蔡邕在皇宫大殿出言不逊,给我关入天牢!”

    蔡邕没想到王允竟然公然翻脸,当即猛地向着皇帝扣了扣头,高呼道:“圣上,保重!江山,保重!”

    陈焉见蔡邕说的不无道理,走到王允身边劝道:“司徒大人,蔡中郎虽然出言不逊,但说得也不都错……”

    王允猛地回过头来,陈焉只见到王允眼中变得赤红一片,吓了一跳,不敢再说。

    蔡邕终于哀嚎着被侍卫拖下大殿,关入了天牢之中。

    陈焉望着蔡邕,低声叹道:“看来我要想探听龙脉的事情,少不了跑一趟天牢了……”

    之后百官庆贺,一顿大宴下来,众人吃得肚圆。

    陈焉等人身上负伤,又劳累了两日未曾合眼,便急急地告别了皇帝,回家睡觉去也。

    吕布自不必说,在刺杀董卓一役中受伤最重,虽然他号称战神却也因失血过多而显得虚弱无比。

    陈焉和张辽因为那股莫名真气的照拂,受伤并不算重,但仍是失血不少,陈焉此时只觉得浑身发冷,伤口处肌肉酸痛,连一身的血污都顾不得洗,便倒在了自己的床上。

    一旁杏儿看着陈焉安全回来,本来十分欣喜,但又看他不洗澡便上床睡觉,当即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瞪起,怒道:“大人,你怎么能这么邋遢,连澡都不洗了?”

    陈焉躺在床上,一双眼睛紧紧闭着,默然不语。

    杏儿又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